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生活真境”:交往类口语交际情境的运用与优化

2023-04-28蒋桂芳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3年4期
关键词:生活

蒋桂芳

【摘 要】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在情境创设与运用上容易出现失误。为充分发挥统编教材特点,观照现实生活,教师可通过“依托教材,让静态的情境活起来”“转换身份,让真实的角色动起来”“联动生活,让思辨的力度大起来”等策略,促进学生在“生活真境”中开展言语实践,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交往类口语交际;交际情境;生活

统编教材中,交往类口语交际的话题一般源自学生熟知的或身边的人、事、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学生“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基于此,教师需要依托教材,打造“生活真境”,即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完成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那么,具体要怎样操作呢?下面结合具体课例,谈谈教学中容易出现的误区和正确的应对方式。

一、交往类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常见现象

进行交往类口语交际教学时,不少教师对情境的创设与推进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容易出现教学处理失当的现象。

(一)问答聊话题,学生难入境

有些口语交际课上,学生交流得挺充分,但都脱离了真实的生活情境。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一年级下册《请你帮个忙》时,问学生:“有时候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该怎样请求帮助呢?”学生在教材的相关提示下纷纷回答:“要有礼貌。”“要像书上的小朋友一样,用上‘请’‘谢谢’。”教师追问:“生活中,你什么时候请别人帮过忙?你是怎样请求帮助的呢?”学生回答:“有一次,我的校徽不见了。我对妈妈说:‘妈妈,我的校徽不见了,您能帮我找找吗?’”“有一次,我的橡皮不见了,我对好朋友说:‘小明,我忘了带橡皮,可以用一下你的吗?’”……

案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阅读静态的教材,联系日常生活,交流想法。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聆听与表达。课堂看似很热闹,但仔细推敲,只有部分学生对话题作出回应。教师没能借助教材中的情境图,创设更有生活气息、更适合学生交流的情境。该课的重点目标“学会礼貌求助与回应”无法在教学中落实。

(二)有境无角色,交际难发生

有些口语交际课上,虽然教师创设了情境,但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却没有发生。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三年级下册《劝告》时,播放了相关视频。视频中,一个男生乱穿马路,险象环生。学生看完视频后,教师问道:“假如视频里的男生就是我们班中的一员,作为同学,你会怎样劝告他呢?”学生纷纷举手:“你这样做太危险了,会被车子撞到的。”“你已经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怎么不遵守交通规则呢?太不应该了。”“这名同学,你不能这样过马路!马路上车来车往,一不小心,你就会有生命危险。”……

案例中,教师借助视频,创设“劝告同学”的情境。视频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劝告”欲望,遗憾的是交际对象是视频中的人物。因此,在这个情境中,学生更多的是单向表达,互动式交际没能发生。

(三)情境缺变化,交际少思辨

有些口语交际课上,虽然教師创设了情境,但是这些情境偏于理想化,缺少矛盾冲突,交际过程十分顺畅,学生无法习得更多的、与复杂生活相匹配的应对能力。仍以《劝告》为例,一位教师运用视听媒体营造马路环境,学生代入角色,进入情境,面对面进行劝告。结果,每个扮演乱穿马路者的学生都接受了他人的劝告。

然而,真实生活中,每一个乱穿马路的人都会耐心听取他人的劝告,欣然接受他人的劝告吗?假若遇到不听劝告的人、无理取闹的人,学生又该如何应对?理想化的、缺少变化的情境,容易使学生形成只要按模式交流即可的错觉,缺少思辨力。课堂通往课外的桥梁不够牢固。

二、基于教学现状创设“生活真境”

对于上述课堂中的常见现象,教师要如何创设“生活真境”,引导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从而解决现实问题?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依托教材,让静态的情境活起来

所谓“生活真境”,不仅指情境是学生见过的、熟悉的,还指学生能够调动原有的生活经验,真正参与交际活动。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让静态的教材情境活起来,从学生好动、爱玩等特点出发,借助媒体、实物等,让学生感受到真实,自然而然地投入到交际活动中,展开真实的互动,提高倾听专注度、应对灵敏性、表达自主性。

1.借真实物品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智能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他们需要借助具体、直观的事物来帮助自己理解。实物、图片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他们仔细观察,进入情境,提高口语交际的条理性和准确性。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五年级下册《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时,带来了一个鸡毛做的传统毽子、一个木制陀螺、一段长长的橡皮筋,又在大屏幕上呈现了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儿童的生活照片和本节课的话题。这些老物件、老照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本次口语交际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与期待,也为他们后续选择采访对象、列出问题清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用媒体设备丰富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多媒体设备集音画于一体,通过视频和音频创造生动丰富的形象,对学生的视觉、听觉产生冲击,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能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还对他们理解、分析、判断信息以及合理地选择、利用信息有所帮助。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一年级下册《请你帮个忙》时,在教室里根据教材上的图片,营造相关氛围:大屏幕呈现绿茵球场的画面,音响播放球场内外学生运动的音频。在此基础上,设定求助者和施助者的站位,引导学生在喧闹场合里开展有效求助。媒体设备的合理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生活场景,助推学生快速进入特定环境开展口语交际。

