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校学报促进统战研究的出版策略探析
2023-04-24吕娟
吕 娟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贵州 贵阳 550018)
前言
高校在新时代的统战工作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一方面高校教师肩负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任,另一方面高校科研人员凭借理论研究的优势,能为当下统战工作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新时代统战理论研究迫切需要用学术讲好统战故事,写好理论宣传文章、学术研究论文和决策咨询文章。[1]58高校学报作为学术平台,应该充分发挥组织研究、遴选审读、宣传引导的出版价值,解读深层次文化基因,促进生成新时代价值观认同逻辑。
在中国知网中搜索主题包含“统一战线”、期刊名称包含“学报”的论文,得到16704篇,经可视化分析后看出1998年以后研究文献激增,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并主要刊发于各地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和部分师范院校学报。随后,对于期刊名称包含“学报”“贵州”进行检索,得到论文近1000篇,其中95%刊发于《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和《贵州省党校学报》,其他学报刊发的数量较少。这些文献主要集中于对红色文化、各种党政组织机制的研究,研究选题还不够丰富和深入;研究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借鉴、吸收运用不够,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学理性、规范性和创新性不足[1]59。基于此,统战理论创新发展需要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统战资源,融合多学科领域包涵的统战工作经验,分析其后的运行机制和思维逻辑。然而,这对于负责组稿、审读和出版的学术期刊来说,就需要组建具有多学科统战智慧的专家团队,深入考察各学科领域统战选题,吸引激励广大学者参与统战研究,打造具有高效传播性能的阅读平台。本研究以此为目标,在学报审稿组稿、选题策划、作者服务等表层出版工作流程下,结合统战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初步探讨多学科关怀下贵州本土的出版融合之路。
一、组建专家团队,有效集聚统战研究的智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形成全党上下一齐动手、有关方面协同联动的工作局面。”[2]在新时代统战工作积极铺开到全社会的前提下,除了哲学专家,其他行业科研人员都可以立足自身领域,积极审视统战理论在基层的发展。大多数高校学报之所以较少刊发统战学科类的文章,一是由于编辑自身统战学科意识不强,二是对这个学科没有相应的把关专家。高校学报编辑部可以广泛联系统战及相关学科研究者,建立起自己的统战学科专家团队,为统战学科的发展出谋划策。
(一)统战学科专家团队的联系和组织
在联系专家的时候,首先要确定对象,立足期刊所属学科的特色,搜寻相关领域中具有统战工作经验的专家来征稿,并确立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对政策了解比较清晰的专家作为同行评议人、学科方向把关人。同时选取一些有社会影响力、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专家来帮助推广期刊,扩大栏目知名度。
其次,在笔者长期的出版工作中获得一条有效的经验,即如果一个作者在初次投稿以后可以得到编辑的及时回复和刊发,那么他慢慢就会变成这个刊物的有力支持者,甚至成为审稿专家。因此,学报编辑要提高自己的统战知识储备,督促自己在平时的审稿过程中及时发现优秀的统战学科文章,并与作者保持良好的联系,建立该领域的专家群。在联系、搜集人员相关信息的时候,可以通过联系各民主党派负责人以及学校统战部门,邀请他们推荐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人才。
(二)学报对同行评议意见质量的把控
在专家进行同行评议时,其审稿意见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控。
一是由于统战学科的政治性比较强,要对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进行科学把控。首先,专家要仔细审查论文是否遵循统战工作的指导思想,其中提出的说法是否符合新闻出版的要求。对于涉及党史、民族宗教信仰等的相关称呼和描述等要有精准的把控,并符合《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2019年7月修订)》等相关规定的要求。其次,还要在价值观引导上给予适当的意见,要排除“隐而不显”的问题,注意正向的价值引导。最后,进一步根据《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提出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工作原则,以及针对各类人群的统战工作方向,对文章的选题方向和论证内容进行指导。
二是要系统辩证地审查研究方法。统战学科研究范围广泛,主要涉及了两大类研究方法:“一类是传统的研究方法,比如阶级分析方法、辩证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哲学方法,再比如一般科学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抽象法、综合归纳法、历史分析法与逻辑分析法等;另一类是现代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交叉学科研究方法,通过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运筹学等方法,拓展研究视野”[3]。
三是要把握审稿时效。由于统战工作具有时效性,要求刊发的日期尽量提前。因此编辑部要根据具体情况限定审稿时间和修改时间,并通过一定的审稿平台使流程公开透明化,在保护审稿人的隐私的同时,使作者能够及时了解审稿的进展。
(三)学报与专家团队关系维系机制构建
在联系好专家以后,学报编辑部要通过互动研讨、保障权益、评价绩效等举措,与专家之间维持长期的、良好的关系,建立起良性的合作平台。
