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服装设计导向的“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3-04-21余正龙

纺织报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平面构成服装设计专业课程

余正龙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浙江 海宁 314408)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是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以社会需求、能力需求引领教学,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新思想[1]。“平面构成”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开设的基础设计课程,是学生进入设计领域的入门课程,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把握,使学生掌握服装设计必备的基础知识。平面构成形态是以服务设计造型为目的、将传统平面构成的“理论内容”与“形态学”相关研究加以整合而开发设计的基础教育课程。其基本内容是以“静态的非颜色”的二次元空间为载体、以“视觉心理学”“美学”为参考规则、以各种形态为研究对象而展开的设计造型研究。

“平面构成”作为服装专业设计前沿培养课程之一,对塑造创新思维、引领设计认识、确定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如何进一步引导课程教学与专业需求相匹配,成为任课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课程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应注重与服装设计专业学科知识、专业需求之间的融合性,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学科的兴趣[2]。本项目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以服装设计专业课程需求为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1 服装设计专业“平面构成”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平面构成”课程作为服装设计专业大一基础课程,其“教”与“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专业兴趣与认识度的塑造起到直接的导向性作用。本项目通过总结近4年服装专业学生的课程表现、作业练习情况、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结合最终成绩(数据)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服装设计导向“专业能力”不明确

目前,服装设专业“平面构成”课程教学首先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形式美法则的应用与点、线、面的构成表达形式、手法等,其次在学生掌握点、线、面的构成基础上,将点、线、面组合,通过重复、叠加、剪切、变形等表现形式进行构成设计与练习。

在课程学习中,学生认为大部分时间是在做重复的点、线、面的练习,没有认识到课程学习对专业能力的提升以及后续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不知道掌握平面构成的专业设计能力后如何与服装设计其他课程的专业能力需求相结合。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平面构成学习和练习的最终意义及与未来服装设计的联系,导致学生认为课程学习培养的专业能力以后没有用处。

1.2 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活力不足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课程教学设计基本上是理论知识学习与构成平面练习。首先是在平面的纸张上进行二维平面的构成练习,后面逐渐增加难度,通过纸杯、帆布包、帆布帽等载体进行构成设计手绘练习,教学形式单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练习作业,教师指导,缺乏其他互动性学习,师生之间的交流仅限于指导、点评作业,导致课堂活力不足,学生之间缺乏团队合作沟通,无法实现思维之间的碰撞式创新,学生各自独立完成作品,同学、师生之间的思维、创意交流不足。

1.3 课程体系设计链接性不足,学习成果不能有效利用

“平面构成”既是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也是环境、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因此在课程设计、专业需求上容易被忽视,重视程度不够。在课程教学设计上,单纯考虑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与能力培养而没有深入考虑课程体系中不同专业课程培养的专业能力之间的需求性与连接性。

课程作业大多书面完成,几乎没有涉及服装的构成设计需求,作业完成后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与转化,学生感受不到学习成果,得不到直接反馈。国内其他综合型以及艺术院校的“平面构成”课程已经融合了服装立体构成设计,增强了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利用平面构成的原理、手法展示服装设计。例如广西艺术学院已经将平面构成与立体实物相结合,通过构成的手法进行服装设计。在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在服装上进行点、线、面的设计与组合,强化专业知识的应用连接性。

2 基于服装设计导向的“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基于服装设计导向的“平面构成”教学改革是基于OBE理念、针对服装专业能力需求的创新性改革。本项目以服装设计专业需求为导向进行反向课程教学设计,明确课程学习的最终结果,建立专业课程之间的连接性,以成果产出导向反向设计原则为主线,以构建服装设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体系[3]。

(1)对教师而言,可以丰富目前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计,增加教学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有效检验“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成果在其他课程中的应用情况和学生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相关课程教学,培养出与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实践能力需求联系紧密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

(2)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平面构成的学习成果与服装专业课程相结合,将构成知识创新设计到服装面料、图案中,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紧跟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需求,自主设计与制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活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将平面构成与立体实物制作相结合的丰富、开放的学习模式,便于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创作路径。

(3)从专业建设与发展来看,服装设计专业需求导向的反向教学设计便于进一步验证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增强不同专业课程学习之间的互助性,提升专业能力培养的体系化、有效性,同时可以为其他专业基础课程改革发展提供一定的案例支持与研究基础。

3 基于服装设计导向的“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3.1 明确服装设计导向的教学成果

