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工实用印章的现状考察与传承研究
——以广东省非遗项目“印章镌刻技艺”的田野调查为例

2023-04-25邹佳升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汕头市印章技艺

邹佳升 刘 英 丁 明

(1.2.内蒙古艺术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3.汕头市岭东印章文化研究院 广东 汕头 110097)

一、实用印章与印章镌刻的历史渊源

(一)镌刻的概念

印章最早起源于“范”,有“规范”之意,加之有下压的动作,因而由“范”转变为“按”,罗振玉认为甲骨文中的“按”意思等同于“抑”,在甲骨文中字形类似一方印章按在人面上。西周时期的古汉语发音中“抑”音同“尔”,所以“尔”成为印章的称谓,当时印章多为金属制,用于泥封和陶器印文,因而有“鉨”、“尔”[1](2)的称谓,这时已经体现出制作工艺和用途对于印章称谓的影响。春秋时期,印章被称为金字旁加“璽”、“玺”、“印”,[1](3)在称谓上体现出印章可以使用金属和玉制作,使用金属制作印章一般为浇铸,也有浇铸后再镌刻,玉制印章完全以镌(凿)刻完成,广东广宁县龙嘴岗战国墓出土的镌刻工具和新疆克尔木齐古墓群出土的镌刻工具能说明战国时期就产生了完善的印章镌刻技艺。①秦代时,只有皇帝的印章能称作“玺”,其余的印章都称为“印”。汉代及汉代以后,印章被称为“印”、“章”、“印章”[1](4)沿用至今。印章称谓中“金”、“土”、“玉”偏旁的出现代表印章材质和用途的变化,不同的印章材质也对应了不同镌刻工艺和镌刻工具,浇铸印章需要在模具上镌刻,使用青铜制的刀具可以胜任,凿制印章要想在玉、石上镌刻,就需要铁和刚制的刀具。②适用不同需要产生的花押印章工艺、镌木印章工艺等,也都发展出了特制的刀具和对应的工艺技术。可以发现,印章体系的发展不能离开其功能和使用场所的变化。

印章艺术是由最早的实用印章逐渐演进为实用兼具艺术,再形成艺术兼顾实用的篆刻印章艺术。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于1930 年发表在《东方杂志》上的《印学概论》一文中,将印章艺术的发展划分为“创制”和“艺游”[2](339)两个时期,创制时期印章的发展更多基于实用需求,艺游时期印学理论开始建立,印章体系转向艺术为主兼顾实用。沙孟海先生认为“以北宋米芾为界,分割创制时期和艺游时期。米芾在印章上的探索成为了现代篆刻印章体系的开端,伴随这个现象实用印章工艺体系也开始形成……”[3](91)元代赵孟頫、吾邱衍编写了印章篆刻艺术创作方面最早的理论著作,而后赵孟頫、吾邱衍、王冕、文彭、何震四代印学家的努力,逐渐形成了现代印章篆刻创作体系。印章的实用性特质是印章的根本属性,作为“设用器物”,[4]保持着实用价值,使得印章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也是印章能够长期存在于历史发展中的关键因素。

明代篆刻家朱简,在其篆刻论著《印经》一书中,提出“工人印”和“文人印”两个概念。印章镌刻技艺泛指各类印章制作工艺,每个工艺有对应的规范和方法,产品皆为个人情感强弱,强调规范、工整的实用印章,正对应朱简关于“工人印”的表述“……工人之印以法论,章字毕具,方入能品。”[5](114)朱简对“文人印”的表述是“……文人之印以趣胜,天趣活动,超然上乘……”[5](114)与现代篆刻印章的追求审美趣味和艺术高度的理念相对应。

“镌刻”一词指代刻、凿的动作,“章刻、墓碑、墓志、题名碑、石经、经幢、造像、画像石、艺文、法帖、题刻、摩崖、界石等工艺都需要镌刻。”[6]《辞海》(第七版)解释“篆刻”一词的内容为:镌刻印章的通称。印章字体,一般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篆刻”。现代谈论印章的制作工艺时,大都称为“篆刻”,虽然通俗概念和约定俗成上,这样的表述并无不妥,但完全以篆刻工艺代指印章制作工艺有失偏颇。笔者追随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印章镌刻技艺传承人丁明,学习和研究印章镌刻技艺,历经9 个月的考察,认为广东印章镌刻技艺,是实用印章的代表之一,是宋代以前“创制时期”的“工人印”今天的传承者。基于这个观点,笔者就广东印镌刻技艺的历史渊源、艺术风格、制作工艺、传承和发展等方面,整理此篇田野调查供世人垂阅评论。

