APP下载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助力乡村振兴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3-04-29陈绚

当代音乐 2023年11期
关键词:基层人才音乐

陈绚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旨在通过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社会文化建设等多方面措施,推动农村的全面振兴。目前大多数乡村地区正面临着加强文化建设和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任务,音乐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美育、传承和创造功能,对于提升乡村文化品位、增加文化活动、培养乡村艺术人才、普及乡村音乐启蒙教育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基层音乐专业人才和基层音乐教育是这些目标实现的有力保证。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作为培养基层音乐人才的重要渠道,应当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并积极与地方政府深度合作,助力乡村音乐人才的培养和文化艺术的振兴。

[关键词]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乡村振兴;基层人才;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3) 11-0032-04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旨在通过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社会建设等多方面措施,推动农村的全面振兴,同时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要培养乡村文化的软实力,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激发农民的创造活力和文化创新能力,这也是目前大多数乡村地区面临的加强文化建设和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任务。而音乐艺术不仅可以给乡村地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悦,也可以成为农村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音乐艺术的发展对于提升乡村文化品位、传承和创新优秀音乐艺术、培养乡村音乐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音乐专业发展的机遇和平台。通过加强音乐专业与乡村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可以促进音乐专业的创新和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指出“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各个领域各个专业的人才是战略实施和保障的有力支撑。文化振兴的推动则更凸显对音乐艺术人才的需求,规划中要求“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文化……积极开发传统节日文化用品和武术、戏曲、舞龙、舞狮、锣鼓等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文艺工作者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鼓励各级文艺组织深入农村地区开展惠民演出活动……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培养一支懂文艺爱农村爱农民、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等等,给音乐人才提供了一展身手的广阔舞台。

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就美育的内容、途径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要做好美育工作,让青少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长。从高校到中小学,新时代美育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加之音乐被列入中考科目,各地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人才质与量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人才队伍建设形势持续向好。就本地来说,笔者了解到襄阳城区中小学音乐教育人才引进质量近几年有很大提升,应聘者来源院校层次逐渐提高,其中不乏音乐专业院校优秀毕业生。音乐教育教学也被足够重视,例如由襄阳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隆中名师”“卧龙名师”的评选(面向中小学教师),获评者中也不乏音乐人。可是在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振兴背景与加强美育和素质教育政策导向加持下,以湖北西部山区为例,身处基层的音乐人工作与生活状况并无很大改变。笔者曾深入鄂西北两个山区县实地调研,与当地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了访谈。受访教师分别来自两县基层教学单位(包括县、乡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及不完全小学和教学点),有一定的代表性。由调查数据及走访汇总分析,目前受访地区乡村基础音乐教育人才城乡差距愈加明显,发展困境依然存在。

一、基层音乐人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学科与教学没有被足够重视,工作待遇存在差别,教师思想上产生懈怠,心理有落差,在困境中求发展。

1.音乐教师在工作中缺乏归属感

在美育与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的当下,偏远山区、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依然薄弱,发展缓慢。由于多年来形成的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当地学校、家长甚至学生大多只重视应考科目的教与学,音乐这样的“副课”几乎没有地位,老师在教学及活动中的付出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比如调查中占相当比例的老师都有过音乐课被其他课程占用甚至经常占用的经历;竹山县一位老师说学校一旦要参加文艺比赛或组织活动有需要时,音乐老师就加班加点全力以赴,满满的存在感,但平时在学校就像小透明,感觉有被边缘化;也有老师说在学校就是大忙人,很多与教学无关的杂事琐事都会安排给她们做,音乐老师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些状况无论哪种,说者看似幽默,实则无奈。这些现象造成基层教师处于比较尴尬的处境,在工作中也缺少歸属感。

2.音乐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较其他学科相对滞后

学科与教学不被重视对教师个人的发展影响是一系列的。访谈中几乎所有老师都反映了音乐老师感受到的差别待遇问题。比如在关乎老师切身利益与职业发展的职称评定中,音乐老师职称晋级很艰难,几乎都是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优先。其他如评优评模、班主任工作安排等等也都在向这些学科倾斜。而班主任工作经历却是职称评定中必要的一项要求。这无形中对音乐老师个人发展形成了很大的阻碍。职称评不上,相应的待遇就高不了,长此以往,难免有教师在思想上消极懈怠,心理上形成落差,既影响工作积极性,又造成基层教师队伍不稳定,成为留不住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乡村音乐师资缺口较大,专业出身教师少,专职音乐教师比例低,教师队伍整体的音乐素养、理论知识、技能水平与实践能力亟待提高。

基层学校因专业音乐教师缺乏,由非音乐专业教师担任的现象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普遍存在,而且由来已久。此次调研中依然凸显出这个问题。受访教师中音乐专业出身的教师只占30%左右,专职音乐教师占比也非常低,大部分教师在担任音乐课教学的同时还兼任其他课程教学或其他行政岗位的工作。这也是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养、专业知识欠缺,技能水平不高的直接原因。教师普遍希望能在基础音乐理论及常识、声乐演唱、即兴伴奏、合唱指挥及教学法方面提高自己,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以应对日常教学和各种文艺活动的开展。

