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建设教育强省”看“建设教育强国”

2023-04-22郭占恒

浙江经济 2023年11期
关键词:强国建设发展

全面深入实施教育强省战略,为浙江奋力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现代化先行提供教育人才支撑

“加快建设教育强省”,这是习近平2005年7月28日在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作出的决策部署。习近平对教育工作历来十分关心,仅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就发表了多篇很有针对性的短论文章,如《路就在脚下》《努力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成才必须先学做人》《实施素质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等,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千方百计把孩子从分数中解放出来”“把所有孩子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之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开启了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新篇章。

不失时机地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

“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对教育的定义,古今中外有着多重解析。如美国的杜威说,“教育即生活”。英国的斯宾塞说,“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总之,教育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过程,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摆脱愚昧、兴旺发达的根本途径。

习近平到浙江工作后,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03年7月,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出“科教兴省”的决策部署;2005 年7月28日,在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强调,“不失时机地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争取经过较长时期努力,在浙江建成体制富有活力、水平适度超前、结构基本合理、总量相对充足、内涵和谐发展,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并且总体上在全国省区中居领先地位的现代教育体系。”同时,数十次深入大学和中小学调研,大力推动素质教育和教育强省建设。

“千方百计把孩子从分数中解放出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要全面发展,孩子才有未来。2003年6月下旬,浙江省教育厅下发的一个通报说:去年,全省中小学(在园幼儿)非正常死亡315人,死因包括溺亡、交通事故、坠楼、猝死、自杀、他杀等。这个问题引起习近平的高度重视。一个月后,即2003年7月11日,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路在脚下》的文章说,近段时间,浙江一些地方学生非正常死亡时有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导致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学校对学生重文化知识教育,轻法纪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不够,致使有的学生心理变得浮躁、脆弱,有的是因为一些家长对子女疏于教育管理或要求过高,“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给子女施加过大的压力。为此,一定要从社会、学校和家长等多方入手,千方百计把孩子从分数中解放出来。要让他们明白,人生道路千万条,各行各业都能成才。由此发出了“千方百计把孩子从分数中解放出来”的呼唤和要求。这就是说,教育不能死读书,不能仅看分数,要推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孩子们身心都健康。

“把所有孩子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之人”。中国一直倡导“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应该受到教育。主张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庭的事,是全社会的事。可谓“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是源于,教育不仅是学知识,更要学做人。2004年7月19日,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成才必须先学做人》中说,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各级有关部门和学校要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指导中心、家访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学会鼓励孩子的方法。特别要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一视同仁地纳入各地学校教育,热情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把所有孩子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之人。

“加强素质教育”“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针对长期盛行的应试教育,习近平尤为强调素质教育。2003年9月12日,他在省教育系统考察调研时强调,教育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立教”意识,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考试制度,改进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及评价体系,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2005年12月7日,他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实施素质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中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保证。基础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就是要加强素质教育,不仅要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教学生懂得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使学生心智健全、人格完善、体格健康,得到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

“支持浙江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习近平深入基层调研时,大多要去看一看当地学校,了解师生教学情况,指导教育事业发展。如2005年10月24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杭州文澜中学调研时强调,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事业的核心。2006年2月6日到湖州师范学院调研时提出,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服务地方,把湖州师院建成在国内有一定影响、一定水平、一定地位的湖州师范大学。对浙江大学,习近平一直寄予厚望,先后18次来到浙大校园调研指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次为师生作报告。特别是2005年9月23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浙江大学工作汇报,并围绕浙江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主题,讲了四句话的要求:第一,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第二,师资为基,人才强校;第三,发挥优势,特色兴校;第四,服务社会,合作办校。每句话他都做了全面深入的阐述,既语重心长、情真意切,又寓意深远、寄予厚望,总的是希望浙江大学要用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准来衡量,要与国际接轨,同时也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办学目标,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随后,浙江省从规划、用人、用地、住房、资金、项目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测算,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党的二十大把“建成教育强国”作为到2035年的总体目标之一,并对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进教育数字化等作出部署,为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明确了目标任务。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首次将教育定位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是对我们党一贯主张的“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的进一步明确和提升,也体现了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决心。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着重讲了四个方面发力: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二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三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四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这四个方面发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习近平一直强调,把培养什么人作为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强调,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方向。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说,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古人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他鼓励教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2023年5月29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五次以建设教育强国为内容的集体学习,习近平主持集体学习并发表了重要讲话。2023年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在这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文章《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文章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等6个方面提出要求,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为早日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而共同努力”,进而对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明确部署,进一步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

