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民族语言文化数字化保护研究

2023-04-24郭世华

文化学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贵州

郭世华

语言是文化交流和文明传承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语言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人类文化呈现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基础和表现也是因为各民族语言呈现的多样性。 在现今世界多元文化碰撞与冲突中,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和发展,能更好地保存民族文化记忆,维护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文化发展。

一、贵州民族语言文化现状

贵州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多民族省份,曾经有许多古老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 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发展经济和文化,相互融合,共同繁荣。贵州省有3 个民族自治州、11 个民族自治县。 贵州省统计局发布的2020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汉族共2451.19 万人,占贵州总人数63.56%;少数民族共1405.03 万人,占贵州总人数36.44%。 各少数民族所居住的地域面积约9.8 万平方公里,占贵州省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各民族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现今,在贵州省17 个世居少数民族中,只有极少数人还在说本民族语言,绝大多人现在已经不使用自己民族语言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贵州多彩的民族语言文化正在快速消亡,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便于各民族间的交流、交融,促进多样文化共同发展,现迫切需要通过新时代的信息技术对优秀民族文化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整合,构建贵州多语种文献资源数据库和民族语言文化展示平台,实现各民族语言文化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繁荣发展。

二、贵州民族语言濒危的原因

学术界研究濒危语言的理论有很多,但对濒危语言的定义没有统一的界定。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普忠良定义: “濒危语言通常理解为使用人口比较少、社会使用功能逐渐萎缩的语言。”[1]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锦芳认为: “中国的濒危语言指该语言在村社中已有部分儿童不使用,而使用的这部分儿童同时又是双语使用者。”[2]据专家、学者对贵州民族语言的调查和研究,导致民族语言濒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强势语言文化的侵蚀。 当今,由于网络、通讯、交通和科技等方面发展突飞猛进,不同地区之间人们的语言文化交流更加容易,人员流动更加频繁,强势语言文化的侵蚀和冲击,导致少数民族语言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二是民族语言使用空间受限。 贵州少数民族多居住在偏远、落后地区,自身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滞后,民族杂居、分散,人口少,致使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交流空间变窄。 三是民族语言自身缺陷。 少数民族语言词汇少,句子形式单一,语法功能不全,根本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交流需求。 多数民族语言没有书写系统,语言结构退化,甚至有些少数民族语言已经停止发展,语言社会交际功能丧失。 四是保护意识淡薄。少数民族保护本民族语言的意识淡薄、方法简单、办法不多、行动不强。 现在贵州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几乎不使用本民族语言,外出的年轻人由于工作需要,长期使用汉语交流,根本不说本民族语言,甚至于本民族语言都已经不会了。 以上因素进一步加速了贵州少数民族语言的濒危或消亡。

三、贵州民族语言文化数字化保护意义

贵州民族语言文化数字化保护将深入挖掘贵州地区语言文化内涵,重视其学科专业研究功能、贵州民族语言文化传播及人文之旅的有机结合,构建有科研性、高度参与性、体验式的民族语言文化主题数字馆,丰富贵州民族语言文化内涵,为贵州民族语言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个成功典范,使其成为贵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窗口。

贵州民族语言文化数字化保护,将通过现代网络高科技手段,如线上、线下音频视频展示,VR 虚拟现实展示,结合传统语言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展现贵州民族语言的历史面貌、现实生态,建设成为国内主题鲜明、透过民族语言的视角来全面展示地域性文化的专业数字馆。 贵州民族语言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将突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特色及语言文化的保护、传承,对贵州民族语言文化进行全面展示,特别是世居少数民族,从语言研究的途径,从历时、共时发展的实际,深入挖掘贵州民族文化的内涵,打造贵州民族语言文化研究、传播的重镇,使贵州省成为民族语言文化保护、传承及传播的典型。

四、贵州民族语言文化数字化保护原则

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相结合的原则。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是一门具有独立体系的科学。 数字化保护在语言学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十分重视语言中的文化现象总结与分析,并重视将文化研究的结果进行传播,建设有丰富历史文化背景的民族语言文化系统展示平台,注重语言中每个文化符号的体现,并在传承中创新。

