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04-23艾栋管雨晴董广萍李玉楠郭凯
艾栋 管雨晴 董广萍 李玉楠 郭凯
摘 要:創新是国家繁荣、民族进步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创新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带来了跨越性发展。河南省的经济实现高速发展,需要更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人才资源的缺乏也逐渐成为制约中原发展的瓶颈,人才资源问题是当前河南省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河南省要高度重视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储备和利用,不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不断完善河南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Key Words: High-level; Innovative; Talent; Central Plains development
随着一种新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到来,经济全球化的进展逐渐加快,全球的竞争、地方的竞争已慢慢变成为关于创新能力的竞争。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能力。国家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中的角色是制定者,但企业是实际实施战略的关键。自主创新主要在于企业,创新战略实施最后都是通过企业创新实现的。但在企业的创新活动中,人是自主创新的关键[1]。人才已经成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
河南省是中国传统的农业大省,人口众多。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如何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资源匮乏,跟不上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河南省不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注重对创新型人才的重视,尽可能培养出更多的高層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1 河南省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当前现状分析
1.1 高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特征分析
1.1.1 研发人员数量
从事科技活动的主旨是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一个地方是否具备科技创新实力,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从事R&D活动人员的质量和数量。
河南省从事R&D活动的人员数量在2019年达到了29.6万人年,其中包括研究人员12.1万人年;在全国排名和中部六省中都位于前列。
数据分析显示,河南省的科技人力资源虽然总数量在全国居于前列,但顶尖人才比例很低,严重限制了科技创新能力。
1.1.2 研发人员分布
2019年研究与开发机构R&D研究人员/R&D研究人员为5.07%,位居全国第8位,中部六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研究人员/R&D研究人员为69.93%,位居全国第5位,中部六省之首;高等学校R&D研究人员/R&D研究人员为12.84%,位居全国第14位,中部六省之第四位。
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省在企业从事R&D活动的科技人员所占比例达七成以上,从事创新活动的R&D人员显然不足。
图3清晰显示,经济发展发达的地区科技创新活动较活跃相对于经济发展不发达的地区,因为较发达地区的R&D活动人员能够很容易聚集起来。
1.1.3 高技术产业的创新人才
高技术产业中实现自主创新行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分析图4可以看出,2019年高技术产业从事R&D活动的人员是27 439人年,在国排名第7,中部六省排名第2。
1.1.4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员的专利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申请专利数量反映了人才创新能力和效率的高低。
2019年,河南省专利申请量达144 010件,位居全国第9位,居中部六省第2位;河南省拥有专利授权量86 247件,全国第8位,中部六省第1位。
1.2高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成效
1.2.1 改善人才创新环境
(1)社会环境。近年来,河南省无论是在科技创新和科研方面的实力较之往年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科技创新成果又反过来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了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究其原因,社会环境,即社会对科技发展的需要和氛围在河南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同时,由于河南省是个人口大省,就业的压力也督促所从事科研事业的人才更加积极上进,才能不被行业和社会所淘汰。河南省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
(2)经济环境。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科研设备的更新,为河南省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学习省外、国外先进科研经验提供了条件[3]。河南省的经济逐年稳步发展,为河南省各科研机构的发展、各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同时,这些科研机构对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教育投入和科研投入也不断增加。
(3)政策环境。2000年以来,河南省加大了对科技创新和科研事业的投入,为河南省创新科学的发展吸引了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河南省鼓励从事创新型人才外出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的科研经验,参加相关的学术研讨会等。有利于培养出更多的本土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促进河南经济的高速发展。
1.2.2 整体科研创新水平增强
河南省的R&D全时当量在近几年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14%,从2013年的152 541人年,到2019年增长到191 570人年。一批领先团队和创新人才快速涌现,对河南省的创新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1.2.3 高层次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的进展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0》显示,2020年全国综合创新指标排名中,河南省创下了历史新高,2019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首次进入全国排名前20名,2020年上升到第17位;《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中数据显示,河南省的创新能力综合效用值到12名,之前多年一直排在第15位。可以清晰的看到,河南省的创新人员在不断增多、整体创新环境因为重视得到了明显改善、创新动能逐渐强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在全国创新格局中的排名中明显靠前了很多。
2 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和原因分析
2.1 存在的不足
2.1.1 高端人才结构失衡
根据河南年鉴的相关数据显示,河南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70%都分布在大中型科技企业、中小型企业之中,其余的30%分布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人才需求方面,尤其是农业方面、软件方面、金融方面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最为短缺,根本上无法满足该省特色农业和信息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主要问题在于相关的配套措施和政策较少,该省的各个高等院校的办学模式缺乏个性、专业设置过于接近、难以培养出紧缺的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河南省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点集中在工、理、文和管理这四大类学科类过多,导致第三产业学科的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
2.1.2 教育机制严重滞后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国家在教育方面都只注重学生的考试能力。评判一个学生的优劣也主要是从学生的考试成绩来比较,这种情况培养出来的人往往在知识水平比较高,在进行创新方面水平有限。虽然河南省已经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给学生减负。但由于受到升学率以及学生家长方面的压力,在很多情况下,应试教育在河南省目前的人才培养体制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种情况急需转变。另外,河南省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基础教育的发展,教育经费逐年增加,但是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南省的教育经费投入还是较少[4]。
2.1.3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数量贫乏
河南省内创新型科技人才中,院士很少,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比例较少,从事科学的人员中是硕士以上学历比较少,这离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还有很大的差距。据《中国科技精英的地域分布——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两院院士数据的分析》统计,自1955以来,截至2019年,河南籍院士数量为72人,在两院院士籍贯分布全国排名中占第14名。排名前两名分别为江苏、浙江,其院士数量是河南籍院士的5~6倍。
