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野下幼儿主题活动的实践策略
——以中班主题活动“造椅大师”为例
2023-04-25福建省厦门市第一幼儿园郑冰艺
□福建省厦门市第一幼儿园 郑冰艺
“五育融合”是当前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趋势和前沿。幼儿园主题活动跨学科的特征为“五育融合”提供了可行路径。现针对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存在的“五育”分离、割裂、失衡等问题,基于“五育融合”理念,以发展主题活动中“五育”的全面与融合为目的,本文结合目标、抓手、保障一体化推进等方面探讨主题活动实践策略。通过观察法、作品分析法及教学实践,本文总结出三条主题活动实施的有效策略:建构育人目标与主题活动学习目标的内在一致性,在“五育融合”理念下对主题活动进行多学科整合,构建以主题活动推进五育融合的支持体系。这些策略能有效优化主题活动“五育融合”的实施路径,为园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了“坚持五育并举”,强调“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以此“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五育融合”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五育融合”视野下,幼儿主题活动现阶段的实践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五育”的分离和割裂、形式化、失衡、落地难等问题。要通过“五育融合”促进幼儿主题活动的开展,需要找准突破口,通过目标、抓手、保障一体化推进,提高“五育融合”在幼儿主题活动中的有效性和实践性。
一、整合目标,建构育人目标与主题活动学习目标的内在一致性
全面落实“五育融合”的育人要求,需要将主题目标体现多个维度。因此,主题目标需要基于“五育融合”的理念来设计。
“造椅大师”是中班幼儿的主题活动。班级缺少一把坐着梳头发用的椅子。幼儿在户外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提出了想把外面的自然物(树枝、木桩、石头等)带进班级,造一把椅子给需要梳头发的女孩子用。因此,教师在“五育融合”的理念下,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本班幼儿的基本情况,对主题活动的目标进行了以下部分预设。
第一,德育:1.在造椅子的过程中能够与同伴轮流分享、使用材料;2.热爱大自然,乐意参加“变废为宝”活动,知道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等。第二,智育:1.感知各种椅子的基本结构及特征,尝试用不同生态材料设计制作椅子;2.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记录造椅子的方法及发现的问题,乐意与同伴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第三,体育:1.在造椅子的过程中手部动作协调、灵活,具有一定的坚持性;2.了解使用工具的安全知识,知道造椅子时要注意安全等。第四,美育:1.尝试寻找造椅子的生态材料,关注自然物的色彩、形态等特征;2.能运用多种工具、材料(石头、树枝、木片等)装饰椅子等。第五,劳育:1.尝试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造椅子,体验劳动的快乐;2.感受造椅子的难度,懂得珍惜和尊重工人的劳动成果等。
同时,在制定目标的基础上,还要对主题活动的过程给予关注。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表现,不断调整目标和主题内容。
二、找准抓手,在“五育融合”理念下对主题活动进行多学科整合
主题活动中“五育融合”最大的困境就是“五育”的割裂和失衡。因此,寻找突破口,找准抓手至关重要。通过跨学科的整合,要将幼儿德智体美劳多个方面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同时,主题活动的调整和推进应基于儿童视角,是幼儿生发的。在幼儿主动生发的主题线索中,教师在主题的实施中,要注意发现活动中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契机,而不是教师自己根据“五育”设计课程,进行德智体美劳课程的拼凑后再教给幼儿。
“造椅大师”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椅子调查表》,观察各种各样的椅子,丰富造椅子的经验,然后设计自己的造椅计划,根据计划来造椅子。在造椅子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椅子不够牢固,坐上去容易摔倒,而且造出来的椅子不够好看。于是他们共同讨论、调整造椅子的方法,最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造出了又牢固又好看的椅子。
在这个主题主线的基础上,教师对主题活动的内容进行了德智体美劳的整合。
第一,德育:1.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商量、合作,共同造椅子;2.幼儿在造椅子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鼓励幼儿坚持不放弃,培养幼儿不怕困难的品质;3.椅子造好后,幼儿轮流坐椅子,在享受成果的同时培养谦让的品质;4.幼儿把造好的椅子送给有需要的伙伴,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品质等。第二,智育:1.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椅子,并用图案或符号记录《椅子调查表》,根据观察结果设计自己的《造椅计划》;2.在造椅子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椅子腿的粗细、长短等特征与椅子整体的关系。通过调整椅子腿和椅面,让椅子更牢固;3.