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分析与答题策略
2023-04-23冯平山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纵观近年中考阅读试题发现,现代文阅读所占比重逐年增加,综合新课标要求,理清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从辨别文体、寻找关键词句等方面探讨答题策略,以期实现学生语文成绩及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分析;答题策略
近年来,中考语文试卷中阅读题所占分值比例越来越高,特别是现代文阅读题所占分值逐年提升。基于此,通过分析新课标要求,把握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策略就变得尤为重要。通过认真分析考点内容,总结出相对应的答题策略,不仅对于提升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有重要帮助,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新课标视域下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
初中语文新课标对阅读部分做了比较细化的指导,重点强调了“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同时,应将具体思路梳理清楚,掌握文章主旨,对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感悟和推敲”“对课文内容及表达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和疑问”等。从新课标的要求可以看出,现阶段的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目正不断向其指示要点及精神进行转变。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育的责任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还要在提升学生读写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及优良的民族精神。语文教学应注重锻炼学生的多项能力,这也是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育的深层次要求。依照新课标的要求,最为常见的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如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揣摩关键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找出关键词句,并结合语境,充分感受其深层含义;明确文章的结构、段落的分布,以及写作的思路;重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紧抓文章中的重点信息;充分体验和感悟作者创作时的所思所想,提出独特见解;明确文章写作的手法与特点。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教师只有指导学生掌握中考考点内容,才能提出出具有针对性的答题策略,才能引导学生不断地练习,实现答题能力的提升。
二、新课标视域下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策略
(一)明确文体,把握考点
在新课改背景下,记叙文、议论文以及说明文均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学生在做题时,首先要对文体进行区分,按照不同的文体确定答题思路及答题方法。然后,按照题干的具体要求,概括出考点内容。例如,阅读《一起去看山》一文回答问题:“作者一边描述所见之景,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请从文章第12自然段中摘抄一句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有些问题其实隐藏在文本中,问题中不会出现“理解”“筛选”“概括”这样的词语。针对此种情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例如,阅读《古蜀人的艺术创造力》中的一段话“华服之外,立人像身上可能还有过一些配饰。在两耳下廓有佩戴饰物的透孔,在脑后存有插簪的斜孔,表明立人原本有简单的首饰。在手腕和足踝处,又分别见到环形装饰,可能表现的是手镯和足环。”据此提出问题:“下面选段放在文中哪一段的后边比较恰当?为什么?”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多个层面进行思考。先认真阅读全文,对文章显性词汇有初步了解后,带着问题再次进行阅读,并找到文章中与提供片段承上启下的具体段落,以此明确其最为恰当的排列顺序。从上述的试题中不难看出,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时,考官所出的题目较为广泛,学生需要按照题干中显性的词汇对考点进行判断,也要思考题干中的隐性词汇。
(二)锁定答题区域,圈出关键点
在中考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要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及答题能力,在区分现代文体,明确考点之后,还需锁定答题区域,圈出关键点。此时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准确把握文章内容还应对文章进行通读,尽量将每一段所要表达的意思整理清楚,并将文章的关键词和重点句子勾画出来,重点区分是对段落的概括还是对全文的概括。明确之后,再以通读的方式进行把握。例如,《孔乙己》一文中多次写到人们的“笑”,這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找出与“笑”有关的词句,并仔细分析人们每次为什么“笑”?将一个“笑”字贯穿全文作者想表达什么?很明显,“笑”是文章的中心线索,由此表明,学生的答题范围是源自于文章内容的。在通读文章的过程中,只要读到人们“笑”的地方,就必须格外地留意,从而充分体会文章中“笑”的含义。再如,中考说明文阅读《古蜀人的艺术创造力》,题干中清楚地指出“古蜀人的艺术创造力,青铜立人像”是线索,并且答题部分与文章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先指导学生通读全文,然后让学生进行精读,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只要读到“古蜀人所创造的青铜立人像”,不管是其外在的服饰、特征、形态,都必须格外留意,充分感知古蜀人非凡的艺术想象力与惊人的创造力。在答题时审清题意,回顾原文,仔细分析题目,并将题目带到原文中,仔细揣摩题干信息与文章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有效提升阅读能力。在做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理解类型的题目时,学生需准确锁定答题区域,才能将关键信息提取出来,答题才能达到“稳、准”的效果。此种锁定答题区域、认真精读文章内容、圈出关键点的答题方式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主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答题能力。
(三)寻找关键词句,兼顾文意
不管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的阅读,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读文章,并在这个过程中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和了解,将大致的层次划分出来。通读全文之后,下一步就是精读。通过细致的阅读找出文章的关键词句,这是有效分析题干的重要方法,也是了解题意、捕捉有效答案的关键。基于此,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学生还应对词语、句子有充分的敏感性。例如,中考说明文阅读《古蜀人的艺术创造力》中给出一段话“华服之外,立人像身上可能还有过一些配饰。在两耳下廓有佩戴饰物的透孔,在脑后存有插簪的斜孔,表明立人原本有简单的首饰。在手腕和足踝处,又分别见到环形装饰,可能表现的是手镯和足环。”并提出问题“下面选段放在文中哪一段的后边比较恰当?为什么?”对于这道题,教师可以运用“抓关键词法”给“古蜀族创造的青铜立人像”的外观下定义,同时将其本质属性与特征抓住,如 “青铜高台立人像光华熠熠、气势磅礴,以1:1的比例仿真铸造,如此巨大的青铜像,在商周考古中闻所未闻” “青铜立人头著筒形高冠,刺簪束发,冠分上下两层……”“立人像方面宽颐,鼻梁高隆;双唇紧闭,两耳外张;重眉舒展,清目极远……”“立人像冠服所饰纹样繁缛,衮衣绣裳的飘逸华美透过斑驳绣色畅达地放射出来……”“立人衣裳繁纹满饰,纹样构图取图案化形式,对称工整,有大块单元,也有连续小图,应为锦绣织物”“下裳前后摆纹样雷同,纹分两段,均为兽面图像……”文章先是说明了青铜立人像的外观,然后分别从头部、冠服、衣裳、下裳描绘了青铜立人像,通过一步步层层推进的方式,将古蜀族非凡的艺术想象力与惊人的创造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同时,通过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语句,问题也迎刃而解。此种寻找关键词句,兼顾文本题意的答题策略,能有效强化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水平。
总之,当前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分值比重不断扩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成绩。因此,教师应积极探寻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具体考点与答题策略,通过区分文体,审清考点内容;锁定答题区域,圈化关键点;寻找关键词句,兼顾题意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践应用。但是答题的技巧并不是一种模式化的方式,在真正做题时,还应采用合理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及答题能力。
作者简介:冯平山(1985— ),男,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九年制学校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