(二)印章镌刻技艺和实用印章的产生

原始时期刻字印纹多见于石壁画,而后是龟壳上的甲骨文中,汉代《春秋运斗枢》记载“……皇帝时,黄龙负图,中由玺者,文曰天玉符玺……”[7](10020)为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印章。最早的印章实物,是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三颗商代铜玺,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另外,1988 年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东南清江北岸的香炉石遗址,出土的两枚陶印,鉴定年代不晚于西周。

唐代著名的史学家杜佑,在其所撰《通典》一书中,有“三代之制,人臣皆以金玉为印,龙虎为钮……”[8](1752)之说,可见,早在夏、商、周三代时期,人们会配备印章。东汉末年的学者刘熙,在其所撰专门探求事物名源的专著《释名》一书中云“印者,信也。”[9](21)当时的印章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与现代的实用性印章作用一致,被作为信用的凭证和标准。儒家经典《周书》一书中,亦有“汤放桀,大会诸侯,取玺置天子之座”[10](10040)之说,证明印章作为皇权象征。“战国虞卿弃印逃亡,苏秦被封为武安君而佩相印……”[11](243)可见印章可以作为王侯将相的地位象征。世人追求传国玉玺,即追求权力与威望,同为印章“权力”、“信用”象征的体现。西周时期《周礼》一书中“司市”之“掌节”篇,有“货贿用玺节”[12](105)之载,可见印章已经应用在经济活动中。

秦代始皇帝统一文字,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卷十五上云“……秦书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属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11](248)其中的“摹印”是专门用于官方印章的规范文字,因为多用于封泥,所以大多为朱文印章(阳刻),汉代、魏晋基本沿袭的秦代的刻印风格,现代刻印使用的篆书也是从秦时代代相传而来。南北朝时期,因为造纸技术的成熟,白文印章(阴刻)开始兴盛,拓宽了印章的艺术维度,成为印章体制中实用印章和艺术印章分化的萌芽。明代的甘旸,在其集古印谱《印正附说》一书中,有“李唐印章,因六朝(南北朝)作朱文,日流于讹。多屈曲盘回,毫无古法……”[11](252)之载,体现规矩整齐的实用性印章向屈曲盘回的艺术性印章转变的过程。宋代多文人雅士参与篆写印文,乃至自行刻制印章,其中“以米芾的印章为最,米芾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篆自刻,结束了文人篆印、工人制印的分工……”[13]也形成了文人制印和工人制印两套体系,也促成了印章体制中实用印章“工人印”和艺术印章“文人印”的分化,文人印进而形成以艺术高度为标准的印章篆刻,工人印就形成了讲究格式规范的印章镌刻。

宋代设有“翰林御书院”作为官方镌制机构,清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宋代官修“会要”之集萃《宋会要辑稿》一书中,亦有“翰林御书院,在崇政殿东北横门外,掌御制、御书及供奉笔札、图籍之事……后亦有依前祗侯者,祗侯十七人、笔匠十七人、装界匠九人、印碑匠六人、雕字匠五人……”[14](3119)的所录文献,其中“雕字匠”负责印章制作。

宋代起,直到清代都设置有类似机构,清代的“御书处”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刻字作,库掌一员,拜唐阿二名,委署司匠二名,领催一名,专司双钩、顶朱、镌刻、填写等事……”[15](19050)这些镌刻工人制作官印,工艺技术都遵照既定的章法,他们作为实用印章工艺的传承者,伴随千年的朝代更迭一直保留至今,形成了印章镌刻技艺。民间的刻印机构也有许多,大多服务于民间的工商业发展需要。

得益于印章的实用性质,印章能够伴随华夏千年历史至今,各地都形成了自己的刻印团体,因地制宜的形成了独特的刻印工具、技术和艺术特点,这些刻印团体立足于当地的实际需要而创立,制作的产品也以实用性质为主,这样的印章产品是“信用”、“权威”的代表,成为个人或团体的符号象征。

