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中国形象的叙事基调

2023-04-19郑文辉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俄关系通讯社卫星

郑文辉

(中原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7)

国家形象作为国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是国家文化的立体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1]。”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被赋予了时代意义,富有成效地构建中国国际形象对于提升国际话语权具有积极意义,但目前有关中国形象借助国外主流媒介进行国际传播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当前中俄两国各领域交流稳步推进,人文交流与地方合作更加密切,中国国家形象仍处于由“他塑”向“自塑”的转变阶段,俄罗斯民众对中国形象的认识和了解主要借助其国内主流媒体,因此探索中国形象在俄罗斯的塑造过程与走向,需要着眼于俄罗斯主流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本文着重分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中国形象的叙事基调,探究这种基调的成因,目的在于为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提供一些多角度的参考。

1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中国形象的政治基础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俄作为全球性大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密切合作与交流,这对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中俄交往中,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平等的基本原则以及强大的内生驱动力,这三种因素为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奠定了基础。探索俄罗斯主流媒体镜像下的中国形象,需要从中俄关系的历史渊源、基本原则以及内生动力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性考察。

1.1 中俄关系源远流长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苏在共同反对霸权主义以及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等方面保持高度的战略默契,开展深度的战略协作。1999年,中俄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边界条约》有效解决了此前存在的边界问题,为双边关系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两国大幅削减用于边境地区的国防和军事支出,将边境地区变为开展经贸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正是在此基础上,两国形成了互为战略纵深和依托的“背靠背”战略协作关系,这对于冷战结束之后的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01年,中俄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作为两国关系的根本方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俄关系也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俄全面战略协作具有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互利双赢的新时代特征,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并持续向前发展[2]。2023年3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签署,系统性地阐释了在双边和多边、全球和地区等层面全面深化战略协作的重点领域与共同任务。这份纲领性文件立足于中俄关系的历史逻辑,着眼于中俄关系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为中俄关系持续发展明确了目标,为两国携手维护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以及塑造和平、开放的世界环境提供了保障。

1.2 中俄关系的基本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3月访俄前发表题为“踔厉前行,开启中俄友好合作、共同发展新篇章”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中俄关系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关键在于找到了国与国正确相处之道[3]”。当今世界局势风云变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作为国际关系的典范,中俄关系行稳致远,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两国互相尊重,保持独立自主,坚持平等互信,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以及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这既是中俄关系历经风雨后总结得出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是中俄关系行稳致远的保障。

坚持将平等互信作为中俄关系的坚实基础不动摇。纵观中俄关系的历史,平等是中俄关系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平等是中俄关系最牢靠的基础。从“中苏关系”平稳过渡到中俄关系,是两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在平等的基础之上,互相尊重的结果。

坚持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作为中俄关系的基本准则。2023年3月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指出“中俄关系不是类似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而是超越该种国家关系模式,具有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性质[2]”。将“结伴不结盟”作为中俄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是历史的选择,是两国政府共同的选择。尽管国际风云变幻莫测,中俄两国面临的外部压力较大,但在“结伴不结盟”问题上态度都很一致且坚决,中国的立场很明确,普京总统也明确表示中俄没有建立“军事同盟[4]”。

坚持将求同存异、互利共赢作为中俄合作的重要原则。中俄两国在历史、文化、国情等方面有所不同,在发展道路方面有各自的选择,在国家利益方面有着不同的诉求。这决定着两国在具体问题上可能会存在分歧,但中俄始终坚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求同存异,通过对话等方式协商解决分歧,增进信任。在经济等领域不断加强贸易合作,促进经济合作互利共赢。

1.3 中俄关系的内生动力

2013年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将俄罗斯作为第一站,2023年3月习近平第三次当选国家主席后再次首访的国家还是俄罗斯,这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十多年来,习近平主席九次访问俄罗斯,与普京总统进行了四十余次会见,为双边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定向把舵。当今世界局势风云变幻,中俄关系坚如磐石,关键原因不仅在于两国之间找到了正确的相处之道,而且在于有着强大的内生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中俄两国关系在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之上,坚持平等互信、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日益加深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为中俄关系的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俄关系发展有着清晰的历史逻辑和强大的内生动力[3]”,近年来,中俄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实现历史性突破,双向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中俄在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深入合作与探索,为双方在技术领域实现创新性、突破性发展注入活力,也为两国关系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2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中国形象的叙事基调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是俄罗斯主流外宣媒体,其立足国际视野,覆盖31种语言,突出国际性建设策略。在世界各种社交网络上该社的关注人数达到1 350万人,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网站的每月受众群体总量超过1 300万[5]。作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形象的主要途径之一,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其网站内容以实时新闻资讯为主,划分不同板块,每个板块通过时间线梳理,旨在通过新闻资讯对外宣传、树立国家形象。分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有关中国板块报道的叙事基调,有助于了解中国形象在俄罗斯主流媒体镜像下的传播现状。

