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高校学分制绩点度量模式的比较与研究

2014-09-04夏春明范圣法

江苏高教 2014年2期
关键词:百分制分数段绩点

夏春明,范圣法

(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上海200237)

国内高校学分制绩点度量模式的比较与研究

夏春明,范圣法

(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上海200237)

文章调研了国内高校的学分制绩点设置形式,对典型高校的学分制绩点设置形式进行了归纳。根据学生成绩和绩点之间是否直接相关,提出了绝对学分制绩点转换形式和相对学分制绩点转换形式。比较了两种转换方式的优点和不足,提出相对学分制绩点转换形式中的“标准分”型绩点转换方法是目前国内学分制下较为合理的度量方法。

学分制绩点;绝对学分制绩点;相对学分制绩点

学分制起源于德国柏林大学的选修制,成熟于美国的哈佛大学,以其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而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焦点[1]。学分制以取得学分的多少作为学生某一时段学习量的指标,它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它不能反映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差异,而绩点是学习质的体现,绩点能反映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深度,有利于学生自觉地学习。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实行学分制,学分制在我国高校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各方面已逐步成熟,但却忽视了对绩点制的探讨,从而影响学分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目前美国实行的学分绩点制已相当完善,据统计90%的美国高校学分绩点计算方法是采用4分制,即A等为4分,B等为3分,C等为2分,D等为1分,E等为0分。而在我国成绩记载是百分制、五级分制、二级分制并用,并且由于历史原因,以百分制记载使用的居多(满分为100分,60分及格)。因此,各高校学生课程成绩与课程绩点之间的转化方法各不相同。通过调研,根据学分制绩点转换是否和成绩直接相关,将国内的学分制绩点转换方法分为两类:绝对学分制绩点转换方法;相对学分制绩点转换方法。本文比较了两种方法的差异,对形成方法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 绝对学分制绩点转换方法

这种方法是将学生课程成绩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应0—4或5分的课程绩点,其特点是学生的课程成绩与课程绩点直接相关。常见的绝对学分制绩点转换方法又可分为:“段—点”型绩点转换方法;“点—点”型绩点转换方法;5分制绩点转换方法。

(一)“段—点”型绩点转换方法

此种方法是把学生成绩分成多个段,一段成绩转化成同一个绩点,其典型代表学校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对应关系如下:

表1 北京大学学分制绩点转换表

表2 复旦大学学分制绩点转换表

表3 华东理工大学学分制绩点转换表

表4 上海师范大学学分制绩点转换表

比较表1、表2、表3,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三所高校的绩点转换进行分析。(1)三所高校都是将百分制成绩按不同的分数段划分成十个或十一个分数段,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将百分制成绩划分成十一个分数段,华东理工大学将百分制成绩划分成十个分数段。实际上,这些学校在进行学分制建设的初期并没有将百分制成绩设置这么多的段点。一开始,绩点的设置形式和上海师范大学现在运用的学分制绩点转换一样,如表4。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发现这种方法计算精确性不够,可能在衡量学生学习质量方面的误差较大。而这种误差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分数段划分过少,因此,各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增加了分数段的划分。(2)不同档次的分数段划分总体呈现两头简单,中等偏下成绩分数段划分较多。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进行分析,90分至100分作为一个计算绩点的分数段,中间有10分的分差,有11个得分数量;59分以下作为一个分数段,中间有59分的分差,有60个得分数量。而60分至71分之间,分别对应四个分数段,每个分数段内的得分数量分别是2分(对应于60—61),4分(62—65),5分(66—70),4分(71—74)。不同分数段对应不同的绩点,所有分数段的绩点分数间隔在0.3—0.5之间。为什么这种转化方法会出现分数段划分不均匀,有些分数段间隔较大,有些分数段间隔较小?这要用绩点的用途来解释了,绩点根据特定的算法转化成平均绩点,平均绩点主要用于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学生转专业资格鉴定、修读第二专业资格鉴定、保研资格鉴定甚至学士学位证书的发放等。如果高校的学位证书发放和绩点挂钩,那么最低绩点标准的确定非常重要。像一些生源质量不是很好的学校,59分以下的分数段还要细分,以保证符合要求的学生能够正常拿到学位证书。分数段间隔较大能够减少计算工作量,却又不影响绩点结果的评价准确性和使用有效性;分数段间隔较小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却保证了绩点结果的评价准确性和使用有效性。例如,90分和100分之间的不同分数获得相同的绩点不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质量评价及其结果使用中的误差;而65分至75分如果也作为一个分数段,在这个分数段内不同的分数都获得相同的绩点,这样就会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准确性,对学生学习质量要求标准降低,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2]。这种转换方法是在原有的五段制绩点转换方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特点在于百分制成绩与绩点的转换是不均匀的,而是经过特别设计的,但是从本质上而言依然是几个不同的分数对应着相同的绩点,用这种转换结果来比较学生学习质量缺乏精确性和公平性。