印章镌刻技艺是随着印章功能的演变和汉文字的发展而形成的实用性印章制作工艺,是印章体制的一个分支,与印章篆刻相同源头、不同标准,因两者功能和应用场所的不同,大约在宋代产生了分化。印章篆刻是书画艺术和镌刻工艺结合,主要应用于书画等艺术领域。印章镌刻技艺主要用于公章、图章等权威性、功能性、实用性印章或印刷模具的制作。

(三)印章镌刻技艺的汕头烙印

潮州府,始于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 年)。其名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复”[16](450)之意。清乾隆年间成书的《潮州府志》载“金山在城北……宋祥符间(公元1008 年~公元1016 年),知军州事王汉始辟其胜。”[17](1)潮州有金城山,曾为唐宋时郡、州的首府所在地“……署官群僚、文人墨客多聚于此,留下自宋以来摩崖与碑刻一百余题,以宋刻为多……”[18]宋代潮州府金城山有碑刻和摩崖石刻遗址百余件,是潮汕地区早在宋代就有镌刻工艺和相关手艺人的实物证明。明清时期华南地区的客家商帮逐渐活跃,商业用印章行业得到发展,印章镌刻技艺随着华南地区的刻印匠师被带到汕头,川月、西泠、东壁、三品斋、醉华轩等刻印店相继在汕头设立。受益于进出口贸易发达和海内外华人华侨的资金、信息流动需要,往来于海外到潮汕内地的侨批业③发达,并使用“如意章”作为各家侨批社的防伪盖章,高峰时期汕头侨批社约200 家,旺盛的需求促使汕头实用印章行业的兴旺发展,也成为广东印章镌刻技艺发展的温床。

新中国成立后,刻印业被列入特种行业接受管控,每个城市只设一家大型公有制刻印厂。1956 年,汕头市政府以“川月刻印社”为班底,合并20余家刻印作坊组成“汕头刻印社”,实行“一带一”的师徒传承制度,在正式传授印章镌刻技艺前,都需要在相关部门进行特种行业执照的登记。七十年代初,“汕头刻印社”进行了工商登记,更名为“汕头市刻印厂”,刻印厂成立之初有职工70 余名,鼎盛时期约有职工两百名,囊括了潮汕地区许多著名的雕刻家、书法家和画家,较为知名的有:刘大目、吴来华、莫宝芳、杨木根、叶照光、周承美、莫根天、汤秉干、黄克合、钟训文、邱海、熊献粦、管在清、黄宏开、吴志良、饶云祥、吴希盛、刁佛谦、曾广就、陈俊安、叶钦荣、吴瑞杰、郑良沐、郑坚、陶昌平、梁国雄、高茂杨、郑灼光、郑来佳、董树明、黄桢、董俊羡,关哲森、郑惠卿、郑丽芳、吴慧娟、梁振昌、吴克文、梁新贤、吴瑞华、林崇娴、李竹心、陈振海等,至今有七代领导班子(见表1,表格内容:汕头刻印社,即现在的汕头市刻印厂,自1956 年设立以来至今的历任厂长名录。表格制作:丁明),现任厂长为丁明。汕头市刻印厂开办至今已有66 年,成立之初就集合百家之所长,几十年的生产活动中一直兼收并蓄,吸收、改良和发展粤东各地的实用印章制作技艺,业务囊括公章、图章、插图、证件、名片等镌刻相关产品,在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融合形成了现在的印章镌刻技艺体系。

表1.汕头刻印社(现汕头市刻印厂)1956 年设立至今历任厂长

20 世纪六十年代,汕头市刻印厂产品送展广东省工艺技术博览会,受西泠印社名家高度赞扬。八九十年代,汕头市刻印厂因其体系完善、实力强劲,业务推广至南方各省。改革开放后,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加之计算机数控技术和打印技术的发展,原本依赖手工印章镌刻技艺的产品,可以使用激光雕刻机、3D 打印机等工业机械制作,印章镌刻技艺在时效和价格上都没有优势。一方面,经济价值缺失,另一方面,老一辈匠人相继离世,印章镌刻技艺甚至出现了传承问题。2017年,印章镌刻技艺获批汕头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 年,丁明接任汕头市刻印厂厂长;2022 年,印章镌刻技艺获批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1 世纪,印章镌刻技艺逐渐失去了实用印章制作工艺的价值,转变成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第七代传承人丁明先生带领下,刻印厂着眼于非遗文化课程和印章艺术基础课程的设计和实践,通过讲座、公益课、体验课等形式进行印章镌刻技艺的推广和传播,同时在中小学、中职、高职和大专院校中开设镌、篆刻印章学科课程,培养了十余名印章方向的专职教师。2022 年成立岭东印章文化研究。

