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乏味”的国际贸易理论中吸引学生

2023-04-27耿蒙蒙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0期

耿蒙蒙

摘 要:本文致力于探讨在国际贸易理论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基于一定的教学实践,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理论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学生对理论知识缺乏兴趣、授课方式单一、授课内容仅限于课本而缺乏对热点问题的融合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可以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扩展、丰富授课内容,优化、丰富授课方式,紧跟时事、融合热点等,以积极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贸易理论;“乏味”;吸引学生

中圖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0.022

0 引言

国际经济学是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是在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独立的学科。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能基于这些理论分析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国际贸易部分和国际金融部分。国际贸易部分主要包括贸易理论、贸易政策,国际金融部分则主要涉及国际收支、外汇、要素的国际流动等。作为国际经济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际贸易理论相关知识的把握和学习是不容忽视和小觑的。但对于学生而言,建立在各种假设条件之下,用于解释贸易问题的国际贸易理论可能过于“枯燥”“乏味”。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在“乏味”的贸易理论的课堂上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基于教师的视角,致力于探讨在国际贸易理论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本文对该问题的探讨具有教学实践的支撑。本年度第一学期笔者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负责讲授国际经济学课程,其中国际贸易理论的相关知识是授课内容的重点之一。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一方面,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丰富、拓展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本文的研究又能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检验、不断优化。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国际贸易理论的教学目标

作为国际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讲授国际贸易理论时应首先明确其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探索达成该目标的教学方法、过程等。在国际经济学课程中,所涉及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等)、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等)以及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新生产要素理论、偏好相似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贸易政策理论等)。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掌握这些理论,并能基于现实情况分析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贸易本身的利益、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等。例如,在讲授要素禀赋理论时应使学生认识到国家间要素禀赋的差异会引发国际贸易,一国会出口自身相对丰富的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而进口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此外,也要使学生对不同类型国际贸易理论之间在假设条件、内在本质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有深刻的认识,对国际贸易理论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框架。

同时,课程教学也要使学生们认识到各类国际贸易理论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例如,在讲授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时,除了使学生们了解如果对于两个国家而言,每个国家都生产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那么双方均可以从交换中获得绝对利益。还应使学生认识到上述理论结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无法说明两个国家所生产的两种产品进行交换时的内在等价要求是什么,在实践中理论与实际情况不符等。

综上,在国际经济学课程中,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充分掌握各种类型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基本结论及存在的局限性,并能运用相关国际贸易理论分析现实情况。在此教学目标下,如何设计教学流程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教学环节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

2 国际贸易理论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多样且合适的教学实践是必不可少的路径。但鉴于国际贸易理论的复杂性、多样性等特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削弱教学效果,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常见问题如下:

(1)多数国际贸易理论诞生时间较早,与学生所处的环境有较大差别,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国际贸易理论知识时仅将其作为一个经典理论学习,死记硬背其假设条件、基本结论等。大多数学生并不能深刻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内涵、本质,也并不能将这些理论和自身所处的环境很好地结合,用以分析、解释现实问题。例如,在课堂教学时,一些学生能很快地回答出来课本上明确注明的理论假设、理论结论等,但是如果将其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学生们并不能快速地认识到问题想要考察的知识点。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这些国际贸易理论的理论性过强,对其缺乏探索的兴趣,难以提起学习兴致。例如,一些学生在国际贸易理论的课堂上提不起兴趣,不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甚至做一些和课堂无关的事情。

(2)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的授课方式比较传统、单一。在国际贸易理论教学时多是采用传统的讲授的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借助演示文稿从提出学者、假设条件、基本结论、局限性等几个方面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说明。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师较好地把握教学进度、保障每次课教学任务。但是这种整堂灌输的方式却不利于教师把握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掌握情况。

(3)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的授课内容多是关注课本知识,缺乏对实事、热点问题的拓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注重对课本内容的讲授,仅针对国际贸易理论本身进行说明,而较少将实事引入,使理论与实际结合。但国际贸易形势本身就在不断的变化中,而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更应该认识这种变化,及时掌握各类国际贸易实事、热点问题等。作为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变化形势的渠道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跟时事,将国际贸易理论与现实案例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课内外的视野。

