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农文旅融合 营造靓丽“后花园”

2023-04-20王丽芝江苏省仪征市农业农村局

江苏农村经济 2023年3期
关键词:后花园黑莓全市

王丽芝/江苏省仪征市农业农村局

江苏省仪征市西北部丘陵地带,过去被称为“后山区”,曾是经济欠发展片区。现在这里全市共建成14家休闲旅游农业精品企业(园区)、12家省主题创意农园、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6个省休闲农业精品村等,“后山区”蝶变为美丽富裕的“后花园”。2022年,仪征市入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借鉴仪征市月塘、新集、刘集、枣林湾等地好的经验做法,对促进丘陵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扬长避短,发展茶果文旅产业

岗矿闲地改造,提升土地价值。一是摸索茶果上山,开展观光采摘。仪征市充分利用“绿杨春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和“茶果之乡”优势,开展丘陵地茶果种植,发展茶田观光、茶叶采摘、制茶体验等茶旅融合项目。全市岗地茶园面积达3.5万亩,年产绿杨春茶500多吨,全市有3家茶园获评休闲农业精品企业(园区)、3家茶园获评省主题创意农园。全市丘陵果品种植面积约3万亩,优势果品有黑莓、砂梨、葡萄、桃等,其中黑莓种植面积达8000亩,是国内最大的规模性黑莓种植基地。依托优美的丘陵果园风光开展采摘观光、亲子研学等农旅项目,每年举办黑莓文化节、嘉悦千亩梨园悠闲文化艺术节,打造周边知名的农事节庆活动。全市有7家果园获评休闲农业精品企业(园区)、7家果园获评省主题创意农园、2家果园获评省农耕实践基地。二是开展砂矿改良,打造休闲项目。仪征西北山区盛产雨花石,一度采石场遍地,经过关停整治,实施土壤改良、砂石矿复垦和生态修复,重现绿水青山,促进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如仪征青峰茶场、观月湖生态园、长兴农场、惠田黑莓产业园部分基地等都是通过废旧矿场改造建成。目前,全市有16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建在砂石矿上,其中5家获评省休闲旅游农业星级企业(园区)。如四庄村,招引了江扬天乐湖、时会堂茶叶、悦榕四庄青谷里等休闲农业项目,废矿场经过土壤改良后成为生态茶园和果园,不适宜种植地区改造成游乐场,矿坑则被塑造成雨花石研学探险项目。全村逐步形成茶叶、果品、旅游三大支柱产业。2021年,四庄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村域产业联动,发展乡村农旅。一是以村企业为龙头,带动村域旅游。以新集镇庙山村为例,该村招引润德菲尔庄园、弘润农业、坤林生态园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其中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1家,省三星级休闲旅游农业企业1家。庙山村以企业为龙头,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打造以“汉风妙境·野趣庙山”主题村域旅游,完善了秦云非遗庄台、特色庙山庙集、红色教育展览馆、汉文化主题公园等旅游载体,推出“一茶一菊一板栗”的特色“庙山妙品”村域产品,囊括村域内600亩的扬子春茶叶、300亩的庙山冠菊、400亩庙山人家板栗,形成可观、可采、可品的三可业态。年接待游客超过8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近300余万元,先后获得“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提名村”“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二是以村产业为载体,开展农情体验。马集镇方营村通过成立合作社发展富硒茶、富硒大米两大产业,利用353省道区位优势和作为《陈旉农书》发源地的农耕文化底蕴优势,积极发展田园观光、茶叶采摘、农情农事、制茶体验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打造茶树梯田、彩色稻田、陈敷展馆、帐篷农家乐等节点,衔接茶叶合作社、稻米加工厂、“美丽库区”项目等产业,开设农家乐、民宿等配套项目,构建完善的旅游体系;推出小骆驼农耕研学基地项目,将村庄打造成一站式农业观光旅游农情体验基地。年接待游客超1 万人次,年营业收入约20万元,先后获评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省美丽乡村、省水美乡村、省生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2022年因茶产业发展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优势产业融合,增加产业附加值。全市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农旅融合发展,全市茶叶、黑莓等农旅融合产业初步形成。一是茶旅融合成效显著。全市茶园生产面积3.55万亩,分布在9个镇、园区,年产干茶500吨,全市工商注册茶企145家,茶叶加工企业80多家,其中规模加工企业35家,是苏中、苏北地区最大的产茶县。仪征市以茶叶生产为基础,大力发展茶旅观光农业,已形成茶与观光休闲、农家乐等融合的茶旅产业链,茶叶全产业链年产值超10亿元。每年举办多场茶叶农事节庆活动,如“绿杨春”早茶文化节、捺山喊山醒茶会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采茶乐趣。全市有3家茶园获评休闲农业精品企业(园区)、3家茶园获评省主题创意农园、多个茶园景点入选全国、全省休闲旅游农业精品线路;2021年“仪征绿杨春茶”创成“江苏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同年入选江苏省农业品牌目录。二是黑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国领先。全市推动黑莓产业产、加、销、旅相结合,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地。开展二产深加工,可实现年加工产能约8万吨;延伸三产农旅,打造黑莓观光园,园区建成垂钓中心、黑莓科普馆、开心果园、户外大锅灶、民宿等设施,开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项目。2016~2021年,先后举办六届黑莓采摘文化节,每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先后获评“江苏省主题创意农园”、四星级江苏省休闲旅游农业精品企业(园区)。2020年,仪征黑莓入选“全国乡村特色种植产品”名单;马集镇创成省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入列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瓶颈明显,创意不够品牌不响