2.1.4 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欠缺
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前提[5]。河南省创新方面基础相对薄弱,提供给创新科研人员的科研平台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屈指可数,重点实验室和实验基地的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这都是导致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承载、吸纳能力严重不足的直接原因。
2.2 问题产生原因
2.2.1环境氛围
环境的优劣对科技人员的创新有着重要影响,是科技人才进行科技创新的基础。人才的工作环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人才创新和工作所必备的物质基础,主要是创新工作需要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以及后备的人才队伍建设。高层次创新人才不仅仅注重一个地方的创业机会、成才环境、工作条件,也注重物质需求、社会交往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因此,物质待遇也是工作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人才工作的软环境,同样也包括两个方面:单位或者地方的分配激励机制[6]、所处地域的学术氛围。正确而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发明创造力和积极性。
2.2.2传统观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河南省只是片面地认为本省只是一个农业大省,对科技创新和科技产品的需求量不大,对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对科研机构的投入方面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重视程度不够[5]。没能够抓住机遇促进河南省已有的高校与科研机构及时做大做强,使得河南省在发展科技事业,以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省份相比失去了很多先机。
2.2.3制度因素。众所周知,激励机制对人才发展和人才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调动人才的积极性,需要设置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7]。同时,激励机制在组织管理中也具有重要的功能,有助于增强组织凝聚力,为组织的发展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虽然为了能够引进创新人才,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河南省也采用了激励方法,建立激励机制。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省的培养激励机制还不太完善,不能够持续有效地激发高层次创新人员的积极性和有效吸引人才。这也是河南省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机制中的软肋。
3 河南省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需求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我省要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赢得新优势,促进产业结构、增长方式优化升级,全面提高全省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始终把创新人才作为强省之本、发展之要。以人才高地建设促进产业高地建设,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推动高水平发展。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总体规划,为有力支撑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层次創新型科技人才总量需求要不断壮大,行业分布需要更加合理,队伍结构需要不断优化,整体素质需要快速提高[8]。若想全面提高全省科技创新能力,不仅仅是只需要会解决科技难题的人,还需要具备战略性思维,对科学研究有公益心的人;研究开发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体的创新科技水平,但完整的创新科技系统还需要有科技管理能力,把科技成果推广出去和可以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的人才,在若干主要领域还要拥有一批科技领军人才。
4 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
4.1 创立符合科技发展规则的支撑系统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实施党管人才的政策机制。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就是把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领导班子目标管理。关心知识分子,对于做出重大决定和遇到重大问题时要及时询问他们和征求他们的建议。
4.2 大力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加快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资源集聚
积极鼓励以多种灵活方式引进国外高层次科技专家。不断完善留学归国有关人员的项目资助、高层次高水平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子女入学等扶持政策,时刻注意前沿科技与市场需求动态,鼓励和吸引更多的留学人员来豫创业。加大国内科技人才的引进。按照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实施对外开放政策,提高有关手续办理效率。加强与中央驻豫单位的紧密联系与协作,充分发挥省委人才优势,更好地为全省经济发展服务。
4.3 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加速人才知识更迭
大力推崇继续教育工程,为更好地促进创新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启用科技和专业技术人才训练的考核和奖励,利用一体化激励机制;加强赴国外培训与交流。积极鼓励创新型人才以访问学者的身份与国外科研、教学机构合作,加强对外学术交流;积极培养以企业为主体的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人才[9]。要充分利用各种激励手段,将人才培养与企业创新地结合更加亲密,着力打造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创新人才队伍。
4.4 加大宣传和教育,营造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
建立开放的科研机制和宽松的科研环境。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创新性强的项目的关注和支持,允许科技人员根据项目特点和规律,进行自主选择、自由探索。政府要从思想上关心他们的成长,定期组织专家进行走访、考察。
4.5 建立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载体,实现良性循环
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科技创新人才的信息共享,为集聚人才要素、合理分配人才资源、避免人才资源重复投资创造条件;建立“专业科技人才市场”。鼓励和支持我省人才中介机构与国外人才中介机构开展交流合作,为我省提供海内外人才猎头服务和科技资讯服务,促进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合理流动;开展国际、国内学术、技术交流与合作;传播科学技术信息、知识,组织培训;加强科技人才学术研究,提高高层次创新科技人才的理论水平;建立“创新人才培训基地”[10]。以省级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重点高校、重点科研院所等作为培训基地,对载体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基地-高层次创新人才联动机制和相互依存机制。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发展:制度与政策[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8:1.
[2]陈桂香. 高校、政府、企业联动耦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分析——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J]. 大学教育科学,2015(01).
[3] 杨益民. 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的指标及应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7, 31(1) :118- 123.
[4]高渐伟.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例(D).中原工学院,2018.
[5]李家强. 人才来敲门——企业人才选拔之道[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5
[6]陈柯青.创新型人才培育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18):112-113.
[7]刘华华,许颖.创新思维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探析[J].湖北农机化,2019(22):110-111.
[8][澳]阿曼莎·英博.塑造创新文化:实现创新的 14 个关键因素[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91.
[9]李琦.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制度优势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21.
[10]虞华君.“三维一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文化創新比较研究.2018(33):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