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生教学中培养发现美的能力
2023-04-23胡文
胡文
摘要:写生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教师可以创设趣味任务,激活内在动机,让学生乐于发现美;可以拓展审美空间,发掘直觉潜能,让学生敏于发现美;可以利用写生实践,提供方法指引,让学生善于发现美;可以推动自主探究,鼓励多元审美,让学生勇于发现美。
关键词:小学美术;写生教学;审美感知;发现美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发现性学习及其支持体系建构研究”(编号:D/2021/02/7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总目标中有“感知、发现、体验和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提升审美感知能力”的要求[1]。这提示我们,发现美是提升审美感知能力的基础之一。写生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正如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那么,如何在写生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下面结合实践做简要论述。
一、 创设趣味任务,激活内在动机,让学生乐于发现美
在写生活动中,学生常常缺乏主动观察、主动发现的热情。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写生实践不多,没有养成从审美的视角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习惯;另一方面,面对真实的事物,没有了临摹练习时范作上清晰的结构线条,也没有了想象画自由发挥的趣味,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设法创设趣味的任务,激活学生的内在动机,让他们乐于发现美。
(一)营造丰富情境
美术是视觉艺术,宜于营造丰富的视觉情境。教师可以“美不胜收”的视觉冲击或意想不到的有趣情境,唤醒学生产生发现美的冲动。例如,教学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生活与艺术中的花》一课前,教师给每个学生小组的课桌上都放上一束鲜艳美丽、色彩缤纷的插花。学生走入美术教室,立即被眼前的景象吸引,变得兴奋。此时,教师再组织他们独立或合作观察,发现花的造型、色彩特点和不同花朵之间的差异,达成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布置趣味任务
小学生处在争优好胜的年龄阶段,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具有竞争性的趣味学习任务,激起他们发现美的欲望。例如,在教学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认识身边的树》一课时,教师首先布置了“比一比,看看谁画的树叶形状多”的任务。学生带着强烈的发现欲望,有序地在校園里观察不同的树木,一发现形态独特的叶子,就快速画下来。然后,教师组织评价,肯定他们发现的树叶形状多样,从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热情。又如,在五年级上册《画人像》一课教学中,教师用简笔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提炼出人物脸型和五官的基本特征,然后组织学生观察周围同学,发现具有对应特征的脸型或五官形态,比一比谁发现得又快又多。学生饶有兴致地经历发现的过程,感受到了发现的乐趣。
二、拓展审美空间,发掘直觉潜能,让学生敏于发现美
直觉在艺术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艺术直觉是直接、敏锐、迅速地感受和捕捉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的一种特殊心理能力。美学家克罗齐提出,“知识有两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逻辑的;不是想象得来的,就是从理智得来的”[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的直觉活动所产生的成果也是知识的一种,这就肯定了直觉活动的价值。但这种“特殊心理能力”往往不是天生就有的,教师可以通过拓展审美空间,让学生走入自然生活,开展类比想象,在不断发掘潜能的过程中敏于发现美。
(一)走向日常生活
学生发现美的直觉经验,需要在对生活和自然的丰富感受中获得。写生教学要引导学生走进日常生活,发现自然生活之美,从而丰富其直觉经验,提高其审美敏锐性。教师可以在课前或课后的探索中,引导学生走向日常生活。例如,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我的小天地》、三年级下册《我们的社区》等教学中,教师布置学生课前观察,发现书房或卧室色彩的搭配特点、物品摆设的参差韵律,社区的绿化布局、建筑的样式等,将审美的空间引向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丰富学生的直觉经验。
(二)引导类比联想
写生通常要求学生迅速捕捉事物的形象特征,但面对一些形式、结构复杂的对象时,学生往往无法直觉判断事物的特征。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联想,拓展想象空间,通过把复杂的形象简单化,有效提升直觉判断力。比如,在写生香樟树时,学生看到树冠丛丛簇簇,树叶纷繁茂密,但不知如何概括,也不知从何处着笔。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展开联想,把一簇簇树冠看成大小不一、层层叠叠的云朵,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审美思路,从整体上快速把握了对象的特征。
三、利用写生实践,提供方法指引,让学生善于发现美
虽然绘画有着“法无定法,只要得法”的理念,但小学生因缺少写生实践经验,面对自然和生活景象时,还处于“无法”的状态。因此,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方法指引很有必要。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写生实践,再从实践入手,教他们运用具体的方法,更善于发现美。
(一)以问题为导向
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写生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深度发现。问题来源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让学生先尝试写生,再对比作品和实际对象,是凸显问题的好方法。例如,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猜猜我是谁》一课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尝试写生同学的背面形象,然后引导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发现问题。通过直观对比,学生发现了“表现头发的线条没有向着马尾辫的扎结处集中”“脖子太细与头不正比例”等问题。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深入观察,发现头发的走向和线条运用之间的关系、脖子粗细和肩膀宽窄、头部大小之间的比例等,由此投入二次写生。这样,不仅很好地解决了首次写生中存在的问题,也让学生扎实掌握了美术表现的技法。
(二)按顺序来推进
写生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让学生仔细观察、画出细节。但要想让学生真正表达出事物的细节特征,需要让学生先“看到”细节。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写生训练后,按照“整体—局部”“外形—细节”的顺序推进,一步一步缩小范围、聚焦局部、发现细节。例如,在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精细的描写》一课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初步完成书包写生后,让其回忆自己的写生过程,再对比正确的步骤:先整体感知书包的外形,画出轮廓;再进一步观察各部分的构成,画出具体构造;最后深入观察拉链、图案等细节,画出精细部分。这样的分步推进,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发现美的方法,真正探寻到了事物的美。
四、推动自主探究,鼓励多元审美,让学生勇于发现美
写生虽然是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然和生活,但不是机械地描摹。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为了尊重学生主体,彰显学生个性,教师可以赋予学生一些“审美勇气”,推动他们自主探究,并鼓励他们开展多元化的审美活动,使之勇于发现美。
例如,在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植物写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多角度发现植物的美。有学生提出,枯树枝纵横交错、弯弯曲曲,有别样的美。教师肯定他的审美视角,并带领学生深入体会。有学生认为,花朵婀娜多姿、鲜艳美丽。教师在肯定其发现的基础上,再次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探究。学生发现,每一朵花都有着不同的姿态,每一个花瓣也有着不同的形状,甚至花蕊的样子也是不同的。在充分的探究和教师的肯定下,学生发现的美更具风韵。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67.
[2] 克罗齐.美学原理·美学纲要[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