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研究

2023-04-20高彦彬郭美楠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12期

高彦彬 郭美楠

摘要:文獻综述中,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相关理论时,有以下结论:货币政策的理论前提是货币的供给特性,其特性可为内生性同时亦可为外生性,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检验时,确切了解在相关货币政策的多种选择的调控模式这样类似的问题之时,同样在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含义。文章回顾国内外关于货币供给内生性理论的研究,检验货币供给的模型时,找出其影响性特征因素,并结合现实分析这些因素,经济内生货币供给存在的结论,针对此应用性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供应量的统计测试,结果得出相关研究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的供应性;内生特性;相关货币政策

一、绪论

(一)研究货币供给内生性的价值

货币政策是一种制度安排的总和,它允许中央银行在一段时间内对一个经济变量采取行动,使用特定的工具来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中间指标货币政策可以有两个选择:供应量或利率,都涉及着两种明显差异的货币政策的相关检验,采用货币政策调整为检验货币供应性的间接指标,这一操作时在其对应方面进行,也可称之为供应的管理模型。以利率为桥梁目标值,同时货币调控是将货币的需求作为检验中心,这一过程可以取名为以需求为基准的货币调控模式。因此,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性质(内生或外生)是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基本前提。

基础货币供应的前提是变量控制,每个中央银行必须做出货币政策目标调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使得供应量上升或下降以迎合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在应对日本经济衰退方面无效。此文章的研究意义在于了解其历史起源的内生理论的货币供应,在相关供应量建设进程中,进行理论分析:影响供应量的性质的因素,同时建立一个模型来测试货币内生性并得出结论。与此同时,针对研究内容就货币政策的选择提出建议。

(二)货币供给特性的概念解释

1. 货币供给内生性概念

货币供应的调节整理是具有内生性的,原因在于一是我国中央银行在这方面拥有自己的调控模式,并可以直接参与模式调控;二是在国内市场上经济运行通过反向运行检验标准实施一项货币政策时,间接采用影响消费需求这一方式从而影响供应总量对总需求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实体经济体系中的货币供应,但这一情况并未根据央行的意愿,并尚未对公众(个人、公司、商业银行)的选择有重大影响,这种情况下,经济活动选择决定正如我们所说,它是内生的,且其意义比第一个更深远。

2. 货币及货币供应量的内涵

西方学者们对此也有一定的研究,例如马克思,他对此的定义是一般等价物可以用来作为货币的基本属性。同样的,在西方货币的含义远不止此,同样还有的含义是经过其基本的价值属性(价值的尺度、交易的媒介、储存媒介等)来定义的。根据定义,讨论货币供给人民银行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发布了一个临时密码,指的是一个国家和支付最后的循环性能,平均债务流通中的现金和存款的金融机构,也是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组织居民金融资产和其他经济主体。货币供应的相关涉及范围是去除一些不必要的相关机构,保留主要机构的方式来定义的,其机构为去除掉国家的开发性银行、进出口性质的银行、证券保险类的公司之外的一些金融性质的机构。M0=流通中的纸币;M1=M0+企业即期存款+机构即期存款+农村存款;M2=M1+公司定期存款+自筹资金资本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客户股票市场保证金。

二、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概述

(一)外国货币供应内生性理论

1. 对内生货币供应的初步看法

1959年,ladrichev金融机构委员会(联合王国)发表了一份关于货币制度运作的研究报告。许多并非银行性质的机构的飞速扩展对资金检验数量控制的供应出现无意义的现状。但是在研究中,这些准备率低下的企业和机构,在银行的存款和债务风险从银行转移到这些金融机构资产,一旦人们选择改变现有存款模式,并在整个社会进行有效传播,其结果虽没有改变社会现金准备量,但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信用的有效扩张。在全球经济流动性可控时,才可以进行有效的相关政策机制。尽管如此,虽未向大众说明具体现象,但拉德克里夫委员会认为,货币供应是内生的,因此不受货币当局的控制。

2. 后凯恩斯主义内生货币理论

在1970年代现实社会中提供了一系列经济学家进行系统的分析审查本国的货币供应性,这同样是为后续货币供应的检测提供了前人基础。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货币理论的主要中心思想是,货币供应是内生的、信贷驱动的、需求驱动的,但也有不同的学派持有不同的观点。一般来说,后凯恩斯主义货币供应机制内涵存在几种相异的持论:融通性理论、结构属性理论、货币流动性偏好理论。

