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
2023-04-24何晓学侯鸽利周耀华
何晓学,侯鸽利,周耀华
(1.陇县畜牧工作站 721200;2.陇县城关镇畜牧兽医站 721200)
当生猪正处于发育阶段时,因断奶仔猪未得到母乳营养和母源抗体,尚不具备完善的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加之其生活环境、方式以及营养获取方式均发生改变,所以这一阶段仔猪的健康极易被影响[1]。一旦仔猪未做到科学断奶,则极易引发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出现营养不良、体重骤降、严重腹泻和水肿,或发育迟缓甚至停止等症状,极大地降低其成活率,让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严重受损。通过加大对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力度,不仅可对仔猪的生长发育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母猪繁殖性能的提升,让养殖场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 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
1.1 代谢机能旺盛
仔猪在新陈代谢方面十分旺盛,且生长迅速,通常情况下20 d 的仔猪在体重方面就能够达到出生时的4.5 倍,且蛋白质沉积量为9~14 g/kg,而成年猪只有0.3~0.4 g/kg,两者相差30~35 倍。基于此,仔猪单位体重在养分方面有着较高的需求,进而对日粮营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1.2 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对于断奶的仔猪而言,其消化道总量偏轻,容积也较小,还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当日龄不断增长,其消化器官的体积也会有所增加,比如初生猪的胃仅有4~8 g,大约是成年猪的1%,而随着其体重达到50 kg左右,胃总量与成年猪的差距不大。同时,其他消化器官在变化规律方面也较为接近。
1.3 消化酶系发育不健全
新生仔猪在对母乳进行消化时,主要利用胰脂肪酶以及乳糖酶的分泌。仔猪在25 日龄之前,乳糖酶活性极高,但麦芽糖酶以及蔗糖酶分泌量较小,淀粉酶的分泌也不多,进而导致早期断奶仔猪难以对植物性蛋白与淀粉进行消化[2]。对此,选择仔猪补料的原料,一定要把原料可消化性纳入考虑范围。
1.4 胃酸分泌不足
仔猪在刚出生阶段胃酸的分泌较少,断奶前主要通过母乳的乳糖发酵形成的乳酸维持胃酸。断奶之后,由于饲料乳糖含量减少,使乳酸产量降低,对胃内总酸度值形成影响,即偏低。另外,一些蛋白质与无机阳离子同样会和胃酸进行结合,进而让仔猪无法顺利消化蛋白质,导致大量病原微生物存活于仔猪胃肠道处,影响消化道微生物的平衡,进而造成腹泻。
1.5 体温调节能力差
因为仔猪被毛并不浓密,未有较多的皮下脂肪,不能做到较好的隔热,加之大脑皮层还在发育之中,无法很好地协调各系统机能,所以造成仔猪未拥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冷热应激均容易对其产生影响,而其中对新生仔猪影响更大的莫过于冷应激[3]。所以,生产中应把早期断奶仔猪的防寒保暖工作切实做到位,从而尽可能地避免仔猪腹泻的情况。
2 断奶前的饲养管理
在仔猪饲养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断奶,因为在此阶段液态母乳会被固态饲料取代,易导致断奶仔猪应激反应出现,相应地也会影响到其健康状况和生长性能[4]。对此,这一阶段的饲养应考虑到多方因素,包括仔猪健康状况、营养供给及饲养环境等,合理选择断奶方案。一般来说,日龄在21~28 d 左右的仔猪,其消化系统已具备一定的免疫机能,这个时候可允许其通过采食的方式来得到一定的免疫力,加快机能发育,但一定要控制好量。现阶段,生猪饲养中的断奶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逐渐、分批以及一次性,当仔猪快要进入断奶期时,通过慢慢将母乳采食方式减少的方法逐渐断奶法,同时加入一定的饲料,此法有助于最大程度地控制因突换饲料饲养而产生的应激反应,但其缺点在于劳动成本投入较多,故不适用于规模化养殖[5]。所谓分批断奶即将仔猪健康状况以及生理机能联系起来选择条件相对较好的仔猪进行断奶,生理条件略差的则延缓其断奶时间,从而防止由于生理机能较弱而患病,但这一方式的缺点是要投入较高的劳动成本。当仔猪快要断奶时将母猪喂养饲料量减少,并对其泌乳量予以有效控制,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仔猪的乳汁采食量,这样到断奶期后就可以一次性断奶,虽然并未投入较多的劳动成本,但容易导致应激反应出现,故适用于规模化养殖中。
仔猪断奶时间与后期生长发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般仔猪断奶时间是在4 周龄时。此时仔猪体重大约为6~7 kg,生理机能也日趋成熟,其自身营养需求可借助采食饲料来得到满足。断奶过早会让仔猪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即降低体重以及采食量,同时产生腹泻等相关症状,如果情况较为严重,还会出现死亡的情况[6]。断奶较迟,会对母猪的发情产生影响,在降低母猪利用率的同时,也会浪费诸多人力、物力以及饲料。因此一定要合理确定断奶时间,并将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作出相应调整。倘若仔猪在28 日龄时,其体重与形态皆与生长发育要求不符,那么断奶就需延迟进行。对于一次性断奶而言,主要在规模养殖场中进行运用,即在断奶日便分开仔猪和母猪。逐渐断奶与分批断奶均属于渐进性断奶方式的一种,其需要将仔猪的发育情况结合起来。前者属于将母猪和仔猪逐渐分开,只是哺乳的过程中在一起,其余时段则采取分开饲养的方式,然后逐渐降低哺乳次数,进而达到断奶的目的。而后者则是在断奶过程中挑出发育良好,体型合格的仔猪进行断奶,继续以母乳喂养体格较小、发育慢的仔猪,待体重合格之后再断奶。
3 断奶后的饲养管理
3.1 生长环境管理
为仔猪断奶后的健康成长提供充分保障,应重视对生长环境的创设,进而降低发病率[7]。在断奶期,仔猪体温会出现降低的情况,加之刚断奶时未摄入充足营养,所以会出现感冒、腹泻的情况。对此,应在断奶前后控制好圈舍温度。通常情况下,仔猪在保育前期,最合适的圈舍温度是23~25℃,到了后期则最好保持在20~23℃左右。且还应确保保育舍通风正常,光照充足,进而将有害气体及时排出。保育舍湿度最好维持在65%~75%,湿度过高会引发皮肤病,反之又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出现,使仔猪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3.2 合理地分群
