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坊工匠型会计人才培养研究

2023-04-20尹珍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

财会学习 2023年10期
关键词:工坊工匠校企

尹珍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

工匠精神在2016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被提出,并迅速成为激励制造业乃至各行各业广大劳动者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精神力量,当今,劳动者培育“工匠精神”已成为全民共识。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院校来说,打造一支技能过关、素质过硬的工坊工匠型学生队伍成为教学的重要方向。会计是一门强调专业性和实操性的学科,也是要求从业者具备工匠精神的一个行业。高职院校在会计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坊工匠精神、如何让学生以专注和坚持的态度开展学习和工作成为一项艰巨任务[1]。为此,学校不仅要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全过程,还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尤其是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校企合作即是实现企业与学校互相服务、互相促进的主要方式,高职院校可以基于校企合作来培养工坊工匠型的会计人才,提升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一、校企合作的工坊工匠型会计人才培养思路

工坊工匠精神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论是农耕时期还是工业时代,工匠精神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力量和文化标识。改革开放40 多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开始缺失。在高职院校教育阶段注重对学生精神文化尤其是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能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能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好地将传统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成为社会栋梁之材[2]。如何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从培养定位、培养依据、培养目标等方面将工匠精神融合入内。

首先,将课程思政与高职教学相结合,把工匠精神等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全过程,采用正反例证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帮学生建构执着坚持、精益求精的工作价值理念,对职业负责、对岗位负责,树立敬业精神。其次,以会计职业的行业规范为依据,制定标准,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注重细节的工作精神。在学校实训过程中,时刻要求学生按照职业规范操作,让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的每一个学习和训练环节中。再次,围绕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职业规范和工匠精神纳入目标体系,培养富有工坊工匠精神的职业型会计人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时许多人会选择收银、财会、出纳等基础性的会计岗位,保持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能够帮助他们从基础岗位中迅速成长,并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3]。高职院校在教学和实训方面要侧重工匠精神的培养,为企业输送更高职业素养的会计人才。

二、校企合作的工坊工匠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意义和优势

(一)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下,工坊工匠型会计人才培养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社会会计人才储备作出贡献。以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22 年会计系学生在2022 一带一路暨金砖大赛智能会计赛项、智能财税赛项等多个比赛项目上斩获一等奖,学生拿到助理会计师证的比例高达80%,还有学生取得了证券从业资格证等证书,会计专业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工作也获得了好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通过工学交替使学生真正做到边学习边实践,既夯实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实操技能,同时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企业优良文化的熏陶,在敬业爱岗的财会职工示范带领下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明晰岗位职责,形成更强大的团队凝聚力。通过企业会计工作的流程体验和操作,让学生在工作细节中充分领悟工坊工匠精神对会计这个行业的重要性[4]。

(二)有助于建构“双师型”教师队伍

2019 年《国家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100 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 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 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为落实政策要求,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工坊工匠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中小企业合作,设立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训基地,通过教师在企业会计岗位的一线工作经历,不仅能掌握企业和行业的最新资讯,了解到行业生动有趣的案例,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知识储备,还能以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经历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水平,丰富教学内容,将企业富有工匠精神的现实案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5]。不仅如此,院校还能及时吸纳企业新招收的优秀会计人员,将其发展为“双师”型教师或指导员,丰富教师队伍的组成形式,给予学生更加丰富、饱满的学习和实践体验。

三、培养机制构建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方位培养工坊工匠精神

注重文化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多角度、多方式、全方位构建工坊工匠精神理念,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会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可以利用广播、板报、新媒体平台宣讲工坊工匠精神,介绍古今中外富有优秀品质的案例,讲述工坊工匠精神在中国及工业历史悠久的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传承,让学生理解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通过举办推荐会、演讲比赛、公众号写作、短视频剪辑等活动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工匠精神传播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成为工坊工匠精神的讲述者和传承者,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构建校企合作的工坊工匠精神教学体系

会计是一个实操性较强的行业,为确保工坊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科学设计和构建教学体系,形成教学方案,将工坊工匠精神内涵融入教学过程中。目前,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受一些社会风气影响,部分90 后、00 后的择业观较为消极,只想从事干活少、赚钱快的工作,且跳槽频繁,缺乏脚踏实地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亟须构建校企合作的工坊工匠精神教学体系来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价值感,帮助学生认识到所从事工作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树立会计工作自豪感。

