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场域下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

2023-04-20石小岑陈昱帆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12期
关键词:契机数字经济农村经济

石小岑 陈昱帆

摘要:数字经济场域下,农村经济要充分利用政策的大力支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的拉动等契机,大力促进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然而,目前还存在农村网络覆盖率较低、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要通过提高农村网络覆盖率、优化农村物流配送、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等多种路径使数字经济最大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农村经济;契机;路径

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党中央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已经朝着更优秀的方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行动指南。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新机遇,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但目前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实现农村经济与数字经济齐头并进,发现其中问题,探索其中路径,应是当下经济领域的重中之重。

一、数字经济场域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契机

(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数字经济,以大数据为基础,“互联网 +”产业的发展,是由数据与连接的结合所带来的,通过与各个产业领域的融合叠加发展,碰撞出了各色火花,从而形成了“互联网 +”产业①。经过华为公司和剑桥大学的研究发现,与非数字技术投资相比,数字技术投资的收益率高出6.7倍,这一结论得到了有力支持。2019年,据统计显示,国内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5.8万亿元,占我国GDP总额的36.2%②。随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张,其逐渐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其在城乡的扩张和发展速度更是完全出乎意料,给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可无限能和机遇。因此,我国多次强调大力支持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数字经济为支撑。2020年,农业农村部在《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 (2019~2025年)》中明确提出,农业农村建设与数字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紧接着,各地政府也出台了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经济的具体实施方案③。我国已集中火力发展数字经济,以数字经济带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二者融合的脚步,促进新型现代农村产业的形成,补足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数字化差距,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利用先进的IT,如计算机,农村电子商务实现了集中管理、运营,并且在此过程中与其他地区、行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了农村的信息服务业务的优化,通过网络平台,农民们能够更加便捷地销售自己的产品,并且能够通过无现金的方式购买商品,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经营活动。不少农产品售卖地区地处偏远山区,与交易市场距离过远,交易范围小且分散,交易信息往往由于距离失真,商品交易耗时耗力,交易成本过高,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数字经济犹如连接农村经济与外部市场的纽带,打破距离的鸿沟。许多农村地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通过电子商务,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实现了消费者需求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还增加了销售渠道,缩短了农产品销售链,提高了农产品交易率,攻克了“大市场与小农户”之间的对接难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从而带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城市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的拉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也伴随着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购物方式的改变。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相比于线下购物,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不出家门,选择渠道更多,更省时更便捷的线上购物,而居民购买农产品亦如此,他们既愿意多个渠道对比选择,选择更优质的农产品。另外,职场精英、创业者的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比起耗时耗力的线上购物,他们也更倾向省时省力的线上购物;并且,线上商店都有清晰的分类和检索功能,只需在线上查找浏览即可购买农产品,且商家还负责农产品的配送,这完全省去了消费者奔波挑选购买的时间成本;最后,线上购物24小时开放,没有时间限制,而线下商店极少能做到。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农产品的消费观念逐渐由“吃得多、吃得饱”向“吃得安全放心”转变,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安全系数,以及是否有利于身体健康,因此,人们更倾向于购买高质量农产品。

二、数字经济场域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模式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对数字经济和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进行了诸多探索,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实践模式也初有雏形,其中,具有影响力的融合发展模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农业全产业链模式

目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正值改革的机遇期,也是探索中国特色农业产业链“点线面”完善整合模式的关键阶段,政府对“三农”领域数字经济发展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同时也在相关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从而降低了“三农”领域的准入成本,其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公开、公平、透明,为数字经济和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

根据“梅特卡夫法则”和“長尾理论”,通过IT技术实现农产品销售,可以从各个环节显著减少销售成本。例如,江苏武进区采用“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的销售运营方式,降低了翠冠梨的冷冻成本,并有效杜绝了中间商赚取差价的情况,使农民利润获得率达到80%以上。“农贷通”在成都市的成功案例表明,线上平台经济还可通过简易高效的操作流程,在互联网平台实现农产品的信息共享,从而形成更加完善便捷的销售模式。实践证明,通过对网络平台和数字经济的运用,可在农业经济的供、产、销的各个环节中降低销售成本,降低信息不对称概率、进而提高销售效率,带动农业全产业链的增值。

“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产业链模型,可以有效缓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过程中的时空限制,从而实现两种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即集中性与分散性,二者并存。具体而言,一方面农民在网络平台上,经过反反复复与外界主体的促单交流中,使自身的数字能力和金融素养得到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该模式推进了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化、数字化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享经济”。

(二)以云计算为依托的多位一体智慧农业模式

随着人民群众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生产模式越来越难满足他们的需求,遇到了许多瓶颈,而数字经济的出现,无疑助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效率的提升,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规模经济,智慧农业应运而生。智慧农业是一种新兴的农业发展模式,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来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收获、加工、销售,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为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2018年,“一号文件”和“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都被中央明确提出,以推动经济发展。

