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风景旧曾谙

2023-04-20顾小平

躬耕 2023年4期
关键词:江南苏州

顾小平

人们都说“江南好”。江南好在哪儿?

运河从燕山脚下一路向南,越江而过,便到了江南,從苏州望亭镇流入了苏州,至吴江而出,苏州境内长达81.8公里。提及运河,苏州人特别骄傲,中国早先的几条人工运河,都与苏州息息相关。胥溪、练渎、邗沟、黄浦都是苏州人为了苏州的发展而开挖的。三千年来,苏州历经风雨沧桑,人们赋予它种种的称号,诸如鱼米之乡、文萃之帮、丝绸之都、工艺之市、园林城市、人间天堂、文化底蕴深厚等等,愈加显示出它的精美。

江南好,最美是苏州,都说美在苏州园林。外地人提到苏州首先想到的是,苏州是一座园林城市,这是世人对苏州的第一评价,不过这只说了一半。苏州人却说“假山假水城中园,真山真水园中城”。这话有二层意思,前一句说的是苏州古城里的园林都是人造的,是假山假水,后一句说的是苏州西部地区,也就是现在的苏州高新区都是真山真水,这又是一半,这一半是大自然的恩赐,由此可见这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连绵不断的山脉,每一座山都有着厚重的文化与美丽的传说,把苏州说得神乎其神的。

那灵岩山在苏州城西南三十里的木渎镇旁,山不高,只有182米,与那些高山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可是在苏州也算得上是名山了。山上多奇石,灵岩山怪石嶙峋,旧有“十二奇石”或“十八奇石”之说。因为灵岩塔前有一块“灵芝石”十分有名,因此得名“灵岩山”。又因为山石颜色深紫,可以制砚,又称砚石山。山南峭壁如城,相传吴王曾在山上筑有石头城,故又名石城山。至今灵岩山有“灵岩秀绝冠江南”和“灵岩奇绝胜天台”的美誉。至今还留着吴王井、玩月池、流花池、西施洞、西施与吴王的琴台等。

山顶上有灵岩寺,即吴王夫差“馆娃宫”的旧址。春秋吴越夫椒一战,越国大败,越王勾践和大夫范蠡被押为人质,居住在石室之中,向夫差献上越中美女西施。吴王夫差为西施在灵岩山上建造行宫,铜钩玉槛,奢侈无比。吴人称美女为娃,故名“馆娃宫”。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从水路攻进吴国,把这富丽堂皇的馆娃宫付之一炬,烧成断壁残垣。东晋时有人在灵岩山吴宫遗址修建别业。后舍宅为寺,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扩建为寺院,名“秀峰寺”,唐代改称灵岩寺。

山连着水,水在山脚下环绕,这是苏州的山水,灵岩山南有采香泾,专为西施去香山采种香草之用,传说是依据吴王一箭所射的方向而开凿,又名“一箭河”。山西南麓有韩世忠墓。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合葬于此,墓碑巨大,碑文13000余字,世所罕见。灵岩山南麓香水溪北,百步小浜石桥东有清初诗人张永夫之墓。

灵岩山之北约两公里,便是天平山。天平山本来是一座荒山,山石是钾状岩花岗石,属断层山,日复一日的风吹雨蚀、冰冻日灼,使石体逐步开裂、风化了。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儒雅风流的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这位苏州的一把手,深爱大自然,以观山听泉为乐趣,到任后不久就游了天平山,在山腰发现一股清泉从石罅中涓涓流出,山泉明澈洁净,带着沁人心脾的清新气息,挂峭壁穿石隙,直流下山。白居易诗兴顿至,题《白云泉》诗一首:

天平山上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中唐正是我国茶文化蓬勃发展时期,茶圣陆羽撰《茶经》,品评煮茶用水,推崇山中乳泉。白云泉醇厚甘洌的品质,很快受到文人雅士的激赏,赢得“吴中第一水”的美誉,当之无愧成为天平山一绝。现在白云泉边有茶室,游客可入汲泉品茗,领略名山秀液的真味。

地以人名,景因文传。历代名人游览天平山的遗迹大多得以保存,为雄奇秀美的天平山增添出魅力无穷的人文意蕴。这样山景才是天人合一,合乎人心,肯定远远超过那些因为隐居、安乐而造的园林了。

