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生空间”发展水平优化研究

2023-04-27谭睿颖党晶晶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三生空间国土空间熵权法

谭睿颖 党晶晶

摘 要: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者组成了城市的“三生空间”,其空间的优化与发展是城市接续发展的要务。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镇化率的提升,国土空间的优化被摆在了城市发展的中心地位。襄阳市地处国家“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区”和湖北省“一芯两带三区”布局的汉江经济带工业版图战略布局,其城市发展对打造汉孝随襄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采用熵权法,建立“三生空间”功能评价体系,对襄阳市“三生空间”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期望能够促进襄阳市的“三生空间”优化发展,推动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三生空间;国土空间;熵权法;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獻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9.006

1 研究背景

近年以来,中国政府为了保证国家土地空间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三生空间的协调发展受到了政府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个方面,是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提出的,大会指出有必要提高三方面对城市发展的适应性。发展需要处理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关系,使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优美洁净。中国将城乡建设、国土开发的模式从以生产空间为主导,向重视三生空间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

襄阳市,是湖北省的地级市,也是国务院省政府批复后确定建设的省属新型现代化工业基地和鄂西北经济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湖北省区域的副中心城市。

在既有的研究中,大多学者按照现行的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对研究区域进行分类,从三生功能的角度出发,建立三生功能评价体系进行赋权,能够更加充分地证实“三生空间”既有的研究成果,丰富“三生空间的内涵”,为研究区“三生空间”的优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2 研究区概况

襄阳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位居长江水系中的汉水中游。土地面积共达1972768平方公里,占湖北省全域面积的106%。管辖境内有三县城、三市镇、三城区。襄阳市地质地貌类型多种多样:其中北部为著名的鄂北岗地,中部腹地为河流冲积平原。该地区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襄阳所在的汉江流域面积约877%,是我国最大的河流之一。主要农作物、产中类型有小麦、水稻、棉花、农副产品主要有烟叶、水果、麻茶、食用菌类等。畜牧类以牛、生猪和禽类养殖为主。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5大类54种,其中襄阳市的磷矿产业是全国八大产区之一。东风汽车工业园、纺织、高新技术和农副产品加工是工业主要支柱,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位居全省第二位。

本文依据现行的土地利用分类标注及孙璐等人的“三生空间”以及研究区襄阳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襄阳市国土空间分类大体可以分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

3 襄阳市“三生空间”发展水平评价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为了更好地对襄阳市“三生空间”进行评价及优化研究,本文结合襄阳市“三生空间”的实际发展情况,并借鉴国内外有关“三生空间”的研究成果,构建襄阳市的“三生空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选取17个指标因子(如下表2),本文应用熵权法对襄阳市“三生空间”的作用进行了评估,并应用了客观赋权法的思路,利用熵赋权重的概念来确定各个子系统和组成要素的权重。

3.2 襄阳市“三生空间”功能评价结果

3.2.1 熵权法评价结果

(1)熵值评价结果分析。

美国数学家Shannon于1948年首次提出熵值的概念,它主要用于对土地使用结构进行分析。信息熵可以分为三等,熵值大于15记为信息熵较大;熵值介于12~15之间,记为信息熵中等;熵值小于12,记为信息熵较低。结合襄阳市“三生空间”功能评价结果,结果显示指标层熵值基本相近,襄阳市“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基本达到了均衡。

(2)熵权评价结果。

本文利用熵权法建立“三生空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对“三生空间”功能进行客观赋权,得出结果如表4。由此可以看出,襄阳市的三生空间发展水平并不太平衡,生产功能只占权重0.2295,属于“三生”功能的短板;此外,生态功能也有待加强。重点关注生产和生态功能,会使得“三生空间”平衡发展,相互协同发挥作用。

3.2.2 襄阳市“三生空间”演化格局

a.“三生空间”总体时空演化格局。

2017-2019年,襄阳市“三生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生活用地面积明显扩张,2018-2019年间增长了2157992公顷。因为襄阳市及时调整生产生活,2017-2019年间生态用地不断增长,2018-2019年间,生态用地面积增加了3137015公顷。

综合来看,襄阳市的“三生空间”格局主要以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为主,覆盖了大部分的城市区域。

b.“三生空间”指标分层时空演化格局。

(1)生产空间指标层。

据相关资料统计,襄阳的工业类型用地很稀缺,主要是被休闲生活区给包围。生产用地在2017-2019年间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但生产用地总体增长的同时,耕地和设施农用地的面积在逐渐变小,生产空间的短板逐渐浮现出来:

