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幼儿食育课程现状与趋势研究
2023-04-25吕蒙
吕蒙
运用CiteSpace软件,以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19日,中国知网收录的239篇幼儿食育相关文献作为样本,导出后进行可视化分析,经过梳理、总结,得出结论,发现幼儿食育研究文献,发展趋势平稳增长,数量和质量均在上升;2020年度,知网录入相关文献量达到最高峰值;热点研究机构为幼儿园;研究的热点包括食育教育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影响研究;幼儿食育课程的建构与策略实施创设研究;幼儿食育融入传统饮食文化的课程建设研究。希望未来的相关研究,可进一步拓宽研究对象,专业交叉、建立科研共同体。
本次研究利用CiteSpate软件图谱,对已有幼儿饮食教育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加以分析,总结出近11年里,文献的研究热点和现状,基于幼儿食育研究趋势提出展望。
1.研究设计
在CiteSpace(5.0.R1 SE)软件上,采用文献计量法,进行统计分析,绘制机构图谱、关键词突现图谱、聚类图谱、时区图谱等,体现幼儿食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并对研究热点领域相关文献展开深度研究,探索文献研究中呈现的不足,并对未来相关幼儿食育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2.研究結果与分析
2.1年度发文量趋势分析
文献量的年度变化图谱,是表明所在研究领域内文献研究发展态势的标记。在图谱中明确表明了我国幼儿食育的发展趋势:2012-2016年处于平稳发展阶段;2017年开始增多,发文17篇;2019年,关于“食育”进入了“两会”,开始探讨“食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个话题,因此,“幼儿食育”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在2020年,共有87篇文章录入了知网,之后出现小幅下降趋势。
2.2发文机构来源分析
机构图谱中前9名发文机构中,8个机构是幼儿园,虽然与检索主题有关,但也反映出我国幼儿食育研究机构比较单一,但是基于食育教育是"健康中国"实施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幼儿开展教育的师范院校,应当增加幼儿食育的相关研究,达到提高幼儿食育生态教育的作用。
2.3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共现图谱中词频统计的数值高低可以判断,在特定的时间内,学科和机构的关注方向以及研究热点的主题方向。图谱中字的大小,所代表的是关键词的中心强度高低,能够直接体现研究的热点主题。中心性越高,中介作用也就越高;词频数值越高,影响力就越大。把7次以上频次的关键词进行筛选排序,发现近11年的幼儿食育中心度超过0.1的有五个词语,出现7次以上的关键词共有11个,共同构建了知识图谱的关键节点。
2.4聚类分析
幼儿阶段是幼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饮食文化培养的最佳时期。幼儿园食育课程,即幼儿教师在幼儿园里通过组织活动,对幼儿开展的饮食文化教育,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利用CiteSpace进行聚类分析,可以绘制出关键词聚类图谱。经过详细阅读相关文献后,对研究热点的主题进行了归类。
2.4.1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对幼儿的影响研究
由关键词#0幼儿园、#1幼儿食育和#2饮食习惯共同构成,文献研究的热点主要聚集在:幼儿园食育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影响研究。
在《中国少年儿童膳食营养健康调查》统计结果中,显示:幼儿普遍具有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在幼儿期对幼儿开展食育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饮食观念和健康的饮食意识,引导幼儿养成健康、正确、良好的饮食行为。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在孩子的幼儿时期,进行关于食物知识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想象力与个性品质。在园内开展食育课程,可以积极引导幼儿从情感上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优秀的人格品质;提高幼儿对食物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通过以食物作为示范的教育形式,可以引起幼儿对健康知识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传承美食文化,促进家庭情感,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与社会性发展都起到促进的作用,是孩子成长的首要条件。通过在园食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可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衡营养、促进儿童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强健幼儿身体素质。在幼儿园进行食育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园所的创新发展和幼儿素质,引导家庭及幼儿教育机构培养健康饮食意识,提高我国居民对饮食健康的关注,以及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对传承文化的关注与弘扬。
