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传统家训文化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研究

2023-04-24明卫红

文化学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家训家风

明卫红

中华民族拥有独特的传统家训文化,这是一种以家族为单位来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伦理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化,对家庭成员进行非正式道德教育的方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特别是物质繁荣和科技进步带来的几代人之间生活方式的不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日益凸显。 这就需要我们全面理解传统家训文化的内容与传播形式,并注入现代精神,使其在现代社会和家庭生活中获得新生。

一、传统家训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训文化是指家人对其子孙后代从励志学习、待人接物、修身立业等方面的教诲,是每个家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庭成员的立身、处世、为学起到教化约束的作用。 与传统家训相关的词汇还有:家诫、家诲、家约、遗命、家规、家教、家风等等。 纵观历史,我们发现今天的中国更加关注家风建设,强调让家风与政风、党风形成合力,共同构成当下中国的社会风气,因为家风家训具有一种精神凝聚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家庭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中不断发展,而且良好的家风家训对社会风尚的形成亦有推动作用。

众所周知,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形式,是人生的起点,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家风家训的建设,我们今天也同样关注家风建设,强调让家风与政风、党风形成合力,共同构成了当下中国的社会风气。 家庭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家庭文化方面的建设,需要家庭成员共同探索、思考并逐渐达成共识,形成一个家庭相对稳定一致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俗称家风。 家风家训具有一种精神凝聚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家庭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中不断发展[1]。

二、建设家训文化的意义

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在推进改革发展、努力实现 “中国梦” 的新形势下,探索研究家训文化的建设和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家训文化作为一个家族成员共同接受并认可的价值观,它的提出通常具有权威性和示范性。 家风如同一个人的气质,是家庭在世世代代的传承中产生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风尚风貌,它潜移默化地存在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 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无不反映出这样的特色。 家训是家风形成和发扬光大的保障,家风是家训教育作用的直接反映,二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家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十分重视家庭文化建设。历史上,优秀的家族往往为了确保成家、保家、发家、兴家的代代传承,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大量的家教家训方面的精神财富。 如果全社会建立起一个家家有责、人人践行、代代相传的优秀家庭教育机制,那大国的文化自信就水到渠成了。 著名文化学者鲍鹏山曾经说过: “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处不是天国,而是家国。 家风乃吾国之民风[2]。” 父母的言传身教伴随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积极向上的家风家教早已渗透到我们的血液,薪火相传。

纵观史书,我们可以看到,家风家教建设是许多仁人志士的立家之本,尤其是家族的精神领袖,就是在一个家族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家族成员会在不知不觉中效仿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从无意识的模仿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行为举止、待人接物不无带有其家长的影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充分体现了大家长的权威与率先垂范作用在家族发展中的重大意义。 因此,家族中的精神领袖、核心成员不仅是凝聚家族的中坚力量,更是决定家族兴衰荣辱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家风家教对自己、对子女和身边每一个人都有重大意义,甚至也影响到社会道德风尚等方面。

总结优秀的家庭文化会发现这样一些共同点,比如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科学严谨的思想氛围、温馨浓厚的情感氛围、节俭朴素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良好的家庭氛围,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成功人士。 显然,好家风是家庭成员健康成长的摇篮和成功路上的推进器。

三、传统家训文化的主要内容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传统家训文化也需要发生相应的革新,但是,无论时代如何风云变幻,传统家训文化中的思想内涵和文化精髓永远是滋养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源泉,可以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中励志勉学、修身处世、治家为政、慈孝婚恋、健康养生等多方面吸收和传承,建设属于新时期每个家庭有特色的家训文化。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励志勉学

中国历来就以重视教育闻名于世。 当然,人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把教育完全交给学校和社会是不现实的。 家庭教育是基石,唯有基础厚实、坚固,方可建起万丈高楼。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 人非生而知之,所谓智者,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一个人要是忘记了学习,是不可能成人和成才的。 从孔子教育其子: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不论从事何种领域,唯有好学才能出类拔萃。 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动力越强大,取得的成果也就越出色。 关于学习方法,强调勤、恒、苦、知、行、终身不渝,可谓精妙至极;又如唐代韩愈说: “诗书乃勤有,不勤腹中空。” 宋代王应麟说: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 清人章学诚说: “夫学贵专门,识须坚定[3]。” 这些传统的学习方法,至今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都是我们值得传承和铭记的经典。

(二)重德修身

我国古代家教历来重视修身养德,以认真做人为第一要务,对于造就人才,传承美德,维系家庭,稳定社会都起到了难以低估的作用。 修身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儒家的中庸之道,它是指通过自我反省、个人努力来达到性情温和、人格高尚的境界。修身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和提高个人的德性。 良好的德性才能使个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为自己的成长和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高尚的德性为个人赢得他人尊重和信任,增进友谊,使个人在事业上具备竞争力,为个人发展创造广泛的空间。 孔子曰: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讲道: “欲修身,先养心。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3]?” 对如今快节奏、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重德修身显得愈加重要。