先导性和唯一性的原则。 西南少数民族主要以贵州、云南、广西三省族别最为多样、族群最为集中,而三省都具有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属性,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民族语言复杂多样。数字化保护实施,必须放眼西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突出 “贵州民族” 的区域性特点。 贵州具有调研、传播西南民族语言文化的地域优势。 基于此,在贵州建设贵州民族语言文化数字馆对民族语言文化调研、保护、传承及传播具有辐射整个西南民族地区的优势。

五、贵州民族语言文化保护策略

自古以来就存在语言濒危现象,只是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剧了民族语言濒危的速度,少数民族语言尤其是濒危少数民族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是全人类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 目前,有的民族语言只有极少数古稀老人在使用,有的民族语言已经无人使用。 多数民族语言正在逐渐消亡,濒危少数民族语言只有在文献里延续,大部分濒危民族语言没有文字记载,只以口头语言形式留存在歌谣、传说和故事中。 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近年来,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人口比例越来越少,少数民族语言消亡十分严重。 目前,当务之急是探寻贵州民族语言文化保护的相关策略。

(一)加强数字化建设

随着数字化处理在图书馆中普及应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贵州民族语言文化数据库是未来民族图书馆开展民族语言数字化保护工作的重点方向。 开发民族语言数字化保护系统平台能有效地保护贵州民族语言,还能更好地助力深层次开展民族语言文化调查研究工作。 建立民族语言数据库应先确定民族语料数字化标准,再对民族语言文化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 制定语言数字化标准是实现民族语言文化内容数字化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按照标准的规定进行数字化处理,建成的语言数据库就会各自为阵,不能有效推动贵州民族语言文化数据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更不利于读者及时查阅和使用。 纸质文字记录存在误差,且不易保存,而语言数字化处理能完整地记录民族语言信息,不会存在纸质文字记录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搭建民族语言文化资源数据库系统平台,实现民族语言实态信息存储。

信息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新网络技术为民族语言文化数字化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保护形式。 现在新的软、硬件技术能很好地对民族语言文化进行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数据采集与处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民族语言数字化保护措施。

数字化建设是民族语言文化保护的重要手段,如何使数字化真正成为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利器,要充分发挥数字化的优势,为语言文化保护提供便利。 民族语言数字化保护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民族语言文化调查,掌握民族地区实态语言和文化情况;第二阶段是民族语言数字化处理,通过新技术对语言文化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加工。 调查阶段是基础工作,数字化阶段是语言保护新的技术手段。 收集、整理语言文化资料,合理规划数字化阶段,避免存在语言保护中数据资料混乱、格式标准不规范问题。 为了使民族语言资源得到更好地保存和展示,应加强民族语言文化数字资源系统开发,完善民族语言数字化,如数字化工具的开发、系统资源字符转换、资源搜索细化等,完善系统平台,通过平台更好地展示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原貌。

(二)构建数据库系统

随着新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语言学的发展和积累,我们拥有了建立贵州民族语言文化数据库的基础和条件。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非常重视语言数据库建设,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构建了中国语言有声数据库,旨在用现代信息技术、遵循统一的工作规范和技术规范,将中国各县域的语言实态(也包括方言和地方普通话)记录下来,归档建库,永久保存。 建好贵州民族语言文化数据库是对中国语言有声数据库建设的重要补充。 构建真实、完整的原态民族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是保护民族语言文化科学、有效的方式,是应对新网络和全球强势文化冲击的有力保障。

民族语言有声数据库建设得益于新信息技术和现代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 其利用计算机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音视频加工软件和特定的录音设备等对民族语言进行调查,录制语言原态音、视频数据,通过视频处理软件制作高清有声视频语料,为视频添加汉字和国际音标两种字幕,把采集的语言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通过标记、转写和翻译等工序处理成高质量的语言资源数据,应用新技术确保数据库资料达到音、视频核心技术指标,为民族语料库提供技术保障。