2.4.2幼儿食育课程的建构与策略实施创设研究
由关键词#5食育教育、#7幼儿教师构成。热点集中在食育课程建构以及实施策略研究。《幼儿园食育教育课程》和《幼儿园食育教育特色课程》,均以培养儿童全面能力为目标,依托幼儿科学、艺术、健康、社会、语言五大领域,促进孩子认知、情感、表达、逻辑、技能、思辨、礼仪、艺术等全面发展。通过活动、游戏、手工培育孩子的食育德育、食育智育、食育礼仪、审美能力、价值观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查阅相关文献发现:3-6岁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可塑性的特点,是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阶段。幼儿园开展幼儿食育教学活动时,要把培养幼儿认知、感受、体验及操作能力作为活动目标,例如:开展“种植活动”“幸福餐桌”“餐前播报员”等食育游戏活动,可引导幼儿理解健康饮食,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习惯。蔡骊娆(2011)采用班级自助餐的形式,开展亲子教育的食育活动,最后形成“食育教案”,并逐渐发展成为园本特色课程,专注培养幼儿的良好饮食情感情绪与饮食习惯。张秋萍在以理念与目标、内容与途径以及评价与结果三个方面,集中说明了在园幼儿食育课程建构的形式;传承饮食文化的同时保护环境、尊崇生态环境,进行幼儿身心的健康理念教育的食育课程建设。从幼儿园到农耕,再到与大自然的亲近,都是对幼儿开展食育课程的主要途径。
食育课程的实施内容、实现途径、教育评价反馈情况等,均以儿童发展作为教学目的。食育课程的设计要符合幼儿的情感、能力与认知的要求,培养幼儿对饮食文化的深厚兴趣和积极乐观的情绪情感,懂得节省、爱惜食物,并且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达到对食物的正确认识与认知。
2.4.3幼儿食育融入传统饮食文化的课程建设研究
由关键词#3食育课程、#6饮食文化组成。热点聚焦于传统饮食文化融入食育课程的建设研究。对相关文献查阅后发现:不同的研究者关注的角度不同,主要集中在用环境创设的方式融入传统饮食文化,对幼儿展开食育教育的课程建设。在环境创设时就要体现食育课程的特点,例如:腊八粥、中秋月饼、端午粽子、春节饺子等主题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在园一日活动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素材,展开食育活动,积极培养幼儿的饮食观念,可引导幼儿对我国传统美食的热爱,培养幼儿传承我国饮食文化的爱国意识。
陶秀珍提出,幼儿园食育教育中,要采用“主题式环创”“体验式环创”“课程式环创”的环境教育模式,并为幼儿提供亲自动手、亲自参与的体验式教学,提高教学的实际操作性。创设食育环境时,要结合当地风俗食物特点,也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食育教育经验,融入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食育教学内容。幼儿园创建园本特色的食育环境,让幼儿在感受环境教育模式下,置身其中,帮助幼儿对饮食教育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幼儿的行动力,参与到亲身体验中,让幼儿对食育更加理解和认知。
例如,开展大班幼儿食育活动时,可以从认识蔬菜开始,也可以从帮厨活动开始,引导幼儿体验打饭、清点碗筷以及协助教师整理餐桌,扫地等,让幼儿在体验中接受食育教育,培养幼儿认识食物、感知食物和动手能力,懂得珍惜食物,养成勤俭节约的道德品质。韩晓德等人均认为,在幼儿园开展食育的教师,要具有相应的资格,例如,营养师资格证书的考核等。幼儿教师更要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能够为幼儿营养配餐,以及对食品安全的把控等其他基本能力,更要掌握开发能力(食育环境、食育课程)、开展能力(食育一日活动、亲子活动等)和教学教育能力,并利用亲子教育的机会为家长示范食育教育的过程及方法,在家园共育中对幼儿家庭进行食育的专业展示与指导,最终实现幼儿食育地顺利开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3.趋势分析
图1 2012-2022年热点研究时区图谱
时区图可以表现出相关研究主题随时间的变化和相互间的影响。运用CiteSpace中“Time Zone View”功能,以“幼儿食育”研究文献关键词作为节点,绘制时区图谱(如图1)。并利用CiteSpace突现词功能,绘制关键词突现图谱,体现出研究主题热点以及热点的变化趋势。结合“热点研究时区图谱”“关键词突现图谱”分析后,将幼儿食育研究过程(2012-2022年)具体总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起步阶段(2012年-2015年)
