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王”谢幕一课

2023-04-28邓琬秋

大学生 2023年4期
关键词:绩点清华我会

邓琬秋

大一未至,焦虑已来

去年夏天,我如愿考上清华。在此前的中学阶段,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咬紧牙关熬过去,等上大学你们就轻松了。”

高考完的暑假,我如饥似渴地在网上了解关于大学的方方面面:一定要具备某种兴趣特长,这样才能在新生表现中脱颖而出;一定要学习视频剪辑和PS等技能,这样才可以获得更多机会;一定要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能从容自如地应对各种面试招新;还有要减肥、要学会穿搭化妆、要提前看一些专业相关的书籍、要保持住自己的英语水平……太多的“一定”,向我排山倒海般地涌来。起初我以一种“受教了”的心态,下定一个又一个决心,将这些接收到的经验疯狂加进我的to do list。

然而现实给了我当头一棒。彻底摆脱高考的压力后,我才发现自己内心还有“另一个自我”在抗拒,在企图摧毁我的计划,最终结果是我屈服了,选择不早起、不运动、放肆吃、大胆玩。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我意识到自己逐渐陷入自我认知中的“堕落状态”,因此感到无比焦虑,想要重新规划。是的,焦虑在我正式的大学生活还没有开始时,就已经在纠缠我了。

清华大一开学,我又怀着“这次我一定要”的心理,说着满口的豪言壮语,开始迎接我崭新的大学生活。但,我又焦虑了。

之前的焦虑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够自律,而此时的焦虑正是因为我的过度自律。听起来很荒谬对吧,但事实真是如此。

焦虑“卷”

记得大一才开学的前半个学期,我每天都是7点前就起床,即使自己没有“早8”。我会在吃完早饭后去图书馆或者C楼自习,然后在快上课的时候骑车去教学楼,下课后再去自习——食堂、教学楼、图书馆三点一线,晚上11点多才回到寝室。那段时间我的室友叫我“卷王”。我每次都是笑着否认。

日复一日,我保持着这种状态,穿梭在各种学习场所之间,看起来十分忙碌,却时常感觉内心非常空虚。因为在效率为王的时代,我总觉得自己没有别人那么干练而敏捷,内心会冒出一种声音:“你就是在下笨功夫。”但是谁会亲口承认自己笨呢?因此我的虚荣心会时常促使我矢口否认自己的“卷”,会对外表现出“安然自得”的状态。除此之外,我还仍然无法从“小镇做题家”的模式中摆脱出来,虽然好像时时刻刻都在学习,效率却很低,也很难真正适应大学开放多元的学习模式,我变得越来越焦虑了。

一次中共党史专业研讨课,我是那一周负责导读的同学,课前我需要阅读很多关于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和接收城市的历史文本,在各大学术平台查阅很多文献资料后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可供研讨的问题。但是在茫茫文献中,我却只能成为疯狂接收信息的“机器”,怎么也无法形成自己的思考,绞尽脑汁都想不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在社会学的电影小班讨论上,对于《美国工厂》中的工会制度在中西方产生差别的原因分析,有很多同学能够信手拈来,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我的大脑却一片空白,好像触及到了自己的知识盲区。上高数课前,我认认真真地将函数极限的性质预习了一遍,但是上课的时候还是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在许多地方都要反应很久,做课后习题时也困难重重。学生节上好多同学都会跳舞,会乐器,而我从小到大只会埋头苦学,什么特长也没有。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为了我焦虑和自我怀疑的来源。

在別人看来我好像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十分自律且努力,但只有我知道,表面上的忙碌实际上是在麻痹自己,否则我就会失去安全感,有时候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就算是发呆,我也会选择在图书馆里。焦虑也逐渐成为我的常态。

焦虑爆表了

我为什么这么焦虑呢?我想,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外部环境和自我认知。

踏进清华的第一天,我发现不管是学长、学姐还是周围的同学,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永远是学分绩。我所在的日新书院,包含文史哲,以及我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和未央书院一样是出了名的“卷王聚集地”,而且绩点高得离谱,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学院的平均绩点能达到3.9+(后来我才知道满绩才4.0)”。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担心自己是否能达到平均绩点。大家追求的好像都是满绩4.0,貌似不允许3.6的存在。

身处这种环境中,我会不自觉地想要鞭策自己前行,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的GPA。我俨然已经乱了阵脚,很多事情又杂糅在一块,我夹在它们中间,被挤压得快要窒息。有时候我会反思——学这门课程我到底是想要真正学到东西,还是单纯追求一个高绩点?我更加青睐前者,但实际行动却在践行后者。

后来,我彻底破防了。那是一个周四,我们班开展“固本计划”读书会的前一天,要求阅读的书目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我代表小组做阅读成果展示。有很多前期工作需要我完成,比如在阅读完指定书籍后大量地查找资料和具有价值的导读本,收集小组其他成员的想法,列出可供讨论的问题。我很害怕做课堂展示,甚至从来不在课上发言,因此我特别紧张,在前一天晚上一遍又一遍地熟悉展示内容,一直到凌晨4点才睡。但结果,我还是把事情搞砸了。记得在答辩环节,老师向我提了一个非常刁钻的问题,让我做出解释,因为专业知识储备十分有限,那一刻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吞吞吐吐说不出一个字,最后像一个小丑一样灰溜溜地“谢幕”了。

毫无悬念,我们小组的得分受到了很大影响,我既愧疚又难过,回寝室后大哭了一场,之前堆积的所有情绪也全都被释放了出来,我一遍一遍地质问自己“你怎么这么差劲啊!”——这是我焦虑达到极点的时刻。

身在清华 我很平凡

后来我去了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记得走的时候老师送我了一枚书签,上面写着“尽其所能,顺其自然”,让我产生了极大的触动。我的一位朋友因为选的课程太多时常抱怨说她很焦虑,后来某一天她突然对我说:“我想通了,人生应该还有一部分要用来做自己。”于是我开始反思:我容易陷入和别人的比较中而失去自我,对于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总是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很久、反复权衡利弊。我发现,自己就是太急功近利了,当事实不符合预期的时候,当能力与期待值不匹配的时候,我都会感到焦虑。直白一点,我就是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平凡。

慢慢地,我试着以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现在回过头,“轻舟已过万重山”。现在的我再做课堂展示仍然紧张,但仅仅是尽全力地去准备,列出大纲,反复完善,而不会像之前那样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已经在想“失败了会怎样”;当某个阶段事情很繁杂的时候,我也一样会烦恼抱怨,但已经学会告诉自己“慢慢来,做一件少一件”;考试周因为复习压力我会失眠,会情绪低落,会无精打采,但我会坦然面对这份考试焦虑的合理性和普遍性。

怎么摆脱焦虑呢?很抱歉,我没有成功的经验分享。因为焦虑这件事儿,它或许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了,至少现在它都是我的常客,只是我愿意接纳它了,不会像之前那样因为焦虑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我甚至觉得“摆脱焦虑”这种说法本身就不合理。所以现在当焦虑来困扰我的时候,我会坦然地告诉自己“我焦虑了”,但也会暗示自己“总会过去的”,在它“光顾”的时候依然耐心地做事、认真地生活,这或许也是一种成长。

责任编辑:陈思

猜你喜欢

绩点清华我会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我会玩
基于完全学分制下的独立院校的平均绩点计算方法
清华,北大,我来啦
国内高校学分制绩点度量模式的比较与研究
学分制下绩点设定形式探讨
六种学分(绩点)制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