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的措施

2023-04-19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北区校李文富

天津教育 2023年35期
关键词:劳动内容活动

■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北区校 李文富

小学阶段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学生需要吸收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通过适当的实践方法进行理论知识验证,从而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为未来的全方位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劳动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顺利达成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目标,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的措施进行深入分析。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改革现有教育体系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主要改革方向,即通过适当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塑造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通过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劳动。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教育体系主要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吸收效率,在实践方面缺乏更深入的研究,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幅下滑,没有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实践中的劳动内容,影响了劳动育人价值的体现。短期来看,会对学生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长期来看,会对家庭幸福、教育升级、社会进步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对现有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将劳动教育引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持续推动教育体系的改革,以劳动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吃苦耐劳的品质,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二)探索课程实施方向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视角,通过引入真实生活,为学生提供观察问题的方法,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借助集体合作、个人实践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实践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是一门跨学科性质的实践类课程。劳动教育则是在劳动育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劳动,从劳动中感受快乐,理解劳动人民的付出,塑造正确的三观,是一种具有潜移默化影响效果的教育活动。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具有一些相同的性质,即内容的综合性、需要学生参与其中,对特定内容进行针对性分析,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开放学习条件。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进行整合,可以吸收劳动教育的理论内容,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方向,从而达成小学教育体系的劳动教育常态化新模式,创设高质量、高水平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身心全方位发展。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原则

(一)遵循教育规律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为学生提供适量的体力劳动内容。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要以手脑并用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合理增强学生的劳动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与快乐,从而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育人效果。

(二)体现时代特征

劳动教育应用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需要体现时代特征,即根据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与各类产业改革方向,对劳动形态进行优化,关注新兴技术对劳动的实际影响,以达到改进劳动教育的效果,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用性。结合时代发展带来的技术革新,通过劳动教育的适当引导,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能力。

(三)注重综合实施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需要通过综合实施的方式,引导学校、家庭等各个主体共同参与,为劳动教育提供更多的实施途径,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对于家庭,需要做到执行日常化的劳动教育;对于学校,要以规范化作为劳动教育目标,借助综合实践活动打造参与主体协同合作的育人格局。

(四)坚持因地制宜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拥有许多固定化内容,是教育的主体结构。对填充部分的不固定内容,不建议挪用套用,而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经济条件以及学校的文化氛围,合理挖掘各类教育资源,将更多内容融入劳动教育,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多种模式,真正落实教育体系改革目标,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更新的内容和更广的目标,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具体措施

要想有效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实践的效果,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理解劳动教育的意义,提升综合素质,充分锻炼身心,教师可以从开展合作、融合知识、教学准备、小组学习、结合生活、多元化评价等维度入手,系统分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家庭与小学开展合作

在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塑造更完整的劳动素养,从而协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以便高效率地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要想实现以上目标,学校可以与学生家长合作,创造更多的劳动机会,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降低目标达成门槛。将劳动教育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主动参与家庭劳动和学校劳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端正劳动态度,实现学生全方位发展目标。学校可以向学生家长传输教育理念,由家长通过家庭劳动的方式为学生树立劳动榜样,教授学生劳动技能,引导学生主动分担家庭劳动。家长也可以与学生一同制作值日明细表,让学生通过固定的家庭劳动内容增强自律意识,强化个人责任感,形成对学习负责、对劳动认真的态度。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家长会的形式,由班级教师与学生家长共同分析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制定面向学生的劳动教育目标,并从家长与教师的角度分别监督学生是否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劳动。借助值日明细表、打卡等模式记录学生的成长。

(二)融合各个学科理论知识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要想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需要由教师借助更完善的学科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劳动,完成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根据这种理念,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以“实践活动+理论知识”的组合方式,进一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下限,突破实践上限。而且,在大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中可以发现,在劳动教育指导理念下,学生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验证理论知识,达成实践活动—理论知识的双向循环。比如,在语文学科中,教师就可以提炼出写作相关内容,与劳动教育相融合,一同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中。谈及劳动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写作方向,如“劳动最光荣”,让学生围绕“劳动”与“光荣”两个关键词进行写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通过在学校和家庭中的劳动,理解劳动对自己与他人的价值,再通过文字的形式叙述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学生可以在劳动过程中掌握劳动技能,获得相对应的劳动成果,进而产生更深刻的个人感悟,即“劳动最光荣”。基于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写作流程,可以让学生对劳动与生活产生更深刻的体会,写出更高质量的作文内容,强化学生对行为和想法的描述能力,进而稳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提高全学科逻辑思考能力。将劳动教育与学科内容进行结合,并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输出给学生,目的是让学生快速接受劳动内容,先以具体的目的进行劳动,再以个人兴趣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最终在劳动中发现乐趣,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快乐,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全学科能力,为其未来学习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落实教学准备工作

