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立体三层次”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2023-04-27康健唐欣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培养机制

康健 唐欣

摘 要:在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形势下,以应用型大学为研究样本,明确基于校地企协同的专业学位硕士“立体三层次”创新培养理念,进而探索如何根据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专有属性,从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创新和重构知识的能力三个方面建立职业能力评价标准体系,并探索如何根据这些评价标准体系,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立体三层次”培养机制。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立体三层次;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9.075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规模的进一步发展,其教育质量与规模的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相对于学术型学位硕士而言,专业学位硕士是以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学位类型,注重提高职业实践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然而目前高校积极追求转变的意识还跟不上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能良好的对接,还需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优化人才培养的结构。提升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要将其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联系,与产业创新相联系,与国家教育发展方针相联系,这是专业学位硕士教育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层次学位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试图以应用型大学为研究对象,以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为途径,构建适用于应用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的创新培养模式。其内涵包括:树立以学校、地方政府、企业协同为基础的人才培养观念;构建“立体三层次”职业能力的价标准体系,即从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本层次,到运用知识与技能的中阶层次,再到创新知识与技能的高层次等三个层次的职能力判别标准;形成基于“立体三层次”职业能力评价标准体系的,以职业能力为重点的应用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机制。

2 文献回顾与分析

Fitzpatrick,Jane等认为专业硕士教育应该建立“随时随地”学习模式,在学科建设、专业定位、课程设置上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Clifton F.Conrad认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些新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专业硕士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带来了新的契机。尤祖明等认为地方高校要做好服务地方经济的工作,需要充分的建设特色课程,完善课程资源开发,努力使学生成为专业技能突出、基础知识广泛且扎实、素质较高的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陈冬梅认为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有利于高校转化科研成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是高校加快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保障,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更应该利用产学研用合作突出其办学特点与办学定位。原长弘等指出,地方高校应该建立由政府引导、企业依托,学校积极参与的三方合作的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黄建国指出,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需要有高质量的师资作为保障,有不断更新的教育手段作为培养方式,以加强学位论文管理为突破口,严格管理招生制度为重点,在这几个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协调和完善。李必文等指出,专业硕士教育应该有不同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目的与培养方式,目前专业硕士教育中存在着培养目的与学术型硕士区别不大,培养的学生达不到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等现象,这可能与有的高校没有结合市场需求,没有充分利用外界资源来设置专业和确立培养目标有一定联系。

王春丽等简要介绍了国外的“专业式”研究生培养机制,她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为例,认为该大学的“渐进式”培养制度是非常合理的专业硕士培养体系,即从最初的课程学习到中期的实践培养环节,最后到末期的论文写作,三个过程中体现了对专业硕士从知识到能力、素质的培养。

谷辉辉等认为地方高校必须以服务地方为宗旨,并作为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实现高度的“产教融合”,利用地方高校与所在地企业的联系,认真的按照地方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造就人才,使学生能迅速适应地方企业的工作岗位。

项炳池则指出专业硕士培养应该要特别强调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实验实习计划中要体现科学性,使学生按步骤、按计划的得到提高,同时要重视企业导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作用,采取“双导师”联合培养方式。另外,他认为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招生对象、入学考核方法、专业与课程设置是专业硕士培养的五个评价维度。

张明等通过阐述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与互动模式,构建了开放式、团队化、多元化的创新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

顧越桦等明确提出专业硕士培养必须坚持开放式的培养特点,即必须结合外在环境的需求和变化确立培养目标;并且需要区别于学术型硕士,必须有准确合理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作为指导,并且结合科学的培养模式和制度来保障人才培养的进行,并促使培养的人才体现出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性。

学者们较早就关注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领域,其中有的学者也提出了要打破封闭式的教育传统,以满足社会经济需求为目标,树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理念;但以应用型大学为研究对象,从“校地企协同”的角度来探讨该问题的研究成果还较为少见。由此可见,要构建一个立体化多层次的应用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体系,就应该将高校培养人才的功能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对应用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进行前沿式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

3 专业学位硕士“立体三层次”创新培养理念的提出

目前应用型大学的校地企协同育人机制还存在各种问题,比如合作方式比较单一、合作机制不健全等,本文拟以“立体三层次”重构校地企合作的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体系的培养理念,该理念的实质即为政府引导为顶层,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基层,以产学研实践培养为核心层的培养思想。其理论架构如下图1所示。这种专业学位硕士“立体三层次”创新培养理念试图建立多维度、开放式、协同式的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并强调高校、政府、企业三个主体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开放协同。这种理论架构能够充分结合地方产业的特点,使之与应用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培育、特色学科建设结合:以地方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为基点,据此提炼出地方高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加强特色学科建设及专业优势培育;契合地方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导向,实现以项目合作为基础的协同培养;通过特色学科的建设、来形成应用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特色学科建设和地方产业集群间的互动机制,服务社会需求,实现政策创新、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

4 专业学位硕士职业能力评价标准体系和“立体三层次”培养机制的设计

前文所介绍的专业学位硕士“立体三层次”创新培养理念突出了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及培养环境,培养目标主要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培养环境则涵盖了学校、政府、企业三种互动环境。据此我们构建出如下专业学位硕士职业能力评价标准体系,如下表1所示。

从表1所示专业学位硕士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可以看出,应用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是一种开放式的培养模式,它需要更多的考虑地方政府、当地行业、企业等主体在人才方面的需求来培养人才,强调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地协同等,因此本文设计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立体三层次”培养机制,如图2所示。

5 结论

目前创新、创业、跨界、协同、融合已经逐渐成为各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然而目前部分应用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行为多半还处于一种平面化的状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竞赛管理部门、创业服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合作框架相对松散,各利益相关者主体之间缺乏协同效应及溢出效应。本文拟在应用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体系中进行理论及实践探索,构建基于高校、地方政府、企业外部协同,政链、产业链和创新链动态协同的“立体三层次”创新培养理论体系,从知识的掌握、运用及创新三个层次概况出了专业学位硕士的职业能力评价标准体系。由于应用型大学目前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中比较普遍性的一些问题,高校应当“在素质、知识、能力”三个维度的人才培养要素指引下,加强与企业、政府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根据构建政产研学用五位一体、持续协同的系统育人工程为应用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的创新培育营造良好的合作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中国政府网站,http://www.gov.cn/zwgk/200903/26/content_1269531.htm.

[2]林莉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及提升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5859.

[3]Fitzpatrick,Jane.Selfassessment as a Strategy to Provoke Integrative Learning within a Professional Degree Program[J].Learning in Health and Social Care,2006,(1):2334.

[4]Clifton F,Conrad,Jennifer C.Haworth&Susan B.Millar.A silent success: Master′s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M].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9:20

[5]尤祖明.产学研用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4):108112.

[6]陈冬梅.基于“產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探析[J].高教探索,2013,(3):1014.

[7]原长弘,孙会娟.政产学研用协同与高校知识创新链效率[J].科研管理,2013,(4):103104.

[8]黄建国.经管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3):2022.

[9]李必文,胡良斌.构筑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平台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J].科技视界,2013,(24):47.

[10]王春丽,王世伟.财经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构建[J].东北财经大学报,2014,(3):9194.

[11]谷辉辉,黄进勇.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61162.

[12]项炳池,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雇主参与的视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5):7983.

[13]张明,牟海维,刘祥楼.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64265.

[14]顾越桦,叶秉良.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J].教育评论,2016,(2):104106.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培养机制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任职教育教师队伍长效培养机制建立思考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建筑学导师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应用型大学开设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