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耗双控背景下鹰潭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23-04-25艾志猜陈昌鹤谢志刚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10期
关键词:鹰潭能耗能源

艾志猜, 陈昌鹤, 谢志刚

(信通院鹰潭泰尔物联网研究中心, 江西 鹰潭 335000)

0 引言

铜是世界上应用量仅次于铁铝的第三大金属,整个产业链包括采矿、选矿、粗铜冶炼、精铜冶炼、铜加工等环节,由于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耐磨性、耐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力、交通、轻工、能源及石化、机械及冶金、新兴产业及高科技等领域。铜冶炼加工是我国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铜及铜合金材料生产消费国,产业集中度也得到大幅提高。

2022 年,在新冠疫情、俄乌战争、能源紧张、美联储加息等多重事件影响下,全球铜市供应短缺数据持续扩大。据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最新数据,2022年全球精炼铜供应短缺90.7 万t,远高于2021 年的39.7 万t;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精炼铜产量1 106.3 万t,同比增长5.5%,全球占比44%。

1 铜产业能耗政策背景

近年来,为规范和推动铜加工行业健康发展,管控“双高”项目,鼓励再生能源消费,国家陆续出台系列产业政策,重要性政策如《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 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21〕1310 号)、《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环环评〔2021〕45 号)、《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的通知》(国科发社〔2022〕157 号)、《三部门关于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22〕153 号)。

2021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并明确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耗双控约束日趋严格背景下,以铜产业为绝对核心的鹰潭正面临严峻挑战,统筹好经济发展和能耗双控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

2 鹰潭铜产业发展现状

通过对鹰潭145 家铜企业调研分析,鹰潭铜产业能耗方面主要存在三大问题:其一,对能源依赖性较高。精深加工企业占比较小,大部分铜企业属于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类,能耗居高不下。产业结构有待改善,铜精深加工耗能少但发展缓慢,不能满足超导、环保、生物、医疗等高新技术领域对高精铜的市场需求,不利于铜产业转型升级。其二,节能工艺水平不高。多数企业开展节能降耗、使用节能设备的意愿不强,只重生产效益、忽视节能降耗,导致节能设备普及率低、生产技术不高、同质化生产,最终出现能源资源利用率低、能耗过高、碳排放超标等问题。此外,多数铜企对节能技术、生产工艺的科研经费投入也不足,与国内外主流生产商的差距依然明显。其三,铜循环利用水平低。与发达国家完善的再生铜循环利用体系相比,本地废铜回收机制尚不完善,也未能形成成熟的产业体系,大部分再生铜企回收技术水平落后、再生利用率低、存在废水废物,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有待提高。虽然本地再生铜企业数量多,但具备铜拆解资质企业仅有19 家,纳入工信部规范化生产的企业只有1 家。具体见图1。

3 双控政策影响分析

受国际大环境影响,叠加双控政策影响,鹰潭铜产业挑战与机遇并存:其一,对供给形成冲击。整个铜产业的发展目前严重依赖传统化石能源,尤其是占行业二氧化碳总量80%的冶炼环节[1]。双控背景下,传统能源技术路线类铜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很多铜企面临“要么转型、要么倒闭”困境,陷入“增收难增利”窘境[2]。高生产成本导致高铜价,对智能终端行业消费形成负反馈,不利于本地发展物联网产业。其二,促进能源技术转型升级。一方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技术水平高、设备更先进的优质铜企将占据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调整现有能源结构,铜生产加工企业不得不考虑创新升级生产工艺,减少使用化石能源,使用清洁能源来替代。其三,派生出新的需求增长点。铜生产加工业在清洁能源的生产、存储和应用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输配电网扩建,以及光伏、风电、多站融合变电站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相应铜加工材料的长期稳定增长。此外,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进一步带动对精密铜、高端铜、高纯铜等电子铜材料的消费需求。其四,凸显再生铜的重要地位。发展再生铜产业,既可降低对原生矿的依赖,又能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相对于矿生铜,每吨再生铜相当于节能1 054 kg 标煤,少排放3.53 t 二氧化碳,节水395 m3,减少固体废物排放380 t,少排放二氧化硫137 kg[2]。运用废铜作为原材料的再生铜,是未来铜冶炼实现低碳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全国大约三分之一的铜冶炼产能是再生铜[3],与美国60%、德国80%相比[2],再生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 应对政策措施建议

4.1 创新发展理念

将农业领域的“亩产量”指标移植到铜工业领域,探索城镇土地使用税、排污费的政策与“亩产效益”挂钩[4],创新“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发展观念。针对亩均增加值、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亩均税收、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高低,将铜企业分成高中低三个档次。根据档次实施用水、用电、用气、用地、排污等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首档要钱给钱、要政策给政策,推动土地、用能、排污权等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同时,严格排污收费、碳排放超标罚款、碳中和定价、能耗双控等政策制度,拒绝摊大饼的“数量”模式,倒逼大而不强的铜企业加快转型、提高单位要素产出率。

4.2 支持先进工艺

加强对铜冶炼加工领域技术突破创新的科研支持,引入先进清洁能源技术,降低煤炭、火力发电依赖度;持续引导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贯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工业互联网建设,鼓励配备大型、高效节能设备,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解决“双高”问题。加大电子铜材料、高精度异型铜、形状记忆铜材料、特种铜线缆、再生铜等先进生产工艺支持力度,优化“铜拆解、铜冶炼、铜加工、涉铜终端”产业链,推动铜产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实现资源高附加值利用;融合本地物联网产业,打造“铜基新材料- 电子元器件- 智能终端- 信息技术服务- 智慧应用”内外大循环发展格局,提升铜产业整体发展质量和效益。

4.3 大力发展再生铜

重视铜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将再生铜对外招商引资、引技术列为工作重点,变“矿生铜为主、再生铜为辅”为“原生+再生”协同发展的铜原材供应格局。成立专项引导基金,加强财税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回收废旧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等含有铜金属废旧再生资源,引导企业研发创新回收利用技术,加快企业关键工序精细化、智能化改造和关键设备机器人替代,提高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进一步完善回收、拆解、熔炼到深加工的再生铜产业链体系。重点开展再生铜对外合作交流,利用移博会、博览会、展览会、招商会等大型活动,引导科研平台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等拆解处理企业的深度合作,探讨研究不同含铜废料的回收处理工艺技术。

5 结语

能源双控常态化背景下,鹰潭要统筹好高质量发展与节能降耗两件大事:一方面转变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好再生铜的重大作用,从源头优化本地铜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建设智慧应用平台,加大对实体铜企创新生产工艺、数字化生产改造的支持力度,推动铜产业链向高端迈进。

猜你喜欢

鹰潭能耗能源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鹰潭火车文化研究
探讨如何设计零能耗住宅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日本先进的“零能耗住宅”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取之不尽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