青龙河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位于河南省光山县,采用“政-产-学-研-推”的多位一体智慧农业模式,其有显著的特点:第一,以全程可溯源设备、可视化农田检测仪器及数字化农业云平台作为依托,实现“一田两用、一稻两虾”的稻渔综合养殖模式,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对农业生产进行精准管理,从而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及稳粮增收”的目的;第二,为了让返乡下乡的农业人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技能,合作社提供各项操作的教学教程,实现从头到尾的贯彻式服务,从而带动周边420多户农民一起开展综合种养,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经济的标杆;第三,通过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将农业生产相关数据上传至科研院所,为农业专家的研究提供了切实可靠的一手资料,同时也获得了更健全优质的农业生产经营方案,一举两得,实现共赢。对于农业生产过程来说,权威科研专家的研究成果大大提升了其隐形价值,新媒体也更愿意对农业经济注入宣传力量,使更多企业家看到农业经济的蓬勃发展,从而进一步吸引社会各大企业的投资。这种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既促进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又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建立了更牢固的连接,从而增强农民的生存技能和内生动力。山西省祁县牧安格斯肉牛养殖基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立了“肉牛品质身份鉴别系统”,建立了“畜牧业质量可溯源”智慧监测模式,真正实现了肉牛的高品质化生产。

通过利用云计算技术已经成功地将多种农业模式整合在一起,实现了信息的快速共享和数据的实时传输。这有助于推动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多位一体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通过数据化、组织化、专业化的方式,合理运用资产要素,推动“学有所用”的科学研究,培养出优质的新型农民企业家,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双丰收的目标,有利于扫除“三农”面临的多种发展障碍,解决具体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矛盾,从而达到多方共赢、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

(三)以数字金融服务“三农”的创新模式

中国“三农”的发展长期以来都受到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制约(洪正等,2010),传统的中国金融体系中,银行是核心,也是进入“三农”融资市场的领头羊,但是,由于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呈现分散状态,传统银行的运营模式下,降低成本的难度较大,从而导致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主体很难从传统银行得到物美价廉的金融服务,且容易因为信息不对称增加违约和价格风险。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金融机构正在寻求新的发展方向,以便克服信息不对称的困境,并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速崛起,金融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它的参与和创新已经构建起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从而推动着经济的持续增长。

2016年,G20峰会上,中国提出了 “数字金融”,将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公司结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科技,实现融资、支付、投资和其他金融服务的新型模式,以满足全球经济发展的需求。“普惠金融”的出台表明,中国正在积极推进数字金融的发展,并且未来战略部署也会将其作为目标,以此来推动金融资源的有效流动,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 “最后一公里”的普惠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18年6月末,其网点覆盖率已达93.6%,并且自助银行的数量也超过了29万家。2019年6月,中国银行的移动支付业务规模达到166.08万亿元,其中农村地区的移动业务支付规模达到了31.17万亿元,而网银支付业务金额达74.47万亿元,这一数字了令人印象深刻。通过科技创新服务融入传统银行的各项业务,为农村地区也带来了更多的且经济实惠的金融服务,使得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可持续。因此,通过数字金融,银行可以大大减少“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的解决成本,同时也可以利用数字金融服务“三农”普惠性、公平性及共享性功能,从而实现惠民服务的目标。蚂蚁金服是阿里巴巴公司旗下的一个数据化平台,它将政府和金融机构联合起来,为小微企业、农民、大学生和养殖户提供支付和保险服务。这样,金融机构就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实现业务的下沉、信贷等服务。数字金融服务“三农”的创新模式,不仅能降低金融机构服务“三农”领域的交易成本,还能减少满足客户需求所投入的资源,使农村借贷双方进行公平有效的资金交换和供需匹配,鼓励农户进行更多的投资活动,为其未来实现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奠定了基础。

三、数字经济场域下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

目前,国内外的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已初步取得较为良好的成效,且逐渐形成了一套值得借鉴的实践融合模发展模式。以数据与信息为基础的精准农业、以信息网络为支撑的订单农业、以云计算为依托的多位一体智慧农业模式及通过信息科技技术创新降低交易成本的“三農”金融服务模式等,可以有效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实践证明,将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消除信息不对称,加快要素流通,拓宽农业生产规模,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劳动供给,还能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生活幸福感,减少贫困的出现,并且有助于实现创业机会的平等,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传统农村走向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尽管中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实现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许多挑战,比如缺少必要的数字人才、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分享体系,以及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法律法规保障机制。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需要政府投入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及提供政策支持作为根本保障,通过数字信息技术突破信息不对称是二者融合发展的客观条件,其外在表现是通过农民的数字平台的搭建提升农民自给自足的“造血”技能,其核心功能是通过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经济活动信息化,从而实现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和共利双赢。具体而言,数字经济作为一个新颖的市场产物,对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的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农村网络覆盖率较低

