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总书记英雄观

2023-04-24闫义夫李志佳

文化学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英雄总书记精神

闫义夫 李志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立足新时代,现实诠释英雄、理性审视英雄、坚定呼唤英雄,对英雄进行了全新指认和深入阐发,形成了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意涵丰富的英雄观。 习近平总书记英雄观,具有深刻的理论创新性和实践指导性,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华优秀传统英雄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英雄观在新时代融合升华的思想结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理论创新和时代发展,为新时代行之有效地开展英雄观培育指明了正确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教育价值与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总书记英雄观的理论生成逻辑

(一)汲取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精华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超越了唯心史观的认识误区,提出了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观点,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阐释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不是个人创造了历史。 同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没有停留在一般地承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点上,不排斥对杰出人物的尊重和关注,考察了群体与个人的历史作用。 马克思提出,每个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 列宁也强调: “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1]杰出人物与历史发展规律、人民利益相一致相吻合时,在合力的作用下才会 “英雄有用武之地” 。 习近平总书记英雄观汲取了唯物史观的理论精华,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观。

(二)中华优秀传统英雄文化的涵养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英雄以崇高品质和英雄气魄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中华优秀传统英雄文化将英雄主体指向 “圣人” “豪杰” “俊杰” “英才” 等,有的开疆拓土、有的忍辱负重、有的在艰苦磨难中坚守气节操守、有的英勇善战保家卫国。 英雄浩然正气千古不磨,其内涵是爱国、仁爱、忠义、才干、胆识等,强调文治武功造福国家与人民。 他们是国家、民族的中流砥柱、脊梁基石,将爱国、忠诚、奉献的赤胆忠魂镌刻在中华神州大地上,彰显出浓郁的民族特色,成为典型缩影和坚如磐石的精神基座。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下,习近平总书记英雄观是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时代产物。

(三)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英雄观

毛泽东阐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同时强调,劳动英雄、战斗英雄等具有人民性或群众性,依靠这些英雄去鼓励与团结广大群众。 邓小平多次为革命烈士、英雄模范题词,盛赞英雄模范的示范作用和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 江泽民强调,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胡锦涛提出,需要广泛形成崇尚英雄模范、学习英雄模范的社会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英雄观吸取和传承了中国共产党人英雄观的思想精华,在守正创新中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英雄观。

二、习近平总书记英雄观的内涵意蕴

(一)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2]。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社会变革的生产者和决定力量,是社会历史及其发展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国家发展开辟新道路、为社会注入新动能的人们,他们 “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3]19。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4],体现出党性和人民性的根本一致和高度统一。 中国共产党站稳人民立场,秉持群众史观,突破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藩篱,成为中国式英雄史观的精神标识与品格样态。

(二)英雄的底色是爱国情怀、坚定信念和责任担当

英雄不是凌驾于和游离于人民群众之外的特殊个体,而是在人民群众土壤中诞生和发展的。 首先,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爱国,……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5]。 英雄将小我融入大我,秉承爱国之心,忠诚报国,时刻牢记 “国之大者” ,为民族复兴拼搏奋斗的赤子之心始终不改,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其次,矢志不渝地坚定信念。 在英雄身上,镌刻着理想信念的深深烙印,他们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英雄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事业坚守初心、百折不挠的信念,信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理想信念。 最后,使命在肩的责任担当。 有的英雄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有的英雄在重大任务面前不辞辛劳。 英雄不仅勇于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风口浪尖,而且也在于守好自己的岗位,尽到自己的责任,具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境界。

(三)英雄是国家先锋、民族脊梁和人民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3]19。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中,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里,抑或在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上,他们前仆后继、上下求索、拼搏牺牲,在与困难作斗争的物质角力和精神对垒中,铸就了光辉事迹,点亮了伟大征程,充分体现的是中国风骨、中国担当和中国精神。 英雄的力量是无穷的,英雄所彰显的精神力量是无形的,这种无形的精神力量需要具体的英雄来体现,将其优秀品质具体化,把英雄精神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可学习的鲜活样本。因此,拥有英雄就有了历史的承续、拼搏的斗志和前进的方向,进一步激发追求积极向上目标的内生动力。

三、习近平总书记英雄观的功能聚焦

(一)为 “四个伟大” 注入精神动能

首先,以赤诚的爱国主义推进伟大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精忠报国’……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6]每个英雄人物最深沉的底色就是爱国。 英雄的爱国情怀,既是英雄之志,也是英雄之责,始终围绕着实现民主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其次,以顽强不屈的民族气节进行伟大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必须大力培养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血性胆魂。”[7]在防范和化解国内外风险挑战的伟大斗争中,面对国外霸权强权不卑不亢,彰显民族气节,维护国家根本利益。 针对国内反腐斗争、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激流勇进、绝不后退,靠坚定毅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再次,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建设伟大工程。 全面从严治党发扬的是自我革命的豪迈气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敢于刮骨疗毒, “‘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坚定不移抓下去”[8],把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落到实处,永葆党的生机活力。 最后,以必胜信念实现伟大梦想。 发扬英雄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9],这是历史的接力,更是信念的传递。

