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的有效路径

2023-04-25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第四中学宿雅宾

家长 2023年7期
关键词:家国立德情怀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第四中学 宿雅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立德树人成了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人文学科,历史课程不仅具有帮助学生明了过去,掌握历史知识的功能,还应当肩负起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责任与使命。历史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中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藏的家国情怀,推动学生形成基本的历史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自尊心等,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使其为了实现民族振兴与国家富强而不断努力。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文精神,也是每一位青少年应当具备的重要品质。成才先成人,立人先立德,德育是“五育”之首,也是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初中历史教材中不乏一些具有深刻价值的历史素材,只要教师能够进行深入理解、正确运用,这些历史事件、人物就能够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深刻的影响,帮助学生将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同时,教师也应当在教学设计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文化、在学历史的同时学做人,将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践行在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

(二)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初中阶段,历史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兼具思想性与人文性两大特点。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学生能够了解我们国家、民族的过去与现在,激发对民族文化、爱国主义情感的强烈认同,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此外,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客观、正确、全面地看待历史史实,运用综合的眼光看待人、社会、自然三方的关系,家国情怀是华夏子女愿意为国捐躯、奉献一切的精神内核。在历史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也能够帮助学生增加阅历,让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作出正确且智慧的选择,最终成长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栋梁之才。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宝藏般光辉璀璨。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不少学生由于缺乏对历史文化的深刻认知,而将其视为“过时的”“老土的”,既不尊重也不重视。作为历史教师,应当肩负起教育的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让学生能够全面深刻地看待我国的历史文化。基于家国情怀理念展开历史教学,让每一个知识点都蕴藏着饱满的情感,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我国历史文化的价值,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贯彻修身立德的思想理念。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路径研究

(一)深挖教材内容,丰富历史人物

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的教学难度较低、教学设计较为笼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对历史中的重要元素进行细致的讲解。历史人物是历史中的重要元素,也是历史研究中的关键因素,在许多历史人物的成长故事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深刻的家国情怀。同时,历史人物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有些时候却能够推动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进步,更能让学生意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抱负。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梁启超的故事,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对于梁启超这个历史人物,许多学生的认知只停留在其戊戌变法中所做出的贡献与努力上。然而,梁启超也在“五四运动”中有所作为,写出了《中国少年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依然积极努力地宣传新文化与新思想,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导火索的作用。通过梁启超的故事,学生能够深刻地意识到,家国情怀是一种信仰,它不仅体现在一个具体的时期与一个特定的事件,实际上,它应当贯穿一个人生命的始终,成为一面屹立不倒的理想旗帜。梁启超希望看到国家的发展,希望改变国家停滞不前的状态,所以才会一直致力于传播新思想与新文化。国家强大与社会发展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中华儿女的努力与奋斗,而支撑他们前进的正是家国情怀。通过加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学生能够更为清晰深刻地感受到家国情怀的意义与重量,致力于成为能够报效祖国的栋梁之才。

(二)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具体情境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待提升,抽象能力不足,因此很难将课本中的历史事件形象生动地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便极有可能会沦为一场空洞的说教,而多媒体设备的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当前,互联网上有不少关于历史资源的视频、图片,也有着许多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设备将历史情境直观具体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走进历史”“触摸历史”“体悟历史”,感受家国情怀在心中的激荡。

以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 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为例,这一课中有“开国大典”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开国大典当日的实况录像,增强教学活动的感染力,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开国大典的气势与盛况。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家国之情,使其生发出敬佩之心与自豪之感。

(三)注重课前导入,渗透家国情怀

课前导入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然而这一环节却常常在教学实践中被忽略,不少历史教师开门见山地开始历史知识的讲解,并没有给学生生发出爱国情怀的时机。基于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展开深入的理解与挖掘,科学巧妙地设计课前导入,为教学内容做铺垫,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家国情怀。

以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 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的教学为例,不少教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习惯于将甲午战争的历史事件直接呈现给学生,然而这种教学策略只会让学生对清政府的无能与甲午战争的失败而感到叹息,并不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家国情怀。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先给学生展示康乾盛世我国大连旅顺景色秀美、人民安居乐业的真实场景,再通过影视资料向学生展示旅顺遭到侵略者破坏后“哀鸿遍野”的悲惨情景,还可以通过历史短片帮助学生了解“旅顺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通过前后的对比,学生无不感觉震惊、痛惜与仇恨,激发出爱国之情,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努力让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强大。

(四)通过中外对比,升华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是让学生对我国的历史盲目认同、全盘否定,而是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中国立场与世界眼光,在开阔视野的同时,用理解、包容与全面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能够站在较高的格局上理性思辨,在回首过去的同时,也能够放眼于当下、世界与未来。

以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的教学为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插图观察与材料理解,全面具体地感受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的多方面变化,并且深度思考为什么明治维新能够帮助日本摆脱落后,发展资本主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分析并评价历史事件,并且让学生将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进行对比,分析二者之间的异同之处。同时,教师也应当告诉学生,我们要爱国,但是不能故步自封、自以为是,应当善于学习对方的长处,将对方的优点为己所用,推动国家富强与社会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历史课堂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之一。初中历史教师应当肩负起教学与育人的双重责任,明确家国情怀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与深远影响,并且通过“深挖教材内容,丰富历史人物”“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具体情境”“注重课前导入,渗透家国情怀”及“通过中外对比,升华家国情怀”等方式,让家国情怀真正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猜你喜欢

家国立德情怀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略谈“家国情怀”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