紧紧依靠天平山北麓,支硎山之西,华山之东,有一座山,石壁峭立,山径萦回,风景幽绝。然而一直不知其名,当时也没有山名。到了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赵宧光偕妻子及家眷来此居住,他买下这座山葬父,然后全家守墓开山。赵宧光将这无名之山题名寒山,如今这两个字的摩崖石刻,还立在那里。

赵宧光字凡夫,生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其父教以四经六艺及古文奇字,泛览百氏,尤精于篆书。他一生著作繁富,至今尚存《说文长笺》《寒山志传》《寒山志》《归复华山记》等等。赵宧光夫人陆卿子是陆师道之女,名服常,据《翠楼集》称,其“秉性雅澹,不事繁饰,与赵结庐山中,绣佛长斋,吟咏无间,超然遗俗。”康熙的《吴县志》称其“博学能诗文,娴妇德,或比之鹿门偕隐,而词章翰墨,远出夫上”。陆卿子工书法,精绘画,然而不轻易落笔,翰墨流布一时。

两位寒山主人,一边在此尽孝,一边建设着美丽山庄,使这座荒山既有山林野趣,又有人工之美。前为小宛堂,为藏书之处,辟有紫蚬涧、绿云楼、飞鱼峡、驰烟驿、澄怀堂、清晖楼、青霞榭诸胜,另有盘陀、空空、化城、法螺诸庵,皆为其别墅。空空庵在山之左,面对天平岭,顺治十四年(1657年)同僧人止水主持,十八年(1661年)顾玉岩于此建平云阁。

乾隆十六年(1751年)春正月,乾隆来到了寒山岭,爱好写诗的乾隆,一时高兴,方觉这世上之物之于人,全在“意境”二字,情感随之而来,又思绪翩翩,沉思默想了一会,让侍从铺上宣纸,欣然命笔,一口气写下了《寒山千尺雪》长句:

支硎一带连寒山,山下出泉为寒泉。

淙淙幽幽赴溪壑,跳珠溅玉多来源。

土人区分称各别,岂能一一征名诠。

兰椒策马寻幽胜,山水与我果有缘。

就中宧光好事者,引泉千尺注之渊。

泉飞千尺雪千尺,小篆三字铭云峦。

名山子孙真不绝,安在舍宅资福田。

槃陀坐对清万虑,得来曾有诗亦然。

雪香在梅色在水,其声乃在虚无间。

写下这首诗后,乾隆才从思绪中拽回来,环顾四周后,说,朕今晚不回苏州,就在这寒山岭过夜了。乾隆转向天平山方向,那里便是谽岈谷,已经黑沉沉一片,乾隆抱拳一拱,深情地说,赵高士,朕还会再来的。

乾隆没有食言,乾隆六下江南,七次来到寒山岭。他从苏州去了杭州后,返回来的时候,又到了一次寒山岭,每次總是在寒山皇宫岭下榻,每次来到寒山岭都写下诗作,成了一系列的诗章。

苏州的山水都有魅力,并不是在于崇山峻岭,奇峰异洞,更没有大河急流,深潭悬瀑的惊险,每一座山都有它自己的性格,山峦蜿蜒,山色青翠,遥遥望之,只是淡淡的一抹,即使是三万六千顷的太湖,似乎也温情脉脉,风烟俱净,水天一色。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罢“大江东去”,固然有它的气魄。苏州的山水,便有一种清秀明丽,幽艳旖旎的意态。但是真正的动人之处,激荡心弦的是历史的遗韵和人文的胜迹,它们才是苏州山水的生命,它们“身上”的故事,演绎着蕴温苏州的美态与美气,为江南美释放着永不枯竭的能量。

城内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园林,想要见真山真水就要到苏州的西部。西濒三万六千顷烟波浩渺的太湖,湖岸便是葱翠绵延数十里的江南丘陵连为一体。还有那何山、狮子山、花池山、法螺寺、大阳山、鸡笼山、大石山等,每一座都不是“等闲之山”,它们山水相连,满眼绿意,夹着叽叽喳喳的鸟鸣,还有鸟在天空翱翔。自然才是最美的,最美的来自大自然。