2.1 报道形式的丰富性

通过丰富多元的传播载体实现对外宣传和传播的目的,是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中国形象叙事特点之一。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提供最新新闻报道和资讯,这意味着大量信息的输出和传播需要借助高效的载体。通过对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近年有关中国的报道分析可以发现,其传播载体的丰富性主要体现在善于借助多元主体进行发声与加强特色专栏建设两个方面。

(1) 善于借助多元主体。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有关中国报道的载体丰富之处体现在它善于借助多元主体进行发声,相比较于传统主流媒体常常独立撰写新闻稿或引用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传播主体就显得多元且灵活。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主体:政府报道主体、民间报道主体以及第三方媒体,其中政府报道主体又包含以国家领导人和中央机关、地方机关及相关负责人两部分。在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中国板块的相关报道中,常见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的发言。而民间报道主体则更为多元,主要以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为主,少部分为个人撰稿。

(2) 重视特色专栏建设。特色专栏建设也是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传播载体丰富性的体现之处,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官方网站(sputniknews.cn)开设有“中国”“俄中关系”等特色专栏,侧重于传递中国社会当日新闻。除此之外还梳理出“新闻时间线”等栏目,按照时间数据线性梳理后进行新闻传播,内容简洁且条理清晰。这类特色专栏的建设为传递新闻资讯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形式,也让受众可以更为清晰便捷地获取最新信息。

2.2 报道内容的客观性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作为新闻社,定位是立足国际视野,致力于传播世界新闻资讯,大量的新闻报道体现了其在新闻实务上的专业性,它以简洁的文风、明确的主题以及客观的态度传递最新的资讯。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传播内容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注重时效性消息类新闻的传播,内容多聚焦于政治经济领域两个方面。

(1) 注重时效性消息。报道的形式和体裁对新闻资讯的传递至关重要,时政消息是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最常采用的报道体裁[6]。重信息、轻评述、重时效、轻形式是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传播消息的特征。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官方网站致力于通过设置专题板块来搭建有关中国报道的特色网络舆论平台,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通过对碎片化消息类信息的专业性整合,按照时间数据线性整理后呈现,以此区别于西方媒体的报道形式,提升了其在国际传播尤其是对话传播中与西方博弈的能力,通过互联网搭载新媒体平台,孕育出了全新的国际新闻传播生态。在“新闻时间线”专栏中出现的大多为消息这一体裁,体现出其传播内容的时效性和客观性。

(2) 聚焦政治经济领域。中俄两国在历史背景和民俗文化等方面有诸多不同,对于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报道难以避免带有媒体自身立场,故而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有关中国的报道,将主题主要聚焦在政治经济领域,也是其客观性的体现。尤其是有关经济领域的议题,占据了数量优势。近年来,随着中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有关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报道数量也有所攀升,例如有关中国画家在俄罗斯博物馆举办画展等相关报道的出现,还有检索框“对话伙伴国”“中国文化”等关键词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但有关中国政治经济领域的报道仍是主流。

2.3 报道目的的国家利益导向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有关中国的新闻报道作为其业务内容之一,必然要符合俄罗斯国家利益,这是俄罗斯国家媒体的出发点和传播目的,报道目的的国家利益导向也是其报道中国形象的叙事特点之一。中俄作为两个独立的国家,基于一定历史逻辑,对于道路的选择有所不同,因此国家利益也有所不同。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作为俄罗斯主流外宣媒体,无论是传递国际新闻资讯,还是宣传国家形象,最首要和最基本的就是要遵循俄罗斯的国家利益,服务于其国家利益。

