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赋能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价值、遵循与路径
2023-04-27杨磊李锦鑫
杨磊 李锦鑫
[摘要]新时代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职业教育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民生保障。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要坚持全面性、适配性的实践遵循。实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而赋能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聚焦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教学改革等,从夯实基础、特色发展、协调推进三条进路着手。
[关键词]现代化建设;职业教育;民族地区;人才支撑;民生保障
[作者简介]杨磊(1984- ),男,河南南阳人,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昌吉学院,教授;李锦鑫(1996- ),男,山西吕梁人,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部级重点项目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推动新时代新疆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2ZJFLZ07,项目主持人:杨磊)和2022年新疆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培育重大重点项目“伟大建党精神在新疆践行和弘扬史料整理与研究(1935-1966)”(项目编号:22APY002,项目主持人:杨磊)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09-0067-04
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新时代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当前,民族教育是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短板,要把发展民族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抢抓政策机遇,统筹规划、大力推进、重点保障,提高各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培养大量具有优良品质、较高技能水平和创新精神的少数民族人才。
一、职业教育赋能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价值
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将人口负担转为人力资本的价值。职业教育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民生保障。
1.职业教育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强国必先强教,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联接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通过发展职业教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技能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然而,当前民族地区仍然存在忽视职业教育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专业设置和教师队伍等。产业转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产业在结构、组织和技术等多方面的转型,需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要在统筹民族优势资源和特色资源的基础上,打造具有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2.职业教育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提供民生保障。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推动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首先要更好地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长期以来,民族地区受到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以及区位条件等的限制,经济发展滞后。因此,办高质量教育,满足各族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提高各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民族地区的任务更为紧迫和更为艰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制造业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科技进步创造了很多新业态,但劳动力难以适应,造成了大量结构性失业。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就业矛盾成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促进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和保障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其作用体现在为人们提供就业机会、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稳定就业形势上。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坚持职业教育以德树人、服务地方、对接产业、促进就业的原则,实现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无缝对接”,优化民族地区创业就业环境,因地制宜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多渠道解决就业问题,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二、职业教育赋能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遵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推动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必然要求推进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简单地搞平均主义,而是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其根本在于提高每个人的致富能力。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民族地區职业教育取得长足进步,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坚持全面性。一方面,要做到面向人人。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既要面向适龄学生开展学历教育,又要对在职人员进行技术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各族群众的技术水平,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就业创业能力。职业教育尤其要聚焦各族群众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坚持扩容和提质并重,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切实提高各族群众的技术技能,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致富增收。另一方面,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旨在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职业教育要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提高学生对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的认识。职业教育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依据不同生源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个性化、定制化的培养,实施分类分层教学,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坚持适配性。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从制造大国走到制造强国,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要改善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滞后和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促进教育公平,解决民族地区专业人才缺失、人才队伍学历层次低、人才队伍结构失衡等难题。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既是解决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当务之急,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尤其对于民族地区来说,弥补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人才严重短缺,时间更为紧迫。国家应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省级政府要提高重视程度,出台相关政策,以提高职业学校办学能力为导向,紧扣区域产业发展,优化调整专业设置;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三、职业教育赋能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理路
在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职业教育发挥了巨大作用。实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而赋能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聚焦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教学改革等,从夯实基础、特色发展、协调推进三条进路着手。
1.夯实基础。新时代,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意义重大。第一,提升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硬实力。职业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良好的教学条件开展教学与实训。首先,民族地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到地区发展的全局予以综合考虑。民族地区应结合区域特色,针对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短板进行研究,出台一批实效性强的政策措施,通过科学规划、资源整合、增加投入等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充分注意民族地区客观存在的历史文化差异、地区差异和民族差异,充分调研、认真研究,集中人财物重点支持举办一批高质量职业学校,并鼓励职业学校间开展合作和交流,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其次,职业学校要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积极与当地的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合作,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实现共赢发展。职业学校以需求为导向,密切关注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整合学科资源,调整学科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扶持发展现代农牧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优势特色专业,提高专业与民族产业的契合度,以学科优势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第二,提升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软实力。强教必先强师。高质量教师队伍是促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教育,应构建一支双语兼通、师德高尚、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民族地区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职业学校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优化招聘流程,拓宽引才渠道,提高教师待遇,引进一批“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优秀教师。引进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学者和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等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担任专职教师。建立健全职业学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民族技艺大师、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担任兼职教师。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让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教材编写、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其次,构建学校教师与企业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职业学校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进企业参与生产过程管理、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职业学校聘任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和技能大赛指导等工作。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共同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材和完成教学任务。最后,健全教师评价制度。改革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晋升和评价机制,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全面考查教师的综合能力,将企业生产项目实践经历、业绩成果等纳入评价标准。深化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鼓励教师参与职业培训、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等并依法依规取得收入。
2.特色发展。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制度设计和政策举措,职业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助力。
第一,明确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民族地区要深刻认识职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基本定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加快现代化建设。目前,民族地区职业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未构建职教贯通一体化培养体系,导致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不符,产生了民族地区产业人才紧缺、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因此,民族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采取措施,结合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上先行先试。
第二,优化多元办学体制。职业教育要增强与经济社会的适应性,就必须着力提升行业企业等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全面构建起多元办学格局。在多元办学体制下,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可根据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开展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联合招收学生。职业学校可以与当地的龙头企业、民族特色企业等开展合作,共建民族文化长廊、乡村振兴学院、民族技艺博物馆、民族文化楼、实训中心、研发实验室等,着力培养民族技能人才。
第三,传承弘扬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政府要重点支持办好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坚持“校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引领”的原则,发挥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以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为着力点,推动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职业学校要立足于传承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在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传承、民族传统医药、现代农牧业等方面办出成效,提升服务地方的能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均衡发展。职业学校要挖掘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结合学校特点和优势,开发优秀的、个性化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推进优秀民族文化進校园,开展主题民族文化活动,展现各民族文化特色,使学生爱上民族文化、爱上自己的家乡,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协调推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民族地区劳动者素质的有效手段。要抓住国家的政策红利,给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添加“助推剂”。新职业教育法是促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法律保障。新职业教育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体现了国家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以及积极扶持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心。坚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探索适应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应顺势而为、应势而变、协调推进,精准对接就业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胡茂波,郭偲.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应然逻辑、功能定位与推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2(22):5-12.
[2]毛丽,李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历程、成就与经验[J].教育与职业,2022(21):13-20.
[3]韩雪军,米靖,何九甫.高等职业教育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和实践策略[J].贵州民族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22 (6):222-228.
[4]刘旭晔.人才困境下的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研究进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21):261-263+284.
[5]江涛,杨兆山.职业教育推动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价值、逻辑与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2(2):146-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