本阶段中热点词有:“饮食行为”“饮食习惯”“幼儿教育”等。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培养幼儿良好饮食行为的实践研究。其中,“饮食行为”突现率(strength=1.0955)达到最高水平。本阶段所表现出的突现词,研究时间关注度不长,内容虽然很新,但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属于起步阶段。
第二、逐步增长阶段(2016年- 2018年)
本阶段,研究主题词数量稳步增长,但是热点主题不集中。如:“营养教育行为”“饮食卫生”“营养教育态度”等;在本阶段出现国外食育相关研究。“保健医生”“饮食文化”,都是本阶段的突现词,但是出现时间较短、强度不高,内容不丰富,是逐步增长阶段。
第三、持续发展阶段(2019年至今)
“生活体验”“幼儿健康”“主题活动”,成为这一时期的热点主题研究。其中2020年食育课程相关研究达到了峰值。研究由理论逐步转向实践,热点集中在主题活动的构建与实施,之后出现“传统美食”“文化传承”“当地饮食文化”,表现出在幼儿食育基础上融入了幼儿食育课程中的文化教育,拓宽了相关主题的研究范围。
4.研究结论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检索了从2012年1月1日到2022年10月19日之间,有关幼儿食育研究的相关文献,导出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合阅读相关文献,总结出近11年有关幼儿食育的基本情况信息、热点研究内容和研究趋势三个方面:
4.1文献基本情况
由“文献发文数量图谱”“发文机构来源分布图谱”分析得出,幼儿食育的研究文献从2017年开始进入增长阶段,之后逐年上升,2019年,“食育”进入了两会,因此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在2020年,发文84篇,达到最高峰值,之后出现小幅下降趋势,发文量排名靠前的机构主要集中在幼儿园。
4.2文献研究热点
通过对“幼儿食育关键词共现图谱”“幼儿食育聚类图谱”分析得出幼儿食育课程研究热点内容:
第一、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对幼儿的影响研究;
第二、幼儿食育课程的建构与策略实施创设研究;
第三、幼儿食育融入传统饮食文化的课程建设研究。
4.3文献研究趋势
由“热点研究时区图谱”“关键词突现谱图”共同体现出文献的研究趋势:
第一、起步阶段(2012年-2015年);
第二、逐步增长阶段(2016年- 2018年);
第三、持续发展阶段(2019年至今)。
5.展望
通过对以往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可以看出,食育课程的开展,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对社会大众的教育,都是提升全民文化素质以及保证国民健康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幼儿开展食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希望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能够引起未来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
5.1扩大研究对象,加强研究深度
5.1.1通过对以往的文献研究,发现关于农村幼儿食育相关研究相比城镇数量较少,可以在未来的研究中加强,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孩子、以及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应該受到更多的关注。
5.1.2以往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地域不同、经济收入不同,不同的幼儿园开展的食育课程不同,对孩子的成长影响也不相同。笔者通过本次对相关文献梳理、研究后发现,存在研究问题解决不够深入,期望未来的研究中加大研究力度,深入探索,以便寻找更加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幼儿食育课程。
5.2倡导学科交叉,构建理论体系
对幼儿进行食育教育,不仅是在家庭和幼儿园,还包括社会的教育。学科不仅有教育学、心理学与卫生学、还有人类学、社会学与环境学等。如果学科间能够互相结合,形成学科间的交叉研究,深入探索幼儿食育相关研究,可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例如,教育学与环境学交叉研究:教育学研究课程建设与实践;环境学研究环境设计,二者结合,专业交叉、共同深入研究幼儿食育对幼儿的成长影响因素和产生的背后原因,分析将更加深刻,理论将更加科学,可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寻找出更加适合儿童发展的理论体系。
基金项目:
吉林外国语大学学生科研项目重点项目“《家庭教育促进法》背景下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调查研究”(项目编号:JWXSKY2023A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