潮汕地区的实用印章制作工艺经过七代传承人的传承,集全汕头印章制作工艺之所长,结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需要逐步改良,形成了具有潮汕特色的印章镌刻技艺。以汕头市刻印厂为实体,保留了一大批史实资料和实物材料,是汕头地区实用印章制作工艺的顶点。

二、广东印章镌刻技艺现状调查

(一)印章镌刻的工艺流程

首先,是选材。明代学者郎瑛所撰笔记小说《七修类稿》中云“图书,古人皆以铜铸,至元末会稽王冕以花乳石刻之。今天下尽崇处州灯明石,果温润可爱也。”[19](730-731)传统的篆刻印章多使用名贵且质地偏软的粉石类材料,制作手法钝刀涩行,追求古朴且耐人寻味的艺术特点,更多的聚焦在构图设计和传统文化的表达,日常使用容易磨损,不适合当作实用性商业印章。

广东印章镌刻技艺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印坯、工具和刀法都很有特色,潮汕为丘陵地貌,山区盛产的荔枝、山柑、番石榴等老枞枝干是印规制作的重要原料,因农忙的水牛极多,水牛角成为潮汕特有印坯和刻刀的原材料。基于潮汕地区商业活动的需要,为了兼顾耐用和实用性质,印章的材质主要采用铜、木、骨、角、石等高硬度和高韧性的原材料加工成印坯。使得印痕更加细腻流畅,图样的设计可以更加精密细致,提高了印章的防伪效果,高硬度和高韧性增加了印章的耐磨性,使得镌刻印章更加持久耐用。

其次,是底料加工。原料切割为相应大小的方体或圆体,契合客户要求的印面大小的同时,保持一定的造型美感,尽量多一些冗余,方便后续的边款镌刻或进行雕刻、打磨。

要确保印面的平整,可以使用纱布、砂纸等多个粗糙度的材料,进行多轮的打磨,印面不宜过于粗糙,避免拓印时印面上的印泥不均匀,也避免镌刻时滑刀;印面不宜过于光滑,避免印面沾不上印泥。以镌刻印章中常用的粉石(硬度为1 ~3)为例,选用80 目和400 目水砂纸各一张,先使用80 目,分重、轻两个力量将印面磨平,再使用400 目,分重、轻两个力量将印面磨整。

再次,是上稿。朱砂制底:寻常印面为白色、图案为黑色,应附上一层红色或蓝色,使凿去的印面和没有凿去的印面有颜色的不同,便于镌刻者观察,一般选用丹砂混合乳胶或者马克笔等有通透性、快干、无腐蚀性的色彩颜料。

分字打格:明代的赵宦光(1559 ~1625,宋皇室之后裔,宋太宗赵炅第八子元俨的后代,一生不仕,以高士名冠吴中之地)在其书法理论著作《寒山帚谈》一书中谈到“……凡刻石,钩墨一失,填朱二失,上石三失,椎凿四失。”[20](99)因此,绘制印面图案时应该做到精准,尽量避免转印过程中对印文的损伤,应根据方、矩、圆、椭圆等形状不同,字体大小和字数多少,进行平分打格,印面图案与设计的图稿更接近。

反字书写:“……实用印章制作中,为避免个人书写习惯对图案上稿过程中产生影响,应该对文字进行侧放或倒放书写……”[21](104-105)以临摹画图的概念进行文字的上稿。采用狼毫小楷毛笔,需要一定的定力和对书法结构的了解。

复写纸上稿:反写或倒写印文在纸上,使用复写纸在印面上描画,后用墨笔勾实、描匀。

乳胶上稿:用墨在多层宣纸上画好印文,使用白乳胶将宣纸盖在印面,干透后将宣纸层层撕开只留下薄薄一层,再涂一层白乳胶,干透后轻轻将所有宣纸刮去,墨迹会清晰完整的留在印面上。此为刻印厂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字迹清晰、牢固,缺点是镌刻时容易粘连碎屑。