服装设计导向专业能力的“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服装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首要环节。课程能力培养是否有价值,最终需要通过专业课程、专业能力进行验证。“平面构成”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因此,课程最终成果能否为服装设计专业课程需求服务是检验课程效果的直接体现。针对“平面构成”课程性质与培养要求如何形成有效的关联性,是促进服装设计导向的“平面构成”课程有效实施的首要问题。从教学成果上树立明确、具体的课程专业能力表现形式和验证标准,是“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可行性设计的基本原则。

3.2 提高课程学习知识与专业体系的连接性

针对“平面构成”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程作业进行统筹化设计,充分考虑本课程与男装设计、纹样设计等服装设计专业知识需求,以下一阶段专业课程学习需求为目标实施反向设计教学,聚焦学生完成学习后达到服装专业需求的学习成果。

首先,提高重视程度,不再将“平面构成”认定为单独的基础课程,而将其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全盘考虑。以服装专业需求为导向,深入考虑本课程总目标的设定,阶段性成果、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与专业能力需求是否匹配,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满足服装专业需求的创新思维、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基于构成设计的基础,应将服装设计专业知识与其巧妙融合,不再单纯地讲授平面知识内容,而是有针对性、有引导性地将构成知识与服装专业知识相结合。在掌握构成设计基本理念、元素应用的基础上,将服装中蕴含的构成知识引入课程教学内容。例如,从服装面料纹样、图案设计的角度分析构成设计的形式,在服装款式设计、面辅料应用中引导学生发现构成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以服装专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建设,潜移默化地将平面构成知识应用于服装设计中,建立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服装专业之间的连接性,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课程内容与未来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提升课程学习兴趣与动力。

3.3 强化以专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作业设计

学习成果是专业能力的有效体现,这种能力需要通过最终的课程作业与实践练习获得。学生通过该课程的作业练习获得专业课程能力,并且可以为下一门课程学习提供指导。研究以服装设计导向专业能力为目标的平面构成作业形式,有助于解决平面构成学习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学习之间的连接性与映射性问题,使学生完成专业课程练习后获得专业实践能力。

(1)以服装设计专业知识、技能需求为目标进行课程作业设计。在课程作业设置上,基于已掌握的知识,以服装为背景进行构成形式的练习,引导学生将平面构成练习与服装设计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对表现形式、材料选择、服饰风格不设限制,学生应用点、线、面构成元素与构成形式进行创作、展开思考、提出质疑、作出决定和呈现能力,逐步发现平面构成知识在服装中的有效应用与价值。

(2)在前期二维平面知识的基础上,以服装人台为载体,充分运用构成设计手法,结合不同材料进行服装设计构成实践。通过任务驱动、实物感受,沉浸式体验平面构成知识在服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通过二维平面知识到三维实物的真实制作、练习、体验,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平面构成与服装设计专业之间的关系。将构成知识与服装实物相结合,可以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策划组织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了解服装构成知识,认识到构成专业知识在服装专业中的有效应用,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与认识。以服装为载体的作业形式为服装设计导向教育理念的落地提供了实现方式,有助于实现学习成果的持久性、深入性[4]。多种形式的课程作业练习不仅提升了课程作业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趣味性与实践性,还有效强化了学生的课程学习积极性与探索能力。

3.4 构建服装设计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机制

OBE是基于“产出”的核心思想,聚焦“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目标是否实现、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5]。在以往的“平面构成”课程中,针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主要围绕学习作业练习效果,单纯从构成效果、形式美法则的掌握情况等角度进行评价,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习形式等情况。

通过探究服装设计导向的评价机制,要求课程教师在教学内容和作业设计、授课形式选择时,对课程各个环节设定具体的能力评价形式,针对下一门课程能力需求形成协同目标。面对新的能力培养要求,服装设计导向的教育评价应聚焦学习成果,即专业能力,而不是学习过程、实践、形式,当然,成果并不是不顾学习过程中的结果[6]。教师需要根据专业能力需求,按照反向设计原则设计课程教学环节,对阶段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还要掌握并利用多种形式的课程评价方法,例如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与随机应变能力。教师与学生要共同参与作业点评、项目汇报,互相交流创作过程与想法,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锻炼学生的现场表达能力,动态掌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养水平[7]。通过构建符合服装设计导向的“平面构成”教学评价机制,还可以减少因教师个性等差异导致的教学差异,进而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实现“有效教学”。

4 结语

本研究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能力需求,将OBE教学理念引入服装设计专业,构建服装设计专业需求导向的“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从育人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3个方面结合专业实践进行创新改革与研究,希望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现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能力之间的连接性、教学成果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升“平面构成”学习成果与服装专业课程学习之间的有效性与连接性,满足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

猜你喜欢

平面构成服装设计专业课程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新媒体环境下的平面构成教学研究
中国画章法与构成原理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Excel图表中平面设计元素的运用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服装设计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的构想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