(1) 立足于国家利益。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作为俄罗斯主流媒体之一,其受众群体主要是俄罗斯民众,而作为重点外宣媒体,它的主要目标受众是在俄的华文使用者。从受众群体出发,立足本国国家利益,该社规范了其报道内容和传播形式。从形式和体裁上来看,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有关中国的报道多以消息和评论为主,报道信息含量丰富,态度客观积极,情感倾向尽量保持客观中立,从内容上看多聚焦经济和政治领域。有关中国形象的报道是出于中俄友好关系的需要,是出于俄罗斯提升战略安全的需要,是基于中俄关系之上做出的符合本国国家利益的报道。

(2) 服务于国家利益。由于俄罗斯官方对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定位,以及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俄罗斯媒体界的主流地位、其广泛的受众群体,决定了它的报道必须要服务于本国国家利益。这也就导致其在对中国有关方面的报道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从而对中国形象在俄罗斯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西方媒体仍占据舆论主导地位,也借此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这和中国致力于的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大国形象完全相悖,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展示西方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形象的同时,也从欧洲一些国家的新闻报道中寻求所谓的“更为客观中性的报道”,以此避免他们认为的“受众对中国形象认知产生的较大偏差”。总之,作为俄罗斯的主流媒体,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对中国形象的相关报道不仅立足国际视角,也服务于本国舆论需求。

3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中国形象叙事基调的成因

在西方媒体仍占据舆论主体空间和主导地位的形势下,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创建专题专栏以建构不同的议程设置,打造中性的媒体形象以打破西方媒体对国际社会舆论和话语权的控制,在对中国国际形象的“他塑”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这方面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积极向世界展示友好的中国形象;另一方面,发展中俄两国友好关系可以提升战略安全,利用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增强俄罗斯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也是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中国形象的主要原因。

3.1 加强中俄关系和提升战略安全的需要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对中国形象的有关报道是出于加强中俄关系的需要,也是提升战略安全的有效手段之一。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俄作为世界重要力量,两国关系已超出双边范畴,对世界格局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主流媒体的舆论传播作用日益凸显,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是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中的一股清流,其立足于国际视角,提供较为客观的新闻报道。出于加强中俄关系的需要,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试图凭借特色鲜明的差异化的角度,以独立、中性、现代的视角为新媒体受众提供更为客观的报道,在本土化专题专栏中,俄罗斯视角下的中国面貌被积极呈现。《外媒看中国》《俄媒看中国》这两大专题作为涵盖主题为中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相关报道的典型样板,它们的设立与存在有效解决了因不同意识形态带来的信息传达偏差等问题,以受众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新闻事务播报。以新颖独特的俄媒视角,在平行的板块平台上突出报道了不被西方新闻媒体关注的中国新闻选题,有效打造中性且更加立体的中国形像,并以此塑造俄罗斯外宣媒体的客观形象,从而达到提升两国的国际话语权的目的。

3.2 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国家看到了中国实力,也感受到了中国力量。截止到2023年7月28日,在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新闻快讯栏目检索“中国力量”一词,共有5 042篇相关报道,这在报道总量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反映了作为俄罗斯主流媒体之一的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越来越关注日益增强的中国力量,客观上说明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对外影响力不断增强。

3.3 中国国际传播影响力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等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都强调增强国际传播影响力、推动中国形象国际传播工作的开展的重要性。在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网站检索“中国”一词,其收录的相关报道自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28日共89 171篇,占据板块总量106 428篇的约83.79%,由此可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形象国际传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不断增强的中国国际传播影响力对于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中国形象具有推动作用。

4 结语

中俄交往的深厚历史渊源、平等的基本原则以及强大的内生动力等政治基础,奠定了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中国形象的叙事基调。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善于借助多元主体以及特色专栏建设来丰富其报道中国形象的形式,注重通过强时效性消息以及政治经济领域选题来体现报道内容的客观性,通过强调报道应立足且服务于国家利益来彰显其报道的国家利益导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中国形象的叙事基调是出于加强中俄关系和提升战略安全的需要,也是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以及中国国际传播影响力增强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猜你喜欢

中俄关系通讯社卫星
miniSAR遥感卫星
静止卫星派
中俄关系迎来美丽时刻
速度不是一切:国外新闻通讯社如何使用用户指标?
浅析中俄能源合作的问题及对策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俄罗斯欲在南海有何作为?
中俄关系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
侦探通讯社
侦探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