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 政策下高等院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路径研究

2023-04-24肖婷婷

文化学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一带汉语学习者

肖婷婷

“一带一路” 政策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存在汉语国际需求同人才培养现状不匹配的问题。 随着 “一带一路” 政策的影响,汉语的影响力也在增强,越来越多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的学生愿意学习汉语,汉语的国际需求也大幅增长。 在 “一带一路” 政策影响下,汉语学习者的地区比例等有所变化,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对外汉语教学的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欧美日韩等国家的留学生,而应有所拓展。 为更好地教授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的学生,高等院校对外汉语应积极拓展新的发展路径,这背后反映的是高等院校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培养调整的现实必要性。

一、 “一带一路” 政策下高等院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现状

对外汉语教学的推广离不开政府主导以及高等院校配合。 “一带一路” 背景下,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中,高等院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高等院校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高素质的对外汉语教学人才等,由此发挥着推动民族文化传播与交流、提升中国国际形象等的功能与作用。

目前在政府主导下,各省、市和高等院校纷纷出台特色教育等政策,以此探索推动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新发展[1]。 许多高等院校基于地区、自身特色等在积极探索如何推广 “一带一路” 政策下对外汉语教学,民族地区高等院校更多将重点放在地域优势挖掘方面,积极探索构建合适的本土化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 “一带一路” 政策下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如云南省链接东南亚国家设立 “中国—东盟教育培训” 中心、福建省制定明确国际汉语推广计划,积极同东南亚与南亚等国家打造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平台……

除了宏观政策与规划,目前高等院校也积极探索专业调整、校本改革等微观问题。 许多高等院校认识到,在 “一带一路” 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是必要的,并从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培养模式以及毕业论文选题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设想[2];有高等院校基于其民族地区的特色所在,将关注重点放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认为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应当积极探索构建合适的本土化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 “一带一路” 政策下对外汉语教学质量[3];有些高等院校则将对外汉语教学的校本化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过往经验总结高等院校应当通过成立部门、组建专业教师团队、调研其他高校课程设置等等积极推动 “一带一路” 政策下高等院校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4]。

在 “一带一路” 影响下, “汉语热” 回潮,高等院校对外汉语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为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人才需求,高等院校对外汉语教学应着眼于现存问题的解决,从专业、课程、教学、教师等方面针对性进行调整与完善。

二、 “一带一路” 政策下高等院校对外汉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目前,高等院校的对外汉语教学在系统、权威机构等的支持和鼓励下如星火燎原般发展起来,然而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且有较少可借鉴经验,因而在整体发展上仍旧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而作为系统性存在,高等院校对外汉语教学的问题同教师、课程以及学生等多方面要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教师素养有待提升

教师素养的要求与 “一带一路” 政策的核心主张和具体要求并不匹配。 许多教师在专业知识掌握、语言文化了解等方面都停留在过去,即虽然多数教师能够胜任对外汉语教育的基础工作,承担对外汉语教育的基本任务,但是许多教师在跨文化意识、信息素养等方面有所欠缺[5]。 在 “一带一路” 政策影响下,对外开放的空间不断扩大,教师具备基本教学素养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如今国际中文教育的需求了。 作为对外汉语传播的重要桥梁,对外汉语教师应当通过提升自身素质以推动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的文化共融[6]。

为更好地教授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的学生,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及时丰富并更新相关专业素养。如今对外汉语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并未将重点放于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等方面,以服务于国际中文教育,由此所培养出的人才在数量和素质方面都与现实强烈的汉语国际需求并不匹配。

(二)课程实用性有待加强

在 “一带一路” 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显示出实用性不足的问题。 受 “一带一路” 政策影响学习汉语的学生,他们多数也是基于实用动机的,如 “一带一路” 政策促进中国同共建国家的商业往来,为更快抓住商业机会,许多外国学生会学习汉语以便同中国商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然而目前国际中文教育仍旧设置大量语言教学相关课程,课程的理论性、专业性足够,但是实用性较为欠缺,《商务汉语》课程等也很容易定位不清晰[7],他们所接触的文化内容比重远低于语言教学内容,甚至语言技能课程同文化课程呈现分割的状态。

目前国际中文教育在课程上并未适当融入 “一带一路” 相关文化,使得 “一带一路” 国际中文教育在语言和文化方面无法呈现出有机的整体,对于留学生而言,课程实用性有待提升。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的开展主要是面向欧亚非等国家,汉语学习者均有着不同的年龄、语言能力、学习动机、学习目的、背景特征(如国家背景、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等,这就决定了高等院校对外汉语教学要根据汉语学习者的民族以及个体差异来规划课程内容、制定教学进程。

(三)教学模式有待丰富

由于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语言同汉语差异较大[3],多数汉语学习者并不具备学习汉语的语言基础,因此相对于日韩汉语学习者,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难度更大。 汉语学习难度的增大,很容易削弱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汉语学习者因为学习难度限制或主动或被动选择降低课堂参与度,课堂中的互动性也由此削弱。

为更好传达语言知识和技能,教师往往采用知识点或是文化点直接讲解的方式。 传统讲授法的通病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有所揭示,然而基于实际效果的考察,部分教师有意无意地在讲授中仍坚持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这就使得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多数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的过程。这一行为极大地压抑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者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也受到影响。 随着 “一带一路” 政策的实施, “汉语热” 再次掀起。 汉语学习的人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汉语学习者情况越来越多样与复杂,这些都迫使对外汉语教学的模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同时,学生主体地位的强调使得师生之间情感信息交流的重要性愈发突显,为拉近师生距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模式应当有所创新。