(二)“点—点”型绩点转换方法

此种方法是将学生成绩通过线性变换,转换为绩点,这种转换保持了成绩与绩点的等价性,保证一个成绩对应一个绩点,即高分高绩点,低分低绩点。其典型代表学校有:重庆大学。对应关系如下:

表5 重庆大学学分制绩点转换表

百分制区间绩点转换关系如下:

这种“点—点”型绩点转换方法的转换方式在90—100分和60分以下分数区间和“段—点”型绩点转换方法在该区间内的转换方式相同。90—100分对应最高绩点4,成绩小于60分,绩点为0,而成绩在60—89分区间内则运用了线性变换,成绩在60—89分区间时,成绩每增加1分,绩点就相应增加0.1。这种转换方法解决了78分和81分都对应同一绩点的尴尬,看起来比“段—点”型绩点转换方法科学、合理,但是仔细推敲原始分数之间的间距和差异,就会发现这种科学、合理也是相对的。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自由选课,分散在各位教师的平行班中学习,由各位任课教师考核评定成绩。无论是一门课程多位教师授课,还是各门不同课程之间,课程内容和考试的难易程度、各教师的考核侧重点以及主观评分均不尽相同。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各教师对课程评分的掌控基准不一致,使得课程间平均分的差异可达十几分之多,有的课程得高分的人数密集,而有的课程得低分的人数普遍较多[3]。显然,这样的绩点比较也不合理。总之,“点—点”型绩点转换方法也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科学、合理。

(三)“5分制”绩点转换方法

这种绩点转换方法和“点—点”型绩点转换方法的原理相同,都是将学生成绩通过线性变换,转换为绩点。不同之处在于,这种方法将绩点的最高值设为5。其典型代表学校有:浙江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对应关系如下:

表6 浙江大学学分制绩点转换表

表7 重庆理工大学学分制绩点转换表

从上两表中可以看出,两所学校将59分以下都设置成0绩点,当成绩为60分时,绩点为1,最高绩点值都是5。对于重庆理工大学,分数大于60分,成绩每增加1分,绩点就相应增加0.1。对于浙江大学,成绩在60—64分,成绩每增加一分,绩点就相应增加0.2,成绩在65—95分,成绩每增加1分,绩点就相应增加0.1,成绩在95—100分,绩点统一设置成5。此种方法和前面两种方法相比,其突出特点是将绩点的最高值设为5。在我国把最高绩点设为5的高校为数不多,绝大部分高校都实行4分制。美国实行的学分绩点制已有100多年历史,发展相当完善,据统计90%的美国高校学分绩点计算方法也都是采用4分制,如美国波特兰大学的绩点制转换关系。

表8 波特兰大学学分制绩点转换表

目前,我国高校本科生国际、国内交流的规模越来越大、数量也逐渐增加。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目前我校已经和美国休斯顿大学、里海大学等20多所国外知名高校签订交流协议,截止2013年7月份我校到国外交流学习的本科学生已接近10%。这个数字还在扩大,据学校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到2015年,我校的本科生交流比例力争达到30%。考虑到国际惯例和国际交流的方便,我国绩点制最高还是4分的好。

二、 相对学分制绩点转换方法

这种方法没有将学生的课程成绩与课程绩点直接相关,而是通过某种中间方法进行转化,常见的相对学分制绩点转换方法又可分为:“成绩排名”型绩点转换方法;“标准分”型绩点转换方法。

(一)“成绩排名”型绩点转换方法

此种方法是依据各教学班同学的百分制成绩排名,然后将排名转化成对应的绩点。典型的代表学校有:华东师范大学。

表9 华东师范大学学分制绩点转换表

表10 班级学生成绩转换成绩点对照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将各教学班同学的百分制成绩排名,然后依据这个相对排名进行分段给予绩点,这样就避免了各门课程成绩直接比较,而采用相对比较法。 可以用某班级10位同学《高等数学》的考试成绩对这种方法的优劣进行分析。成绩按升序排列为:72,79,80,86,87,89,90,92,98,99。对该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依据这种转换方法转换成绩点如表10。

从表10可以看出,分数段79~80、86~87的学生分数相差1分,但绩点却相差0.5;而分数段80~86、92~98的学生分数相差6分,但绩点却一样。这跟前面的“段—点”型绩点转换方法的分析结果相类似,并没有克服“段—点”型绩点转换方法的缺陷。