①农用地土地利用水平不均衡。襄阳市东部和西部地区由于山区资源开发不充分,林地面积大,土地利用效率低,投资与产出的不均衡,并导致农业与非农业用地矛盾日益凸显。

②土地生态问题严峻,耕地质量大幅下降。部分山地丘陵地区周边耕地也因为城镇工业“三废”排放使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导致了耕地质量大幅下降,使得有些农民无地可种,进而导致了一系列生产生活问题。

③工业建设用地分布极不均衡。城市、工业和采矿区以及其他孤立的建筑区主要位于城市交通走廊沿线。襄州,樊城,襄城,高新区,枣阳,老河口,这六个县(市)的工业和工业用地在全市的比例达到了82.49%。

(2)生活空间指标层。

襄阳市总体上,居住用地集中于中部、东部,其余零星分散于襄阳市各地区,以中部、东部为主。总体上比较分散,居住用地分布在各区县。但生活用地指标层面积变化仍然暴露了一些显著的问题:

①农村人均用地水平偏高。住宅用地中农村宅基地远大于城市居民用地,占全市城乡建设总体用地的85.3%,证实农村居民人均用地水平过高,并且挤压了城镇居民用地点的面积,具有较大的用地整理潜力。

②城市交通系统不完善。城市内部,公共交通系统服务体系不完善,公交换乘不便捷;且私家小汽车人均拥有量不断提升,交通压力逐年增大。城市外部,交通运输网络不完善,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客流量近几年逐年下降。

③科教文卫水平有待提高。医疗方面,目前襄阳市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及乡村卫生服务站共同组成的覆盖全市全域的医疗网络服务体系。在新冠疫情等突发性医疗事件来临时不足以应对。文化教育方面,2020年各级各学校专任教师数仅有51615人,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3)生态空间指标层。

襄阳市总体上,以中部、西部为主要的生态用地分布为主。市域生态空间在小幅度增加,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保持持平,但水域面积有所增加,2018-2019年间增加了10932.6公顷。林地的面积也有明显的增长趋势。由于不断的生产生活开发导致面积大幅度减少。因此,生态空间仍然有很大的整理空间:

①土地开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人民群众对建设“美丽中国”“美丽襄阳”的期盼更加强烈、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如何快速实施环境综合治理,遏制住污染,加速生态林、防护林建设的任务都将十分艰巨的处境。

②绿化空间不足。襄阳市被汉江贯穿,江两岸及室内绿化及开敞空间不足,绿地的使用情况很差。2014年全市林地面848118公顷,截至2019年,全市林地面积虽然已经达到了895135公顷,但仍只占农用地总面积比重为52.81%。

③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量大。襄阳市工业群的分布总体来说是以“一心四城”,“两副”,“三支撑”为格局,呈“十字型”分布结构。正因如此,市内工业企业分布众多,废气废水排放量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4 襄阳市“三生空间”发展优化路径

4.1 “三生空间”协同优化路径探索

针对襄阳市“三生空间”发展现状,调整的重点是将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外迁至郊区或县区,降低生活空间的占地比例,同时大力营造公园、林地等绿色空间,增加城市中的生态空间份额,实现“三生空间”的平衡发展,既要创造一个高效密集的生产空间,又要创造一个适宜居住的生活空间、更要创造一个山川秀美的生态空间;与此同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化水平,并努力实现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等城市功能互通。

4.2 生产空间优化路径探索

(1)大力拓展绿色农业。耕地应以生态保育为主,加快生态防护林网建设,构建中心城区生态屏障;培育水源涵养功能和水土保持,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和优质高效农业基地,开发特色经济作物和有机农产品。

(2)推动农用地整理。应该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其它农用地重点工程建设,着手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其他农用地的整理和优化的效率。

(3)走工业多元化、综合化道路。加快促进襄阳市工业发展步伐,努力打造以东风汽车产业为龙头,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材料等产业为支柱,冶金、化工等原材料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全面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

4.3 生活空间优化路径探索

(1)整合规范农村居民点用地。积极协调集体土地整治,全面推进农田和村庄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城乡协同发展。