基于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专业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的现状,与地方基层人才培养息息相关的地方高校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深度参与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地方高校、地方政府及用人单位如何积极联动,破解毕业生“就业难”和基层用人单位“招聘难”的尴尬局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二、乡村振兴与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发展及音乐人才培养的关系

第一,高校音乐专业作为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渠道,具有丰富和专业的教育资源。音乐专业的发展对于提升乡村文化品位、传承和创新优秀音乐艺术、培养乡村音乐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给乡村地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悦,也可以成为农村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第二,乡村振兴战略为音乐专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平台。通过加强音乐专业与乡村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可以促进音乐专业的创新和发展,为乡村基础音乐教育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乡村儿童的音乐启蒙及审美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三、基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背景下的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

主动服务于乡村振兴的人才供给,对地方高校建设及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18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1]因此,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办学应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立足本土,以基层需求的人才模式为依据,变人才培养的“因材施教”为“按需施教”,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迭代与培养模式的改革,突出地方高校为地方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培养人才的基本职能,以开放和前瞻的视野,积极探索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新路径。

(一)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教育,培养具有优良品德和社会责任心的优秀毕业生,愿意投身乡村基层音乐教育及文化艺术事业。

“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加强重视对乡村振兴所需人才的培养,尽快建立大学生服务基层的培养体系,积极引导优秀大学生服务基层,培养在校大学生奉献基层的意识,做好基层工作的职业生涯规划,学好基层工作服务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2]

1.在全面推行课程思政这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指导下,在音乐专业课的教学与实践中,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方面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根本任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思想认识和艺术修养的全面提升。多为学生仔细解读乡村振兴战略,让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实施这项战略的重大意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新时代青年应肩负的责任,树立服务基层的意识,增强毕业生投身乡村振兴战略、扎根基层的使命感。

2.加强学生的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近几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地方高校更是如此。毕业生出路主要是深造、就业和自主创业。相比重点院校,绝大部分地方高校保研率很低,甚至很多高校没有保研资格,毕业生只能通过考研升学深造,而这两年考研众所周知极其“卷”。比如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录取率只有约24%,2023年录取率更是降至约20%,经历艰辛备考,绝大多数考研学子仍无法上岸。另一方面,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更不易,绝大部分学生期望通过参加考编考公实现就业,但往往他们心目中中意的岗位竞争非常激烈,上岸机率很少。自主创业本就艰难,更何况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综合来看“毕业即失业”仍是不少毕业生的现实写照。因此,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改变就业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在基层就业既是挑战但也是机遇,鼓励他们深入乡村从最基层做起,把自身的职业发展依托于乡村振兴大业中,努力奋斗。

(二)地方高校要结合新形势下基层人才培养的需求与挑战,强大自身,更新观念,提高教师队伍教学理念与教学能力,具备创新思维。

乡村地区对于音乐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基层人才的培养也面临一些挑战。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受办学条件及多种因素制约,与重点院校相比存在如教学资源不足、课程设置不够与时俱进、一定程度上缺乏前瞻性与创新性、不够凸显地方特色、师资力量不够强大、生源综合知识水平不高、专业基础薄弱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地方高校需及时调整,积极应对。

1.提高基层人才培养水平的策略和措施,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创新优化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结合乡村文化需求和发展方向,引入实践性课程,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基层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2.从教师和学生同时入手解决问题。加强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熟练掌握比较前沿的教育教学方法,具备较高专业技能水平,基本形成教学组织、教学研究的核心能力;注重教师师德培养,激发他们热爱和敬畏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多开展教师培训与交流,提高他们的乡村振兴理念和实践能力。

3.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需加强音乐教育理论知识、音乐素养及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多渠道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水平,注重全面多样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调查问卷显示出相当比例的乡村教师对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音乐基本素养、教学实践能力及专业技能水平等多个方面深感欠缺,工作中无法得心应手。高校应根据这些真实反馈及时做出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相应调整与创新,并在课堂教学之余,积极加强音乐专业与乡村社区的合作,多给学生提供实习见习机会,开展基层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乡村实地参与音乐文化建设,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另外还可以充分挖掘和整合乡村的音乐文化资源,建立乡村音乐文化馆、乡土音乐剧团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演出机会,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丰富乡村文化生活。通过这样深入实地,长期联系,建立情感纽带,为他们日后积极投身乡村音乐教育,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逐步补齐乡村音乐基础教育短板。

(三)应加强音乐专业以外学生的美育教育,面向全校加大音乐通识教育广度与深度,整体提升毕业生群体音乐综合素养。

落实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开设基础音乐理论、艺术概论、美育课程及可供选择的多种音乐专业技能课程,注重音乐基本素养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这不但可以使学生热爱音乐懂音乐,丰富学生对音乐认识与理解,更有助于扩大学生视野,提高艺术鉴别力和审美能力。这一做法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音乐人才数量,提高具备音乐专业素养的毕业生比例。如果能像体育是学生必修课一样,让学生在读书期间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接受音乐通识教育,那毕业生深入到基层各个行业,则有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基层文化艺术层次、品味和水准,逐步改变基层乡村整体薄弱的文化艺术建设现状。

