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话题总复习中的运用

2023-04-20哈森其其格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导图词汇思维

哈森其其格

(前郭县第三中学,吉林 松原 138100)

20 世纪60 年代,英国学者托尼巴赞提出了思维导图的概念。因为这个概念融合了词语、图形、图像等多个形态模块,让概念的内涵与概念之间的顺序层级清晰可见,所以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学习者的推崇。随着运用的深入,思维导图形象化、可视化的特征被运用到了更多的学段与主题教学中。尤其是在语言的学习中,它所提供的学习思路,以及帮助学生对语言知识系统进行收集、归纳、总结、整合的能力更是其他学习工具不能取代的。国内英语教材都是以主题的形式呈现的,因而在复习阶段也会以话题的形式将需要复习的词汇、短语、句型、语法等组织在一起进行复习。传统的复习倾向于死记硬背、重复抄写等方式,这就直接导致复习气氛沉闷、复习效果欠佳。把思维导图引入英语总复习后,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了同步的培育,复习课的目标在这样的情境下更容易实现。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话题总复习课前阶段的运用

语言的学习具有整体性的特征。进入初三的复习阶段后,单词、短语、句型等涉及量大、范围极广,将其集整成话题,只是完成了内容上的准备工作,而围绕话题,结合学情,在课前进行内容分析、确定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设计复习活动的主线等,则是更加具体的工作。首先,教师要明确思维导图的优点和使用思维导图的一些原则。利用思维导图整合教材中相关的话题,明晰这些话题和哪些知识点发生关联,确定思维导图的基本框架,为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依据。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居于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初三话题总复习任务繁重的背景下,教师不要为学生的思维设限,可以通过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复习的知识记录下来,先完成第一部分的思维梳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绘制思维导图,把被动记忆知识变成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最后,复习课要注重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之所以引入思维导图,是因为它可以在学生的复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思维,形成清晰的框架,获得一目了然的知识体系。学生使用得越熟稔,就越能让自己的发散思维、整合思维、创新思维、推理思维等得到锻炼。为此,在课前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绘制环节多融入一些采访、对话、表演的形式,强化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越高时,其使用思维导图为自己服务的能力也就越高,反之亦然。教师在复习课中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思维。例如,听力训练的复习中,教师先明确地告知学生要复习的话题,这个话题下有若干个词汇、短语,在教师设计的具体情境的指引下,学生可以先行列出思维导图的框架,然后让学生把听辨到的内容填入思维导图中,没有听清听懂的内容,可以用“猜” 的方式填一填,最后让学生对照自己填的内容检查是否正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先是根据个人的经验搭建了思维导图的框架,给予了个人思维先行梳理与教师观察学情的机会。教师在进行课前设计时,要专门预留出观察学生课堂表现的时间,并且充分考虑不同学能的学生在使用思维导图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需要在思维导图绘制的环节应用多种教学方式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文本难易程度多准备一些思维导图的样式,以备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样式,架构自己的知识系统。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话题总复习课中阶段的运用

(一) 课堂导入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语言的习得需要有具体的环境。在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时,学生需要经历“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桥梁和连接的作用,它是利用思维导图与学生学习知识在建构原理上的相通性发生的作用。教师会根据需要复习的话题创设真实的情境,其中包括运用语言的社会环境、必要的词汇(短语) 补充。情境可以用图片、视频、对话等多种形式引入,先让学生进行听力感知,对话题和情境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展开头脑风暴,把话题涉及的词汇、短语、句型等编入思维导图中。因为是头脑风暴,所以学生是可以对这些英语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整理、拓展与延伸的,从而使看似艰涩的知识变成生动易懂的画面,直观显示知识内部的逻辑关系。除此之外,也可以组织一些完形填空式的思维导图,这一类思维导图中的空白处都是学习的重难点,对于处在总复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能对知识点的记忆更深刻,还能学习到一些答题的技巧与策略。以individuals and family 下的子话题Appearance and change 为例,它包含了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内容,知识点多,涉及面广,可以同时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文化意识等一系列目标。教师将从学生处收集的初一刚入学的照片和现时的照片放在一起做成视频,请学生观看。因为学生是视频的主角,在看到自己的变化时,内心的感受一定是强烈的,由此引出“Change” 的话题。教师顺势展示核心问题: How do we talk about change? 让学生依此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可能会从外貌、性格、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绘制,也可以就一个方面展开深入阐述,顺势从导入环节进入话题内容的复习中。

