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2023-04-26叶堂林王传恕
叶堂林 王传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我们国家再往前发展也要靠自主创新。”科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力量,创新已成为引领我国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根本上要靠科技创新。
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从“向现代科学进军”到“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的创新道路始终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代同行。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就注定了我国前进的道路是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创新则是探索道路上的推土机、破冰船。1954年,毛泽东同志以“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问题开启了我国科技事业篇章。随后,1956年,周恩来同志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提出了“向現代科学进军”的动员令,指引中国科技事业打破封锁、建立体系,奠定了创新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回顾百年党史,党中央始终牢牢把握科技创新发展的最先进理念,在不同发展阶段确立最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创新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这既是对过去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以及对未来的深远谋划,也是我国创新理念在面临当今世界变局的时代表达。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唯有紧握创新这把“利器”,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使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共产党笃行致远,不断将创新理论付诸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举国体制下我国初步建成全面创新体系,取得了“两弹一星”、青蒿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创新成果;改革开放后,我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制定了“863”计划、攀登计划等专项计划,形成了高分辨率水稻基因组、正负电子对撞机等创新成果与技术,推动了全面创新体系“从有到优”的转变;如今,中国已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突破,“问天”实验舱、“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等成果仅是冰山一角。这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责任担当,我国一批批创新人才不辱使命,攻克科研难关,为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拨清迷雾、校准方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于敏驰而不息,让氢弹成为“中国关键词”;“以梦想支撑报国之志,用雷达筑就海防长城”,刘永坦兀兀穷年、朝乾夕惕,带领团队自主研制出新体制雷达;“救死扶伤梦,基因剪刀手”,杨璐菡以科学之名,敬畏生命的伟大,突破器官移植的世界性难题;“在深山中倾听,于花甲年重启”,彭士禄信念如磐,引领我国核事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我国过去的经验总结以及当今国际复杂形势来看,科技创新是我国占领先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无论是传统优势产业,还是高精尖产业,未来都要在技术、产品和服务质量等多环节实现产业的高端化和高附加值,这就必然要求加快数字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全产业链的渗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要建立创新共同体和产业联盟,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推动产业链“集约化+差异化”发展,从而提升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创新效率;要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科技创新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8653万吨,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但目前我国仍存在粮食生产效率较低、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问题,农业农村的发展应逐渐转向提质导向。科技创新的助力则是破解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要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农业科创联盟,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要促进数字技术和农业深度融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科研机构要加大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撑;要搭建科技精准扶贫服务平台,依靠科技形成针对性更强的帮扶方案。
科技创新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大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中国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科技创新是改变这种现象的强大引擎。当前,较为落后地区创新资源投入明显不足,无法留住创新人才“为其所知、为其所用、为其所有”,这就需要“一靠投入,二靠人才”,从而缩小区域间高质量发展差距。领先地区要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向欠发达地区输送技术、人才等资源;欠发达地区应加大对教育、交通等基础创新资源和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产业转移承载能力,并优化人才选拔留用机制,推动创新人才服务欠发达地区。
科技创新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底气。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技大学视察时指出:“我们强调自主创新,绝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创新。”要利用科技创新培育的新技术突破价值链的局限性,打开国际市场大门,更好地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治理,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要采取激励措施激发企业研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出口产品的创新活力,优化出口结构,树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要通过构建跨区域研发共享中心,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创新技术交流,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其他领域的对外开放合作。
(作者:叶堂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传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沈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