化学上稿:使用打印机打印印文,将打印纸盖在印面上,在打印纸的背面,使用香蕉水(又称天那水、梨油,化学式为CH3CH [CH3]CH2CH2OOCCH3)或丙酮溶液把打印纸打湿,然后轻轻刮涂,打印纸上的印文就会脱落,附在印面上。使用计算机打印,印文的细致程度得到提高,但香蕉水或丙酮溶液有一定毒性,且不便于购买,可用指甲油代替。

第四,是镌刻。坐姿:应将上稿完毕的印坯固定在“印规”上,置于适于书写的平台上,保障一定的光亮,若视力有限时可以配备眼镜、放大镜。双脚落地、身体正直,坐姿并无严格限制,若进行1 小时左右的镌刻后,出现身体酸痛,则需要再做调整。

图1.下刀姿势

图2.开刀复刀

操刀刻字:“杠尺”压在“印规”上,平行于桌面,并竖于视线之中,可向左倾斜十五度以内(见图1,图片内容:为印章镌刻技艺执刀动作示意图。拍摄时间:2022 年8 月16 日下午14:30。拍摄地点: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汕头市刻印厂。摄影:邹佳升)。

“三角杠刀”杠在“杠尺”上,“刀芒”朝下,“刀锋”对着左肩。印章镌刻技艺特殊在于“杠尺”的运用,镌刻均为从右往左行刀(右撇子),镌刻时同时做“切”和“撬”两个动作,“杠刀”以“杠尺”为支点,更省力也更稳健,这一套工具同时可以完成粉石(硬度为1 ~3)和牛角(硬度为4 ~6)的印坯的镌刻。

“刀芒”先确定下刀的位置,第一刀为“开刀”,将“印规”旋转180 度,在第一刀留下的刀痕的基础上,右至左刻第二刀为“复刀”,可将刀痕的两侧修整平顺(见图2,图片内容:为印章镌刻技艺的镌刻技法示意图。拍摄时间:2022 年8 月16 日下午15:00。拍摄地点: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汕头市刻印厂。摄影:邹佳升)。

加深平底:刻制朱文(阳刻)时,在完成印文的镌刻后,使用“平口杠刀”和“杠尺”配合,对印面已经凿去的印底部分进行修整,要求“深沟平底”。应靠近印文的区域保留45 度的斜坡,保障印章的耐用性。将印底部分铲平,一方面是更加美观便于销售的传统,另一方面使得拓印时印泥不会粘在印底弄脏纸面。

修整:印章大体完成后,需对整体结构进行观察、修缮,确保印文和边缘没有错、漏。

第五,是拓印。使用“刷子”清理凿下的碎屑,保持印面整洁即可。使用夹宣光滑一面或打印纸均可,视情况可以在拓印纸的底部垫纸,便于拓印时发力。拓印时用力适中,印泥颜色浓郁,印文清晰完整即可。

(二)印章镌刻工具一览

印规:标准规格为100 毫米的正方体,由“木规”“固定条”“木栓”三个部分组成(见图3,图片内容:为印章镌刻技艺的“印规”实物组件及线描示意图。拍摄时间:2022 年9 月16 日下午15:30。拍摄地点: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汕头市刻印厂。摄影制图:邹佳升)。材质使用潮汕本地产的柚木或花梨、酸枝,有一定硬度和韧性,不易破裂和虫蛀。用于固定印胚,使“杠刀”、“杠尺”、“印面”形成夹角,便于镌刻时的杠、切等镌刻手法。

图3.印规

三角杠刀:标准款规格为:柱状,160 毫米长,本体直径5 毫米,外部缠绕皮革,整体直径7 毫米。刀锋为左斜菱形45 度尖角,刀刃4 毫米(见图4,图片内容:为印章镌刻技艺的“三角杠刀”。拍摄时间:2022 年9 月16 日下午15:35。拍摄地点: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汕头市刻印厂。摄影制图:邹佳升)。钨钢材质,工业切割淬火制作,质地坚硬有一定韧性,刀芒、刀锋不可大力摔、碰。用于镌刻的切、杠等凿制工序。