教师需要落实教学准备工作,通过备课确认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合理分析劳动教育开展节奏,以提升综合实践活动实际效果,提高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需要在教学准备工作中考虑采用什么方法创设活跃的教育氛围,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综合实践活动中,从中掌握劳动技能,实现健康成长。教师在教学准备工作中要确认学生个体的真实劳动水平,明确学生群体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需求,分析劳动教育的具体切入点,为后续开展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同时,教师要参考其他学校有关劳动教育的内容,站在实际生活的角度,吸收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梳理整个综合实践活动流程,确认各个活动环节,明确各项活动内容的处理难点与解决重点,以便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教学准备工作整理为教案形式,方便理解与应用。如果教师有关于劳动教育的新想法,也可以随时增加在教案中,以丰富后续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需要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即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缺乏更强的个人能力,导致部分难度稍大的综合实践活动难以有效开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共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完成劳动教育。分析大量案例可以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以获得更强的集体荣誉感。如果教师组织小组之间比拼,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待活动的认真程度。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不断与同学产生交互,进而提高沟通水平,更容易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强化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实现全方位发展。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仔细观察,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其适当鼓励,不断激励所有成员进行劳动,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在实践中,教师要关注以下内容:第一,合理分组。不同学生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要先明确每个学生的能力,以组合的方式,保证小组综合能力的平衡。同时,要注意小组之间的交际,引导小组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凝聚力,顺利完成活动;第二,合理任务。教师确定有关劳动教育主题后,需要设置更为清晰的教学目标和更为完善的劳动任务,保证学生可以通过小组的方式顺利完成任务,掌握相关劳动技能,避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过度劳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在本文语境下,可以理解为由小学与教师提供的劳动教育内容,并不能完全达到劳动教育的初衷。要想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开展劳动教育,就需要回归到实际生活,即通过生活教育塑造更完善的劳动教育内容。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相应年龄所习得的生活经验设计更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脑,使学生从生活劳动中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完成教育回归生活的闭环逻辑。春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指定区域播撒蔬菜种子,并浇水、除虫、定期施肥,要求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秋季蔬菜成熟时,教师组织学生收获劳动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对蔬菜从种子到幼苗,再到成熟的全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关联了生物学科内容。同时,学生通过劳动经历了蔬菜生长的全过程,品尝了属于自己的劳动果实,会对劳动教育产生更深刻的体验。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也会与自然环境产生交互,感受到劳动教育与现实生活的内在关联,从另一个角度引导学生探知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展开深入研究,强化劳动教育在教育体系改革中的应用价值。

(六)提供多元化评价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需要通过评价的形式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方便未来开展其他活动,进一步强化劳动教育效果。教师进行评价时要明确评价目的,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以恰当的方法纠正学生对劳动的态度,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达到完善自我的效果。在以往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仅以最后的活动结果作为评价指标,缺乏对学生活动过程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考虑多元化评价,以评价作为激励学生成长的工具,强化劳动教育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第一,评价内容多元化。教师要摒弃以往综合实践活动结果的评价模式,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中的实际表现、参与劳动教育前后言行举止等方面的变化,以更多的评价内容对学生展开更全面的评价,发现学生的优点,明确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差异化的评价,从而不断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成长,实现个性化发展;第二,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可以打破以往仅有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在小组中进行互评,明确自己在劳动教育中的不足之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完善自我,便于开展更高质量的学习与生活。

四、结语

将劳动教育应用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详细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家庭教育理念等内容,设计一套内容完善、结构完整的应用方案。在方案落实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真实反馈进行适当优化,确保学生可以充分劳动,理解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关联,从而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内容,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劳动内容活动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六小”活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活动随手拍”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