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山非遗节庆文化对外传播模式研究

2023-04-24徐婉洁

文化学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佛山市佛山民俗文化

徐婉洁

一、引言

众所周知,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佛山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 其市区中心历史上是中国天下四聚、四大名镇之一,有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粤剧之乡之称。 佛山是中国龙舟龙狮文化名城,同时也是粤剧发源地,广府文化发源地、兴盛地、传承地。 佛山是一座千年古城,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已经成为佛山独有的名片。 目前,佛山拥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38 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达14 项。

进入21 世纪,我国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的战略目标, “文化强国” 就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走 “文化强国” 之路促使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繁荣、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促进精神文明发展。 2022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佛山非遗节庆的简介

多年来致力于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表示:传统节日是一种整体性非遗,多种元素构成了一个丰润的传统节日,我们称它为 “文化丛” 。 刘魁立认为: “保护传承一个节日,就是保护传承一种文化。” 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扬光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佛山市各级政府历来重视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民俗文化保护方面所作的努力成果显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接连入选名录。 佛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项类别中,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2项、省级(广东省)14 项,市级多达28 项。 其中,佛山秋色(广东省佛山市),于2008 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广东醒狮(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佛山祖庙庙会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庆习俗主要包括:春节习俗(佛山春节习俗)、元宵节佛山行通济、端午节盐步老龙礼俗、端午节龙眼点睛习俗、官窑生菜会(2007 年官窑生菜会被佛山市定为首批非遗,2009 年又被广东省定为第三批非遗)。 佛山 “行通济” 与 “官窑生菜会” 已正式向国家申报非遗保护项目。

佛山秋色是佛山人民秋季庆丰收的岁时节令习俗。 佛山秋色在中秋节前后的月明之夜以大巡游的形式举行,又称为 “秋宵” “出秋色” “出秋景” 。佛山秋色的民间工艺展示主要包括扎作、砌作、针作、裱塑、雕批五种,文艺表演包括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杂技、化装表演五类。 秋色巡游的参演群众有数千人,其表现形态分为灯色、马色、车色、地色、水色、飘色、景色七色。 佛山市各级政府对于佛山秋色非遗项目十分重视并大力宣传,据统计:在2018 年举行的秋色巡游历时两天两夜,吸引现场观众共26 万人,在线观看网络直播有84. 6 万人。2019 年,佛山秋色民俗文化活动再度 “升格” ,以佛山秋色为主线,本次节庆活动主题是 “佛山韵律·秋醉岭南” ,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将非遗展示、巡游表演、民俗活动、城市交流等融为一体。

佛山祖庙庙会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融世俗性、群众性、娱乐性为一体的民间信仰活动。据《广东新语》中记载: “吾粤多真武宫,以南海县佛山镇之祠为大,称曰祖庙。” 据史料记载,一年中佛山祖庙祭祀的主要活动有:正月初六开始的北帝坐祠堂、二月十五的官祀春祭、三月初三的北帝诞、八月十五的官祀秋祭、九月初九的北帝崇升等。 佛山祖庙庙会的主要活动包括设醮肃拜、北帝巡游、演戏酬神和烧大爆等,其中北帝巡游是最肃穆、隆重的祀典。

在佛山,重大节日庆典仪式都离不开闹醒狮。过去广东人习惯称舞狮运动为 “瑞狮” ,但 “瑞” 在广东话里发音有点像 “衰” ,于是改名为比较有文化内涵的 “醒狮” 。 同时, “醒狮” 还有另一重含义,寓意 “击鼓振精神,醒狮醒国魂” 。 具体而言: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当它苏醒时,世界都要为之颤抖。祖庙博物馆连续举办了黄飞鸿醒狮表演、万福台粤剧表演等民俗文化活动,2019 年至2021 年共举办演出2500 多场。 佛山市 “行通济” 是广东省佛山市古老而传统的民俗文化和民间集体活动,属于中原采青—— “走百病” 过桥风俗的南迁。 如今, “行通济” 是佛山的城市文化名片, “行通济、无蔽翳” 已经成为佛山市民心中的文化信仰。 佛山的 “行通济” 这一民俗活动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 “行通济” 的影响力也辐射到粤南部乃至港澳、海外地区。 根据官方数据:2019 年行通济桥人数达79.52 万,较上一年增加了5 万余人。