(三)交友处世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社交的需求,人生在世,要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接触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指出,人与人之间是互相影响的,所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因此,慎重交友、择友务贤。 他们将交友看成人生之大事,所以强调要小心谨慎,切不可随意。 在为人处世上,传统家训指出,做人要谦虚诚恳,以礼相待,务必戒除傲慢轻狂,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等等。 如宋代朱熹《集注》中所说: “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3]。” 这些观点,对于今天的我们增强自我修养、为人处世方面有积极的启发。

(四)慈孝仁爱

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将继续存在,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家训认为,家庭成员之间首先要处理好夫妻关系,其次是兄弟手足,再次是长幼关系;持家之道在于勤勉、节俭、仁厚,家庭成员要和睦团结,齐心协力,等等。 三国时著名学者向朗说: “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 这些思想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成分,对于处理好家庭关系有一定借鉴意义。

现代家庭离婚率居高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缺少沟通理解、缺乏关爱责任、任性自私等方面的原因。 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慈仁爱,家人之间多一点宽容和关爱,父母对子女多一点责任担当,构建当代家庭的文明和谐,安居乐业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

此外,中国传统家训还包括从政、治家、婚恋、养身等方面的内容,可供我们借鉴和学习,使其转化为新时代家庭文化的精华。 我们可以从传统家训中得到丰富的文化滋养,在中华家训文化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架起互通的桥梁,从而推动中华文明的现代化发展。

四、传承和发展家训文化的途径

传统家训文化中的思想内容与精神灵魂为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建设奠定了丰富的文化基础。随着网络科技的普及,我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连接起来,以家族为单位,追寻和触摸前辈的精神世界,追问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从而更好地回答 “我到哪里去” 的问题。 我们有义务尽快将遗失的家族历史找回来,特别是把中断了的家训文化补回来,把优秀的文化传统接过来,让后世子孙传承和发扬。不忘过去,才有未来。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吸收和借鉴,发展出更加生机勃勃的家训文化。

(一)开拓基地,加强家训文化宣传阵地建设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达,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文化主题公园不仅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精神面貌,同时也记载着一个城市的优秀文化历史。 我们欣喜地发现 “家风家训” 类的文化主题公园、长廊、小游园如雨后春笋般的落成。 这样的 “主题公园” 不仅有 “文化味” 更有 “家的味道” 。 同样,校园文化建设也可以开辟家风家训主题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弘扬新时代家风美德,树立家国情怀,让学生面对校园任何一处风景都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受教者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能随处看到家风家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注重家风建设的思想意识,让优秀家训文化薪火相传。

(二)多方联动,做好家训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推进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 学校通过举办诸如 “好家风好家训” 征集活动,通过学生自荐、投票推荐、报道宣传、专家座谈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生养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族,对家风家训进行发掘整理工作。 例如, “天地有正气,忠义报国” 是文天祥的文氏家训; “为官当以家国为重,以忠孝仁义为上” 是浙江金华胡氏家训; “一言一行,常思有益于人,唯恐有损于人” 是安徽合肥 “百忍堂” 张氏家训,等等。 我们要发动和利用一切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掘优秀的家训文化,使之成为地方文化的骄傲,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并发扬光大。

(三)多管齐下,在各类教育中渗透家训文化

首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学经典培训和传统文化的普及,让学生参与到家庭文化建设中,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文化建设相结合。 其次,抓好校本教材建设,编写通俗简明读物,作为学生选读教材。只有从学校教育入手,打好传承家风家训的基础,让家风家教与校园文化建设、亲子活动等相结合,让家训文化走进校园,把家风、校风和民风有机融合。

(四)活动引领,举办丰富多样的家训文化主题活动

学校通过推荐 “家风家训” 主题书目,通过阅读家风家训类优秀作品涵养志趣,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家训。 例如清代名臣张英与其子张廷玉所撰写的修身齐家经典《父子宰相家训》,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被历代士大夫尊为 “治家之经” 的《朱子家训》《弟子规》《颜氏家训》等。 通过读书、讲故事、读后感征文比赛等活动体会家风家训中所蕴含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感悟家风和家训对一代又一代人的影响以及中华传统美德的代代传承。 学校通过举办诸如 “学传统,承家风,记家训,知荣辱” “好家训伴我成长” 等主题活动,号召大家收集整理、总结提炼优秀的家训、家规,或者举办创作家训比赛,征集家教故事,座谈优秀家训家风的深远影响,学校可以选取优秀家庭文化建设代表进校园,开展多样化的传统文化主题的社团活动,提高家风建设意识,整改不良家庭教育方式,增进家庭成员的有效沟通,让家庭关系更和谐。

五、结语

家风醇正必然世风醇正。 家训文化是促进家风建设的有效保证,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社会培养栋梁之才的坚实基础,最终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 中国传统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在研究传统文化的其他门类,如建筑、服饰、政治、宗教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同样也要重视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研究,以确保中华儿女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和灵魂之绵延不断。我们有责任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育人中融入家训文化资源,通过共同协作、共同努力,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家训家风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家风伴我成长
家训伴我成长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
《朱子家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