内生属性的货币相关机制认为,国家的银行贷款的增长是央行采取了公开市场操作的方法进行控制的,从而限制了储备的数量。Roussea(1989)、Palley(1992)等,它不同于内生的适应性供应,因为它存在一种特殊的决策模型:是一种关乎国内银行所拥有的备用储存设置以及银行总资产和相关负债的模型。当货币市场没有产生足够的流动性的设施储备,且其在供应量方面存在漏洞时,贷款的回收、资产的出售都必须由中介机构参与,这样来解决其空白储备,同时又解决了新的储备问题,但是这样同样存在风险,有可能会出现信贷和金融危机。这是因为其采用了一个关于银行所拥有的二次准备金、银行的总资产、兼顾负债的统一划分计划模型。在市场中,如果货币市场并未拥有充足的流动性资金以及其资产储备量的供应机制不能满足时,所在的中介机构必须收回贷款,为弥补缺失的储蓄金采用出售资产的方式,同时扩大全新的储备机制,这样的话,将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例如信贷和金融危机的问题。

(二)我国对货币的供给内生性机制的研究

在货币供给性质的研究问题上,我国的相关性研究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末。在改革开放之前,“外生”和“内生”的概念没有用于公式,而是用于控制货币发行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事实上,在一个高度集中的货币监管体系中,中国货币发行理论应该是一种外生货币理论。制度的相关因素的存在代表着逻辑出现,社会主义的经济相关规划制度是货币流动性的组成部分,以便能够直接控制现金流动,并保持现金流动的稳定,以满足法律条件。后来的学者认为,由于金融工具的增加,货币供应的内生性逐渐增加,这是使用协整检验和因果判断的结果。总的来说,我们的货币完全是外生的理念在改革开放的前期阶段拥有巨大优势。但伴随时间的不断移动,众多有这方面研究经验的前辈均认为在中国的货币性质是内生的。一些学者从实证角度进行分析也支持了货币内生结论,即货币供应正在逐渐内在化。

三、货币的创造过程

相关文献表明,货币的供应组织模式和操作模式以及联系模式均为其供应理念机制,也就是说,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向社会提供货币的制度,以及通过何种渠道提供货币。货币供应量的机制是在其运作过程中呈现出我国货币供应的反应规律以及其显著特性。

发展阶段不同,则货币的供应量的机制因其而异。近些年来,市场经济不断改善,在这样的经济模式下,货币供应是一种复杂的现代银行体系,主要通过货币供应反应机制:一种双层金融机构体系,即中央银行和其他银行,在整个社会提供货币。在传递货币供应层面上而言,中国各大商业银行是不断汲取货币存款过程中的资金含量从而直接向社会提供资金。在这一层次上,面对货币的强烈需求,许多商业银行通过其自愿限制“安全性能、流动性能、盈利的能力”代码的机制,做出分散注意力同时选择自主决定的方式,从而以灵活性和流动性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满足这些货币需求。

(一)货币供应的相关模型

据了解,货币供给有多种模型,现在我们的研究采用基础性的一般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其规则如以下公式所示:M。、M1、M2为货币供应量的层面,B是基础货币,C是现金流通,R是存款,D是总储量的活期存款,T为基础货币,M1和M2作为货币乘数,r、e分别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其中的数字定义为:k为通货比例,表示流通中现金与活期存款之比;t为存款倍数,表示准货币与货期存款的比例。在m1、m2分别对k和t求偏导中可知m1与k、t、r、e是反比关系,m2与k、r、e是呈现出反比的相关性,但是确与t呈现出正向相关性。

(二)内生性的货币供给特性影响因素

在一般模型分析中,货币供应量是由多种因素所构成,其主要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者构成。影响因素中,中央银行的影响效力主要抉择于是否有能力控制市场经济中的供给量。但是,央行如若可以直接决定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这两项的大小,则可以说成是货币供给为外生性。但是如若这两者均有非中央银行的其他机构所调控,我们则称之为货币供给为内生性。

通过对货币供应普通模型的检验分析,货币的供应性质中是由基础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乘数的变动占据大部分影响因素。在经济体系中,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有效控制完全决策于中央银行对两者的影响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假如中央银行可以全权决策其影响因素:基础货币数值、货币乘数的大小,这时则可称之为:外生性的特征才是货币供应的本质。但是,假如基础货币的大小和货币乘数均是由非央行机构的相关决策来决定,于是乎称之为内生性的特质是其本质。