杠尺:标准款规格为:方体条形,200 毫米长,截面为8毫米长3毫米宽的矩形(见图6,拍摄内容:为印章镌刻技艺的“平口杠刀”。拍摄时间:2022年9 月16 日下午15:30。拍摄地点: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汕头市刻印厂。摄影:邹佳升)。304 钢材质,工业切割制作。用作杠刀的支点。

其他配件:刷子、朱红、砂纸、特制圆规、扛刀、铅笔、小镜子、小楷毛笔、墨砚、墨水等。

图4.三角杠刀

图5.平口杠刀

图6.杠尺

三、“印章镌刻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印章的产生是基于实用价值,随着其人文趣味的开发,逐渐形成艺术性兼顾实用性的印学体系。实用印章作为印章历史发展的早期阶段,手工印章的实用性质则作为印章艺术的附带属性,缺少单独的说明和记录。另一方面,实用印章以凭信功能为主,更多考虑功能性和工艺高度,缺少与诗、书、画的联系,人文趣味相对弱。也包括实用印章不留名等原因,导致实用印章的概念和相关手工艺人缺少知名度。

(一)印章文化的教育与传承

“工人能刻绘事,未必能刻文字,能刻文字,未必能刻名家善书,能刻名家善书,未必能刻古人法帖,能刻古人法帖,未必能刻同本异摹诸拓,刻同本异摹诸拓,工拙必露矣……”[20](79)印章是多次间接的艺术,兼具书法、刀法和章法, 用料、工具、章法、造型等都有所讲究,尤其印文的设计,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审美素养,需要多年的工艺学习和审美培养才能入门。因此印章入门课程难以设计,导致印章学科受众面狭窄,印章人才难以培养。

清名士钱泳,在其著述辑录和摹刻碑帖的代表作《履园丛话》一书中,有“盖刻人自幼先从行楷入手……行楷工深,再进篆隶……”[22](317)之说,他认为,学刻印先从楷书行书入手,精通行楷后再进入篆书隶书的学习,说明了学习刻印的过程中,需要从易到难的过程,应该有楷书作为标准和基础,向篆书逐步推进。印章镌刻技艺传承人丁明先生也在长期的印章镌、篆刻教学实践中,确立了先学习实用印章制作技法“印章镌刻技艺”,再学习艺术印章技法“篆刻印章”的印章教学课程体系。

丁明先生认为:

学习印章艺术的早期应该先从印章镌刻技艺入手,即先学习和使用规范的印刷字体,线条不允许崩缺,遵守实用印章的制作标准,将刻印的基本功扎实;学印中后期再进入篆刻印章的学习和创作。④

在此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确立了印章镌刻技艺课程体系,该课程在学印早期,不要求学生有书学、印学的基础,作为印章的入门课程,补齐了印章学科基础课程的缺失。在实践过程中,小学一年级学生也能接受和掌握,大大降低了印章艺术的入门难度,使得更多的儿童、青少年可以接触和学习印章艺术,在低龄层中培养更多印章爱好者,能对印章文化的传播和印章学科的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截止成文前,丁明先生任广东省印章行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印章技术培训中心副主任、教研组组长。任广东技师学院传承学院、汕头市文化馆、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汕头第二中学印章学科授课导师,他培养了十余名印章专职教师,在上述机构进行印章学科授课。用实际行动推广印章镌刻技艺课程,在社会上和校园中培养了一大批印章爱好者。

首先对于道路桥梁施工图纸进行充分的熟和了解,同时详细的了解伸缩缝施工的操作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细节,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施工方案并报告给相关部分经检查合格之后再进行施工。同时对于施工人员应该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责任,将施工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的分配,并对所有设备进行必要的测试,确保可以正常使用,严格对每一道施工工序进行监管,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二)非遗传承人的师徒体系

代表性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2021 年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健全国家、省、市、县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制度,以传承为中心审慎开展推荐认定工作……加强传承梯队建设,促进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不断壮大传承队伍。代表传承人认定的相关政策对于非遗团体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截止成文前,丁明先生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印章镌刻技艺”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汕头手工印泥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2022 年在汕头市刻印厂的基础上成立了岭东印章文化研究院,明确了以社会团体和校园师生为基本对象公益课程和研学活动。实行“师生到师徒”两步走的传承人培养战略,广泛的公益的传授印章镌刻技艺,培养师生关系中的“学生”群体,在“学生”群体中进行双向选择,转化为师徒关系中的“徒弟”,针对“徒弟”执行以传承人为目标的培养计划。

