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教学时机,催生课堂亮点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2023-04-20孙光军
孙光军
(安图县万宝镇中心小学校,吉林 延边 133600)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综合性、活动性与开放性较强的学科,在学生成长中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融合的特点,目标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法治意识,是德育课程、法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机整合,能够帮助学生在了解社会现象、感受社会生活的同时,逐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理解能力有限,也缺乏足够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调整教学方式,使小学生在经历、体验活动中获得感悟,从而受到道德与法治教育,充分彰显课程的价值与功能。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着重思考的三个问题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时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素养。为此,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思考:
(一) 教师应重视教材与教学方式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1]同时,教师还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例如,在教授“我是中国人” 一课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不足且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他们对“中国人” 的特点与身份认知不够清晰,对“中国人” 的概念理解不够准确。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人” 的概念。
(二) 教师应正确把握课堂教学时机
教学实践证明,抓住恰当的课堂教学时机,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良好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和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例如,在导入新课时可借助学生喜爱的动漫、小游戏、生活中的新闻事件等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进行新课讲解时可通过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进行课后练习时可将问题抛出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等等。
(三) 教师应注重课中评价与课后反思
教师课上要收集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有效评价;课后要认真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并进行经验总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加以改正和完善,同时,还可以为新课程改革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一) 以生为本,激发兴趣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结合教材内容,把握教学时机,精心设置教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兴趣中主动学习,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学会宽容” 一课时,教师可以围绕“什么是宽容? 怎样理解宽容?” 这一核心问题设计问题。“怎样理解宽容” 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类似的情景,与宽容相关的事件在生活中也比较常见,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时机,引入相关问题,比如,在公交车上别人踩了你一脚,你会宽容别人吗?为什么? 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并将自己的思考整理后形成一篇演讲稿。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明确了什么是宽容,以及为什么要学会宽容。随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 “大家在生活中要学会以宽容之心面对他人;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用宽容的态度对待自己。”
(二) 注重情境导入,激活学生内驱力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情境导入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情境中感悟新知。[2]例如,在教学“我们的节日” 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引导学生课前查找资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或查阅的资料制作手抄报、节日贺卡等,并在班级中分享交流。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仅了解了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知识,还能体会分享活动带来的乐趣,进而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堂导入环节的优化设计,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知识、感受情感。例如,在教学“走进新时代” 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形成的伟大精神。如导入《我与祖国共成长》 的视频: 通过播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阅兵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等视频片段来回顾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通过播放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等图片资料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为祖国建立的不朽功勋。[3]通过这样的情境导入,能让学生深刻感受新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和形成的伟大精神,激发其爱国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索知识。在教学“保护环境” 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消耗大国,环境污染问题还很多的现状,激起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并从日常小事做起。教师还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环保志愿者、环保小卫士,进行模拟实践,还可以在教室内张贴相关的标语、海报等。[4]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保护环境的意义与重要性。
(三) 注重合作探究,整合教学资源
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创设合作探究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例如,在学习“保护环境”一课时,让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再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时机,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这样的环节: “同学们,你们想过破坏环境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吗?” 通过合作与探究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总结,得出结论: 如果我们不保护环境,地球会被人类破坏;如果我们不爱护环境,大自然就会被人类破坏。通过这样的讨论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的探究意识比较强烈,他们对知识学习的需求并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开发教学资源。例如,在学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电视节目《感动中国》,了解这个时代的英雄人物;教师可通过网络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了解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比如: 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下水;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建设了很多世界领先的桥梁、建筑。通过这些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祖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假如没有生命》,让学生感受生命的重要性。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医生、警察、消防员等不同职业的人,在体验角色的同时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职业的使命,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通过这一方式,学生能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章,观看相关视频,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要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合作探究情境,开展角色表演活动,丰富课堂活动内容;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领域广泛,包括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等方方面面。例如,在教学“学会感恩” 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感恩教育,让学生体会父母、教师、同学对自己的关爱,同时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教师还可以将感恩教育渗透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在教学“爱劳动” 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让学生将自己的校服洗干净、将自己的物品摆放整齐。通过这一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意识,还能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四) 注重动手实践,深化文本理解
小学生知识经验不足、理解能力不高,比较喜欢实践类的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我与国旗合个影” 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发现问题,[5]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国旗的正确悬挂方式,加深对国旗含义的理解,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强大和五星红旗的神圣与庄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区分国旗与其他旗帜的不同,在展示五星红旗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推进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我与家乡合个影” 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家乡景点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展示;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了解家乡有哪些景点,引导学生搜集家乡的特色美食、特色文化等资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家乡美食;可以和家人一起观看家乡的纪录片,加深对家乡的了解。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校园、街道、景区等公共场所拍照留念,在拍照时要注意爱护公共财物,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遵守社会公德。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深化理解知识。[6]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法治意识为主要教学目标的综合性课程,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开展教学活动。一是要以生为本,通过设置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要设计合适的情境导入方式,激活学生内驱力,使其在情境中感悟新知;三是要注重合作探究,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四是注重动手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加强学生生活体验等方式,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