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视角下学前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路径

2023-04-29李世杰谢华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学前儿童培养路径审美能力

李世杰 谢华

【摘 要】学前儿童审美能力是幼儿感受、鉴赏、评价、创造美的能力,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实现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场所,文章分析了家庭在培养幼儿审美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着重阐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家庭教育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幼儿审美能力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家庭教育 学前儿童 审美能力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1-84-04

蔡元培先生在《美育与人生》中指出:“一个完整强健人格的养成,并不源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感情的陶养。这种陶养就在于美育。”[1]可想而知,美育在人格养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前教育阶段是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培养审美能力,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家长是幼儿的陪伴者,在幼儿的成长中亦师亦友。因此家长对审美的看法以及家长的行为和思想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一、幼儿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美育在幼儿未来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开始重视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幼儿审美能力培养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审美教育形式单一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美育比艺术教育要丰富、广泛得多。但是,部分家长存在审美教育形式单一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家长把美育的范围限定在音乐、绘画、舞蹈中,忽视自然美、社会生活领域的崇高美等,导致美育表面化、形式化。一些父母没有把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当作自己的责任,认为幼儿在幼儿园里学习就够了,回家之后不需要指导,家里有很多玩具,幼儿想玩什么就自己玩或者让祖辈陪着玩,父母工作辛苦只想休息,当“甩手掌柜”……基于这些观念,家长放任幼儿自由发展。二是一些家长把美育局限于艺术教育,给幼儿报各种艺术技能班,但培养艺术技能只是美育的一部分。大自然是美育的重要载体,一些家长却很少有时间带幼儿出去玩耍,哪怕是去公园看一看湖、摸一摸草地,而且幼儿玩耍的场地也比较单一,家长多是带幼儿去动物园、游乐场等地方。其实外出旅行是幼儿开阔视野、培养审美的有效路径。正如卢梭所言,一个孩子“如果从来没有在干燥的原野上跑过,他的脚若没有被灼热的沙砾烫过,他若从来没有受过太阳照射的岩石所反射的闷人的热气,他如何领略那美丽的早晨的清新空气呢”[2]?可见,要想培养幼儿的审美,亲近自然不可或缺。

(二)审美教育知识缺乏

家庭开展美育活动时,家长作为家庭美育活动的组织者、实践者,存在审美意识不强、审美知识掌握不足的问题,未能认识美育的重要性,未能真正把握美育的内涵。一些家长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学习和了解与美育相关的知识。也有一些家长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在空闲时间丰富自己的审美知识,特意参加一些有关的讲座或培训,但是由于此前掌握的知识有限,往往会被一些专业术语搞得一头雾水。因此,部分家长认为美育很难懂、很抽象,就放弃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对美育的见解浅显,害怕误导幼儿,不能正确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只在家里陪着幼儿画画、唱歌或者跳舞。家长在进行美育时,没有根据自己对美育知识的掌握程度,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层次递进地教育幼儿。一来,家长没有激发自己了解审美知识的兴趣,没有太多了解审美教育知识的欲望;二来,家长没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如阅读有关美育的书籍、观看美育视频、参加专题讲座等,多途径丰富自己的审美知识。家长缺乏审美知识会影响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家长应重视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更高层次的审美知识来教育幼儿,引导幼儿认识美、感知美、创造美。

(三)审美教育内容匮乏

审美教育范围广泛,人的一日生活都可以是审美内容。然而,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审美教育的广阔性,把美育局限于艺术技能领域,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教育,导致审美内容匮乏,不利于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例如一些家长对幼儿观看动画片这一行为十分抵触,为了不让幼儿看动画片,甚至不买电视机,避免幼儿看动画片上瘾,养成不爱学习的习惯等。其实,这一看法过于绝对,只片面地看到看动画片的“坏处”,没有看到动画片中的教育价值,以及动画片中蕴含的美学价值。一部优秀的动画片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习惯,丰富幼儿认知,同时,卡通图案符合幼儿的审美,能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审美视角,引导幼儿用美的视角看事物。审美教育无处不在,家长对审美教育认识不清将导致审美教育内容匮乏,无法辩证地看待审美的途径,更谈不上拓宽审美教育渠道,丰富审美教育内容。家长应调整自己的观念,与时俱进,多接触新鲜事物,引导幼儿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感知美。