浙江深入实施教育强省战略的探索实践

自2003 年省委先后作出“科教兴省”“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决策部署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不懈抓教育,全面深入实施教育强省战略,推动浙江教育大发展大提高,推动高等教育攀高峰创一流,为浙江奋力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现代化先行提供教育人才支撑。

编制教育规划,深化教育改革,制定支持教育发展的政策举措。2010年12月,《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绘就了未来10年浙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伟蓝图,如今规划目标已全面完成。2015年6月,制定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数以百万计的技术技能人才在吴越大地诠释“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2016年8月,制定印发《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着眼于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省”,为全面实现浙江教育现代化设计了更为科学、更加完善的施工图。2021年7月,制定印发《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成质量更加优质、结构更加优化、保障更加全面、服务更加高效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让每一位适龄人口得到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教育综合实力、现代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同时,浙江大刀阔斧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如为解决“减负”难题,省教育厅、省委网信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4部门联合下发《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联手给中小学生减负,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尤其是校外负担过重问题;为进一步规范招生秩序,浙江下重拳要求各地实现“零择校”;为破冰“一考定终生”,浙江率全国之先启动高考改革;为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浙江教育系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深化教育管理机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中小学跨省转学信息共享,等等,积极破解教育的突出问题和瓶颈制约。

实施教育强省战略取得了显著进展。经过多年努力,全省教育普及化水平继续全国领先,基础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持续走在全国前列,职业教育整体发展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速、办学实力显著提升,全省各级各类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了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22年,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超过100%,义务教育入学率为99.99%,巩固率为100%,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9%,共有普通高校109所(含独立学院),研究生(含非全日制)、本科、专科招生比例为1∶4∶3.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6.3%。

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以新机制新建成一批高水平大学。浙江教育的短板在高校,尤其是缺少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在2018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浙江只有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3所,仅排在全国第12位(至今如此)。有网民吐槽,浙江虽有巨无霸浙江大学,但除了浙大还是浙大,高教方面“有高峰无高原”。针对这一短板,2017年6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首次提出要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接着,2019年1月,省委、省政府制定《关于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意见》,对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推进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2019年3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大会,提出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强省战略,将以超常规举措加快引进高校发展急需的高端学科人才,集中力量支持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加快建设“双一流”大学,推动西湖大学早日建成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2021年7月,《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化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完善高等教育布局,打造高水平大学集群,建设高水平学科专业体系。2022年6月,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更大力度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现基础教育均衡优质、高等教育高水平普及和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以新机制新建成一批高水平大学。这一系列部署和举措,开启了浙江教育强省建设的新征程,更好满足浙江人民享受高水平教育的新向往。

塑造高等教育强省新优势,积极探索一所城市至少一所高水平大学建设模式。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推动浙江高等教育攀高峰创一流,塑造高等教育强省新优势,2023年8月24日,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高等教育强省暨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推进会。会上,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分别汇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普通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情况。会议强调要奋起直追,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整体性跃升,全力推动高等教育攀高峰创一流,全面塑造高等教育强省新优势,全力打造高等教育强省新名片,为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重要窗口”提供强大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此次会议表明,浙江将以超常规力度支持和推动高等教育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一所城市至少一所高水平大学建设模式,实现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高水平大学的愿望。

猜你喜欢

强国建设发展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