一方面,一些企业受制于自身发展和盈利的约束,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自身长远发展与专业院校的相互促进关系,对“校企合作”参与深度不够。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其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可自身对工匠型会计人才锻炼的平台作用。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到科学研究和职业探索中,从人、财、物多角度实现合作交流,同时学校也要不断提升自己对学生工坊工匠专业精神的培养,以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只有企业和学校互相促进,才能共同为会计行业培养一支富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队伍,实现高质量的人才转化[6]。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企业的数据、案例和资源,帮助学生树立工坊工匠精神素养,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课堂、线上实训等平台,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可以组织学生整理各大企业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从采购、生产、营销、会计结算等各个环节开展训练,融入工匠精神元素,不断鼓励学生开拓创新、精益求精。例如,针对《基础会计》可以根据企业实际用工需求将课程设置为会计入门、建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对账与结账、会计报表六大板块,帮助学生理解国家和地区的税务政策对会计处理方式和企业会计实操的影响,带领学生理解政策,明晰行业发展方向,邀请专业技能突出的会计从业人员为学生现场指导,从社会责任感、行业认同感等角度强化学习效果。

(三)构建校企合作的工坊工匠精神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时间大部分为三年,学生所能掌握的只是会计行业的一般性技能,距离成为有着工坊工匠精神的会计人才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锻炼的地方。但是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学校资源,结合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做好校、企衔接。学校可以成立校企合作组织,既能为校企合作提供保障,又能为校企合作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一方面,企业设置校企合作办,根据学校提供的会计学生名单和学习方法筛选合适的实训岗位,同时安排资深的财会员工及其他职工去往高职院校调研、交流,讲述在工匠精神引领下的工作经历;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设置对应的办事处或办公室,根据相关校规和教育主管部门政策拟定培养计划,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在企业的实训动态,建立财会教师前往企业挂职学习制度,更加深刻地体会财会工作实操时工坊工匠精神的内核,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工匠精神转化为知识传递给学生,形成企业和高职互惠互助的合作模式[7]。此外,学校还可以联合企业组织多种形式的技能比赛,如点钞比赛、珠算比赛等,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专业技能,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四)构建基于工坊工匠精神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

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强、实操性强且就业范围较广的学科,各类大中小微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都离不开会计工作者。会计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基本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求每一位财会人员要有尽职守责、一丝不苟、廉洁公正的工作态度,并始终恪守诚信为本的工作原则,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因此,会计专业对于工坊工匠精神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而为社会培养会计人才的教师也需要富有工匠精神,以“十年磨一剑”的钻研精神和不急功近利的心态带领学生学习会计知识[8],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是最好的教育,学校和企业也要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福利待遇,为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做好相关保障。

(五)构建基于工坊工匠精神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第一,构建校企合作制度保障机制。企业和高职院校想要达到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首先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保障,使相关合作建立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明确双方在人才培养中的权利和义务,形成包括教师挂职、学生顶岗实习等制度在内的管理体系,提升企业参与度,保障双方更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第二,构建校企合作经费保障机制。校企合作是培养有工匠精神会计人才的重要方式,在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扶持的前提下,学校和企业也要发散思路,多措并举做好经费保障。企业可以免费为学生提供实训场地,同时,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发放工资或奖金,为学校减轻负担,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9];学校也可以将科研转化的成果向企业分享,帮助企业提高收益。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做好经费监管,确保“钱尽其用”。

第三,构建校企合作评价机制。良好的评价机制是校企合作能长期推进的保障,可以从培养成果、组织管理等角度形成评价体系,或者引入第三方机构形成管控和评价,激励校企双方提高人才培养实效。

结语

将校企合作与工坊工匠精神融合,贯穿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仅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还有助于组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让企业需求和学校培养目标深度融合,做到了学校学习与工作就业有效衔接,实现了教学理论向教学成果的转化。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氛围,让工坊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构建校企合作的工坊工匠精神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做好师资保障和制度保障,不断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从而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工匠精神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培养学生认真学习、认真训练、精益求精、团结协作的工匠精神,进而在专业教育中学习工匠文化,为社会输送理论水平高、专业技能素养扎实的新型工匠人才。

猜你喜欢

工坊工匠校企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工匠神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