2011 年5 月,端午节(盐步老龙礼俗)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 年2 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盐步老龙礼俗)属于岭南水乡龙船文化的一部分,数百年来,佛山地区老少民众将此礼俗作为一项盛事,始终给予最隆重的礼遇。 每年五月初五,盐步村民乘老龙到泮塘探亲;五月初六,泮溏村民乘龙船回访盐步。 探访时,双方都举行隆重的接送仪式并赠以本土特产。 盐步老龙礼俗的主要流程:起龙船、拜华光、游三河、探 “契仔” 、迎 “契仔” 、食龙船饭。

根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2020 年11 月1日佛山市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入人口为3 106 767人,省内流动人口为1 912 034 人。 与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相比,佛山市流动人口增加1 303 749 人,增长35. 09%。 由此可见,佛山的流动性人口规模越来越大。 根据上文的综述,民俗文化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它依附着民众的生活、情感与信仰而存在。 民俗文化是否能够传承下去取决于民众对于该文化的心理认同。 佛山的民间节庆习俗也经历了时代的更迭,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佛山人的共同记忆。 文化要发展传承不能仅仅依靠本土的佛山人,更应该从新一代的佛山人中发掘培育。 旅居在佛山的新一代的佛山人应入乡随俗,融入佛山的本土文化,与传统的佛山本地人共同肩负起传承非遗文化及对外传播的重任。

三、佛山非遗节庆文化的对外传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和形式的传播媒介。 “酒香不怕巷子深” 的年代早已过去。 名震四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佛山市在文化产业转型,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初显成就。 广东佛山市祖庙博物馆、南风古灶旅游区、西樵山书院入选2022 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 此次遴选的200 个项目包括非遗旅游景区、非遗旅游小镇、非遗旅游街区、非遗旅游村寨4 个类型,广东省有4 个单位入选非遗旅游景区。

2019 年2 月1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的第八章明确提到: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基地。 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在教育、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2]。 至今为止,这份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印发了4 年多,如今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13 万亿元人民币,大湾区城市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佛山作为大湾区重要的城市之一,如何利用好佛山本土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依托佛山丰富的非遗资源广泛开展非遗的传承与对外传播,是本研究着眼探究与解决的问题。

(一)对外传播的意义

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一直是社会各界及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 2023 年1 月14 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举办了2023 年 “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 活动启动仪式。 该活动是文化和旅游部在春节期间举办的特色活动之一。 “文化进万家” 活动发动各地非遗保护机构、非遗传承人和广大网友,用镜头记录春节期间年俗等非遗传承实践的相关活动,让人民群众 “云端” 感受欢乐、喜庆、祥和的中国年氛围,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精彩纷呈的非遗项目,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创造了节日的商业价值。 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同时,本研究积极为佛山 “行通济” 及 “官窑生菜会” 等民俗项目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献计献策,竭尽绵薄之力。

(二)对外传播的难点

时代在更迭变化,节日的内涵和过节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民众对于民俗的真实文化内涵在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实际的节庆庆典仪式过程中存在些许纰漏甚至陋习[3]。 如今民众过春节、闹元宵、庆端午、逛庙会很多带有从众心理,以狂欢娱乐为主要目的,粗俗的节日表演失去了原有的民俗文化内涵。 例如,每年元宵佳节佛山 “行通济” 出现市民肆意狂撒生菜、乱扔生菜的不文明行为。 从众狂欢式的节庆仪式无疑为非遗文化的对外传播增加了难度。 建议通过公开出版物和文旅宣传片等引导民众了解 “行通济” 真实的文化内涵,提倡把生菜带回家,将现有的过桥仪式加以重组与规范化整合。 节庆民俗仪式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务必加以整合重组,去除糟粕,取其精华[4]。 从宏观角度出发,我们应尽可能地规避现有的粗俗娱乐、以封建性质为目的及带有迷信色彩的节日庆典演出,要挖掘节日民俗原有的真实文化内涵。

在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频频出现难题。例如:随着 “行通济” 的知名度提高,参与活动的游客逐年攀升。 每年多达几十万的人流量,在集中的时间段走过通济桥,这对于一座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桥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目前,通济桥平时仅作为市区公共开放的休闲场所,市民可以自由通行、晨练、散步等,并非一个旅游场所。 再次呼吁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将通济桥保护起来,把通济桥改造成旅游景点,列入文物保护对象。 佛山祖庙庙会曾一度被视为封建迷信,遭到禁锢,许多历史文献资料及文物被毁或流失。 摆在眼前的事实是:目前从事祖庙北帝诞的主持及执事大多年事已高,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况,急需加大挖掘和保护力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是非遗保护与发展的关键,也是开展非遗教育的核心人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的传承人不断减少。 例如:目前秋色民间工艺展示中的一些制作技艺,如砌作、针作、裱塑、雕批等仅剩下几名传承人,有失传之虞,亟待保护。 另外,由于佛山城市化规划的发展,传统水路探亲的路线面临被切断的危险,加之熟知掌故的老人相继离世,年轻人传承端午节盐步老龙礼俗的积极性不高。 水花表演、甩旗表演已连续多年未见,盐步老龙礼俗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丞待解决。

