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代沟,谁该更主动
2023-04-28席瑞
提到代沟,也许每个人都有吐不完的槽,尤其是在青春正叛逆的时候!青春期的世界和中年人的世界仿佛天然地壁垒分明,别说是“沟”了,有同学甚至把它形容成“东非大裂谷”。面对代沟,谁该积极踏出交流的那一步?代际相处,是年轻人还是长辈更该主动理解对方?一起来看本期话题吧!
你和父母之间有代沟吗?代沟一般集中在哪些方面?
孙凡茜:有,但不多,主要集中在爱好和流行文化上。比如我们爱二次元和课外书,父母想了解但又不清楚我们的喜好,容易弄巧成拙;对一些亚文化,父母往往抱有偏见;年轻人常常宣扬“摆烂”心理,但父母并不认为这是值得到处说的事,其实我们只是过过嘴瘾罢了。
严子萱:有,比如口头用语。像“栓Q”“宝娟嗓”这样的梗还好说,如果是“英雄可以受委屈”“退!退!退!”这类梗,父母完全理解不了。
鬼马少女裳:有,主要是生活习惯。熬夜、点外卖会被父母指责,而我也看不惯他们收集一大堆塑料袋当垃圾袋用的举动。
陈圣悦:有,在社交礼仪上。长辈总觉得人要大方谦让,在为人处世上吃点亏很正常。若有人打碎了我的水杯,父母肯定不会让别人赔,但我觉得赔了之后大家心里都舒服,互不相欠。给予别人好意时,我无法不计较得失,如果之后TA对我不好,我会很难过;接受别人好意时,我会想怎么还这份人情。倒不如算明白、算清楚,彼此更轻松。
雨霖铃:有。在父母眼中,刷手机、出去玩都是浪费时间,学习比天大。但正是这些行为,可以为我们带来所谓的“成就”无法带来的快乐。
赵昱洁:有,在人生理念上。我想拓宽未来的可能性,而父母希望我读一个适合女生的专业,毕业后找份稳定的工作,我无法接受。
你觉得代沟可以解决吗?解决的方法是什么?
郑思雨:可以解决。多向家长分享我们的生活趣事,表达诉求。比如我们刷的视频,很多是“家长刷不到系列”,适当地向家长转发一些能让他们产生共鸣的视频,既能扩大他们的认知,又能增加共同话题。
陈欣悦:估计不行。父母的观念都根深蒂固了,每次有分歧基本都以吵架结束。
赵昱洁:我们和父母所处的时代、经历的事件都截然不同,我觉得代沟很难彻底解决,但可以部分和解。和父母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后,我们也许会对父母产生新的认知。和父母一起旅游或者参加活动也是一个好方法,双方在共同经历的过程中开阔眼界,磨合代际差距。注意,一定要全程参与旅行,不能只让父母制订计划而自己无脑地跟着走。
五一七:可以解决。既然代沟是主观的东西,就可以通过人为努力去改变。任何感情的增进都需要通过陪伴与交流,代沟反而能给我们提供话题,一起认识更新更大的世界。流行语可以运用到日常对话里,增添趣味;手把手教会长辈操作电脑、手机,是一件自豪又温暖的事。
席瑞: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几乎是一半对一半。认为可以解决代沟的同学,基本都主张多沟通。同学们分享了不少方法,比如转发短视频替自己表达,或者教父母使用智能手机,在小事中增进感情。有位同学主张亲子旅行,在旅行中磨合,对此我持保留看法。因为如果对生活本身都没法磨合清楚,那么旅行涉及的各种细节可能会导致更多冲突。认为代沟难以解决的同学,基本都认为由于生长环境、时代的不同,父母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些同学看到了观念的时代局限性,也看到了观念是过往经历的结果。其实,改变现在的钥匙深埋在过去的土壤里。
席瑞:几乎所有同学都和父母有代沟,而且代沟往往伴随着父母以自己的意志进行评判或干预。从同学们的回答来看,代沟集中在生活习惯与思想观念两方面。生活习惯上,父母可能对熬夜、点外卖等比较介意,会将使用手机直接等同于玩手机;思想观念上,父母不理解流行语和亚文化,但产生冲突的领域更多是消费观(节俭VS满足)、性别观(女生要安稳VS女生要独立)、人际交往的观念(吃亏是福别计较VS你来我往算清楚)甚至是人生观(努力成才VS快樂就好)。
你觉得解决代沟主要靠自己还是靠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分别做了什么?