文化创意不够,品牌效应不高。部分休闲农业项目缺少创新创意,特色文化挖掘不够深入,项目重复度较高,功能雷同。一些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在产品开发上缺少文创产品。休闲农业品牌效应还未形成,需加大力度开展系统性宣传。以登月湖地区为例,自然环境、资源和区位条件优越,周边分布登月经济林果、龙山葡萄园、鸿儒生态园、钓鱼岛等休闲农业景点,但是项目特色挖掘不够,未能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

复合人才缺乏,经营水平参差。当前乡村人才流失较大,发展休闲农业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普遍缺少专业经营人才。休闲项目服务质量不高,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园区客房、餐厅、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等设施不足,安全、卫生等水平还需提升。

多措并举,提升产业融合水平

强化保障措施。强化政策扶持,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渡过难关。优化营商服务,提升营商环境,给予相关政策、运营、技术等方面指导。优化市场金融渠道,强化金融市场对接,帮助休闲农业企业项目通过苏农贷、苏农担等渠道申请低息贷款。完善设施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安全、卫生条件,拓宽“产、食、游、娱、购”等服务,探索与周边经营主体和农户的合作。加强复合人才培育。强化休闲农业复合型经营人才培育,提升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理念。通过考察、学习拓宽经营主体视野,让经营理念与市场需求与时俱进。

盘活农旅用地。协调规划部门给予一二三融合发展用地指标,给予休闲农业拓展功能的发展渠道。引导经营主体与乡村协作盘活闲置用地,休闲农业项目可拓宽思路,与村里合作,互取长处、互补不足。村庄有劳动力、用房,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有体量、景点和体验项目。可以采用购买、租赁、入股等形式,利用各类闲置房发展民宿、农家乐、餐饮等项目;休闲农业有产业、产品和渠道,经营主体可以生产农产品,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强化品牌宣传推广。制定系统的休闲农业宣传营销方案,建立统一的宣传标识,统一包装和宣传标语,塑造特色休闲农业品牌形象。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推广。帮助休闲农业建立主要景区游客引向休闲农业基地的引流机制,让全市休闲农业形成发展聚合力。

提升文化内涵和创意创新。引导经营主体在项目运营中注重文化创新。充分挖掘本地田园、山水、物产、民俗、历史等文化内涵,突出农耕文化,打造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休闲农业项目。鼓励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在农产品开发上注意创意创新,打造文创农产品、文创农业工艺品等,设计农产品创意包装,打造外观美观独特、富有文化内涵,产品功能优秀独具一格的休闲农业产品。

与时俱进转变经营策略。当前市场环境下,休闲农业的思路应当逐步转向夯基础和稳收益,平衡轻资产运营和固定资产积累之间的矛盾。一是正确看待淡旺季更替,不要过分追求四季休闲模式,可顺着“旺季做市场和营销、淡季做生产和品牌”的思路,合理平衡开展生产和休闲工作。二是由扩大经营转为深化完善设施配套,发展精品化、精致型休闲旅游,扩展体验项目类型,营造城郊旅游度假“舒适区”。□

猜你喜欢

后花园黑莓全市
消失的亚特人之黑莓
美丽的欧洲后花园——塞浦路斯
小猴子的后花园
柳叶湖畔的后花园——河洲休闲生态园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黑莓彻底退出手机界
黑莓的未来在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