(三)对外传播的主要模式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 号)的文件精神和有关要求强调,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5]。 鉴于此,关于佛山非遗节庆文化的对外传播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加以传承和发展,开展 “非遗+ 研学” “非遗+ 文创” “非遗+展演” “非遗+科技” 等模式的文旅项目:

1.开展文旅研学合作项目, “非遗+ 研学” 模式。 (1)建设民俗文化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搭建定点院校合作研学项目,寒暑假旅游旺季开展非遗教育与研学交流项目。 (2)定期组织节庆相关主题的民俗文化学术论坛,活跃佛山学术氛围、开展民俗文化学术研究,将佛山节庆文化习俗相关文献系统地归类整理汇编成册。 例如:佛山市成立了 “行通济” 民俗文化研究会,并定期举办通济论坛,还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研究 “行通济” 习俗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2023 年1 月,首场勒竹醒狮非遗文化研学活动在陈村航道站内举行,亲子家庭通过非遗课堂、互动游戏 “南粤醒狮小课堂” 分享传承故事等宣传醒狮非遗文化。

2.设计生产节庆民俗相关的文创产品, “非遗+文创” 模式。 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消费活动,涵盖丰富的文化内涵。 购买有特殊含义的纪念品、工艺品和礼物,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是文化生活方式的消费。 例如,设计、生产、销售与民俗相关的工艺品和纪念品,有效地开发与非遗节庆相关方面的商业价值。 文化创意产品在文化景区内的销售,带来的不仅有经济收益,更为关键的是节庆庆典期间的商业街活动推动了文化传播的进程,同时也为文化景区建立良好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举办节庆民俗文化展览演出, “非遗+展演” 模式。 联合开展跨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举办各类民俗文化遗产展览、节庆民俗艺术展演活动。 目前,影响力较大的佛山市博物馆、祖庙博物馆仍满足不了民俗文化发展的需要。 我们应在佛山市设立非遗旅游景区、非遗旅游小镇、非遗旅游街区、非遗旅游村寨以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例如:在佛山禅城区设立非遗旅游街区示范基地。 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大佳节庆典活动中邀请国内外友人到佛山参观游玩,共度佳节。 这不仅便于邀请更多海内外友人学习体验佛山节庆民俗文化,更便于做好非遗教育工作,为进一步挖掘具有非遗传承潜质的新佛山居民,培育新的非遗传承人奠定基础。

4.建设节庆相关主题的民俗文化科技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要与时俱进,紧跟科技革新步伐。 高明区民族宗教局所举行 “社区中国幸福广东——非遗醒狮,创新传承” 非遗醒狮进校园项目启动仪式上,首次播放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明扎狮” 谭志明工作室的VR 展示,实现了将非遗与科技相融合。除此之外,翻译是民俗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非遗节庆文化的对外宣传也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科技的步伐,结合AI 翻译技术,开发佛山地区的非遗节庆文化翻译APP 手机应用程序及软件等。 恰逢重大的节日庆典时,应在现场配备双语或者多语种的在线口译服务机器。 另外,在展馆、非遗示范街区等文化场所也要随时随地为外国友人提供最为便捷的语言翻译服务。 技术赋能翻译产业提供跨文化跨语言便捷服务的必要性也越发显现[6]。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适应年轻人文化审美,才能更好地吸引青少年传承发展非遗项目。

四、结语

佛山市有些重要的民间节庆仪式的主持及执事者逐渐年迈,濒临后继无人的窘况,急需加大非遗指定继承人的培育。 此外,许多民俗场所面临抢救,亟待保护,非遗项目的传承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强调 “非遗+研学” “非遗+文创” “非遗+展演” “非遗+科技” 等文旅模式,为非遗的传承发展与对外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将促进佛山民俗文旅品牌的树立。

猜你喜欢

佛山市佛山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中学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佛山瑞光
广东佛山,有一种绿叫富贵来袭
4S2佛山市沾喜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佛山市巨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省第六届留守少年儿童佛山市福彩夏令营顺利开营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