张诗语:大部分时候是我起主导作用。在和父母商量要不要留下我妹妹的时候,我搬出身边二胎家庭的例子,同时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好姐姐,比如帮父母做饭、上网了解孕妇的饮食习惯等,从而打消父母的顾虑。
鬼马少女裳:靠自己。父母的思维已成定势,尽可能地顺从父母的意见是上策。有时按照他们的要求做,也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们的心境。
叶江南:靠自己。毕竟大多数长辈要面子,我们退一步,更容易让父母接受。我会多多参与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爱好,尊重他们的选择。
赵昱洁:也许等我们步入社会之后,就能够解决代沟问题了,因为那时我们和父母面临同样的社会挑战,能更好地理解他们。而现在,代沟主要依赖阅历丰富的父母解决。父母根据他们的成长经验,推测出我们的内心所想,例如父亲很能理解我拖延症晚期的毛病,因为他也曾这样。代沟更多的是思想观念的差距,有智慧的父母会选择“和而不同”的方针,在大方向上保持向善向美即可,任由孩子的个性发展。
五一七:这是一个共商共建的过程,非要选择的话,我选择孩子一方。我们的价值观处于初步形成的阶段,比较好说话。相对来说,国外的家长会给孩子更多发展空间,而我们的家长表达爱意的方式是捧在手心里照顾。要想改变这种传统观念,还得等到我们这代人成为父母。考虑到家长的权威和尊老孝亲的美德,我们在“破冰”时一定要平和诚恳。我体质弱,父母想让我在本地读大学,可我想去远方。发现哭泣无甚功效后,我从脾气较为温和的父亲下手,万分诚恳地表达我的想法。后来,通过父母私下交流,母亲也支持我了。
席瑞:解决代沟问题当然离不开双方的努力,但大多数同学认为更应该靠自己而不是靠父母来解决,因为年轻一代掌握着新兴的技术,有着新潮的观念,拥有更多选择,所以要从我们自己出发。有的同学通过实际行动来让父母发现自己以前没有被发现的一面,以行动促改变;有的同学通过比较能接纳意见的父母一方完成改变;还有的同学提到年轻人也可能在将来成为父母,那么我们自己应该保持开放,要“和而不同”。
主持人总结陈词
这一期,我们讨论的是亲子关系中必然存在的课题——代沟。所谓代沟,是指由于代际差异而导致的思想观念上的距离。其实我们和任何人交往都可能有“沟”,只不过以往一代人之间的共同点更多,而由于代际所造成的社会思想和社会环境的现实差异过大,才有了这个说法。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个体间的差异完全可能超过两代人的差异,即便是同学,也可能聊不到一块儿去。所以,有“沟”不可怕,关键是我们怎么看待“沟”。
首先,代沟是必然存在的,这是我给同学们的第一问。大家的父母应该是70后、80后,而同学们是00后、10后,两代人的沟壑都在这20—40年间的社会发展之中。要知道,我们国家只用了几十年便走完了西方将近200年的现代化之路,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但也意味着社会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两代人之间的思想差异可能是以往几代人的鸿沟。而任何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都必然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所以如果你和父母特别难以沟通,请记住,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正因如此,我们有一天也会成为“古板” “固执”的人,我们现在新潮的观念也会被历史淘汰,所以请对父母包容一点,因为他们当年也是时代的“弄潮儿”。
其次,代沟的解决并不意味着消灭某一方的观念,并不是要么让父母认同我们,要么我们委屈自己,妥协地活成父母期待的样子。代沟是可以解决的,这是我给同学们的第二问,解决方法就是有位同学提到的四个字——“和而不同”。最终拉近彼此距离的,是理解,而理解并不意味着认同,也许我仍然不希望你点外卖,但我能理解你这么做是为了节约时间。理解,关注的不是结果,而是原因,是你为什么想/不想这么做。是原因,让我们作为人更具体、更丰富。
最后,代沟的解决更应该靠我们自身,这是我给同学们的最后一问。亲密关系里有一个原则:谁痛苦,谁改变;谁改变,谁受益。这条原则不仅针对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也适用于将来我们与伴侣、孩子的关系。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讓别人改变,除非我们自己先改变——如同父母拼命想改变你但不成功那样——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总是不成功的。改变自己不是卑微,而是为了让自己幸福。多耐心倾听父母,多肯定他们,多分享话题与你的看法,少做、不做评判与否定,多协助他们接触新事物,所谓“代沟”,也能跨越。
插画 陈木小
整理 韩 政 陈圣悦 李贝贝
刘家亦 赵昱洁 王奕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