(2)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推广集约节地技术,完善构筑便捷、通畅、高效、安全、优质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网络。逐渐形成以公路、铁路交通为主,水路、航运交通设施为辅,覆盖全省的综合性大型的交通运输网絡。

(3)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立内外衔接顺畅、换乘方便可靠的公交换乘系统;增加道路密度,建高架桥,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

(4)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增加科研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加快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5)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形成由市属各大中型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医院和各级中心卫生院、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站及乡村卫生服务机构共同协调形成的覆盖全市全域的医疗网络服务体系。

4.4 生态空间优化路径探索

(1)高度重视森林地保护。加强襄阳市各类生态公益林、沿江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充分利用全市可开垦荒山荒坡造林及时补充生产建设开发占用的林地。

(2)加大西部山区退耕还林建设。加强襄阳西部岗地主要农业防护林、薪炭林、水土保持林建设,扩大现有的东南丘陵区水土保持林规模,同时确保现有生态林、涵养林、不减少反而增加。

(3)优化工业产业结构。科学合理地安排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建设的用地,优先支持资源节约型、循环利用型的产业用地。限制大产能或过剩行业、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项目用地需求。

5 结论

通过分析与评价,本文的结论主要包括:

(1)从熵值方面评价襄阳市“三生空间”基本处于均衡状态,土地利用的效率较好。

(2)本文笔者还根据襄阳市国土资源第二、三次调查(2017-201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襄阳市“三生空间”时空演化格局,得出襄阳市的“三生空间”格局主要以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为主,覆盖了大部分的城市区域。

另外,本文只是对襄阳市“三生空间”的评价和优化做了一个初步探索,数据信息等可获取的资料可能存在一定的程度局限性,且指标的选取存在某些遗漏,不能做出全面的评价。笔者在研究过程中仍存在面板数据选取的困难,后续将进一步修正。

参考文献

[1]郑百龙,翁伯琦,周琼.台湾“三生”农业发展历程及其借鉴[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04):6771.

[2]李广东,方创琳.城市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功能定量识别与分析[J].地理学报,2016,71(01):4965.

[3]KIENASTF,BOLLIGERJ,POTSCHINM,et al.Assessing landscape fictions with broadscale environmental data: insights gained from prototype development for Europe Q[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9,44(6):10991120.

[4]朱媛媛,余斌,曾菊新等.国家限制开发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优化——以湖北省五峰县为例[J].经济地理,2015,35(04):2632.

[5]陈婧,史培军.土地利用功能分类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5):536540.

[6]扈万泰,王力国,舒沐晖.城乡规划编制中的“三生空间”划定思考[J].城市规划,2016,40(05):2126+53.

[7]戴文远,江方奇,黄万里等.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功能转型及生态服务价值研究——以福州新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8,33(12):20982109.

[8]程婷,赵荣,梁勇.国土“三生空间”分类及其功能评价[J].遥感信息,2018,33(02):114121.

[9]杨春梅,徐小峰,张豪等.基于三生空间功能的上海市农村居民点特征演变及优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1,30(10):23922404.

[10]冯晓菁,罗志军,许巾等.基于“三生”空间的城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及空间格局匹配评价——以江西省乐平市为例[J].西南农业学报,2021,34(09):20142024.

[11]崔家兴,顾江,孙建伟等.湖北省三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08):6773.

[12]杨俊,张鹏,李争.乡村“三生”空间综合评价与空间优化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9,36(04):117130.

[13]Duan Yaming,Wang Hui,Huang An,et al.Identification and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rural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 from the per sportive of villagers behaviorA case study of Ertai Town,Zhangjiakou City[J].Land Use Policy,2021,(106).

[14]江东,林刚,付晶莹.“三生空间”统筹的科学基础与优化途径探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05):10851101.

[15]孙滢悦,黄茹月,陈鹏,等.“三生空间”分类及其功能评价——以吉林省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4):298304+309.

[16]孙璐,王江萍.空间规划视域下武汉市乡村“三生空间”分类与功能评价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20,(07):916.

[17]俞依凡,彭建東.尺度重组视角下乡镇三生空间转型研究——以襄阳市九集镇为例[J].城市建筑,2019.

[18]姚迪,甄石,王思琢.沈抚新城三生空间优化配置研究浅析[J].国土资源,2017,(04):46.

猜你喜欢

三生空间国土空间熵权法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中相关问题探讨
城乡规划中的“三生空间”划定思考
珠三角城市群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