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TEAM 教育理念的“双高”院校跨界融合建设策略

2023-04-19杨林娟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双高跨界院校

王 磊,杨林娟

(南通职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7)

0 引 言

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 教育概念最初由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Board)[1]于20 世纪80 年代提出。进入21 世纪后,美国的Yakman 教授在STEM基础上加入了艺术(Art),发展为STEAM 教育[2]。STEAM 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以跨学科(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整合的方式,依托现代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015 年,我国教育部首次明确提出了开展STEAM 教育模式的探索。此后,业界相继开展了STEAM 教育研究和改革实践[3]。例如,徐征宇等分析了高职STEM学习生态系统内涵与特点,并提出了以STEM 学习生态系统建设为中心、以培养全面素养和提升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跨学科教育为内容、以实践项目为载体、以分阶段递进式专业选修课为形式、以多角度评价体系为保障的高职STEM 教育培养体系构建路径[4-5];范文翔等则从政府社会支持、跨学科课程资源建设、优秀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内外部环境优化等方面,探讨了实施STEAM教育的可能路径[6];此外,也有学者研究了STE(A)M教育理念与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相融合的培养模式[7],另有学者进行了融入STE(A)M 教育理念的专业课程教改探索与实践[8-10];等等。尽管STEAM 教育已经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但涉及STEAM 的“双高”院校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尚未见报道。因此,基于STEAM 教育理念探讨“双高”院校跨界融合建设策略,具有理论基础和现实价值。

1 STEAM 教育的本质及内涵

STEAM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育理念[11],其本质特征可从不同维度加以解读:参与主体多元;教育内容跨学科整合;教育载体基于项目实施或真实情境;教育方式注重“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过程;等等。STEAM 教育主要通过学科的融合、跨界的融合、教育的延伸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传统学科教育不同,STEAM 教育并不囿于单学科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学科知识相互融合的实践,是一种注重实践的跨界融合教育理念。

2 STEAM 教育与“双高”建设要求高度契合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等方面,实践能力包括实际操作、实际应用和实际创新等能力。STEAM 教育是一种跨界融合、跨学科学习的教育理念,十分注重在具体实践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界融合能力和综合素养。从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来看,STEAM 教育与我国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都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强调综合能力和全面素养的提升和培养。

2019 年由国务院启动的“双高计划”,旨在着力培育发展一批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群,为技术和技能人才培养创造高地, 为技术创新和服务提供平台,引领职业教育服务于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12]。STEAM 教育的课程建设以跨学科融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融合性、开放性、主体性、发展性与高职“双高”的发展趋势一致。“双高”建设需要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专业化、跨领域融合式教学团队,这也与STEAM 教育的“价值目标趋同、知识能力互补、融合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强、团结分工协作”的师资队伍要求相契合。

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等诸多方面看,STEAM 教育与高职院校“双高”建设要求高度契合。因此,基于STEAM 教育理念,进行“双高”院校跨界融合建设探索很有必要。

3 “双高”院校实施STEAM 跨界融合的策略

STEAM 教育理念虽然经历了学科概念说、科学素养说、学科交叉融合说三个发展阶段,但其核心要义均是跨界融合。因此,可从产教融合、学科融合、科教融合、科学与人文艺术融合四个维度进行“双高”院校跨界融合建设探索。

3.1 基于STEAM 的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开放办学,进行产教深度融合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体现的是高职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的跨界融合。学校与外部跨界融合,首先要求学校与当地企业各界相互开放,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和专业群优势,聚焦产教跨界联动,实现校企资源共建共享。在“双高”建设中,要全面对接产业群、企业群,构建“学校+核心企业+众多中小企业”的“1+1+N”一体化协同育人平台,推进产教一体化办学,精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比如,南通职业大学依托“南通建筑之乡”的区域产业优势,深入推进“双高计划”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与建筑行业领军企业、现代建筑产业园等联姻,培养了大量企业“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技能人才。其次,要充分发挥“双高”院校人才资源优势,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联动,采取项目制、首席导师制等形式,通过组建跨学院、跨专业柔性教科研团队,形成基于跨界的“扁平化交融”,着力开展高水平产学研协同攻关,协助大型企业攻克核心应用技术问题。再次,要注重为国际化跨界融合创造条件。如“双高”院校吸收国际留学生来校学习,为国外企业或在国外的中资企业培养人才;同时,通过与境外企业或机构产教联动开放办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跨国家和地区寻求合作,打造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办学平台;另外,要深化与国外院校、政府机构的合作,对标国际标准,推进专业教学国际化改革,实现跨国跨境的产教融合,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