四、校地多方合作推进基层音乐人才培养及服务乡村振兴路径

在乡村缺乏音乐专业人才,而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却普遍就业困难的当下,人才难题如何解锁?笔者认为这需要地方与高校之间积极沟通,建立畅通的渠道,制定实实在在的举措使人才供需二者之间紧密衔接,达到合作共赢。

(一)地方政府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政府应在校地两方合作推进人才培养中发挥好行政职能作用,架好校地之间人才培养与基层就业的桥梁,积极参与高校与乡村人才战略的具体实施。

1.地方政府在深刻领悟乡村振兴战略核心所在和熟练掌握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基础上,以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依托,放下身段积极作为,多深入乡村一线实地调研,了解基层教师困境、人才引进难点,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吸引音乐艺术人才安心服务乡村振兴。比如在竹山调查时当地一位资深教育界人士谈到,在这方面当地政府已经开始行动,比如开设“音乐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学历合格的应聘者可免去笔试环节直接进入面试,面试优秀者可以直接签约;再比如其他专业招聘教师报考比至少要为3:1(招聘一个岗位至少要有三个人报名才能组织招聘考试),由于音乐人才缺乏的特殊情况,跟上级部门申请后以2:1的比例后来甚至以1:1来组织,可谓诚意满满了,可即便如此,还是难以如愿。这也就是说招聘时甚至没有人来报名应聘,足见基层求取人才之难,任重而道远。

2.地方政府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量对地方高校办学给予各种倾斜,加大扶持力度,比如高校高端师资的引进及配套支持、学校软硬件条件设施的提升、充足的科研经费的支持等。同时做好校地之间的桥梁纽带,使乡村与高校无障碍开展合作。让乡村能找到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毕业人才能在乡村对口就业,实现双赢。

(二)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及用人单位

1.抓住国家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乡村教育的契机,积极改善基层学校的音乐教学环境、硬件设施、办学条件来吸引人才。改变一味重视升学考试科目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及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重视音乐学科教学。提高音乐教师的地位,从各方面公平音乐教师的待遇以及教师个人的发展、提升。完善教师的培训机制,多提供各种长期与短期的学习与交流机会,促进已有教师的成长与进步。

2.作为人才需求方,不能一味“等、靠、要”,要发挥主动性,在自身视野、水平和眼光还相对局限的弊端客观存在的前提下,谦虚真诚的与高校积极对接,邀请专家教师深入实地调研,从自身需求出发,大胆提出对人才的要求,并参与到高校音乐人才模式的研讨制定中,科学合理制定对策,通过多种手段助力所需音乐人才的培养。

3.自主培养——逐步形成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本土音乐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形成完善的本土人才选拔培训遴选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本土人才的自主培养模式并付诸实施,所培养人员可作为专业音乐人才的补充力量,协助工作。这样也可以提升乡村基层人才整体的艺术素养,活跃乡村文化艺术氛围,提高品位,文明乡风,更好地服务乡村。此次调查问卷显示占相当比例的音乐课任课老师非音乐专业出身,有的是有音乐特长,有的对音乐有兴趣,而有的甚至完全不具备任何专业知识就被安排上音乐课,那么,可以先从这部分老师着手,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培训、交流、学习及定期的专业培训,自主培养本土专业人才,以弥补人才引进难以实现时的人才储备。为不影响日常教学,可积极利用起这几年疫情影响下逐渐成熟的线上教学方式,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脱产与在职相结合的多种培养方式,结合高校产教融合、送教下乡、基层培训、定向培养等全方位基层教师培训机制,实现本土人才的自主培养,稳定已有教师队伍,提高师资水平。

地方高校、地方政府及用人单位三方应在各自将自己领域内工作做得更好的基础上,积极合作推进适用音乐人才的培养,并做好就业衔接工作,实现学以致用,相信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毕业生“一职难求”和基层农村“无才可用”的供需难题,缓解乡村人才缺乏现状,改变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

结  语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几年以来,从新闻媒体和网络等多渠道可以经常看到非常多的相关新闻报道,在党和国家、各级政府和老百姓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乡村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在逐步改善,收入在不断提高,乡村各种产业也在兴起,广大乡村焕发着勃勃生机。但目前就乡村基础音乐教育的各个方面来说,城乡差距、地域差别仍然不小。希望本文提出的策略和措施对于提高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就业渠道,改变乡村音乐教育问题与基层音乐教师生存发展现状,以及解决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音乐人才问题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在后续的研究中,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来提高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基层人才的培养水平,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

[2]朱宇航.高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1):102.

(责任编辑:韩莹莹)

猜你喜欢

基层人才音乐
人才云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音乐
走基层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