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情境在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2023-04-23李正琳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问题情境小学数学

李正琳

摘 要:在新课改的标准下,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小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在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关注情境对于小学生的学习促进作用,通过情境重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创新能力。目前,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很多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不仅能够充分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思维能力更加活跃,提高了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想要进一步探索数学的奥秘。本文针对问题情境在民族地区小学教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进行深入性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问题情境;民族地区;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6-0018-03

现如今,部分教师对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已经很熟悉了,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对创设契合民族地区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教师要结合新课程理念,有目的地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营造问题氛围,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营造的问题氛围去深入分析数学问题的线索,逐步探索问题的最终答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1.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有所改进,但是教学理念还相对落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学习动机是将学生意愿转化为学习行动的内在动力,学生在数学课堂的积极性却不高涨,甚至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对数学产生排斥心理,尤其是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往往会感到数学的枯燥,不愿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一且有了这种心理,再去学好数学就困难了,教学质量因此也会受到影响,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也会产生长远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升级民族地区的教学模式,顺应新课改的发展形势来改变现在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的欠缺之处。这不仅可以提升教师教学的能力,更可以促进民族地区学生在数学课堂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实现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因此,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模式的工作开展势在必行,教师结合日常实际教学工作的特点,通过问题情境不仅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学科,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转变来实现民族地区小学刻板、陈旧的教学方式,实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模式的有效构建。在新课改的积极影响下,学生可以做到快乐学习,教师可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对学校的长远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问题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意义

教师通过问题情境教学方式进一步优化了教学质量,增加了新的教学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有效教学,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和形象,提高课堂的整体质量。问题情境优化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加精神饱满的学习数学知识,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默契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好互动,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创新出适应新时代的理论体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还能实现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起到的积极作用。教师善于用数学问题创设情境,既可以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积极运用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有效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的效率。通过问题情境教学的反馈,形成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与指标,能够灵活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调整评价标准,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3.问题情境的具体措施

(1)创设主动型问题情境

在学习的过程中作为学生会在各种知识上产生对某个问题的思考与疑惑,当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学习内容产生怀疑的时候,教师可以试着引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找寻解决问题的方式,很多数学问题的解决方式不单单只有一种,为了进一步发现,数学教师应该把握教学突破点,创造多种教学引导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集思广益,培养开拓性思维,创造科学理性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指导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结合主动型问题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长方形面积教学时,教师引入主动型问题情境:“围绕一个长方形的花圃铺一圈宽1.2米的过道,已知花圃长10米,宽8米,那么这条过道的面积是多少,现在用长60厘米,宽20厘米的地砖铺设这条过道,全铺满的话,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学生往往会依据已有经验,认为这条花圃周围的过道面积为长方形周长乘以1.2米即可,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作图,学生很快发现在花圃的四个角上各有一个1.2米的正方形,这样过道的面积就是(10+8)×1.2×2+4×1.2×1.2=48.96(平方米),需要地砖:48.96÷(0.6×0.2)=408(块),通过主动型问题情境,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创设想象力问题情境

在部分教師中他们往往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抛出问题的同时,部分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思维的多样性,重点去关注学生的求同思想,而往往更会忽略了孩子求异的心理。创设想象力问题情境更要引导孩子的开放性思维,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会得到更多的理解、更全面的思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更为开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更好的发展,同一个问题并不代表答案只有一个,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答案,所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得到的知识更加多维度化,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比如,在“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如何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纷纷表示可以用量角器测量各个角的度数,然后相加;也可以用纸片裁剪一个三角形,然后将三个角拼接到一起,测量其度数;还可以通过对角线将长方形分成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然后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长方形四个角之和和一半。通过设置发散学生思维,激活学生想象力的问题,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3)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趣味性问题情境通常指将学生自身的情趣作为中心,依据学生的身心与年龄特征,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并使小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趣味性问题情境的运用,不仅能够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显著提高,而且还能使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小学数学的具体教学中,教师需注重趣味性问题情境的运用,并根据小学生的自身情况,因材施教,注重对小学生实施启发与诱导,以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生中。同时,数学教师还需根据相关数学知识开展多样化教学,促进趣味性问题情境积极运用到具体教学中,从而使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得以显著提高的同时,为学生营造活跃、高效的学习环境,这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在该环境中体验到成功,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意识得到显著提高。对小学生来说,想要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就必须做到富有趣味性。因此,教师们要更加注意问题情境内容的有趣、新鲜和好玩的事物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在“1-10”数字认识教学中,上课前教师可以提前做好电话的道具,可以用糖果盒做成电话的简单模型,让学生在打电话的过程中互相提问。王同学对李同学说:“请赵同学接电话,我的问题是9里面有几个一,几个三?”而赵同学也要用“电话”进行回答说:“9里面有九个一,三个三”,这样的趣味性互动会让同学们变为课堂的主体,积极主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教师用这种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不仅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数字的组成规律,还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对于班集体各位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4)创设动手操作性的问题情境

正所谓是“实践是真理的来源”,小学数学知识直观、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可结合知识内容创设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参与过程中分析和理解数学内容,增强体验深化知识。通过动手实践,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也能够增强小学生的操作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相转化,构建知识与生活的桥梁,体现数学的实际价值。相关学者研究认为感知动作开始的活动操作是小学生获取知识是智力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嘴巴、手和大脑等多种感觉器官直接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化知识内容,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数学问题中,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周长=(长+宽)*2,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道理,因为没有实际的事物来支撑理论结果,死记硬背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这时候可以先对学生提问“谁有办法可以计算出我们课桌的周长呢?”学生会想到先用格尺去测量课桌的每条边长,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去得出最后的结论。这么做的话学生变成问题情境的主体,学生还加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做到动手操作性,可以使问题情境中抽象的思维过程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得到具体体现,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得出结论,感受获得知识的喜悦。

(5)创设交流情境,增强小组合作

心理研究显示,每个小学生身上都会存在喜欢群体合作的心理特征,小学生更喜欢在同龄人面前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才华。所以教师更应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当面对同一个问题时,大家一起探讨的结果远远比一个人研究的结果更加深刻,也更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要充分让学生成为问题情境的主体,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在孩子的合作与配合中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在探讨中充分地进行沟通,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与教师产生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合作中增强自身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得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研究与理解更加深刻,使学生合作的质量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质数和合数的特征,让学生找出所有小于20的质数和合数,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很容易将20以内的质数和合数找出来,并将每个合数的约数写出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也能够通过具体的合作强化学生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约数中有2、3或5的合数特征进行总结,深化学生对合数的理解,掌握合数的基本特征,掌握能够快速地判断出一个数中是否含有2、3、5约数的方法,实现学生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也可以使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更加具体和形象的情境表现出来。小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当考虑到学生需要一些趣味性的和生活性的情境,这样各位小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可以做到快乐学习,主动学习。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经常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帮助学生一起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当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有不同的教學重点与教学计划。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应更加关注问题情境的趣味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则应向探究性方面侧重,进而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价值,以实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能力的运用,培养学生意志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更多的优秀能力。

参考文献

[1]殷绍霞.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J].教师,2015(28).

[2]吴丽环.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8).

[3]布琼.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5(17).

[4]王振奎.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7).

[5]周月辉.试论数学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情境创设的有效性[J].当代教育论坛,2010(24).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问题情境小学数学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