农村网络覆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站建设非常稀疏。2020年9月,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6次报告中指出,截至2020年上半年,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52.3%,比城市的互联网普及率低 24.1%。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目前的网络资源和信息容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网络基站的建设,才是振兴农村互联网设施建设的基石,相比于其他技术,公路、铁路的建设更能推进网络基站的建设,政府应给予高度重视。众所周知,农村地区地域辽阔,常住人口较少,因此住户稀疏分散,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网络质量下降,并且农村地区地形高低起伏,一些网络基站修建所处高度过高,使得当地居民的通信信号不稳定,从而极大影响了他们的上网体验。建设网络基站需要充足资金投入,然而农村地区人口稀少,投入成本较高,这也削弱了网络运营商投入建设网络基站的热情。此外,大部分农民的知识水平不高,其中,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农村居民中,中老年人偏多,他们接触互联网较少,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培养体系不健全,缺乏电子设备,网费较高,以上都是影响农村基站建设的不利因素。

(二)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农村物流涵盖了从采购到销售、运输、分拣、处理、保管、配送、仓储、配货、配件到客户服务的全部过程。与城市物流相比,农村物流的特点是它涵盖了“上行”和“下行”两个方面。“上行”是指农民们将自己的农产品运输到各地,通过储存、加工和运输,这些农产品可以用于各种经济活动,从而实现农产品的流通;而“下行”是指将农民生产所需物料及生活必需品从城市运往农村,以满足当地农村居民的需求。农村物流设施越发达,农民“上行”的农产品的成本越低,服务越到位,农民的日常采买也更便捷。但目前我国农村物流的配送体系并不完善,发展进度较慢。首先,农村地区的交通设施并不完善,存在道路较少,路况颠簸及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其次,农村地区的快递物流配送点较少。物流配送点的覆盖面是否全面,直接决定了农民所享受到的快递服务是否方便快捷。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农民都只能去乡镇快递站自取快递。由于农村地区地广人稀,且道路崎岖,交通不便,且农产品多为生鲜,需要冷链运输保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然而,这也导致了农产品电商渠道的成本大幅上升,使得其盈利能力受到影响,阻碍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不完善

农民对电子商务的掌握程度对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为此,开展专业的电子商务培训显得尤为迫切。但目前,这一领域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落后,仍有待加强。第一,培训的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运用和深层次的指导。农民的知识水平普遍不高,他们对于纯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有限,且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目前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培训课程内容大多为理论知识,很少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授课方式,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第二,培训对象缺乏针对性。培训对象不能一概而论,他们之间也存在年龄、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如果只是考虑年龄差异及个人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培训,只是大班授课,也并不能切实提升农民对电商的實际运用水平,并不能真正满足农民对电商技能的实际需求。第三,训后辅导不够,电商实操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在实际销售过程中,农民也会遇到很多培训过程中未讲解的新问题,但一般很难得到训后指导。

四、数字经济场域下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提高农村网络覆盖率

在数字经济中,网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缺乏它,就不可能实现发展,因而,加强网络覆盖,将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由于地理位置、财政状况、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网络基站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网络覆盖率较低严重影响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因此,大力提升网络覆盖率势在必行。首先,网络基站建设的位置选择,应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根据勘测的实际情况,在保证网络流畅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尽量选择海拔较低、住户多的位置,从而提高网络覆盖率。其次,资金支持对网络基站建设必不可少。一方面,网络运营商要积极争取各大企业伙伴的赞助,政府也出台网络基地建设优惠政策,调动网络运营商建设网络基地的积极性。最后,对于经济困难的居民,可对其网费进行补助,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二)优化农村物流配送

首先,可从建立科学合理的配送点入手,先解决农村配送覆盖率低的问题,做到“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服务。配送网点的选择上,根据农村地区地广人稀的特点,可将配送点建在农民常去的居委会、社区医院或者超市,方便农民生活。其次,加大对保鲜和冷链运输的投入。由于农产品多为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其新鲜度尤为重要,而冷链运输可降低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降低成本。至于冷链运输成本的控制,农村各个销售平台可与农村物流配送公司达成长期合作,共同抵抗风险,实现双赢。最后,政府可加大对农村物流配送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对农村各个道路的建设。同时,可实施优惠政策,鼓励物流配送公司及农产品销售平台都实现从“客体”到“主体”的角色转变,共同建设农村物流配送基础设施。

(三)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培训

进行电子商务培训,不仅要提供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要教授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首先,除了要教给农民计算机有关知识外,同时也应培训其对于农产品的商务谈判技巧。其次,农村电子商务培训要与农产品销售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仅要使农民深入了解销售农产品的特征、优势,还要让他们掌握消费心理学相关知识并运用于具体的农产品和销售场景中,切实提升农民的电商实践水平。再次,电子商务培训必须具备个性化,并且应该按照不同的年龄和技能水平为农民提供分级授课。最后,为保证训后指导的可达性,可在各个村落设置专门指导小组,农民在实操中遇到的问题可向专门指导小组请求指导和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EB/OL].[2019-12-12].http://www.xhyb.net.cn/caijing/2019/1213/97726.html.

[2]岳欣.推进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5(11):66-67.

[3]蓝海涛,周振.我国“互联网+农村经济”发展现 状与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8(07):31-38.

[4]齐文浩,张越杰.以数字经济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J].理论探索,2021(03):93-99.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契机数字经济农村经济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以上率下 强化担当 以文明创建为契机 助力盐改取得新成效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
抓住契机全面推进医改
中医院的契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