货币乘数是作为影响货币供给的变量存在,但是这一数值的大小不是由其自身所决定,他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超额准备金率e、存款倍数(准货币/活期存款)t、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通货比率k(现金/活期存款)等等。但是不同变量受到的影响因素不同,同时还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例如:个人收入情况、预期调整、其他金融经济变量的资产收益情况。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成就了货币乘数的特性。

另一个决定货币供应的变量是货币乘数这一数值,它是由强制准备金率r、超额准备金率e以及通货膨胀率k(现金/即期存款)和存款的倍数t(准货币/即期存款)的大小所一同决策。在这种情况之下,最低准备金率的大小是由中央银行所制定的政策确定,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由通货膨胀率确定,企业和个人的存款倍数也由中央银行确定。与此现状下,这些变量的存在并不是只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他们同时也会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货币乘数的特性也是由上述四种变量的共同属性来抉择的。

四、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实证检验

(一)M0,M1,M2与GDP增长数列的协整性分析

在1987年期間,恩格尔和格兰杰同时对上述检验的协整理论以及使用的方式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经过检验得知,他们所创造出的这一方法是一种较为稳妥的非平稳序列建模的使用方法。尽管经检验中的些许变量是非平稳序列的变量,但是这些变量在组合使用过程中所得出的结论是有机会存在稳健序列结果。协整方程就是由于出现的这种组合平稳线性而研究出现的,协整方程的出现解释了在长期序列中,研究变量和其他变量之间的稳定性平衡关系。协整性的检测是针对变量在长期水平下的作用机制关系,以这种方式对不同变量之间的协整性进行检测。M1和M2增长序列与GDP增长序列的协整关系便是通过采用Johansen的检验方法来完成的。

协整检验之前先检验M、M1、M2的相互增长率序列,以及在此序列下与GDP增长率序列的稳健性,为了检测出这两者关系,本文采用了ADF检验的方法,以此对各序列的单位根进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在表1中的GM、GM1、GM2、GGDP表示M、M1、M2、GDP的序列相关的增长序列,△GM1、△GM2、△GGDP表示GM1、GM2、GGDP序列的一次阶差的分序列数值。表中显示出的各序列均进行了季节性调整,其方法是运用了X12的检验方法。其中结果则表明了以下内容:M0序列中的增长率序列,反映了GM0为平稳过程,这一过程中单位根是根本未显现的,但是在不同行列中则存在单位根,即GDP的增长序列:GGDP,并且在检验途中不能将二者进行统一的协整检验,因为这两者之间属于不同阶的单位整序列。

上述表格中的结果表明:GM1、GM2、GGDP序列其单位根均显著性呈现,但是这些变量的一阶性差分△GM1、△GM2、△GGDP结果均呈现出平稳性,在I(1)中显示出的结果都是GM1、GM2、GGDP序列的检验过程,但是我们可以使用协整检验的方式进行检验在处于同一阶的单位根的非稳健性时间序列。

显示表明了,可运用Johansen的检验方式分别对所需求的M1、M2的增长率序列以及这两者与GDP增长率序列之间关系的协整性关系检测,检测的结果正如下表所示:

Johansen 协整试验结果显示,存在一个关系系列中的M,GDP的增长和波动之间的协同匹配。在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大小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变化趋势是呈现出同意变化,这一现状支撑了货币供应是经济体系固有的内生性结论。

(二)货币供给量内生性的Granger检验

为了检测出两种变量相互之间的Granger的关系状态,首先应该采取的是进行二元VAR模型的估量,其次,进行方程式中的简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检测所需变量的滞后性结果,其解释变量的系数呈现出顯著性(Mills,1999)。如果检验拒绝原假设:H0:β1i=0,i=1,…,p,这种情况下,则认为x是y的Granger原因,即前期x变量具有解释和预测变量y行为的能力。如果检验拒绝原假设H0:a2i=0,i=1,…,p,显示出这一结果时,我们认为y是作为变量x的Granger原因,同样的,在前期检验中,变量y也具有了判断出变量x的行为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变量x相对于变量y来讲是内生性的存在。在时间序列检测中,其平稳性是作为检测的重点存在的,先对此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并且在进行这一步时,需要先对1nM。lnM1、InGDP、△1nM2和△InGDP采取相应的稳健性检验,在这途中则需要采用ADF稳健性检测,其检测结果如下:

货币InM。和产出InGDP这一双变量中的滞后性4阶变量水平展示出VAR模型估计值,这也是首要检测目标,从而得到依据1nGDP简化式方程得出的1nM。经过计算得知:R2=0.981,F=201.5454,其显著性是为0.0000的结果。经过上述检验得知F统计量的显著水平近乎为0时,拒绝原假设:“GDP对M。没有Granger影响”。显示出在运行中M0是会存在Granger影响。回归系数t-统计量在进行比较时,产出M0是作为档期影响因素最为显著点,与此同时,也显示出了产出变化是对于货币供给有着最为显著影响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M0供给是存在内生性的。同样的继续观测不同数值,R2=0.979,F=201.1639,显著性水平=0.0000,可以表明GDP显著的不会受到M0的显著Granger影响,这一结果显示出了M。这一变量是不会对产出造成影响。再次进行滞后2阶的水平估计时,从而得出InM1以及lnGDP的简便式方程。

我们从LnM开始。GDP双变量模型中滞后4个百分点的水平变量的估计给出了LnM的值。R2=0,987;F=201.4545;同时显著性水平=0.0000。上述测试结果的显著性水平接近于零。这不是一个简便性无足挂齿的问题,而是一个原则问题。股票受到生产的影响。通过比较统计值t和回归系数的值,可以看到与M相比的当前产出。R2=0,979;F=201,1567,同时显示显著性水平=0,0000。如果我们观察回归方程系数的t-统计值,我们可以看到M0对于GDP没有显著影响。供应的变化对生产没有重大影响。对GDP双变量模型中滞后2点的水平变量的估计是用LnM1和LnGDP的简化方程式得出的。

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是针对文章研究内容:货币供给和GDP之间的Granger检验过程,这一结果显示,在这一检验中得出了以下的结论:(1)M明显受到GDP的显著Granger影响,然而M0反向中对于GDP的影响是为不显著的结果;(2)M1同样也受到GDP较为明显的Granger影响,与上述结果不同的是,M1对GDP同样的也有较为明显的Granger影响;(3)M2增长率是会受到GDP增长速率的较为明显的Granger影响,与此同时,在测验结果中变量M2的增长率反过来说是对GDP的增长速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Granger影响。内生性的货币供给结论可以通过上述实证检验结果得出可靠判断,同样上述证明极大支持了这一结论。

五、结语

在本文研究货币供应特性的过程中所翻阅的文献机制中,对于货币供应的特性进行了相关概念界定,根据前者的经验和使用模型机制,本文在研究途中同样也着重进行了货币供应性质的定义和相关理论分析,并以此为后续的实证检验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研究途中,首要目标便是进行货币供应的特性过程检验,并在此途中发掘出是何种因素决定着货币供应的性质特征,则结果表明了这一特征是由基础货币量以及货币的乘数所共同决定的。为了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分别对这两种变量机制和决策性因素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研究发现这两种影响变量中的货币乘数显著受到我国企业、商业银行以及居民个人的行为所影响,这一影响是受到了内生性系统中经济运行的控制,但是并不能由中央银行相关政策因素所决策。这样的结果显示出,我国货币的供应是呈现出内生性的。

其次,在进行实证研究时,为了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搜集了相关的经济数据进行后续研究的有力佐证,并且采用经济计量方法,从实际角度对我国的货币供应特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系统检验。实证分析和系统检验的结果显示:在我国经济货币供应的不断进程中,M1、M2的增长性速率的序列是与我国GDP的增长速率的相关序列呈现出协整关系,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另一显著特征:在我国货币乘数的发展中是会对基础货币的供应性产生较为强烈的干扰冲击力,从而显示出稳定经济中的相反作用效果。在研究中这两者的关系是反向变化的趋势关系,这样的结果是由于货币供应量受到国民收入的影响性因素造成的。上述结论中的三项结果均有力证明了我国货币供应性是呈现出内生性的结果,同时也为这一结论提供了有力保障。

最终结果表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我国货币供应是内生性的结果,但是在其和利率之间并未完全实现市场目标的基础上,货币政策中有关中介目标的选择时还应该听取实际有利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巴蜀松.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陈享光.货币经济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刘斌.我国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间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2(07):10-17.

[4]陆昂.中国货币政策操作与基础货币管理[J].管理世界,1998(01):69-72+79.

[5]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