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发农“奉献无休时”
2023-04-22吴满玉朱正袖
文/图 吴满玉 朱正袖
季发农参加孝德文化宣传活动
“奉献是没有休息日的,只要嘴能说、手能写、腿能走,我就要一直干下去。”今年已83 岁、有着63 年党龄的老党员季发农这样说。
2000 年,季发农从盐城市建湖县颜单镇镇长岗位上退休后,担任镇老干部党支部、关工委等组织的负责人。他一部手机一个包不离身,靠着一辆二轮车一双腿,带领老党员、老干部等“五老”,配合党委政府服务三农、关爱老年人,特别是在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和关心下一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乡亲们亲切地称他是“好娘舅”“好乡贤”“好园丁”“好党员”。他先后当选“盐城好人”、盐城市“老有所为”之星、盐城市“正能量之星”、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省老区促进工作先进个人、“江苏好人”。
季发农退休时正逢村组合并,各种繁杂事影响邻里和谐,更牵制了基层干部的精力。季发农在颜单镇漕桥村牵头创建“乡风文明道德评议会”,由15 名“办事公道、作风正派、善解难题、威信较高”的“五老”组成。评议会坚持做到共性问题集中评、个性问题上门评、突发事件现场评,使很多矛盾得到圆满化解。
2015 年,漕桥村率先建成农民新居“漕桥新城”小区,个别入住村民难改乱扔垃圾的坏习惯,不仅造成小区卫生环境脏乱差,而且当一些村民出面制止时,常发生肢体冲突,村干部非常头疼。季发农得知后,组织村民代表召开以“不乱扔垃圾,过文明生活”为主题的“乡风文明评议会”,明确村民代表带头执行,并采取一个村民代表联系10户村民、评议会成员及时监督的办法,使小区环境焕然一新。
退休以来,季发农编写了《道德格言》《文明民谣》《孝德箴言》《农村新语》等9篇乡土教材,深受基层群众喜爱。《农村新语》教材编成后,县文明办印刷了6 万册,发到全县各村居、学校,潜移默化地传播文明新风。
为用革命英雄事迹教育下一代,加强爱国教育,弘扬爱国精神,早在2014 年,季发农牵头成立了抗战史料调查小组,他组织“五老”成员走遍全镇烈士家乡的每个村庄,向当地老党员、老革命了解烈士生前的动人故事和牺牲时的壮烈情景。
为整理带领民工担架队支援淮海战役时牺牲、时任财粮乡乡长周锡光烈士的事迹,季发农脚踩自行车骑行在乡间小道,不顾夏日炎炎,三次走访健在的知情老人,抢救性地挖掘和整理了周锡光的英雄事迹。
“五老”们先后召开40多次座谈会,走访300 多名群众,通过民政部门和档案馆查阅相关资料,积累报刊剪辑42本、读书笔记28本,最终整理出33 位烈士的翔实史料,汇编成《颜单群英谱》一书,为全镇广大青少年提供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乡土教材。
为使青少年教育更加精准化,季发农在镇里创办校外教育辅导站、老少同乐园,在颜单小学创立“五小”公民道德建设教育基地,在单庄居委会创建“颜单巨变——社会主义好”教育基地。多年来,全镇无一名儿童失学、辍学,连续10年未成年人零犯罪,见义勇为、孝敬父母、敬业爱岗的好青年层出不穷。季发农被师生称为学校的“编外校长”,被广大干群誉为青少年的“好园丁”。
为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季发农组织编写诗歌集《颜单人民十谢共产党》,并配以淮剧曲调演唱宣传,还组织“老少共话中国梦”书画展览。他组织编写小淮剧《一件连衣裙》、小演唱《法制教育就是好》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以数来宝、群口快板、表演唱等反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及文明道德教育成果,在社区、学校、敬老院等地宣传演出,受到群众好评。
“做一名好党员,做一个农民的好儿子”是季发农入党的初衷。23 年来,他总是坐第一班公交车,从县城来到20公里外的工作乡镇,脚踩自行车走村串户,与镇村干部商讨落实老干部的各项工作。为扎实做好老干部工作,他与时俱进,创新制定和推出了《五个时段工作法》和《重点工作推进法》。以他名字命名的“季发农志愿者工作室”,自创建以来带动一大批志愿者银发生辉、奉献余热,该工作室被盐城市命名为示范基地。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他运用自己多年实践总结的“剪、编、书、画、训、展、演、评”“八字宣讲法”,将党的新时期、新目标、新任务宣传到群众中;撰写演讲稿11篇共8 万余字,先后在村(居)、社区、学校演讲23场次。
有人这样赞扬他——一名党员一面旗,践行宗旨志不移,银发生辉开新局,人生奉献无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