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草人和红鲱鱼

2023-04-28楼佳钰

中学生天地(A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鲱鱼谬误稻草人

楼佳钰

理性对话是人们交流的基石,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不好好说话”的情形。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形吗?

下课了,小A来找你,让你陪他去老师办公室拿作业。

你说:“我还有点作业没写完,你可以自己去吗?”

小A怒了:“啊?!我们还是不是好朋友?这点时间你都不肯陪我?”

遇到这样的情形,你会不会脑壳疼?你知道小A犯了什么逻辑错误吗?

这种逻辑错误叫作“稻草人谬误”。所谓稻草人谬误,就是故意曲解对方的意思,通过批驳那个被歪曲的观点来赢得论辩。这就好比在说理判断的过程中,制造了一个稻草人。这个稻草人是假的,很轻、劣质,容易被打倒。稻草人谬误常常会和“贴标签”“扣帽子”一起使用,比如你买了一个心仪已久的进口手办,有人指责你“不爱国”“崇洋媚外”,这就是给人扣帽子的稻草人谬误。

再来看一个情形:作为课代表,你问小A为什么不交作业。

小A怒了:“你怎么老挑我的毛病?”

这是稻草人谬误吗?不是,这是“红鲱鱼谬误”。红鲱鱼谬误就是把讨论的焦点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上,混淆视听,从而逃避质疑或攻击。腌制过的鲱鱼是红色的,而且气味很大,猎人们用红鲱鱼来训练猎犬,看看猎犬能否排除干扰,抓住真正的猎物。

“稻草人”和“红鲱鱼”都是比喻的说法,它们的区别在于:前者往往放大、缩小、扭曲对方的观点,后者则提出了一个并不相干的观点。稻草人谬误比红鲱鱼谬误更具迷惑性,也更难识别,有很多网络谣言就是这样产生的:“喝自来水会致癌”,实际上原始信息是“过量的含氯物质对身体有害”;“不用华为就是不爱国”,任正非的原话并非如此……

无论是稻草人谬误还是红鯡鱼谬误,都违反了逻辑学的一个基本规律——同一律。同一律,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保持“全同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两个概念的外延(所谓外延,就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范围)完全重合。比如“妈妈”和“母亲”、“浙江的省会城市”和“杭州”就是全同关系。我们讨论问题的时候要讲逻辑,不能把它曲解为一个简单粗暴的观点,甚至只诉诸情感。

对于稻草人谬误或红鲱鱼谬误,我们应准确识别,用理性来反驳攻击或击碎谣言;对于思维惰性和认知偏见,也要时刻反省,避免成为一个无脑的“杠精”。

猜你喜欢

鲱鱼谬误稻草人
混淆视听的语义谬误
几百万鲱鱼的集体行动
几百万鲱鱼的集体行动
不担当比“稻草人”还要差
稻草人
生鲱鱼
——勇敢者的游戏
稻草人
稻草人
瑞典臭鲱鱼,臭味指数全球最高
谬误与真理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