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炜:“溧水赵亚夫”为乡村振兴出力流汗

2023-04-22王晓梅

银潮 2023年4期
关键词:陈超溧水杨梅

文/图 王晓梅

他情系“三农”,是农民致富路上的热心人、知心人、引路人,是乡村振兴路上的老黄牛、拓荒牛、孺子牛。

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原主任陈小浒评价他:一名老同志不怕辛苦,怀着对农民的热情,对年轻人创业的扶持,以浓浓的科技情促进乡村振兴、乡村发展。

他自己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有责任为老百姓多做一些实事。只要我的身体还允许,就会继续参与志愿服务,为科技兴农、乡村振兴出力流汗。”

他就是被赞誉为“溧水赵亚夫”的全省第二届“最美老干部志愿者”余炜。

引路青年农民创新创业

今年68 岁的余炜退休前担任南京市溧水区科技局局长。作为一名拥有40 多年农业科技开发和服务经验的老专家,他退休后依然热衷并投身于“三农”事业,持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在科技扶农、科技扶贫、科技服务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星火科技管理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和“江苏省脱贫攻坚暨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先进个人”。

位于溧水区晶桥镇的龙吟湾杨梅生态园,每到丰产时节,满山遍野都是饱满的红艳杨梅。这里的每一颗杨梅果实,都倾注了余炜的汗水和心血。去往龙吟湾杨梅生态园的路,他走了10 多年,熟悉得像回自己家。

这是他一手帮扶创办的杨梅生态园。2012 年,23岁的陈超大学毕业后怀揣着创业梦回到老家溧水,承包了500 亩荒山坡地,打算在杨梅产业领域大展拳脚。可是创业之路还未启程,他就陷入了“缺经验、缺技术、缺资金”的困境。

余炜得知后,主动找到陈超深度探讨谋划。他带着陈超到苏州、浙江等杨梅主栽区考察学习,引进15个优良品种,栽植5000 多棵杨梅树。余炜在种植技术上下足功夫,一年四季守在山间果林里。陈超说:“无论是修剪、施肥、除草、防病、治虫,还是后期的肥水管理,余局长都亲力亲为、手把手教我。”缺资金,余炜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20 万元支持陈超,同时多途径帮他申请到200万元专项扶持基金。

经余炜多年倾囊相授、倾情相扶,如今的陈超不仅成了种植杨梅的行家里手,还考上南京农业大学果蔬专业的研究生,入了党且当选为区人大代表,被评为“江苏省农村科普带头人”“南京大学生创业之星”和“南京市乡土拔尖人才”。

循着余炜的脚步,致富后的陈超不忘回报社会,他帮助当地30 多位农户种植杨梅,走上增收致富路。杨梅种植户们表示,余炜和陈超免费给大家提供杨梅苗,凡是遇到不懂的问题打电话找他们,他们都能随叫随到。“余炜拨亮了一盏灯,照亮了一大片。”陈超说。

除了陈超,青年农民袁永生也是余炜的“帮扶”对象。在和袁永生交往时,余炜发现,袁永生具备创业基础,但缺乏信心。

余炜便多次带他到南京梦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石湫芊芊杨梅园参观考察,增强他对发展杨梅等特色经济林果的决心。

“公司成立之初,不知道怎样去运转,多亏了余局长。”在袁永生看来,余炜不仅为他提供了开办公司的部分资金,还免费提供有关信息、技术、良种等科技服务,让他的特色农业发展少走了许多弯路。

余炜把关心、支持、帮助青年农民创新创业当作自己的分内事,先后帮助5 名大学生和青年农民建立“南京市青年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培养了一批现代新型农民和科技兴农带头人,使他们成为带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军人物。

推动特色林果成产业

余炜根据溧水地区丘陵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大力发展青梅、黑莓、蓝莓、草莓、杨梅“五梅(莓)”特色林果发展思路的构想,由他执笔并牵头申报的“五梅(莓)”特色林果基地建设项目被科技部列为“农业科技开发项目”,为溧水区争取到100 万元的专项经费。

2013 年,37岁的胡震芳在浙江省被一颗东魁杨梅俘获了味蕾,此后她在溧水区晶桥镇杭村赭山水库旁创办了果香杨梅园。2016年,因天气异常寒冷,当时只有4 年树龄的杨梅全部开裂。眼见几年的心血要付之东流,100 多万元的投资要打水漂,胡震芳绝望无助。

余炜及时出现,他不仅亲自去田间进行指导管理,还邀请了南京农业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多位专家一起到果香杨梅园参与杨梅树救治。胡震芳说:“余局长真是雪中送炭,他几乎每个月都到我这里进行技术指导,受灾的杨梅树裂口慢慢愈合,棵棵成活。”

2022年,果香杨梅园成为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学科研基地。胡震芳开心地说:“我们的杨梅果型大、口感佳、收成好,所以订单源源不断,销路非常好。”