(二)转换身份,让真实的角色动起来

引导学生入境,去体验不同交际主体的心情、需求,开展有效交际,实现交际目的,提高交际能力,是口语交际课堂的教学追求。鉴于喜欢模仿、乐于表现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采取学生熟悉的、喜爱的方式,引导学生边表演边进行口语交际。

如一年级上册《用多大的声音》列举了图书馆、教师办公室、课堂这三个场景,旨在指导学生根据场合选择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一位教师先通过大屏幕呈现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明确图中场景——图书馆,带领学生认读句子“请问,这里有人吗”,明确人物需求——寻找座位。接着,大屏幕播放学生熟悉的本区图书馆的照片,最后定格在市民静读的画面上。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转换角色:“让我们一起走进图书馆。现在,我是一个正在图书馆查找资料的阿姨。谁是正在图书馆寻找座位的小朋友?”几名学生举手。“其他小朋友希望自己是谁?正在图书馆里做什么?”有学生答:“我是在图书馆看书的小朋友。”“我是在图书馆写作业的大哥哥。”……大家代入角色,做他们可能做的事:坐在座位上看书、写作业,站在书架前选书、查资料……在这样的氛围中,寻找座位的几个学生陆续走进教室,主动询问:“请问,这里有人吗?”接着,他们或入座阅读,或继续寻找座位……待寻找座位的学生都落座后,教师组织大家表达真实的感受。有的学生表示,脚步轻、说话轻的同学没有影响自己的阅读;有的学生夸赞问询的同学很有礼貌;有的学生提醒声音太大的同学下次要降低音量。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媒体辅助,变教材中静态的图片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使教学内容自然过渡为具体的生活内容。教师通过角色示范,引导学生转换身份,感受氛围,进入情境。身份的变化,帮助学生体会特殊场合中的交际礼仪,体验特定场合中的交际行为,从而学会与人友好交往。学生感受角色言行是否合宜的过程,也是反思共鸣的过程。

(三)联动生活,让思辨的力度大起來

口语交际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满足身心发展需要。学生受自身年龄、经历的限制,与社会的接触不多,对社会的认知不足。教师创设情境时需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适当向外延伸,在帮助学生建立普通交际模式的基础上,重视情境中学生的思辨力度,使情境更加丰富,更加真实。

1.唤醒经历,在思辨中领会

教学一年级上册《用多大的声音》一课时,一位教师一边借助多媒体展示国庆期间小明一家在游乐园、电影院、展览馆、超市里的活动照,一边伴随轻快的音乐,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小明的国庆生活:“早上,小明一家来到了热闹的游乐园!游乐园里好多人啊……”伴随着教师的讲述,每当情境图旁呈现文字“啊,这个真好看!我喜欢这个!”时,教师用眼神和动作邀请现场学生为小明配音。师生合作讲述后,教师问:“刚才,我们跟随着图片和音乐,仿佛也经历了这段快乐的假日时光。‘啊,这个真好看!我喜欢这个!’这两句话一共出现了4次。大家在配音时,声音一会儿轻一会儿重,有时声音轻得我们都快听不到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在情境图的导引下,唤醒了自己的记忆,由于在配音过程中真实经历了音量选择与输出的过程,在这一环节的交流中自然能清晰地说清原因。

当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根据情境作选择、进入情境作表达、多个情境去思辨的过程时,他们对本次交际要求“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便有了自己的理解,对“生活中要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音量”这一交际礼仪也有了深入的认知。

2.巧设障碍,在思辨中应对

一位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劝告》时,引导学生劝告乱穿马路的同学。在学生进行多次交际实践后,教师插入了这样一种情况:“请不要以为世界上每个人都会对你客客气气。假如你遇到的是一个固执又不听劝的陌生人,你怎么办呢?这次我来扮演被劝的人,有能力、有想法的同学请到讲台前排队,来扮演劝告者。”在接下来的角色代入式口语交际活动中,面对劝告者们多角度的劝说,教师作为“固执的陌生人”就是不听劝。最后,教师提醒学生:“假如你在街头遇到闯红灯、不听劝告且态度恶劣的人,请注意,劝完立即迅速离开,因为你是出于好心,但不一定遇到了好人。记住要永远将你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劝告别人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

基于真实生活中的冲突,丰富生活情境中的细节,可促使学生更冷静地、更安全地参与社会交往。

口语交际课堂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形成与实践的地方。在进行交往类口语交际教学时,教师要充分依据统编教材的特点,观照学生的真实生活,通过“依托教材,让静态的情境活起来”“转换身份,让真实的角色动起来”“联动生活,让思辨的力度大起来”等策略,促进学生在“生活真境”中开展言语实践,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费蔚.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理论与示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余琴.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口语交际编排特点与教学建议[J].语文建设,2019(16):59-63.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居敬小学)

猜你喜欢

生活
生活另一面
漫生活
爱生活,爱思考
社保让生活有底了
生活感悟
创意给生活带来了快乐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