首先,为和专家保持联系并及时沟通,可以定时回访或者邀请专家作学术讲座和参加选题研讨会。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专家的语言,经过反复思索以后总结其核心诉求,统筹协调好专家团队的运作。同时,编辑部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施完整的专题策划项目,提高统战学科研究在专家和作者心中的地位,增强其主观创作动机。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编辑部还要发挥中介作用,尽量让参与者积极深入地参与进来。
其次,在日常工作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做好后期的服务。这其中,保障机制可以包括及时地发放劳务费用;及时刊发专家的论作;以国家项目的名义统一规划栏目,动员和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单向或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专家审稿推荐制度等等,通过公开透明的平台审稿制度,建立高效优质的交流平台。对于评价机制来说,比较重要的是定期对专家的贡献进行绩效评定,要从政治把关的精准性、审稿数量、学术把关质量等方面来制定符合实际的档次等级,并通过定期地颁发奖励证书、发放奖金的方式来鼓励专家的工作。
二、立足本地统战资源特色,多维考察统战研究选题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通过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个方面统战工作经验的及时总结、提炼和概括,成功地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发展了统战学的学术脉络,充实其专业知识内容。统一战线学除了既要采用传统的哲学分析研究方法,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从“理论借鉴、问题拉动、文化交融等层次,实现对统一战线问题的整合性研究”[4]。为了进一步具体化统战工作研究的对象,并进一步探讨背后的工作逻辑、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统战工作研究,高校学报可以就地取材,从相关研究领域寻找切入点,进行合理的选题策划。这就需要先理清思路,海纳百川,根据贵州本土文化资源和社会发展特色,全方位地开展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选题考察,以便打造更有特色和价值的统战专栏策划。
(一)深耕地方文化,促进思想借鉴与融合
从全国来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拥有独具特色的统战历史文化资源,如多党合作历史、民族宗教历史文化、侨乡文化、抗战历史等社会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在实践中积累的统战工作经验。由于贵州抗战在全国抗战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贵州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繁荣发展,亦是沉淀了丰富的统战文化资源,并在新时代的乡村建设和城乡融合进程中不断生发出新的时代意蕴,在统战思想借鉴和融合中能够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贵州民族研究》《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贵州省党校学报》《贵州师范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刊发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启发价值的红色文化理论研究文章,充分挖掘了本土的文化史料、生活资料,提炼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精神内核,体现了当代贵州人民群众真实的精神世界,为展开新时代统战工作提供了充足的文化参考。但同时由于研究侧重点不够,在工作逻辑方面,除了少量文章对地方统战工作经验作了具体的总结,大多数研究并没有探讨出益于本地持续开放性发展的工作机制。基于此,经过笔者对全省各方面专家的访谈调研,贵州高校学报应从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保护方面甄选统战题材。
首先,贵州重要统战事件遗址、著名统战人士的故居、其它历史文物、典籍、口头传说等文化遗产,记载了人民群众在各种历史事件和改革进程中生成的价值观和理念,承载着统一战线的历史过往,积累了文化底蕴。针对这些文化资源,我们应该重点开发,理解其中的相互关系以及深层内涵。可以借鉴优秀研究者的相关经验,从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和文化传承方面开发选题,并且深入人民群众之间,通过调查访谈,印证选题的真实价值和可行研究价值。
其次,在红色历史记忆的文艺创作上,“贵州围绕红色文化已经打造有一批优秀艺术作品和系列红色影视剧目,如《伟大的转折》《突围突围》《红军在贵州的足迹》《红色贵州记忆》《十个连长一个班》等”[5]。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也自发创作不少红色歌谣,打破了不同人群之间的隔阂,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形成了群体记忆,促成了观念的理解和认同。另外,贵州少数民族戏曲,通过充分运用本民族语言和音乐反映少数民族的历史或现实生活等,展现了鲜明的艺术和教育价值,表达了“人民性”“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对这些艺术作品进行探讨,借助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解读其文化内涵、艺术效果、传播效果,也可拓展统战研究选题的方向。
最后,随着社会的新发展,人民群众表现了不同的新的需求。文化部门应倾听大家的诉求,实现集体的愿望,在统战文化的具体内容上探索创新,使其生长于基层,与人民群众一起成长。高校学报可以参与并记录统战单位送政策、送知识、送科技、送文化、送法律、送戏剧等活动,实现上情下达,让基层群众也有机会接触高屋建瓴的学术研究,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让其感受国家文化建设政策改革的走向,增加新时期文化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二)立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研究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