通过一次次的造椅子活动,引导幼儿不断发现问题,与幼儿共同讨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反思能力和探索精神等。第三,体育:1.通过造椅子活动,引导幼儿尝试拧螺丝、用绳线缠绕装饰椅子,培养幼儿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2.幼儿使用小锤子、剪刀等工具造椅子时,引导幼儿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3.在搬运造椅子的生态材料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力量和耐力等。第四,美育:1.鼓励幼儿到大自然中寻找造椅子的生态材料,感受大自然的美,并收集自己认为最美的自然物来装饰椅子;2.引导幼儿发现椅子工艺品的美,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最喜欢的椅子,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3.鼓励幼儿利用各种自然物来装饰椅子,培养幼儿对美的表现能力等。第五,劳育:1.引导幼儿在造椅子的过程中感受工人叔叔阿姨的辛苦,爱护我们身边的物品,珍惜劳动者的劳动成果;2.鼓励幼儿积极参加造椅子的劳动,引导幼儿学习使用造椅子的劳动工具等。
在对主题活动进行多学科整合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到心中有目标,着眼于幼儿各个学科发展的核心经验,同时做到以幼儿为主。主题活动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推进式的主题活动过程中发现各个学科的教育契机,并进行引导,从而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
三、做强保障,构建以主题活动推进“五育融合”的支持体系
通过主题活动推进“五育融合”各项指标的达成,需要以“课程设计+师资建设+时空环境”为支持体系的保障。
(一)园本依托,开发基于“五育融合”理念的园本课程
园本课程能够最有效地促进本园幼儿的身心发展及本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保障本园的教育质量。园本课程的理念对教师开发主题课程起到参考的作用,同时,教师也通过课程实践不断丰富和调整园本课程。
本园的园本课程是“启点课程”。在“最美的起点”办园思想指引下,注重启蒙、启发、启迪,以“五启”育全人:启“德”为魂、启“智”为要、启“体”为本、启“美”为灵、启“劳”为能,培养自主学习、富有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幼儿。同时,“启点课程”的目标也是基于“五育融合”来设计的。其中,具体的目标如下所示。
启点之德:感恩善待之心胸,爱国爱家之情怀,诚信礼让之行为;启点之智:探求未知之好奇,乐于尝试之勇气,勤于思考之品质,善于表达之能力;启点之体:健康强壮之体魄,独立自主之精神,乐观处事之态度;启点之美:感受欣赏之情趣,表现创造之欲望;启点之劳:生活自理之态度,服务他人之意愿,动手实践之乐趣。
园本课程中,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内容,如推进式主题活动、走班共享式区域活动、班级假日小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在“造椅大师”主题活动中,活动目标参考了“启点课程”目标。同时,“启点课程”的课程架构也给“造椅大师”的主题活动提供了环境上的保障,推进式主题活动是“造椅大师”的活动主线。同时,孩子们通过班级假日活动去户外寻找造椅子的生态材料,发现大自然的美;在中班走班共享式区域活动中与其他班的小伙伴商量造椅子的方法,以友善促德,以探索促智。
(二)主题审议,建设具有“五育融合”能力的师资队伍
“五育融合”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主题活动中,德智体美劳全部指标的落实常常出现“缺斤少两”——缺少某方面指标,或者各育之间相互割裂、对立的问题。这与教师的能力有着密切关系。
新时期,现代幼儿教师正在经历着角色的转变:从课程的执行者到课程的决策者;从课程的实施者到课程的研究者;从课程知识的传授者到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便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当今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老教师形成职业倦怠,依靠“经验”,年轻教师缺乏经验,没有方向。幼儿园的推进式主题活动审议主要针对课程实践中的问题展开,幼儿教师“实践性”的知识特点决定了围绕实践情境和实践问题展开的主题审议是教师交流思想、表达观念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师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次次的主题审议,促使每位教师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过程中,不断主动地学习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融入课程发展,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主题审议集体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参与主题审议的过程,也是与其他教师进行理解、沟通、对话与分享的过程,教师在主题审议的过程中产生的分享与合作行为,有助于集思广益,打破个人专业主义,培养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主题审议主要有以下几个关注点。
审目标:1.主题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是否涵盖了五个领域的核心经验?2.是否涵盖德智体美劳的目标内容?3.主题进展的过程中,目标是否需要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进行调整?