(二)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国家和社会需要价值导航和共识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 其中,英雄人物、英雄精神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鲜活素材和实施对象。 首先,英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杆。 在历史上,涌现出无数革命先烈、爱国志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10]。 他们爱国、敬业、担当、奋斗等精神品质,彰显了美好的价值追求,诠释着如何看待和处理国与家、义与利、人与己的关系,提供了判断美丑善恶是非的价值标准。 其次,英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 他们是可感知、可对照和可效仿的榜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人格化和形象化的真实呈现,大大增强了人们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信心。 将新时代英雄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转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行动,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强国。

(三)消解不良社会思潮影响

首先,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 历史虚无主义不顾历史事实,随意编排杜撰英雄历史和进行所谓的艺术创作,用主观代替客观、用臆想代替史实,得出以偏概全或 “否定” 历史整体的结论,进而遮挡先烈光环,弱化革命精神,甚至恶搞和丑化英雄形象。其次,新自由主义的侵袭。 新自由主义宣扬个人主义价值观,把个人看成是独立于社会的存在,以个人为中心,将个体自身利益优先置于集体利益之上。 在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的外衣包裹下,模糊了对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的政治认知,削弱了对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的政治情感,降低了对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的政治评价,扭曲了受众的集体主义观点。 最后,泛娱乐主义的滋扰。 泛娱乐主义突出感官享受,将满足于瞬时性的展览价值和视觉效果作为主线,其创作是一种廉价的审美快感。 它不仅无法提供必要的文化营养,反而使受众对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产生悬置误读,使其沦为空洞的文化符号。它既无法启悟受众对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方面的伦理诉求,又阻断了历史与心灵的深层关联。 因此, “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10],在识别、破除不良社会思潮迷雾中保持警惕和自省,提高批判力和免疫力,大力弘扬英雄文化,为英雄正名,是对不良社会思潮的有力回击。

四、习近平总书记英雄观的时代践履

(一)以法律法规捍卫英雄形象

为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要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 在刑事责任层面,2021 年3 月1 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了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 根据此刑法条文,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在民事责任层面,2021 年1 月1 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承担民事责任。在行政法规层面,2018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阐释英雄烈士的历史功勋,明确英雄烈士的保护范围;建立健全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管理制度;建立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公益诉讼制度等。 在部门规章层面,有《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等。 对碰触共识和底线行为,以法治正义捍卫英雄尊严,筑牢法治堤坝,不让浊流汇入精神洪流,守护英雄精神的 “根” 和 “魂” 。

(二)以学习英雄涵养英雄情怀

学习作为心理适应过程,它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主体对客体现实的反映,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 “编码” 和 “译码” ,从而在主体内部建构起相应的调节其活动的心理结构,引起相应的态度和行为变化。 学习英雄就是在主体上形成新态度和新行为如何操作的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模范都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11]我们要学习他们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学习他们矢志不渝践行宗旨的崇高情怀、学习他们拼搏奉献的奋进姿态、学习他们廉洁奉公的道德风范,感悟英雄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见贤思齐和联系实际,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进而改造客观世界。

(三)以讲好英雄故事引领时代风尚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12]。 作为一个时代的主流价值和精神追求,英雄自然成为舆论宣传的重点对象和重要素材,要浓墨重彩弘扬英雄故事和传播好英雄声音。 在英雄故事设计上,确定英雄故事的叙事主题、文本和脚本。 在英雄故事叙事角度上,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相结合,既强调英雄的大历史观,又注重英雄与历史、时代相融合的个人经历,进行 “大而全” 和 “小而美” 双重叙事。 在英雄叙事模式上,从说教转向故事,避免叙述主观性,增强叙事的故事性和情节的戏剧性。 在英雄叙事方式上,运用新媒体技术、融通新概念和新范畴,将传统优势传承与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相结合,形成英雄叙事方式的多元合力。

(四)以丰富载体和多种方式铭记英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用好红色资源。 红色资源是开展铭记英雄精神的丰富载体和鲜活教材。 追寻英雄足迹、探访烈士遗址、纪念英烈仪式、走进先烈纪念馆等正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 此外,通过文旅融合发展,人们能够深入了解英雄内容、意义、线索、价值等信息。 我们还可以让英雄资源与现代科学技术融合,使其 “活起来” 。 同时,丰富文化传播业态,提升英雄资源的传播范围和感染力,用艺术形式来传承英雄基因。 由于历史时空的转换,代际认知的递减以及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使人们产生了对英雄的疏离感,逐步遗忘英雄,传承英雄精神面临着延续性断裂的挑战。 用丰富载体和多种方式铭记英雄精神,可以增强文化的历时性,延续英雄的时代性,复归真实英雄记忆,有助于弥合时空认知差异,存续英雄历史记忆。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 英雄是中华民族深厚的精神资本和力量源泉。 新时代是大有可为的时代,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这要求我们在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英雄观为指导,更好地发挥英雄在凝聚共识、情感赋能和价值引领等方面的作用,汇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筑牢民族复兴的思想根基。 我们应进一步领悟英雄真谛、弘扬英雄精神、讲好英雄故事,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英雄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英雄总书记精神
英雄犬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