(四)审美教育行为失范

“近代家庭美育中行为礼仪之美主要涉及与人交往之礼等外在美。外在美是一个人美的现象与形式,属于修形于外,以此来塑造子女良好的外在形象美。”[3]幼儿在模仿中学习,家长是幼儿接触较多的模仿对象。一些家长认为家庭应该是放松的地方,所以一回到家中便随心所欲,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幼儿带来影响。例如回到家里,袜子、衣服随手一扔,没有叠好放到指定地方,这样幼儿也会模仿家长的行为,用完物品随手一扔,这样会阻碍幼儿关于美的秩序感的建立。一些家长要求幼儿注重礼仪美,说话时注意态度和语气,但是自己卻脏话连篇、态度不端正,在要求幼儿之前没有先严格要求自己。在社会上,家长随意践踏草坪、不遵守公众秩序等失范行为将不利于幼儿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幼儿年龄小,还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看见家长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他会学着让座;看见家长抽烟,他觉得很酷,也想学抽烟的动作……因此,家长要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从而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促进幼儿外在美的发展。

二、幼儿审美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1.审美认知偏差

家长是幼儿审美能力培养的引路人,父母的认知影响着幼儿的认知。由于家长对美育的认识不到位,重智育轻美育的现象依旧存在。家长更加关注幼儿的学习成绩,生怕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落后于人。一些家长自己不喜欢艺术活动,就不关注幼儿在美育方面的发展,只是片面关注幼儿智育和德育的发展,认为只要幼儿成绩好就可以,成绩成为衡量幼儿发展情况的标准。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就会给幼儿报各种补习班,努力让幼儿不落后于其他幼儿甚至要求幼儿成为班级中的学优生,忽视了美育对幼儿的积极影响。对幼儿来说,家长存在审美教育认知偏差将不利于家庭教育,会导致幼儿对于美的鉴赏能力产生一定的缺陷,使幼儿难以理解美的本质和各个要素在美育中的表现。

2.审美情感缺失

审美情感是指人们面对审美对象或者进行艺术创作时,内心流露出来的真实感想。“情”是指性情,“感”是指主观感受。在审美情感方面,家长要帮助幼儿激发对审美的兴趣、扩宽审美方面的视野、提高审美情趣。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一些家长渴望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中,无法顾及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由于生活中要面对多方面的压力,家长难以用乐观的态度应对审美教育,内心情感处于缺失状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审美情感由习惯和艺术熏陶养成”[4],家长可以通过多看一些艺术作品,学习欣赏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自身的情感得到陶冶,获得精神享受,丰富精神世界,进而更好地培养幼儿对美的认知。

(二)客观原因

1.家庭审美教育环境薄弱

家长应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一些家长不注重家庭审美教育环境的营造,家庭中存在环境脏乱差、氛围压抑、人际关系冷漠等问题,幼儿感知不到美,自然会影响审美能力的发展。幼儿的审美取向受到家长的影响,一些家长过度关注外在美,忽视内在美的培养。现代社会,应更加注重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共同培养。外在的缺陷可以用内在美来弥补,内在的贫乏、丑陋却难以通过外在美来弥补。因此在培养幼儿时,家长要意识到内外兼修的美才是真正的美。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家庭环境,帮助幼儿培养内在美。

2.社会审美教育环境薄弱

家长为幼儿选择社会审美资源时,存在对社会环境认知不足、思想充满局限性等问题。一些家长没有把田野、山川当作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场所。一些家长也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带领幼儿参加音乐会,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认为幼儿年龄小,不具备欣赏艺术的能力。其实,这些场所都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环境是审美教育不可缺少的隐性课程,社会上多种环境都有利于幼儿审美的发展,家长应尽量为幼儿提供接触社会环境的机会,为幼儿创造一个适合发展的外部环境。

三、学前儿童审美能力培养的路径

家庭教育视角下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需要家长拥有良好的审美观念,通过不断丰富自己的相关审美素养,逐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一)设置丰富多样的审美教育形式和内容

在现代社会,审美形式和审美内容有许多,并且非常丰富。

首先,自然美、社会美、环境美、科技美、人物美、劳动美、艺术美、礼仪美等都属于审美形式。“要实现好的家庭美育,就要将各种美的因素渗透在儿童的生活中。”[5]例如带领幼儿外出游玩,使幼儿感受自然之美,在与人的交往中感受礼仪之美,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环境之美,在参观科技馆时或者家长与幼儿共同创作中感受科技之美,在劳动中感受劳动美,在艺术活动中感受艺术美。

其次,家长要接受新颖、多样的审美教育内容。通过欣赏绘本或者观看动画片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例如绘本《大卫,不可以》,设计思路十分贴近幼儿的一日生活,绘本内容生动地体现了幼儿的衣食住行和娱乐活动方面。动画片《小猪佩奇》中,其画面贴近幼儿生活,受到幼儿的喜爱,更多地表现出现实美,能给幼儿一种亲切感。