这样的美景谁不想看,从苏州城区坐地铁三号线到文昌路站下,无缝对接上有轨电车二号延长线,这辆有轨电车其实就是一辆观光车,穿行在苏州高新区内,真山真水一一从你眼前走过,接受你的检阅,把你带入了一个生态城,半小时左右,便到了苏州的“绿肺”——通安镇了。

如果自驾,从苏州的北环高架沿着太湖大道一路向西,伴随着满眼的青绿,疏密有致的香樟、银杏、朴树、槐树、雪松、桂花、月季……起伏不断的山脉,同样是半个小时左右,便到了苏州的“天然氧吧”之地——住落在苏州高新区通安的国家级生态村树山村,吮吸着含有负氧离子的空气,你会感到空气都是甜丝丝的,呼吸都很畅通了。

树山村南临大阳山,运河贯穿全村,东西全长三公里,山峦连绵,青涧涓涓,茶叶林碧香幽幽,杉树林蜿蜒深邃,毛竹林蝉噪鸟鸣,进入其间,心胸顿觉宽敞,精神立时焕发。

这就是江南,无论是古城,还是自然山水风光,每个季节、每个时令都是不同的。树山村在太湖水网东部,西北树山,东北鸡笼山,南部大石山,远看像一把太师椅,树山村稳稳当当地坐在这把椅子上,所以人们都说这儿是个天生福地。“天生福地”不是说天上会掉下“金银”,只能说是基础条件相对比其他地方要好,还需要“干”,真正使“福地”活色生香。

树山村境内的“三山四坞”,就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吴王夫差被越王勾践逼到了这里,在大石山上上演了一场英雄末路的悲壮,自刎而亡。几千年,没有一位诗人来过这里,没有人为这里写过一首诗,山还是那座山,坞还是那个坞,默默无语,依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诱人的风景就是“藏在深闺人不识”。但是还有句俗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年轮转到了唐代,终于迎来了第一个文化人,叫李频,被这里的景色迷醉了,替树山写下了第一首诗,叫《题顾炼师草堂》:

若到当时上升处,长生何事后无人。

前峰自去种松子,坐见年来取茯神。

终于有诗人把目光投向这一带了。一传十,十传百,有了个很好的开头。大诗人陆龟蒙来到了大石山,来了没有为大石山写下诗,但是,可以说明这里值得一游。到了宋代、元代,来的诗人就多了。宋代就有范成大、顾仲英,元代有谢涛、周南老,在文坛上都是有一席之地,特别是范成大,是中国文学史上大诗人,他是专写田园诗的诗人。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是描写农村的初夏时节一个生活声景,讲述了农民白天在田里耕种,晚上还要回家还搓麻线。“村庄儿女各当家”,是以一个老农民的口气说的,指青年男女不得闲,各司其职,各管一行,种田的种田,织布的织布。“童孙”是指那些孩子们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耳渲目染从小也喜爱上了劳动。“也傍桑阴学种瓜”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学习种瓜。这是农村常见的生活图景,颇有特色。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妙趣横生。

范成大替这儿写诗,把这里农民勤劳朴素的精神送出了大山,传递了出去。在社会上慢慢地口口相传。到了明代,树山村赢了一大批名人的青睐。杨循吉,明中期吴中地区一位颇有影响的作家,其文学观念及创作实践,对当时及后世吴中文学均产生过深远影响。郑善夫,明代官员、儒学家(阳明学)。弘治进士,正德初始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辞官。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以谏南巡受杖。嘉靖初,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高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明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高启在《雨中过憩龙山》写下:

春云黯霭涧奔浑,风雨行人过一村。

不似山家竹林里,乳鸠啼午未开门。

高启的确出手不凡,他未写憩龙山的气势,气势已经尽现,首先是环境烘托,上空云霭翻滚,下面涧水奔冲,真有蛟龙出世之感。接着反衬,别的地方的农家逢到这种天气,中午门还不打开,这儿的农家虽然也待在屋里躲雨,但来到这座山下的人,都会忽略开不开门这类小事,因为,他们注意力,全被憩龙山吸引过去了。

沈周、申时行、吴宽、李应祯、张渊、史鉴、袁昭阳、陆俸、徐伯虬、顾闻、童佩、丰坊、吴一鹏、许元溥、李浒、姚广孝等等。明代这些文化名人纷纷来到了树山村,他们哪怕一个字不写,对于树山村来说,就是无声的宣传,就会流传开了。

