淯水上的桥
2023-04-20陈鹏飞
陈鹏飞
知道南阳,是在翻看小说《三国演义》章节里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知道南阳,是南阳有一所医圣祠,扩建修复这座丰厚历史内涵建筑的不是别人,正是出生在南阳南城门白河边上的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
那个年代,杨廷宝、梁思成、茅以升、崔宗培都是建筑界和水利界的大咖级人物。以建筑见长的杨廷宝、梁思成设计建筑了南京城和北京城声名显赫,以桥梁规划设计见长的茅以升则主持建造了钱塘江大桥和武汉长江大桥而名满中外,以水利工程建设见长的崔宗培参与主导设计葛洲坝、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和南水北调水利工程而载入史册。
桥的功能其实很简单,没有那么复杂,建桥的目的就是为了使障碍和沟渠变坦途,便于出行,利于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历经尘烟,记录变迁,一座桥的出现就是一种全新生活方式的开始和环境的改变。
站在独山之巅,远眺东北湍流的白河向南泄流,口中轻轻吟诵着李白《送友人》的佳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仿佛思绪回到了久远的唐朝,这城郭,这白水,虽已历经上千年,依然还是美不胜收。
这条白河,古称“淯水”,亦称“育水”。《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即是出自此处。发源于八百里伏牛山南麓,经嵩县、南召县流入南阳市区,穿市区而过后再流经新野、湖北襄阳,汇入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最终奔向万里长江。
从当年进入南阳城区上学,再到河南省会郑州上学和工作,多少年来,每次回到这里,都是要穿越白河跨桥而过的。
白河从上游鸭河水库奔泻而来后进入南阳市区,自东北向西南,自成半环形穿市而过,似一条银绸素带,波光闪闪,堤、林、路、岛、桥、水相互协调,相映成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成为南阳市区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更是成为对外的一张生态名片。
白河的历史有多少年,确切说并没有一个精确的数字。但白河上的桥,是有数据可查的。
白河桥的这个名字,在我的成长记忆和岁月中是最为深刻的。1965年建成使用,2007年又重新建设使用,这座桥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味。
还是孩童的时候,那个时候村里的交通很偏僻,就没有走出过乡里的小山村,最远就是乡政府所在地的街上而已。虽没有见过外面世界,但已经知道“白河桥”这三个字和名字,至于白河桥到底在哪里,那个时候就知道是在南阳城区里,可是没有见过,更没有走过。能见到最多的就是在一个小小的烟盒外包装上,一个椭圆形的烟标圈着了一座河上的桥,这种香烟当时的名字就叫“白河桥”。
字面直观的理解这就是一座桥,这完全没有错,因为在白河上建了一座桥,起名白河桥,白河桥是千万南阳人一生中不能忘却的一个年代符号和名称。而另外一层含义里,它则是一款纯粹的香烟名字,那个年代还真是家喻户晓,名声很响。至今我还能清晰地想起来,父亲带着我们下地干活,中途劳动休息时,他往往就会从烟盒里拿出一支白烟噙在嘴里的场景。
伴随着改革开放那年出生的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进城离家三十多公里,见到白河桥就是在南阳上学的那一年。1996年的那个秋日,落日的余晖还没有散去,一座桥在斜阳的映衬下矗立白河两岸,我来到心中向往已久的白河桥上,站在这座桥上,来来回回走了两趟。心里在想,哦,原来这就是白河桥呀,白河桥就是这个样子,从那一刻起,算是有了走进城市的经历,三年上学时光留在了这座古城中。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曰:上善若水。但凡有水的地方,就会有桥的存在。
如今,白河上除了白河大桥外,整个白河水域里还建有多座橡胶坝,水域面积大增,宽阔的水域,清澈的碧水,形成了天水一色的壮观景象。
在南阳城区,几座桥从北向南,依次为南阳大桥、光武桥、白河桥、仲景桥、淯阳桥、卧龙桥、雪枫桥。在这几座桥中,名字都是有人文内涵和文化历史的,其中的淯阳桥则是最有故事情节的一座桥。
保留淯阳桥的名字,就是为了保留住南阳古城南门淯阳门的历史印记,特地留下这座文化城市的内涵和底蕴。以前的南陽城,淯阳门是白河的一古渡口,在这里乘船是可以扬帆到汉江,通达长江,最终进入到海上丝绸之路的。
去年有段时间能不时看到,淯阳桥新桥将在7月1日正式通车的新闻报道,当年题写淯阳桥桥名的书法家周清渭老先生,今年虽已75岁高龄,得知我要写淯阳桥的文章后,特地手绘了一张南阳白河段诸桥名略邮寄到郑州供我详读,以此来表达对老淯阳桥的追思和纪念。
新建好的淯阳桥通车后,这里已经成为了一处网红的打卡地。临近年关,腊月二十这天的清晨,我在南阳出差,坐着45路公交车穿行在宽敞的淯阳桥上,看着桥下一河澄碧的清波,心中的情思久久挥之不去。
可以想象到,站在这桥上,倚栏远眺,阵阵清风,淼淼淯水浩浩荡漾,桥的风景,桥的精彩,全在这一城繁华的白河两岸。
责任编辑 胡文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