通过断奶仔猪合理分群,能够防止仔猪由于不同的采食量而摄入不同的营养物质,最终导致发育不全的情况发生,也可避免互相撕咬、抢食等问题出现在仔猪中[8]。分群过程中,必须将多方因素充分考虑到,包括仔猪的品种、健康状况、体格、性别等,在同一栏内饲养品种、性别相同,体重、体质等相近的仔猪。若有必要,可采取单独人工饲养瘦弱仔猪的方式。
3.3 合理饲喂
基于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包括营养需求大、消化系统未完全发育等,因而养殖人员在具体饲养管理断奶仔猪时,应对其展开合理饲喂,确保将饲料中的营养完全吸收,使之高营养需求得到满足,进而健康成长。首先,以断奶仔猪的营养需求为基础,选择富含营养且具有高性价比的饲料,但应确保所选饲料同断奶仔猪的消化需求相符,让饲喂工作得以科学开展。其次,养殖人员还需采取正确的饲养方式,即控制喂食量,使之不超过正常发育好的猪食量的50%,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来喂养断奶仔猪,做到喂食量逐步递增,喂养次数慢慢减少,按照猪成长情况来对各阶段的饲料食量需求予以满足,确保身体发育正常。除此之外,养殖人员还应在断奶仔猪的饮水方面加大管理力度,确保水质未被污染,尽可能选择温水饲喂,防止由于水质较差或过高的水温而刺激到仔猪的肠胃,引发不良反应,如腹泻等。可把适量葡萄糖和电解多维加入水中,便于断奶仔猪更好地将饲料消化掉,增强营养吸收效果。最后,养殖人员在为仔猪换料时,一定不能操之过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随时予以观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保障断奶仔猪健康,使饲养管理获得更理想的效果。
3.4 营养供给
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断奶仔猪会有较大的生理变化,而因为各阶段不同的生理特点,故营养需求也存在差异[9]。为把断奶仔猪各阶段的遗传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可选择阶段日粮饲喂,最好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从断奶开始至体重8~9 kg 时,此阶段饲喂哺乳仔猪料。第二阶段是8~9 kg 和15~16 kg 时,饲喂仔猪料,日料必须满足高营养浓度、高消化率以及好适口性这三个条件,标准是消化能在3300~3400 千卡/kg ,粗蛋白18%~19%,赖氨酸超过1.20%。在选择原料时,可适当地将乳制品含量降低,把常规原料,如豆粕的用量增加,不允许过多使用常规豆粕,其替代品有去皮豆粕与膨化大豆等。第三阶段是15~16 kg 和25~26 kg 时,在这一阶段,仔猪已拥有比较完善的消化系统,具备较强的消化能力,对饲料营养的要求是消化能320~3300 kcal/kg、粗蛋白质17%~18%、赖氨酸超过1.05%。此时可不用再将乳制品、动物蛋白(鱼粉等)作为首选原料,可将去皮豆粕和膨化大豆等作为代替物。
3.5 疾病防控
仔猪断奶后,受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弱的影响,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概率较高,从而患病[10]。所以,养殖人员必须切实把疾病预防工作做好,除了定期全面清洁消毒仔猪保育舍,防止细菌、病毒的滋生外,还应把仔猪体内和体外的驱虫工作做好,诸如使用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左旋咪唑等药物,以免发生寄生虫病。与此同时,还应将免疫接种制度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制定免疫计划,把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和趋势联系起来,第一时间将免疫接种工作落到实处,特别要把疾病的防控工作切实做好,包括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气喘病、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以及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接种过程中需对免疫接种剂量予以严格控制,遵循无菌操作步骤,坚决不允许打飞针的情况发生。结束免疫接种后,一定要经常进行免疫监测,一旦发现免疫失效,需立即复免,从而达到有效防控疫病的目的。
3.6 提高养殖人员专业水平
养殖人员应围绕仔猪饲养管理,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将自身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并建立健全相应的饲养管理制度,选择固定时间对猪舍中所有断奶仔猪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基于其生长情况合理分群,之后再把每个断奶仔猪群体的体重、营养需求联系起来,为其合理搭配日粮营养,从而提高养殖人员饲养管理工作效率。不仅如此,还需将饲养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让养殖人员机械化开展断奶仔猪饲养工作的不良现象从根本上被消除,树立正确的工作意识,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把断奶仔猪饲养工作切实做好,为断奶仔猪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4 结语
总之,要想确保断奶仔猪的健康成长,必须将其生理特点联系起来,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手段。养殖人员需对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有深刻且正确的认识,从多个方面切实把断奶仔猪的养殖工作做到位,包括合理饲喂、创设舒适生长环境、科学搭配日粮以及疾病防控等,为断奶仔猪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养殖企业在养殖断奶仔猪方面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进一步推动我国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