所以,清代的时候,文人墨客一批批来了,也是一个接着一个。王士祯是清代著名诗人、诗词理论家、文坛领袖,他的一生是文政兼从的一生。他在实践“神韵说”,取得卓著诗文成果的同时,还能突破正统文坛和文人偏见,重视和高度评价小说、戏曲、民歌等通俗文学、文体。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文创作与理论方面,但在小说、戏曲、民歌、书画、藏书、史论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忽视。杨补,苏州布衣。工诗善山水,落笔似黄公望。甲申(1644年)明亡后隐居邓尉山。有吴镇、黄公望遗意。好游虞山,揽取其烟峦雨岫以丰富笔墨,时以遗民处士称之。与杨文骢友善,秀淡洁朗,笔致相近。传世作品有《吴山十景图》大屏(七幅)、《天池石壁图》通景屏(五幅)及《虎丘新录图》,现均藏南京博物院。顺治五年(1648)作《怀古图咏册》藏上海博物馆;十二年(1655年)作《墨笔山水册》著录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为端士老社兄画山水图》册页图录于《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沈德潜,沈德潜(1673年12月24日-1769年10月6日),字碻士,号归愚,江苏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大臣、诗人、著名学者。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

王摅、汪琬、徐崧、徐昂发、叶士宽、尤怡、尤侗、凌寿祺、朱天成、张大纯等等。这些名头甚隆的文化精英对树山村情有独钟,其中有些人名,只要读过书的人,了解历史的人都会说“如雷贯耳!”或者是“耳熟能详!”

凌寿祺是个地方史专家,他对憩龙山的感情比高启深得多了,他看到了高启的诗,也用这个题目写了一首,标题《憩龙山追和高青丘韵》:

风雨奔腾涧水浑,龙归会此憩山村。

至今云气前峰起,白日家家早闭门。

树山村的“憩龙山”来历:传说吴王夫差是条龙,大王驾到,龙从天降,人人都得回避,所以门全关上了。凌寿祺诗中憩龙山山下的农家,和别处的农家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则是这个地方,凌寿祺又翻出了新意了。

当看完苏州园林艺术,再去苏州西部观看真山真水,以及深厚的文化沉淀,这个时候,坐在一座山头上,绿水青山连绵,青涧涓涓,花香幽幽,林木葱郁,听鸟鸣,奇石嶙峋,摩崖石刻印在其中。

江南,江南的山山水水的大自然给予的,有山水的地方很多,但是有文化的山水不一定很多,这是江南山水的特點,更是江南好的内涵。

白居易在苏州当刺史时,修筑了从阊门到虎丘的七里山塘街河,方便了城里的人去虎丘山的通行,水路随着陆路并行,可步行可舟行,一座山与城门连接起来,带动了一方经济。商于斯,官于斯的同乡之人联络感情的场所,各地在这里建起了会馆。从现存在苏州碑刻博物馆的碑刻资料看,山塘街上明万历年间广东仕商共建的岭南会馆,是苏州城出现的最早的会馆。

“流水半篙山一角”,“红桥朱塔夹溪山”,山塘的优雅环境吸引了众多文人逸客来此卜居归隐。除寓居虎丘山的大量名人外,在山塘街寓居的还有陶安、沈仲升、任敏等文化人士,还有名妓董小婉、沙娕儿等,山塘一隅有不下数十的宅第园林,如程氏“吟啸楼”、沈氏“竹亭”、朱氏“水亭”、吴氏“萍香榭”等等。

这里繁华、热闹与欢乐整合在了一起,被曹雪芹用了“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就道破了,写尽了。

早在曹雪芹之前,白居易没有看到那些会馆,他在江南,被江南处处皆是景迷住了,后来离开了苏州后,还写下诗作《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谙是熟悉,江花,江边的花朵,指江中浪花,这里指太湖。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像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白居易笔下的江南,从初日、江花、江水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

没有来过江南的人,向往着江南,心中有江南的梦想;来过江南人,感到江南深厚的文化,江南的美留在了心中,风景旧曾谙,一直会忆着江南的。

猜你喜欢

江南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最美江南
园林之城——苏州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
江南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