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慧教育的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2023-04-23赵美娜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4期
关键词:实训平台智慧教育课程设计

摘    要: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教育呈现了数字化、全球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国内学者指出了互联网背景下未来校园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黑龙江大学突破与外部社会的边界,催生智慧教育产业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虚拟仿真平台进行内容的快速学习,体现了智慧教育环节。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平台的应用需要与理论课程进行有效衔接,因此,文章围绕课程设计环节提出智慧教育背景下的具体教学设计方案及策略。

关键词:智慧教育;实训平台;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4-0048-03

《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将智慧教育界定为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平台进行内容传播和快速学习的活动,包括在线教育、在线培训、网络学院、网络教育和以在线学习等为主的互联网学校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因此,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基于智慧教育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智慧教育研究背景

曹培杰在人工智能教育变革的研究中指出,“人工智能+教育”是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的升级,通过实现教育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育管理、教学方式和学习环境的智慧转型[1]。梁云真和曹培杰通过调查来自12省2 500余所学校的数据研究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指数问题,提出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建议推动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智能转型,并指出了积极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对策建议[2]。曹培杰应用国际比较法和案例分析法提出了利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教育和教育领域可以采取积极吸纳外部社会资源的路径[3]。

《2019年中国智慧教育行业市场发展及趋势研究报告》中指出,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可见,在目前数字经济背景下,智慧教育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高等教育的教学设计也需要智慧教育的发展相互促进。文章以“国际运输与物流”课程为例,在智慧教育背景下研究理论教学如何与虚拟仿真平台结合的教学设计问题。

二、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课程设计及效果

(一)“国际运输与物流”课程理论教学设计

“国际运输与物流”课程旨在培养当代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国际贸易人才,要求学生在掌握传统贸易中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拓展在跨境电商背景下的跨境物流的知识学习和运用。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情景导入法;启发式教学:小组协作讨论法;研讨式教学:任务驱动法等。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启发式讲授与学生参与式听课、任务驱动与小组协作等方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的评价体系。以“国际运输与物流”课程为例,基于智慧教育的教学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国际运输与物流”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跨境电商物流综合实训”是与之密切相关的、为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实验类课程。根据跨境电商物流中对跨境物流岗位的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对实验室提供的跨境物流的岗位和仿真平台进行认知,讲解跨境物流岗位职责等。通过讲解跨境物流的历史,学生熟悉跨境物流的基本概念,掌握跨境物流岗位的职能。教师通过对跨境物流的概念及跨境物流的岗位等的讲解,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各个岗位职能的区别和联系,实现对跨境物流平台的基本认知,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和跨境物流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阐述跨境物流公司成立资质,使学生在实验室的实训平台中熟悉跨境物流模式,了解成立跨境物流公司所需资质并练习成立流程。由于实训课程是理论课程的延续,学生掌握跨境物流公司的模式在后续跨境物流线路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对于其自行设计跨境物流产品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教师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设计环节也进行了创新,为通过运用实训平台讲解跨境物流的各个环节及操作过程奠定基础。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自行设计跨境物流产品的基本技能,并适当阐述所设计线路的合理性。通过学习和掌握跨境物流公司所需仓库等相关知识,学生掌握了海外仓的设计流程。学生再利用实训平台掌握物流公司运作需要的相关仓库种类、仓库类型、仓库选址、仓库管理,进而为完成仓储工作、跨境运输、报关报检、落地配送等实训操作提供知识储备。学生通过学习货物类型及货物认证详解,掌握跨境物流主要货物类型、跨境物流货物运输所需认证及认证代办程序,有助于在跨境物流实训过程中通过了解货物认证的知识,掌握货物类型与跨境物流所需认证之间的关系。

(二)基于基本理论的实训环节设计

“国际运输与物流”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必修课,需要学生学习与之相关的“国贸原理”“国贸实务”“商品学”“国际市场营销”“跨国企业管理”等课程。在以物流公司为蓝本的实际经营过程中,基于承运人和托运人之间的货物运输协议,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完成货物的國际运输流程。因此,基于这一实践环节,教师将各个过程的任务分解与相关理论结合,最终实现虚拟仿真平台的设计(表1)。这一流程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实训任务与虚拟仿真平台的有效衔接。实践任务环节包括托运人产品发布、物流公司岗位组建及岗位分配、物流线路设计与物流产品发布、竞争力指数与托运人决策。

