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力生活”:为儿童生命成长赋能

2023-04-24金立义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节气陶行知生活

金立义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三力论”,主要包括“生活力”“自動力”和“创造力”,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力”是一个整体,彼此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不是孤立的和割裂的。生活力是基础,自动力是关键,创造力是核心。“三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品格和能力,是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

南京市晓庄小学是陶行知先生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学校,创建于1927年3月 5日,迄今已有96年的历史。2018年9月学校异地复建,学校就明确了要坚守和发展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让学生过“三力生活”,为学生的生命成长赋能助力,培育走向未来的学生。

一、生活力:安身立命之本

何谓生活力?生活力指适应、改造现代社会生活该有的力量。他将生活力分为五类:康健生活力、劳动生活力、科学生活力、艺术生活力和社会改造生活力。

我们认为生活力是学生安身立命应该拥有的本领。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生活力的内容呈多元化发展的态势,至少包括生存力、交往力、学习力、实践力、人文力等。

为了让学生过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积极响应国家的“双减”政策,我校研发了“五力”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营养丰富的课程套餐,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培养他们的兴趣与特长,从学习知识走向培养素养,培育生活力。

我校的“五力”课程包括人文力、科学力、康健力、劳动力、艺术力,关注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素养、健康体魄、适应生存、艺术审美五个方面。

人文力课程:我校的“悦读课程”提出了“300+120”读书工程。“300”是指学生在校六年背诵积累300首古诗词,“120”是指六年需要读120本必读书。目前300首古诗词在教学楼的长廊上全部悬挂到位,学生课间可以随时诵读。120本书的书单也已经推荐完成,并分解到各个年级。学校每年都组织读书节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绘本视频导读、读书分享会、诗词大会、演讲比赛、课本剧演出、旧书交易、诗歌创作、作家进校园、好书推荐、读书感言征文、创意书签制作等。“悦读课程”培养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让学生徜徉书海,快乐成长。

科学力课程:科学力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精神以及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我校的“创客课程”是基于学生自己的兴趣,使用数字化工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小制作、小发明、小调查、小论文、3D等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机器人课程”通过设计、组装、搭建、运行机器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康健力课程:强健的身体方能成就学生的未来。学校开设了丰富的体育社团课程: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供学生选择;武术、轮滑、老游戏等,各美其美,学生兴趣浓厚。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有跳绳、仰卧起坐、健腹轮拉伸等,学生每天坚持锻炼打卡,磨炼意志,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降低了肥胖率和近视率,增强了体质。

劳动力课程:“亲生活劳动课程”让学生亲近生活,亲历劳动,亲切感知,亲自体验,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品质和技能。内容分为“体验生活劳动课程”(自理小能手、家庭小帮手等)、“探索生活劳动课程”(节气小跟踪、农场小耕种等)、“创造生活劳动课程”(木工小作坊、3D打印等);目标是“强化现代都市圈”“打造儿童生活圈”“共育家校合作圈”“形成伙伴朋友圈”;实施路径有“线上和线下同行”“家庭和学校携手”“课内和课外融通”;还积极探索“时光成长轴、闪光记忆墙、巧巧陶娃卡、劳动技能赛”等评价方式,让“亲生活劳动课程”落地生花,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艺术力课程:艺术力指多种形式的艺术欣赏和创作的能力。我校的艺术课程包括泥塑、剪纸、书法、民族舞蹈、民乐、茶艺、中国结等。这些课程让学生手脑并用,提升了学生想象、创造、鉴赏的能力,让学生过一种有滋有味的童年生活。

二、自动力:自我教育之源

自动力最早萌芽于陶行知的《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一文,“自动”是指大众自己干,小孩自己干。陶行知认为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发的行动是自然而然的原始行动,可以不学而能。

陶行知强调:“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贯彻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

如何培养自动力?陶行知先生提出:“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这钥匙即方法,学生拥有钥匙,自动自觉,自主探索,自我教育。

我们认为自动力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原动力,是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凭借兴趣,据已有经验,用已掌握的方法自觉行动、自主探索、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能力。它不仅包括自我管理力,还包括自觉觉人力,即自觉的同时,积极帮助别人,实现平等互助。

我校培养学生的自动力,主要有两条路径:

首先是培育管理小先生。

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发布招募“校园管理小先生”启事,应聘的岗位有图书馆小先生、书吧小先生、课间秩序护导小先生等。应聘者需参加演讲选拔,选上的学生由学校发放聘书。学生上岗,实践管理,德育处实行过程监控考核,学期结束,评选优秀小先生,发奖状和奖品,并把该生的照片和事迹发布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全校宣传表扬。

每班还给每个学生设立一个管理岗位,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管理小先生,如关灯小先生、擦黑板小先生、绿植管理小先生、图书角小先生等。

给学生一个平台,学生还你一个惊喜。事实证明,学生很有管理的潜质,一些学生把自己的岗位管理得井井有条。学校原来的三个开放式书吧,学生看完书之后,随手乱扔,凳子也是乱搬,走后电灯经常是亮着的。自从书吧小先生上岗后,情况大有改观。小先生挂牌执勤,督促同学保持安静,认真读书,上课铃响过之后,把书放回原处,及时关灯。每天下午放学之后,总有几个小先生在书吧里整理书籍,打扫卫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管理小先生不僅培养了学生自身的主人翁意识、责任心,也让学生自省、自律,提升了自控能力,还让学生督促同学,自觉觉人,共同成长。