(二) 词汇短语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词汇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在初中教材中总是以零散的状态分布的。这使得词汇的复习在很长时间内都不能摆脱死记硬背的低效方式。思维导图的引入让词汇可以串成一个整合性的话题,帮助学生使用整合记忆、联想记忆等更好的方法实现对词汇的复习。以七年级的Topic 为例,在复习以colors、clothes 和people 为核心词汇的内容时,教师把“I want to buy a black T-shirt/ a pair of blueshoes…” 作为一个核心句型去串联词汇的复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不断对话,强化记忆。在此基础上,引出一组组描述外貌、穿着、情绪的单词,扩大词汇训练的外延,使得学生运用的词汇越来越多,不知不觉间就可以记住许多单词。这就是我们在思维导图中对词汇量进行的四层分类: 能说的词、能写的词、能读的词和能猜的词。这四个层级按照日常使用频率和考试频率会分为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在思维导图中积累更多的词汇,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厘清哪些是积极词汇,需要通过听说读写达成记忆,哪些是消极词汇,可以通过联想与猜测达成记忆。从这个层面来看,思维导图又可以成为传授教学方法的工具,实现了词汇的分块记忆,让复习效果得以提升。

(三) 语法复习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语法决定了学习者正确使用语言的程度。人们要想清楚而准确地表达信息,必须正确地掌握语法。相较于汉语,英语的语法并不难,主要是围绕时态和从句展开的,新课改后,传统的讲练被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取代,成为学习语法的新模式。在总复习阶段,我们就可以继续沿用这一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整套语法的思维导图。以时态复习为例,教师先和学生一起总结初中学习过的时态,然后为小组合作制作思维导图提出具体要求,如时态的整理必须包括形式、意义、用法三个内容,用法必须置于具体的情境中。同时教师会鼓励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在思维导图中补足一些本小组认为重要的内容。接下来,教师要给予小组充分的时间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用以制作本组的思维导图。为了让思维导图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组内需要经历几轮的制作,每一轮制作完成,小组都要在班内进行展示,让组内成员充分论述思维导图的形成轨迹。教师则出示一些完形填空题、图文解析题等,检验学生语法整理的效果,让学生内省是否还需要补充或完善本组思维导图的内容。在一轮又一轮的展示与检验后,思维导图不仅为每一个时态勾勒出清晰的框架,也让时态之间形成了横评关系,学生学习到的语法就更加清楚准确了。

(四) 阅读与写作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阅读与写作在语言学习中总是“不分家” 的,它们代表着语言综合运用的程度,也是决定考试成绩高低的关键部分。阅读和写作在总复习中属于难度最高的一部分,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考虑到种种客观要素,阅读和写作同时在课上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也就存有难度了。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延伸复习的空间,让学生有充分接受学习内容的时间。为此,教师在课前就把与复习话题相关的阅读文章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一边提高阅读能力,一边培养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也可以鼓励学生搜集这些话题已有的一些文章,摘抄其中有价值的观点或是积累名词名句。待到课上教学时,学生已经梳理出一条话题主线,在观点的输出上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决定使用哪一种方式统整本组的阅读收获。如有的组会使用情境对话的方式陈述观点,然后将观点提炼出来制作成思维导图;有的组会使用完形填空的方式,呈现阅读中获得的字词句篇的关键信息,提高使用思维导图复习的效能;还有的组会采用组合的形式,尽可能多地把阅读的内容包容进来,使思维导图成为一张综合复习资料。仍以“Change” 为例,有些小组将思维导图提前做成采访提纲的样子,提纲中包括外貌、性格、爱好等若干大项,组内同学互相采访,已经使用过的描述词不能再使用,每采访一个组内成员,采访者还要附上采访后的感受。这个感受可以是因为同学的变化产生的,也可以是采访过程中的一些灵感,还可以是与采访相关内容。这样就相当于是一次针对个人的小练笔。思维导图是全组合作的结果,小练笔是对思维导图的个性化补充,学生只有在主观与客观灵活切换的语言环境中不断检验与自省,才会让阅读的输入与写作的输出有更强的针对性。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话题总复习课后阶段的运用

无论是何种课型,都应该将课前、课中、课后全部纳入进来。而总复习课又在所有课型中最看重课后时段的利用,可以说,能够真正拉开学生成绩差距的环节就是课后。因此,当教师在课上引导学生完成英语各个模块的学习后,并不代表着复习课的结束。相反,课堂教学的结束意味着课后复习的开始。首先,学生要利用课后时间把思维导图进行完善。这里所指的完善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学生把在课堂上新的收获完善到自己的思维导图中,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清晰;二是与其他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取长补短、拓展思维,通过观察别人思维的过程与内容,发现自身优势、反思不足,既能获得学习方法,又能得到情感上的蓄能。基于多重需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评价环节,通过自我评价、生际评价、组际评价等几种形式,全面观察思维导图。教师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精准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利用思维导图。如果学校、班级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选取一部分思维导图进行展示,进一步激励学生。其次,每一位学生的课后反馈都应该成为下节课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后思维导图完善梳理结果的收集,为下一阶段甄选出合适的话题组织教学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实际上,英语学习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模块都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它帮助学生把“零碎” 的语言知识整合在一起,通过可视化的内容让其内部的脉络清晰地呈现了出来。这对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和语言逻辑能力有着极大的助益。文章以复习的时段做划分,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分别提出了运用思维导图的模式,意在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话题总复习中的运用提供一些可行性思路,从而让语言学习的效能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成正比,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导图词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