(三)基于能力目标的任务安排

教师根据物流公司要求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反向设计实践任务,体现基于OBE理念的教学任务安排[4]。教学任务设计主张以物流公司的实际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实践成果引导教育教学。对照实践任务环节,能力目标包括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表2)。

(四)基于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

教师采用形成性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课堂表现、小组任务的完成度,以及模拟公司的竞争力水平等具体环节进行过程管理,形成考核评价;对照实践环节进行考核标准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包括小组产品展示、个人汇报、提交方案和商务谈判模拟等形式(表3)。

三、虚拟仿真平台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文章依据“国际运输与物流”和“跨境电商物流”课程的教学实践,分析归纳了在一个学年的教学过程中,在理论教学与虚拟仿真平台结合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平台设计过程中个性化设计尚未有效添加

伴随着智慧教育的发展及各大高校的逐渐重视,企业可以增加对目标顾客的实地调研,充分考虑特定专业的需求,实行以需求为主导的订单模式,实现平台设计由供给主导向需求主导的方式转变。目前,智慧教育仍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校企双方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作。

(二)与实训基地的结合有待加强

高校虚拟仿真平台应充分实现外部资源的内部化,通过与文化馆、科技展馆和博物馆、创客空间等的合作,加强文化与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建设实训基地。例如,针对黑龙江省的地域文化背景,可以在诸如科技馆等展馆内,展出学生设计的包含文化内涵的科学与文化展品。

(三)课程思政环节尚未充分体现

在虚拟仿真平台中,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课程思政内容的设计仍是薄弱环节。如在平台的设计环节,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实现思政环节的设计。在虚拟仿真教学设计中可以体现文化教育环节,增强文化主题的实践。例如,融入以“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在黑龙江省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价值。

四、促进智慧教育与教学设计融合发展的对策

(一)基于个性化定制的校企合作

在智慧教育背景下,普遍适用于大多数院校的虚拟仿真平台将逐步被个性化的课程平台取代,实现匹配基于特定高校培养目标与定位的教学平台或操作系统。由于教学与虚拟仿真技术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高校需要协调和创新合作方式,促进个性化教学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

(二)加强各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由于我国各省教育信息化水平发展不均衡,如《我国基础教育的信息化融合指数的调查研究——来自12省

2 500余所学校的数据》一文中指出,浙江省的信息融合程度较高,而黑龙江省和湖南省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2022年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上线,为各省推进数字教育提供了契机。信息化融合程度低的省份可以通过信息交流等手段实现智慧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三)增强信息化的课程思政设计

高校可以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设计可视化的平台添加课程思政模块。文化的传承认知是基础,推广和宣传主要靠情感的链接,可视化的传播路径有助于文化的视觉呈现。针对中国2035年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参考博物馆打开“四堵墙”的思路,建议在虚拟仿真平台添加文化元素,如黑龙江省高校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平台的设计实现对龙江文化和龙江精神的可视化传播。

(四)拓展课外实训基地

高校结合课程内容打造科教项目,整合国内国际资源,实现知识的有效拓展。高校可聯合多部门实现课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文化馆(站)、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机构,组织开展代表性项目的宣传和展示等活动,结合中国运输业的发展和国际物流的教学目标,深入学习“一带一路”倡议和中欧班列的开行等重要意义,丰富课程内容的内涵和外延。

文章在基于学生认知能力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教学与虚拟仿真平台的衔接,通过实践任务融合智慧教育与教学设计,探索了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以“国际运输与物流”课程为例,在理论教学活动中进行小组任务设计,并通过虚拟仿真平台的过渡和衔接,实现本科教学基于智慧教育的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曹培杰.人工智能教育变革的三重境界[J].教育研究,2020,41(2):143.

[2]  梁云真,曹培杰.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指数的调查研究:来自12省2500余所学校的数据[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11):43.

[3]  曹培杰.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J].教育研究,2018,39(8):121.

[4]  赵美娜.基于OBE的形成性评价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74(10):54.

编辑∕丁俊玲

猜你喜欢

实训平台智慧教育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高职综合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开发与应用的思考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