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目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设计策略
2023-04-20王洪华
王洪华
(长春市第六十中学校,吉林 长春 130000)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传授思想道德、培养公民意识、提高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当前“双减” 政策的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作业设计都面临着诸多挑战。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对如何科学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促进学生思想、情感、行为等多方面发展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一、“双减” 目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双减” 政策的实施,中小学课程体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设置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想要更好地落实“双减” 目标,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合理设计课后作业十分必要。
首先,良好的课后作业设计能有效巩固知识点,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于道德与法治课这一特殊学科的性质,仅通过课堂教学难以达到深入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外,适当设计课后作业能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科学的课后作业设计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在“双减” 目标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而科学的课后作业设计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高效的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此外,良好的课后作业设计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热爱。
最后,科学的课后作业设计还能实现家校合作,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不仅要靠学校和教师,还需要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学校和教师应注重设计优质的课后作业,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内容。只有在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真正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教学。
二、“双减” 目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设计策略
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课后作业设计,需要慎重考虑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尽可能避免刻意烦琐、机械重复的作业,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 丰富作业完成方式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的设计和完成方式,是课程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点,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多种方式和选择,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在思维方面得到更好的锻炼。
1.课后作业设计的目的
作为一种教学反馈的形式,课后作业的设计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的设计目的,首先,应该是协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其次,作业还应该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兼顾这两个方面。
2.课后作业的类型
课后作业的类型有很多,例如思维导图、讨论文章、观察实践、文化宣传、家庭调研等。这些不同类型的作业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丰富作业完成方式
在课后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丰富学生的完成方式。只有让学生有更多元化的选择,才能促进他们思维和创造力的发挥。教师通过下面几种方式来实现:
对于主题型的课后作业,教师可以将外出参观作为作业完成方式之一。加深阅读也是一种非常实际有效的完成课后作业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期刊或网络文章,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并且梳理自己的想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有了更多的虚拟互动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各种教育平台,完成自己的作业任务。
(二) 分层设计道德与法治作业
“双减” 目标是指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和作业布置。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从层次分明、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四个方面分层设计道德与法治作业。
1.层次分明
层次分明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为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作业内容。具体设计如下: 对于学有余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于学习能跟得上、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稍弱的学生,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并培养问题意识;对于学习有困难,认知能力、语言表达和实践能力受到限制的学生,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和法治知识,以及培养自我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设计适合的作业形式和内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布置针对性的调研任务、实践活动和观察报告等作业,加强学生问题意识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对于学习能跟得上的学生,可以布置针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的课堂练习、思维拓展和主题演讲等作业;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布置针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的课堂作业、小组讨论、简答题和填空题等。
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设计作业时应注重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合理表达。
4.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是知识的输入,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门课程中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作业设计上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的分层设计需要关注多方面、多角度,让学生在作业中得到更加全面、系统的学习和提高。
(三) 在作业中渗透生活知识
随着“双减” 政策的推进,学生的作业量过多的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要从生活化、实用化的角度出发,打造更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作业。
1.作业分层设计的基本原则
要想在作业中渗透生活化知识,首先要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分层设计的目的是区分内容难易程度,让学生从容应对。基于此,教师可以按照以下原则进行作业分层设计: 一是基于知识点进行区分,将同一知识点的内容进行分类,按照简单、一般和难的程度分为三层,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逐步提高难度;二是基于技能进行区分,将学生所需掌握的技能进行分类,按照掌握、熟练和高超三个阶段分层,要求学生根据各自技能水平完成作业;三是基于实际运用进行区分,将同一知识点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按照简单、实用和复杂三个层次进行分类。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设计方法
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课后作业设计:
(1) 基于生活实际出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进行作业设计,通过描述案例并围绕生活中常见的道德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决。此类作业相对生动有趣,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课外练习,也能锻炼学生的生活技能和认知素养。
(2) 基于应用问题出发,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一些法律和道德问题,根据层层递进、重难点突出的原则,设计综合性的应用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分析,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基于创造性思维出发,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
3.突出对生活知识的渗透
渗透生活知识是确保课后作业设计质量的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加深入,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注重学生实际所需,按照任务目标、难易度、技能和实际应用程度等进行分层设计,丰富作业形式,努力营造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练习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作业布置要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
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布置,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以确保作业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
一是布置基础性作业。这些作业应着眼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初步思辨能力的掌握。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能力进行全方位评估。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一层反复强化一些关键概念和基本法律,完善知识体系。
二是加入社会实务作业。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现实社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德和法治知识。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在理论上进一步理解道德和法治,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快地实现知行合一。
三是要求学生更加深入和全面地考虑问题。学生需要通过了解相关新闻报道和议题等,深入讨论一些问题,以便更好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时间安排和生活规律,避免过于繁忙的安排和高强度的任务让学生感到压力和疲惫。课后习题一直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但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带来了很多学习压力。初中生每天语数外三科就占据了大量的作业时间,还需要学习其他学科,每一门都有着大量的课后习题,学生不仅每天要花大量时间写作业,还要上课后辅导,导致学生的身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教师一定要研究作业,精心、酌情选择,同时要减少学生的作业量,更要减少抄写性作业,多布置一些思维性作业。
总之,要想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在设计上更符合实际情况,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全面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角度观察、分析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坚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材相结合,促进课后作业的改革以及创新,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在尽可能保证学生休息时间和恰当任务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教师只有更加注重教育的差异性,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做出相应的作业设计,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