在余炜的倡导推动下,溧水区成立了杨梅专业技术协会,晶桥和石湫两个镇成立了梦杨、福晶、施峰山、芊芊等杨梅生产基地,促进了当地生态农业、都市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助力革命老区脱贫攻坚

晶桥镇芝山村地处黄茅革命老区,土地抛荒严重,村集体经济发展较为滞后。

2018年,村两委为寻求出路,决定发展现代农业,却苦于无人指导。芝山村党总支书记李其军介绍说:“我们开始干的时候,因为是穷乡僻壤,没有哪个专家愿意到我们这里来。”

2019年,余炜应晶桥镇党委政府邀请义务担任科技顾问,帮助引进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潘根兴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产学研合作,共建了芝山曹庄富硒生态园,开发出富硒大米、富硒茶、富硒蔬菜、富硒水果等优质农副产品。

芝山村村民欢天喜地,之前种的大米2 元钱1 斤都卖不出去,因为发展了富硒产业,富硒大米现在可以卖到8元钱1斤,还供不应求。

余炜还帮助芝山村与省农业科学院进行产学研合作,集中连片开发了500 亩名特优新经济林果,推广应用水稻优质高产品种,提高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了生态循环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发展,助力老区人民脱贫攻坚奔小康。如今,荒山绿了、村子美了、村民富了,芝山村在希望的田野上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致富路。

昔日鲜为人知的穷山村变为远近闻名的“花果山”,芝山村涅槃重生的背后离不开余炜的辛勤付出。李其军说:“如果不是余局长搭台,外界根本不会知道芝山村这个地方,他给我们引进很多资源,好多项目就直接落实下来了。我们当时想给余局长一点辛苦费、汽油费,他一律不要。”

永葆共产党员初心

经年累月爬山修剪果树,造成余炜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严重的时候关节像刺扎一样疼,不能走路。陪着余炜一起在田间修剪树枝的妻子张建亚,看着丈夫放下手中的工具,慢慢按摩着膝盖,忍不住关心:“怎么啦?关节又疼了?”即使医生叮嘱余炜不能多走路、更不能爬山,但由于杨梅、蓝莓等经济林果都栽种在陡峭的山坡上,余炜始终坚持。

5 年前,余炜不幸患上恶性胸腺瘤,手术后又历经29 次放疗化疗,身体非常虚弱。即便这样,他还是放心不下果农。有一次化疗出院的第3 天,有果农联系他请求帮助,当时正是杨梅开花、幼果形成的时候,余炜放心不下,拖着沉重的身体奔赴田间地头,殊不知这一次差点危及到他的生命。

张建亚回忆起这件往事时依旧心有余悸、眼中含泪:“当初他回家的时候,脸色苍白,晚上发烧到39.2°C,到医院检查后医生确诊放射性肺炎,肺部损害比较严重,两个胸腔都有积水。”

即便是命悬一线的生死经历也没有让余炜停下服务“三农”的脚步。在余炜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里有一块“党员先锋岗”的牌子,上面印着他的承诺:“服务三农有作为,发挥余热作贡献。”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马锦义赞叹:“余局长作为一名老科技工作者,在农业科技方面付出了很多,对于溧水区、南京市乃至江苏省整个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贡献很大。”

“溧水亚夫”银发显担当

余炜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为榜样,在担任溧水区“银发科技团”团长和溧水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后,聚集带领了一批老科技工作者发挥余热,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被赞誉为“溧水赵亚夫”。

余炜提议且被采纳在溧水白马农高区建立“南京国家农高区亚夫工作室”,并由他担任了秘书长,在5 个示范基地推广应用赵亚夫的经验技术和模式。溧水区依托“江苏省农科院亚夫科技服务总站”,在所有镇(街)建立了“亚夫工作室”,实现了全覆盖。

为能更加便捷高效地推广科学技术,2022 年,余炜购置了一辆新能源汽车,妻子张建亚成了他的“专职司机”。余炜深入山林、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市场营销和宣传服务,每年用于为农服务的交通、通讯等费用都由自己承担。余炜还自学了短视频拍摄、剪辑,借助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农技科普宣传工作,为农民免费普及农业知识。

余炜不计名利、不求回报,用一双扎根土地的脚,一颗紧贴农民的心,书写了一名老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三农”情怀和使命担当,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科技进步贡献着自己的“银发”力量。

“我将继续团结带领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共同做好科技咨询、科普宣传、科技志愿服务等工作,培育推广更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余炜说。

猜你喜欢

陈超溧水杨梅
心手相连克难关,在溧水台胞台企助力抗疫在行动
南京溧水虎头鞋:“四根针”里有文章
清欢杨梅酸
禅意新中式建筑设计初探——以南京溧水2019G15地块示范区为例
杨梅
和我一起去广西
Dipole Polarizabilities of the Ground States for Berylliumlike Ions∗
腊月杨梅红
杨梅
江城子·悼诗人陈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