(二)“标准分”型绩点转换方法

此种方法不是将学生的成绩直接转化成绩点,也不是利用成绩排名进行绩点转化,而是将成绩通过标准分计算公式换算成标准分,再通过标准分利用“点—点”型绩点转换方法转化成绩点。具体做法是先分别计算某门课程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再通过所得结果将该门课程成绩换算为服从正态分布的标准分,最后通过线性变换转换成符合人们日常习惯的百分制形式。由于此种转换方法比较复杂,难以理解,计算量非常大,目前尚无学校利用此种转换方法。

标准分计算公式:

其中ki表示某学生第i门课程考核成绩;μi表示第i门课程对应班级全体学生关于该门课程的平均分;σ2为第i门课程对应班级全体学生关于该课程考核的标准差,即

m表示第i门课程对应的班级人数;kij表示第i门课程对应班级第个学生关于该课程的考核成绩。根据统计学规律可知:标准分的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服从标准正态分布(0,1)[4]。经转化过的标准分不改变原始考试成绩的分布形态,这样不同班级的成绩都转化成相应的标准分,从而实现不同班级学生学习质量的公平比较。一般情况下,|yi|≥5的概率非常小,因此,可以通过线性变换将标准分转换成符合人们习惯的百分制分数形式。计算公式如下:

Zi=10Yi+70

Zi即为改进后的百分制式标准分,在计算绩点时,可以把Zj当成原始成绩,套用“点—点”型绩点转换方法,从而获得通用的绩点形式。这样在一定的教学群体范围内,“标准分”型绩点转换方法克服了“点—点”型绩点转换方法的不能跨班级比较的缺陷,实现了不同班级、不同教师授课、不同课程之间的公平比较[5][6]。

三、 两种测量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1.绝对学分制绩点转换方法现在为大多数高校所采用,但这种转换方法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段—点”型绩点转换方法所得到的绩点远少于百分制分数的个数,虽然这种方法经过演化,形成现在的模式,被大部分高校所采用,但其本质上还是几个不同的分数对应同一个绩点。因此,“段—点”型绩点转换方法可比性较差,公平性不够。“点—点”型绩点转换方法虽然改变了不同成绩对应同一绩点的问题,使绩点与原始成绩通过一定的关系连接,能较好地反映原始成绩。但是“点—点”型绩点转换方法却不能跨班级、跨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公平比较,这种方法也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比较合理。“5分制”型绩点转换方法跟“点—点”型绩点转换方法一样,将成绩和绩点通过某种关系连接,能直接反映成绩的真实情况。但学分制绩点最高值国际普遍用的是4分,考虑到现在国内高校国际交流的人数越来越多,我国学分制绩点最高值还是4分的好。

2.相对学分制绩点转换方法跟绝对学分制绩点转换方法的最大区别在于相对学分制绩点转换方法并没有将成绩和绩点直接对应,而通过某种转换将成绩和绩点连接,但是“成绩排名”型绩点转换方法并没有解决绝对学分制绩点转换方法中出现可比性差、不公平等问题。“标准型”型绩点转换方法是在假定班级学生的成绩服从正态分布的基础上计算的。具体做法先是把每门课程不同学生的成绩得分以某类教学对象(如班级、年级)为单位,转换成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标准分数,然后在通过公式将标准分数转化成百分制,最后再通过线性关系转化成绩点。这种方法在需要比较的范围内对每个学生的名次进行排序,其方法公平、合理、可比性强,但是其对数学水平的要求高,计算数据量大,目前没有任何高校使用这种方法。然而,随着计算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可以通过计算机编程,让办公自动化代替繁琐的手工计算,希望这种方法能够在高校教学改革中逐步被采用。

[1]蔡先金,宋尚桂,等.大学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28.

[2]刘卫萍.平均学分绩点计算方法比较与选择[J].当代教育论坛,2008,(7).

[3]王玥霁,等.学分制下绩点设定形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4]黄良文,曾五一.统计学原理[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83—90.

[5]王明芳,孙 展. 高校学分绩点制度量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17).

[6]罗秋兰,陈有禄. 学分制下学分绩点度量模型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1,(17).

(责任编辑肖地生)

G642

A

1003-8418(2014)02-0084-04

夏春明(1969—),男,上海人,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华东理工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圣法(1984—),男,安徽全椒人,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科员、硕士。

猜你喜欢

百分制分数段绩点
山西省2022年对口升学各专业类考生分数段及院校投档线
2021年对口升学部分专业类考生分数段及院校投档线
2019年对口升学部分专业类考生分数段及院校投档线
2018年对口升学部分专业类考生分数段及院校投档线
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学生成绩分析
基于完全学分制下的独立院校的平均绩点计算方法
浅谈等级制评价在我国的应用
等第制和百分制不是非此即彼
海南小学生将取消“百分制”引热议
学分制下绩点设定形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