3.2 基于STEAM 的学科融合

3.2.1 强化专业群要素融合

要更好地发挥“双高”专业群建设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应实现专业与产业要素的全方位融合。首先,按照“双高”专业群建设要求,跨界融合组建产业学院。“双高”院校可通过与行业标杆企业、重点产业深度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强化专业群建设。其次,通过健全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主动参与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紧密对接产业集群融合发展需要、行业细分发展需要及职业岗位发展需要,根据专业群与产业链、岗位群的对应关系,梳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基于STEAM 理念,对应融入职业岗位的关键技能、职业素养与职业资质培育,优化专业组群建设。例如,南通职业大学对接建筑产业链要求,跨建筑工程、电子信息、艺术设计等3 个学院,融合建筑工程技术、室内艺术设计、物联网应用等5 个专业进行优化组群,建设新的专业群与专业学院,实现要素全方位融合。同时,根据产业技术对岗位能力的要求、产业文化对职业素养的要求及产业发展对专业群建设的要求,将产业先进技术元素、文化元素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将产业发展要素融入专业群建设过程,并为之配套跨学科整合的教学资源、实训条件和师资力量,最终实现了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13]。

3.2.2 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

“双高”专业群建设的跨界融合要求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打破原有课程界限,开设跨学科综合课程[14]。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梳理,重构课程门类多样化、学科知识模块微课化、课程教学项目化的多元化课程体系。

一是课程门类多样化。课程门类丰富齐全,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课程选择空间。理工科类院校应开设一些文史艺术类课程,文科类院校也应开设科普类和科技前沿类课程,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实现跨学科教育融合提供STEAM 内容载体。

二是学科知识模块微课化。STEAM 倡导基于项目或真实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在这一理念下,学习知识技能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应提供模块微课化的学习内容,支持学生进行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泛在化学习。

三是课程内容项目化重构。基于“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职教思想,高职教育应强调知识够用为度,实施项目化教学。要根据区域经济转型发展需要及“双高”专业群建设要求,不断更新及开发新项目模块,优化筛选项目,并按项目需求梳理学科知识点,打破学科界限,构建课程内容。项目化教学的课程内容应随项目优化而跨学科融合,且常变常新。

3.3 基于STEAM 的科教融合

根据STEAM 教育理念,应强化科教一体化融合,就是强调高职院校的科研和教学两个核心活动要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尤其是“双高”建设院校的科研活动不应只侧重创造发明,还应注重与教学相辅相融,实现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水平教学,通过“教学科研一体化”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一要跨专业构建科研平台。跨专业构建科研平台是促进合作交流、聚集科研人才、整合科研资源、布局研究领域、争取重大项目、培育重大成果的基础,也是培养师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科研平台建设水平是体现“双高”院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围绕创新能力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核心任务,进行科研平台的整体谋划和布局调整,以跨专业大科研理念进行平台构建,提升技术技能创新服务的承载力。

二是实施“科研+”科教融合策略。实施“科研+教学”“科研+实践”“科研+双创”的科教融合策略,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托跨学院、跨专业的课程开发团队制、学生科研导师制、学生研究助理制等,形成“教学研”相融的STEAM 育人模式,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教改方案转化。以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作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带动学生共同开展科研,组建创新技术学生社团,孵化培育创新实践项目,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促进创新人才成长。

3.4 基于STEAM 的科文融合

长期以来,功利性认识偏颇使高职教育的技术属性和人文属性未能得到有效融合,对STEAM中的“A”——人文艺术的融入教育重视不够,导致学生缺乏情感、文化、艺术、精神的充分浸润,未能达到内在品质、精神空间与人格素养的全面提升。“人文”是与人的价值、尊严、独立人格及人的个性、理想、命运等密切相关的概念[15],渗透“A”的高职教育则是在技术技能传授中,关注学生的人格和修养,推动学生提高文化自信、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审美创造素养等,培养学生具备个人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修养。因此,要加强“双高”院校人文艺术教育,形成文化育人合力,实现科学与人文融合育人。

一是“双高”院校要加强与区域文化的融通共建,实现人文教育与地方文化资源的有机融合。可利用博物苑、艺术展览馆、科技场馆等开展社会实践和人文体验教育,通过设置艺术欣赏、创新思维等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审美感知力、表达能力及创新、批判思维能力。

二是依托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团活动可帮助学生发展个人技能、拓展社交圈、培养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提高自我价值感,增强自信心。“双高”院校应加强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开展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演出等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同时,学校还可建立学生艺术团体,如美术社团、合唱团、舞蹈队等,让学生参与其中,陶冶情操,提升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是强化环境育人。校园艺术文化氛围和环境的浸润与熏陶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可培育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择真而求、择善而从、择美而爱[16]。良好的校园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提升师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力和追求欲。“双高”院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将“走正道、做正事、养正气”“树匠心、铸匠魂、践匠行”“融入学校、融入行业、融入社会”“强化安全、追求健康、恪守规则”“讲仁爱、重和谐、担责任”等人文精神与文化元素融入校园宣传橱窗、文化走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大力弘扬建党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以形成良好的环境融合育人合力。

4 结 语

基于STEAM 教育理念实施跨界融合不仅是“双高”院校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趋势。为更好地整合资源,实现突破和创新,高职院校必须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学科融合、科文融合。实践证明,“双高”院校通过实施STEAM 融合建设,可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跨界融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建设人才需求。

猜你喜欢

双高跨界院校
跨界
跨界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跨界之道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