(二)储备大量充足的审美教育知识

家长应该储备大量的、充足的审美知识,为幼儿发展美育提供保障。

首先,在互联网应用广泛的时代,家长应善于利用网络这一资源。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丰富了人们的学习方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载体。互联网上有虚拟图书馆、教育课程、通俗艺术等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库,家长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学习并掌握有关美育的理论,学习相关艺术课程,通过不断丰富自己的审美知识,为幼儿感知美保驾护航。

其次,不同地域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如川剧、扎染、皮影、傣族舞、新疆舞、藏族舞等。家长应该了解本地的传统文化,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带领幼儿在家中或者在专门的地点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而且还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且可以让幼儿了解不同地域不同的文化美。

(三)树立正确规范的审美教育行为

家长应努力为幼儿树立正确、规范的审美教育行为,引导幼儿在素质教育下更好地成长。

首先,在家庭中,家长应规范自己的行为。家庭虽然是放松的场所,但是要把握尺度,在幼儿面前应严格要求自己。有的家长要求幼儿将使用过的物品放回原位,而自己却随处乱放,没有秩序感,家长要改变这一错误做法,给幼儿起带头示范作用,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秩序美。

其次,家长要在穿着打扮上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时刻保持衣着整洁、得体,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审美。幼儿已经逐渐具备自主选择的能力,家长应尊重幼儿并适度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如在购买衣物时,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自已选择,充分尊重幼儿自身的审美。外出前,可以先让幼儿自己选择衣服,再引导幼儿逐渐认识不同的场合如何穿着整洁、得体。这是幼儿认识美、探索美的过程,也是对幼儿审美观念的培养。

(四)提高家庭成员的审美教育认知

家长应该提高自身以及家人的审美认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首先,家长应改变以智育为主的观念。智育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重视其他方面的教育,幼儿也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家长应改变自己的看法,提高对审美教育的认知,把美育摆在幼兒发展的重要地位。家长有必要学习教育部制定的有关幼儿教育的相关文件及政策,例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了解幼儿发展特点和基本规律,为幼儿审美能力培养提供理论帮助。

其次,家长应摒弃“美育就是艺术教育”的狭隘观念。美育的内容很丰富,人们的一日生活都蕴含着审美,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途径之一。同时,不能片面地将美育理解为掌握某种艺术技能的教育。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发展,家长可以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感受美。家长可以通过了解丰富多样的审美教育内容,提高自己的审美教育认知,通过给家人传递审美思想或者共同学习,提高家人的审美教育认知,共同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五)注重体验强烈的审美情感

家长应注重体验强烈的审美情感,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

首先,家长可以阅读一些孔子的理论和其他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带领幼儿欣赏传统文化之美。家长也可以与幼儿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清理垃圾等,通过保护生态环境,让幼儿体验关爱社会的情感。

其次,家长应使幼儿接受审美实践教育。通过体验强烈的审美情感,促进幼儿完整人格的形成。家长应该带领幼儿到博物馆、革命英雄纪念碑等地方,通过为幼儿讲解有关美德的历史故事,对幼儿进行品德审美教育,使幼儿的审美情感得到熏陶,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六)营造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环境

家长应努力营造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家长应为幼儿设置隐性审美教育环境。应该为幼儿营造艺术的氛围,如果家长经常看有益身心的书籍、听美妙的音乐等,幼儿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感染。家庭成员应该积极参与到幼儿的成长中,家庭成员有益的兴趣爱好也能用于开展审美教育活动,为此,家长应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到审美环境的塑造中。

其次,家长应该善于利用显性的审美教育环境。显性审美教育环境是指开展美育活动所需要的场所、设施设备等。场所主要分为两部分:家庭场所和社会场所。家长不能为了图方便而将审美活动局限在家中,应开阔视野,带领幼儿到美的公共场所去感知。例如带幼儿到图书馆、展览馆等提供艺术鉴赏公共服务的地方,全方位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总之,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需要家长发现并反思自己在开展美育中存在的普遍的、多方面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探索审美能力培养路径。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审美教育活动,储备大量充足的审美教育知识,树立正确规范的审美教育意识,提高家庭成员的审美教育认知,注重为幼儿营造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环境,使幼儿体验强烈的审美情感,正确、科学地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谢洪涛.新时期少年宫美育工作“四部曲”[J]. 师道·教研,2020(4):8.

[2]卢梭.爱弥儿[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214.

[3]张婷婷.近代家庭美育研究[J].无锡:江南大学,2016:21.

[4]朱立元.艺术美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130.

[5]王悦.学前儿童审美能力培养的家庭教养策略[J].教育观察,2020(40):127.

猜你喜欢

学前儿童培养路径审美能力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浅析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