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筝趣事

2023-04-22陈峰

银潮 2023年4期
关键词:棉线放风筝放线

文 陈峰

我是一个风筝爱好者。小时候,跟着大人在田野里屁颠屁颠地放风筝;成人后,就自己在工作的城市里找空闲地放风筝;有了孩子和孙辈后,就与他们一起享受放风筝的乐趣。

我家附近有一块市民休闲地“城市阳台”,西边北边有两条河流相交,广阔的草坪与点缀的树林相映成趣。三月,春风荡漾,城市阳台便成了市民放风筝的竞技场。草坪上布满一簇簇人群,有搭帐篷的,有搞烧烤的,有准备午餐的,好像他们要在这里玩上一整天似的。而广场上空飘飞着花花绿绿的各种各样的风筝,则是他们的至爱,有金鱼、老鹰、蜈蚣、机器人……这些风筝像在参加选美比赛,个个摆出最美的姿势,好酷呀!

放风筝的人群中,有不少中老年人,他们非常专注、老练,有的长者成了年轻人仰慕的明星。我呢?当然也不甘落后,即使儿孙们都在外地工作,我也是一年不间断地和亲友家的大人小孩一起去放风筝。我挑选的风筝都很大,而且式样新奇,每次都飞得很高,吸引着周边人群的眼球。

放风筝除了休闲怡情,也可增强体质,这项活动竟把我患有多年的颈椎病治好了。原来,放风筝时眼望天空,头向后仰,使颈项部的肌肉得到放松,促进颈椎、脊柱的肌张力,保持了韧带的弹性和椎关节的灵活性。

我对风筝的热爱源于少年时。风筝陪伴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

我的家乡位于里下河地区一个四周环水的小村庄,约60 来户300 余人口。这里是周围十几里方圆的集市中心。庄上店铺林立,人头攒动,曾有“小上海”之称。这里会扎风筝的人很多,大人孩子都对此兴致盎然。

那时的风筝大多自己扎,或是大人帮着扎。我大哥就曾扎过蜈蚣风筝,徐银匠扎过蝴蝶风筝,吴信元扎过青蛙风筝,小勇子扎过蜻蜓风筝……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我第一次放的风筝是在父亲指导下扎成的六角形风筝,结构比较简单,只要三根芦苇秆,两根一样长的,一根短一点的,中间用棉线扎牢,周围再用棉线缠绕一周,形成上下左右对称、上下长左右短的六角形结构。然后在上面用牛皮纸裱糊好表面,最后再用棉线将上边两个角和中间点这三点连在一起,形成风筝的牵引线头,再用棉线将下面两个角连接在一起,中间系着长长的草绳做坠子,这样,一个简单的风筝就做成了。

你可别小瞧了这个不起眼的风筝,和那些漂亮的蝴蝶风筝、蜈蚣风筝等比起来,虽然有点“土”,但扎起来简单,且非常结实,也容易放飞。我用的风筝线是大姐用线坨捻成的细麻线,很有韧劲,角斗起来容易获胜。好斗是孩童的一种本能,放风筝也可表现出战斗精神。每当发现邻近有风筝飘起,如果位置方向适宜,便可向其角斗:方法就是把自己的风筝放在对方的线兜之下,然后猛然收线,风筝陡地直线上升,势必与对方的线兜交缠在一起,两个风筝都摇摇欲坠,双方都急于向回扯线,这时候要看谁的线粗、谁的手快、谁的地势优了。优胜的一方可以扯回自己的风筝,外加一只“俘虏”。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我时常可以俘获两三个风筝。把俘获的风筝收起,心里特别高兴,好像是获得战利品一样的荣耀。可是有时战斗失利,自己的风筝被俘,过一两天看着自己的风筝在天空飘荡,那便又是另一种滋味了。

风筝之所以有个“筝”字,是因为放风筝时,风筝会发出像筝一样的响声。明代陈沂《询刍录·风筝》云:“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俗称风筝。”

带响的风筝不仅有带竹笛的,还有一种是带弓弦的。弓弦的声音和竹笛一样清脆悦耳。我们做的就是弓弦的一种,方法是将竹篾片在火焰上烤成弓形,然后从柴火堆里寻找到菖蒲草,取其一段用棉线扎在竹篾弓形的两端,里面垫些柔软的棉絮,防止磨损。再用瓷碗碎片或刀片将蒲草刮成薄薄的一层皮,用嘴一吹,如可发出“呜呜”的响声就行了,最后把它绑在风筝的顶端。当风筝放飞在高空,发出美妙动人的古筝音乐味儿,我们那个高兴的劲儿就甭提了,乐得同伴们有的大声地笑着叫着,有的拍着手直跳,有的还在地上翻起了筋斗。此刻我心里甜蜜蜜的,高兴极了,觉得自己做的带响的风筝,才算是名副其实的风“筝”了。

放风筝不会是一蹴而就就能飞上天的,它需要一个简单的“调试”过程。起初放线的时候,风筝向空中升起,再放线的时候,风筝像喝醉酒似的,左右摇晃,还会打圈圈翻筋斗,甚至突然转头向下俯冲,吃个“狗呛屎”。大人指点说,这是风筝尾巴太轻,头重了,于是我们又找来一段草绳,连接在“尾巴”上。这样,风筝借着风力,迅速起飞了,比刚才平稳了许多。有时天高气爽,风和日丽,风筝直线上升、越飞越高,不再放线时,风筝就持续在空中漂浮不动,呈现出怡然自若的样子。这时,小伙伴们会一个个爬到大树上,躺在树杈处,把风筝线系在树枝上,尽情享受风筝放得得心应手的愉悦和乐趣。

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同伴们还会玩起“送幡”的游戏。用竹篾子扎成若干个圆圈圈,圆圈圈上粘糊着彩色的纸幡,然后一个个套在风筝线上,竹圈放飞的时候被风吹着迅速地滑向高空,纸幡在空中飞扬,就像礼花一个接着一个向天空绽放,煞是好看。这种乐趣,也只有我们少年时候才能独享。

放风筝是中国民间广为盛行的一项传统体育运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有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作用。放风筝时,手、腕、肘、臂、腰、腿、足等各个部位都在做着不同的运动,进而使全身得到锻炼,正所谓“牵一线而动全身”,非常适合中老年人参与。

古人认为放风筝的最高境界是:放中相牵,一线相连,未放之时,如马卧槽,放飞以后就如同进了赛马场,要精神抖擞,把线看作缰绳一样拉紧,如同驯马一般,然后望天入境,随飘移而前后奔走,好像自己也飞起来似的。放风筝,大脑高度集中,无疑会消除人的内心杂念,极目蓝天,其心胸也会感到无比开阔,有一种忘我的感觉。我有一个好友曾告诉我,她在东北看到放风筝的老人,曾对她说,他每天都来放风筝,她问乐趣何在?老人说:他高,我比他还高。意思是别人的风筝放得高,我比他放得还要高。这种仿佛老小孩般的乐此不疲、永无止境的心理,意味着放风筝者已进入了一种佳境!

猜你喜欢

棉线放风筝放线
棉线钓“鱼”
新型工程测量放线装置设计探讨
烧不断的棉线
放风筝
一种多功能变压器自动收放线装置
烧不断的棉线
考虑悬垂绝缘子串偏斜的张力放线计算研究
无法烧断的棉线
放风筝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LIC7KANR+基因缺失减毒株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