贵州拥有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俗,对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的展开也应该契合他们自身的成长环境。在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党和政府如何在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中发挥开展统战工作,广泛联系群众,搭建沟通合作的平台,正确解决矛盾和困难,都值得更加深入的讨论。已有研究文献中,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生态、初等教育的普及、中等教育本土课程的开发、高校民族学专业的发展都作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是对相关统战工作的开展却没有进行充分的讨论。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生态研究中,有学者关联了城乡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家庭教养条件和观念差异[6]。这些差异是由于村落没有通过适当的联系工作机制,在地方文化、经济发展与学校教育之间建立起必然的互惠关系。同样,目前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应该如何更加贴近农村,如何广泛联系各阶层群众,深入找寻教育推进的关键点;如何利用新阶层力量和党外群团组织,契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进行校企融合,培养适合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类型的科技人才、专业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7],这些都值得深入研究。
其次,针对贵州的民族团结教育、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本土化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数量不多,但是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启发意义。贵州高校学报可以借鉴这些主题,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扩大原有文献研究对象范围,加深统战学科理论的应用,精心策划有代表性的、有价值的选题,并积极宣传组稿,激发本土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例如,对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应针对推广时遇到的问题,结合当地社会发展,从法理层面和学理层面改进宣传方法,突出共同性,树立优秀教师典型,对优秀学院案例进行剖析和宣传等方面来撰写论文。
(三)联系社会学,研究乡村振兴中的统战工作机制
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功能、社会变迁等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统一战线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从应用层面上说两个学科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8]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具有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能够最大限度整合社会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凝心聚力。[9]
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引导下,统一战线在乡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桥梁纽带、引领协调、合力帮扶以及服务监督等作用。在中国知网搜索主题为“乡村振兴”的结果中再搜索“统战”,得到文献125篇。这些文献讨论了数字乡村、“新乡贤”引领、民营企业参与、农旅开发、基层统战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培养等统战工作主题。其中发表在贵州学术期刊上的仅有4篇,这几篇文章写得很扎实,从丰富的实践中提炼出了有价值的理论,形成了一定的统战工作开展思路。这一方面说明贵州统战工作在乡村振兴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另一方面说明对这些工作经验还缺乏更多的评价和总结。贵州高校学报应该针对缺口,开办相应的栏目,激励广大学者和统战工作者写作,给他们提供发表平台。
在采选文章主题时,可以从乡村组织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几个方面开展,考察新的社会阶层人员在这些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探讨如何组织他们,并整合他们带来的市场、技术、资金、人脉等资源。讨论统战部门为了促进区域合作、招商引资、创业创新、乡村治理、社会公益事业、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等实施的举措,评价在凝聚智慧、汇聚人心、协调关系上面的工作效果,提出改进意见。
三、做好作者和读者服务,打造宣传平台
良好的阅读体验,全面多样的传播平台,是现代读者和作者的需求,学报要配合打造传承文化思想的多媒体平台、理论探讨平台。首先,学术文章的内容比较艰深,如果能降低阅读理解难度,将蕴含的精彩内容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必定能激发其他研究者的阅读兴趣。学报可以利用公众号推送文章的摘要,并作出精彩注释和点评,插入图片,增加背景知识链接供读者参考。同时,在互动平台上搜集读者对文献的评价,为统战工作和研究提供及时的反馈意见。其次,可以由统战部门牵头,定期组织高校科研工作者听取有关政策的讲座,给他们提供政策学习和理论交流的机会。同时还可以进行有奖征文活动,将优秀的作品通过学报自身的媒体界面或者联系省级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并向权威期刊推荐转载收录。
四、结语
新时期的统战研究用哲学语言反映了党组织与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密切联系,展现了人民群众崭新的精神状态和多样追求,体现了统一战线的巨大优势。在学科互相渗透、多元发展的今天,高校学报要密切联系各学科专家,在学科交叉处发现研究选题,促进融合发展;并通过荟萃智力成果,为统战研究工作保驾护航,打造多元的媒体阅读平台,让统战学科在基层群众之间焕发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