三、 “一带一路” 政策下高等院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路径

“一带一路” 背景下,高等院校的对外汉语教学需充分考虑出现的各种适应性因素,保持清醒的头脑,依据中国具体教学环境以辩证的观点探索适应 “一带一路” 背景需求、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方法等。

(一)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留学生在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方面差异性较大,因此,他们在学习汉语时遇到的语言或是文化难题、学习的重点或是难点便各有不同。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留学生多数没有儒家文化背景,因而学习中华文化的基础较为薄弱。 因而为了让留学生能够更快学会汉语、更熟练地使用汉语以及对汉语、中国文化有更浓厚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进行精准化讲授,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根据学生的自身经历因材施教进行针对性教学活动。

在教师方面,高等院校应当在保证汉语教师师资充足的基础上提升教师的专业性。 高等院校对于汉语教师普遍有着较高的标准,学位的高要求在保证汉语教师高素质的同时也提升了汉语教师的入职门槛,由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等院校对外汉语教师的师资问题。 除了师资短缺问题之外,高等院校对外汉语教师还面临着专业性提升这一根本性问题[8]。 教师应在政府和机构培训支持下经历系列专业化的职业能力培训,组成高质量的教师团队,由此综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以语言传播更好地承担了传播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沟通的社会责任,对外汉语教师的社会价值得到突显[9]。 教师在教授汉语时不能只进行简单的知识传授,因为这不仅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削弱学生对于中国、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教师进行汉语教学,不仅有教学的目的,还有文化传播的目的,因此,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言人应当坚持以传播中国文化为教学重点,为学生营造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汉语学习环境[10]。 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因此,教师提升综合素质能够帮助同学们在建立共鸣、产生人文关怀的基础上深入认识理解中华文化,丰富语言的学习体验。

(二)加强课程实用性

一般来说,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的首要或是第一动机大多都是实用层面的,比如工作中有需求、生活中有需求等等,而实用动机对于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除此之外,会有部分学习者基于兴趣学习语言,然而这其中大部分的学习者对于语言及语言背后文化的了解程度往往不深。 基于这两方面考虑,在设置语言教学课程时,不应该片面地将重点放在语言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而是应当辅助以文化背景。 理论知识再加文化背景不仅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传播文化魅力。

针对宗教信仰等难题,高等院校对外汉语教育在教学方面要注意甄别课程内容,结合中亚宗教习俗、经济政策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通过恰当融入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文化以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 “一带一路” 政策催生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然而国际中文教育若想发展,势必要考虑课程设置的适用性、符合性和实效性[11]。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学生或是基于旅游与经商,或是基于兴趣爱好等学习汉语,其背后实用性动机不可忽视。 为更好地满足汉语学习者学习需求,国际中文教育应当丰富课程类型,尤其是丰富文化类课程、增加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相关理论和体验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立足传统对外汉语教学在文化教学方面的不足,设置一定量的文化课程,包括文化体验课和理论课,从而有利于让留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参与到中国文化活动中[12]。 对于汉语学习者而言,无论是成语的学习,还是阅读和鉴赏,都能够提供给他们一个感受中国文化的氛围和机会。

(三)丰富教学模式

“一带一路” 沿线来华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势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文化震撼,也会产生一定的交往和交流障碍,这些都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挫伤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 “一带一路” 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而言,学习者在主观能动性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不足。 这一方面与中外学习者思维方式和认知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有关,另一方面是受教师讲授方式的影响。 “一带一路” 沿线许多国家在风土人情等方面和中国有着较大的区别,这也影响了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认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中文教育相关理论的创新,教学模式日益多样。 为推动 “一带一路” 政策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采取 “线上+线下” 相结合、及时反馈以及互动型等教学模式,以教学模式的创新激发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热情,推动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新发展。 以互动型教学模式为例,为帮助汉语学习者消除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应该采取互动型教学模式,围绕 “一带一路” 政策,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背景等,以熟悉的知识或是事物为依托,帮助学生通过互动找回学习自信。除此之外,对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汉语学习者采用互动型教学模式也能够通过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实用性和挑战性来提高课程实践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汉语的语言教育,更要突出 “一带一路” 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互动教学的重要性,互动型教学模式通过情景化、交际化真正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以及贴近时代,显示出其极高的应用实效性。 在 “一带一路” 政策背景下,互动型教学模式应以 “一带一路” 为导向立足多元化互动教学要求,坚持学用一体的互动教学原则,构建互动实践的教学体系,更新汉语互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拓展汉语互动教学的内容,从而提高对外汉语互动教学的质量。

四、结语

在建设 “一带一路” 背景下,必须重新认识对外汉语教学,让对外汉语教学为 “一带一路” 建设起到切实的推动作用。 重新认识 “一带一路” 政策下高等院校对外汉语教学现状,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思路改进和方向,有助于以对外汉语教学的方式消解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文化之间的隔阂。 通过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以推动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投资人和商人更加了解中国的法律政治制度、经商环境等等,减少矛盾和纠纷的出现,推动中国与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教育文化合作与交流,通过对外汉语教学为其建设一个国际教育人文合作平台。作为加强中国同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沟通与交流的重要举措,高等院校对外汉语教学在中华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社会意义不可置疑。

猜你喜欢

一带汉语学习者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