上世纪末,汕头市刻印厂完整掌握印章镌刻工艺和理论的传承人有十余位,随着经济价值逐渐流失,加之老一辈刻印家的退休与离世,这项手工实用性印章制作工艺逐渐式微。目前,广东印章镌刻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只有丁明先生一位,虽然相关的印章爱好者和“学生”团体已经初具规模,但“徒弟”的培养、印章镌刻技艺课程体系建设还需完善,传承人的培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四、结 语

梳理印章历史可以发现,实用性是印章的基础属性之一,而广泛使用的公章、图章等权威性、功能性印章是印章实用性价值的体现。印章发展数千年至今,依然作为最重要的凭信物品,手工印章的实用性价值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得到确立。对印章镌刻技艺的考察可以证明,实用印章技艺一直在民间传播,并在百姓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成为印章文化发展和传播的无声基石。随着现代计算机和工业技术的发展,手工制作的实用印章在现代生活中几乎被工业技术代替。另一方面,因为实用印章的 “信用”属性,手工实用印章制作工艺被纳入特种行业,印章镌刻技艺的传播被严格限制,使得印章镌刻技艺的发展空间被侵蚀挤压。手工制作转变为机器制作这个过程中,手工实用印章失去了原本的价值。

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调整手工实用印章的应用领域?重新发掘手工实用印章的价值?成为丁明等印章行业从业者、非遗传承人的工作重心。笔者考察结果如下:

其一,印章镌刻技艺可以作为印章学科发展的基石。因其完备的工艺体系和成品标准,配合相应的印章镌刻技艺课程,极大的降低了印章手工制作工艺的学习难度。与书学学习中,先学习楷书最后学篆书、草书的教学模式相仿,印学也应该先学习相对规整的印章镌刻技艺,最后学习艺术层次较高的篆刻印章。

其二,印章镌刻技艺可以作为印章文化发展和传播的基石。印章镌刻技艺作为手工实用印章制作工艺,是中国印章制作工艺的组成部分之一,应当保护、传承和发展。印章镌刻技艺的图样设计和审美原则相对大众化,易于了解和接受,可以为印章文化培养更多的知情人和爱好者。

其三,印章镌刻技艺作为潮汕地区的文化特色,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印章镌刻技艺与中国数千年的印章文化艺术一脉相承,在各个行业被广泛应用,对研究汕头开埠文化、潮汕侨批史、海外潮人史、潮汕民俗、雕刻艺术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顺应时代的变迁,积极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结合。就印章镌刻技艺这项非遗而言,其在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商业价值急剧萎缩,相关传承人便积极寻找出路,在2017 年完成市级非遗的认证,2022 年完成省级非遗认证,同年设立“汕头岭东印章文化研究院”从事专门研究。这个过程中,非遗的实用性逐渐被剥离,非遗的文化价值得到发扬,非遗文化被融入城市建设、学校素质教育等诸多文化层面,使得“印章镌刻技艺”这项传统非遗项目重获新生。这是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活化传承、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持续的考察和学习、研究。

注 释:

①有关广东省广宁县龙嘴岗战国墓出土的镌刻工具及新疆克尔木齐古墓群中出土的镌刻工具的相关研究,可参阅姜海涛《秦铜印镌刻工艺及工具初探》(载《西泠艺丛》2019 年第1 期)一文之详述。

②有关青铜刀具、铁质刀具等使用的情况,可参阅张恨无《刀笔镌书史——论书法与雕刻之关系》(载《中国书法》2009 年第3 期)一文之详述。

③所谓“侨批”,是一个来源于近代闽南语的专有名词,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广泛分布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梅州地区,还有福建、海南等地。

④被采访人:丁明。采访者:邹佳升。采访时间:2022 年9 月16 日下午16:30。访谈地点: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汕头市刻印厂。

猜你喜欢

汕头市印章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汕头市金韩种业有限公司
我们有印章咯
汕头市金韩种业有限公司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汕头市明德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自制橡皮印章
印章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