传统笔录方式可能因笔录和人工记录存在误差,而少数民族语言有声数据库的开发能做到最翔实地记录,能够确保民族语料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最大限度地避免语料信息损耗,更好地保存民族语言实态。 民族语言有声数据库对仅有极少数人会说甚至濒临消亡的民族语言保护是一种很好的语言实态记录方式。

开发数据库系统首先要确定其架构和功能。数据采集、整理后,需要软、硬件系统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并通过网络方便人们访问、浏览和学习。同时,实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播。 数据库系统架构采用B/S 模式,以全文数据库管理为重点,同时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VR、数据建模等类型数据资源管理,实现大型非结构化数据资源的智慧化管理、网络化存取,支持民族语言文化数据资源共享和信息的交流互动,让用户通过数据库系统参与数据资源共同建设、共同管理。 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功能:一是民族语言文化数据资源的安全存储和智能化管理。 系统后台进行数据上传、修改、更新、删除、统计和备份,前台实现数据资源的展示、民族语言文化再现和个性化服务。 二是数据资源的传播与利用。 可以通过数据库系统进行普通检索或高级检索,支持观众在线访问、浏览和下载,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民族语言文化的快速传播[3]。

(三)利用新媒体平台

民族语言数字化资源可以通过网络、数据终端和语言系统平台实现民族语言永久实态保存,发挥语言数字化资源的更大价值。 目前,新网络时代出现了微信、抖音、微博等创造性产物,应当充分利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以微信、抖音、微博为媒介载体对民族语言进行推广与宣传。 这将会推动民族语言文字的应用和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拉近各民族语言文化交流的时空距离。 新的网络产品兼容性好,各类通信工具相互整合,实现了普通大众与信息时代的高度融合,形成了人人都是民族语言文化的参与者,个个都是民族语言文化的发言人的氛围。 新媒体平台为民族语言文化提供了即时交流与传承的机会,对促进地处偏远、信息传输滞后的民族地区语言文化交流传播十分有利。 尤其是具有语音对话功能的微信和抖音,使得没有文字记载的民族语言得到及时、更好地传播和记录。

(四)构建数字化管理制度

在民族语言文化保护中,数字化是民族语言文化保护的最基本的方法,既方便促进民族语言语料的保存,又利于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播。 然而,民族语言文化数字化和数字化资源的应用还涉及各种具体实践问题,如版权问题、资源共享问题等。 要使民族语言文化数字化更加持续、健康、有序,应建立相关的民族语言数字化管理制度。 根据当前全国民族语言数字化发展趋势和数字化过程存在的问题,管理制度的建立迫在眉睫,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一是储存管理制度。 如语言数字资源存档管理权限分配和资源编辑流程等相关的管理。 二是共享制度。 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获取更多的优秀民族语言文化资源,对不同责任主体开发的语言数字资源将如何共享、怎么共享及共享什么内容等作出规定。 三是版权制度。 应通过对少数民族语言数字化产品、网络传播使用语言文化资源等版权认定和保护的相关制度。 四是开发管理制度。指各行业各部门开发民族语言文化数字化产品内容和方式的管理规定。

六、结语

贵州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包括人口较多的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和人口较少的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是一个民族语言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但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贵州成为民族语言濒危现象十分突出的地区。 数字化技术是保护民族语言文化的主要方法和途径,近年来,贵州省通过新信息技术对民族语言进行数字化保护,成绩显著。 但在语言文化数字化保护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对于其他民族地区更好地开展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具有普遍借鉴意义,避免其出现同样问题。 民族语言数字化和有声语言数据库建设是民族语言文化保护最有效的措施,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积极推动民族语言文化数字化工程,确保即将濒危的民族语言可以永久保存,并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利用[4]。

猜你喜欢

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贵州
三元互动下的德宏民族语言舆情探究
贵州,有多美
中国民族语言的标准与数字化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论新中国广西各民族语言和谐的社会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