审内容:1.是否考虑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发展需求?2.是否连接幼儿的生活和游戏经验?3.是否盘活、利用了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
审路径:1.是否有清晰完整的主题脉络线索(强调线索之间的融合,避免五育“拼盘”)?2.开展方式是否多样(避免单一集体教学形式)?3.是否支持主题核心经验活动(避免五育形式化,缺少某方面指标)?
在幼儿园的主题审议中,教师对课程的开发和决策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对课程的实施也有很大的操作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境对预设课程进行调整和改变,而不是一味地、被动地执行课程计划。从这方面看,教师已经具备了主题审议中的主体意识和课程生成的意识。大部分教师具有较强的课程意识,同时也能从课程的角度认真考虑“需要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教师的课程意识是教师执行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方案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在参与主题审议的过程中,更应明确自己的课程意识和角色定位。在参与和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自己“决策者”的主体定位,才能避免教师过度依赖领导及专家,造成课程权力无意识流失的现象,提高教师参与审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的职业态度决定其对主题审议的态度,而教师的个体动机与需要决定了她的职业态度。不同层次的教师对主题审议的需要和动机是不同的,新手教师在主题审议中更加倾向于学习如何进行课程操作以及借鉴他人的教学方法,因此在主题审议中,他们的行为更多是倾听和学习;有经验的教师由于已经熟悉了一般的教学过程,他们可能对主题审议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和更深层次的动机,也可能由于职业倦怠对主题审议失去兴趣和需求。教师之间不同的需求和动机都是影响主题审议的重要因素,在关注教师的需求和动机的基础上,才能避免主题审议过于单一,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提高教师参与主题审议的积极性与热情。
“合理的规章制度对于建设优良的组织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规章制度的制定对完成幼儿园各项任务,建立正常秩序,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体现了建立主题审议机制的必要性。建立主题审议机制,能够促进主题审议成为一种常态的课程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形成主题审议常态化,保证课程审议正确、有序地进行。因此,幼儿园对主题审议的目的、内容、程序及要求等进行一定的规范,形成相应的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造椅大师”的主题活动中,通过班级审议、年段审议、园级审议,在层层审议中不断调整和反思。本班教师在审议中思考和实践,园内的其他教师在审议中得到了借鉴,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是一个共同进步的教研共同体,也是建设师资队伍的有效路径。在审议中,教师在学习的同时,也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环境支持,保障服务于主题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五育融合,应该突出其整体性,主题活动不是对课程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在整体的框架内,在五育相互关联的层面上,全面思考并整体设计各育的具体实施。因此,时间的整体性和空间的整体性尤为重要。《幼儿园保教质量监控指导手册》中提道:“给予教师科学灵活调整一日作息时间的权利”。教师可以通过弹性作息,弹性计划,来保障时间的整体性。同时,可以通过扩大活动范围,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空间,在各种空间场合中对幼儿进行“五育融合”的培养。
“造椅大师”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在户外活动中寻找造椅子的生态材料,利用区域活动探索造椅子的方法,在过渡环节的自选小游戏中利用雪花片、积塑等材料进行造椅子的尝试。在整体的时空中,每一种教育行为,都同时包含了“德智体美劳”的可能性。
四、结语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大探索和伟大实践。要实现五育并举,融合育人,需要教师从多方面进行努力。主题活动因自身的育人效能及跨学科的特征,为“五育融合”的推行提供了可行路径,希望通过“五育融合”在主题活动中的实践,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