总的来说,在国际贸易理论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生层面还是教师层面均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际贸易理论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克服这些问题,努力在“乏味”的国际贸易理论中吸引学生,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3 应对国际贸易理论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对策

由上文可知,在国际贸易理论的教学实践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学生本身对这些贸易理论不感兴趣或者教师的教学方面存在不足。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高质量的实现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应积极地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应对上述问题。具体的对策如下:

3.1 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

在讲授国际贸易理论时,可以将其与现实的、近期的案例或者其他容易接受和理解的例子相结合,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讲解幼稚产业保护论时可以列举多种产业让学生依据不同的判断标准(穆勒标准、巴斯塔布尔标准等)探讨要不要进行保护或者保护期限如何等。在讲解产业内贸易理论时,对所涉及的同质产品或者异质产品可以列举常见的、和学生生活相关的一些产品,比如衣服、电脑等。总的来说,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可以将比较枯燥的理论化的内容尽量地融合简单易记且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的例子。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也发现,在增加了相关实例、数字表述后,学生的参与度有所提升,能够积极的回答问题、参加讨论,课堂不再是一潭死水。

3.2 扩展、丰富授课内容

在讲授国际贸易理论时,不要局限于仅讲解该理论的假设条件、结论等内容,可以增加对该理论提出的背景、代表性学者以及各学者之间的关联的介绍。例如,在讲授H-O模型时,增加了对该模型的两位提出者——赫克歇尔和俄林的介绍。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分别讲述两位学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背景、教育背景以及其在经济理论方面主要贡献等。在对两位学者的生平有所了解后,再回到H-O模型的学习时,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该模型提出的背景、原因,加深对该模型的认识。

3.3 优化、丰富授课方式

在讲授国际贸易理论时,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外,还可引入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这些授课方式的引入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课堂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的认识和把握。例如,在讲授战略性贸易理论时,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选择一个具有规模经济的行业,让学生分别扮演两个国家该行业公司的负责人,对于是否进入市场展开博弈。这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贴近战略性贸易理论。在讲解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时可以引入研讨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郭汉民,1999)。我国很多学者均对这种教学方法有所研究(刘伟,2008;刘国福等,2009;聂智,2017;陈学武和程龙,2021)。依托于战后国际贸易新现象而产生的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扩大了要素的范围,赋予了要素新的界定,如人力资本、培训、技术、信息等。基于此,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要素进行分享。分享的内容可以但不限于该要素提出的背景、假设条件、结论、优缺点和其他国际贸易理论的区别与联系等。而这些的前提是组内学生分工合作,积极、主动地搜寻资料,最后对该贸易要素理论形成比较系统的认知,并和老师、同学进行分享、探讨。

(4)紧跟时事、融合热点。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是国际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在授课时不应局限于课本内容,应对国际经济活动和关系的最新形势有所涉及,以紧密联系现实问题。同时,该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在授课时更应注重对学生全球视野、经济敏感度等的培养。作为一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如果只知道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对最新的贸易形势、贸易关系等一问三不知是很不应该的。教师在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时应积极、认真的嵌入经济热点问题等。例如,讲授战略性贸易理论时可以结合美国的“301条款”进行分析,该条款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的第301条,旨在保护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在中美的经贸交往中“301条款”可谓重要的存在。近几年,在中美的贸易摩擦中,美国更是重启了“301条款”。在讲解战略性贸易理论时融入“301条款”,同时引入多种授课方式,如研讨法、情景演绎法等,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该理论,另一方面也能扩展学生们的视野,对中美贸易摩擦有所认识。

4 结论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国际贸易理论的教学实践中吸引学生。而作为国际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国际贸易理论的教学实践关系着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是在国际贸易理论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缺乏兴趣、授课方式单一、授课内容仅限于课本而缺乏对热点问题的融合等。针对这些常见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扩展、丰富授课内容,优化、丰富授课方式,紧跟时事、融合热点等。

参考文献

[1]郭汉民.探索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4.

[2]刘伟.研讨式教学模式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10):3.

[3]刘国福,李慧,张玘,等.研究生课程研讨式教學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1):2.

[4]聂智.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于问题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建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9):4.

[5]陈学武,程龙.“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本硕共享课程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S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