其次是打造自动课堂。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的方法是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是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根据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念,我校积极打造“自动课堂”。

“自动课堂”以国家课程为主要内容,实践教学做合一,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力。自动课堂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自觉性、实践性、反思性,把课堂变成学堂,让学生真正置于课堂的中央,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动课堂注重小先生的培养。小先生不仅是知识学习的主动者和建构者,通过自主学习,感知内容,存疑问题;还是同学的小导师,把自己会的内容讲给同学听,做到即知即传,做到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促进了深度学习的推进,共研共享共进,学习的效能也就提高了。

三、创造力:走向未来之能

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未来的学生要生存于社会,须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陶行知先生一直认为儿童是有创造力的,他倡导对儿童进行眼、脑、手、嘴、空间和时间的解放,并对解放出来的儿童创造力予以适当的培养。

其实,儿童的创造力生长需要适合的土壤、健康的教育生态环境。教育必须从唯分数走向全面育人,从功利主义着眼为学生的未来服务。“双减”政策的出台,净化了教育的生态环境,大大降低了教育的内卷,让学生有更多的时空去发掘、锻炼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亲拟了晓庄小学办学宗旨:“教育要顺应儿童的个性,试行适当的教育。”他还认为,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就如同园丁一样,要在认识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前提下,施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才能使他们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

基于“双减”政策的背景,针对现在儿童爱动脑筋、喜欢动手、会异想天开等特点,我校以“长程作业”为抓手,拓展教育的时空,让学生的学习从课堂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自然、社会,打破壁垒,实现跨界,开展跨学科探究,让学生在用中学,做中学,创中学,手脑联盟,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

长程作业,顾名思义就是学习过程长、完成周期长的作业,是学生在校内外完成的一种带有主题性、探究性、实践性、创造性、自主性的作业。它不仅解决了“双减”后学生业余时间多起来不知干什么的问题,还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让学生有时间去做自己渴望与喜欢的事情,丰富自身素养,把儿童变成“乐童”。

科技视界:学生通过小实验、小发明、小调查、小课题的研究,具身学习,亲身体验,获得真知,提升科学素养。比如有学生介绍做麦芽糖的过程:先选择颗粒饱满的麦粒,浸泡一个晚上,然后沥干放进漏盆里,每天喷水两次,当麦芽长到四五厘米时,连根拔起洗净搅碎,再把糯米泡50分钟后煮熟,凉到45℃,把搅碎的麦芽和糯米饭拌均匀,让它发酵六七个小时后用纱布过滤取汁,把过滤出来的麦芽汁放锅里用大火熬,等水分蒸发了,改为小火熬,熬到稠稠的即可,最后冷却装瓶,即可食用。亲历获得亲知,生活就是教育。

四季跨界:打通各门学科的界限,实现学科融合,学校研发了“缤纷四季”作业,让学生在探索、实践中用不同的形式发现四季之美、表现四季之美、赞颂四季之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包括春之美、夏之乐、秋之味、冬之韵。比如春之美让学生“寻春迹、绘春景、吟春诗、种春植、尝春食”;秋之美让学生“赏秋光、拍秋景、印秋色、拼秋果、赞秋物”等。

节日探秘: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学校组织学生亲近节日,探秘节日,感受节日文化独特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比如元宵节组织学生做灯笼、挂灯笼、猜灯谜、摇元宵、品元宵,让学生在亲历探索中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节气跟踪:二十四节气都和农事有关联。围绕节气,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每一个班级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探寻节气文化活动。让学生经历“说节气故事、知节气常识、诵节气诗歌、参节气劳动、做节气文创”等活动,了解节气的特点,开阔眼界,并把探索的过程和收获发布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彼此分享,共同收获。

生活妙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这项长程作业的宗旨。学校向学生有奖征集在生活中发现的一些小妙招,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可以用小报的形式图文并茂展示,可以录制小视频,边说边演示。形式不拘,各显身手。一时间,学生积极响应,各种奇思妙想的招数应征而来。如废弃的口罩经过消毒处理后,带子可以用来整理散乱的手机线;口罩主体部分可做除臭香包,放在厕所里消除异味;废弃的矿泉水瓶把上部剪下来可以做一个方便倒豆子的容器;不用的纸牌可以做成收纳盒,用来装学习用具、小物件等。一个个小妙招彰显了学生变废为宝的创造潜能。

陶行知先生说:“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让学生过多彩的“三力生活”,旨在回归教育的本质,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为丰盈学生的生命蓄能,为学生走向未来奠基。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晓庄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陶行知语录

读书只是追求已经发现的知识的一种方法。读书虽然重要,但是如果以书本为一切知识之泉源,那就难免坐井观天了。——《通不通 ?》

教职员和学生愿意共生活,共甘苦。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

猜你喜欢

节气陶行知生活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