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

2023-04-19福建省泉州市双阳中学黄镇山

天津教育 2023年35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传统

■福建省泉州市双阳中学 黄镇山

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仅依靠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解是不够的,还需要寻找更多有效的教学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不仅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发展需求,还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正确认识到该学科的学习价值,真正提高道德修养。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融合的研究,以更好地让传统文化适应目前的课堂教学发展,从而有效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用。这样的探索将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丰富学生情感,熏陶学生情操

新课程标准强调当代学生既要具备丰富的才学,还要具备细腻、理性的人文情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而言意义重大,可以深入学生思想,对学生进行熏陶,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渗透,学生的情感也会变得更加细腻,从而实现身与心的多方面发展。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多样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当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成长时,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品格,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人格特质,从而促进学生成长。

(二)树立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发展理念

文化自信是基石。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智慧和艺术精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成就和辉煌历史。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产生浓厚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与责任感,这种自豪感和认同感将激发学生对民族的热爱,进而促使他们更努力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三)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如孝亲敬长、尊师重道、友善待人等道德规范,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礼义廉耻”等观念,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以及遵守社会规范的重要性,对初中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必然需求,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前提。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可以在无形中得到塑造,实现综合发展。这样的教育不仅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有益,也为今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贡献。

(四)树立法治观念,提高学生法治素养

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我国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法治一直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形成法治观念的重要时期,因此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中的法律思想和法规条文,能够加深学生对法治的理解,从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治素养。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策略

(一)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

首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要想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教师必须从改变自身入手。首先,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加强对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视,而非只注重教材内容的传授。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教师应在无形中引入传统文化元素,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创新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融入教学中,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触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综合素养的培养。

其次,教师本身的能力和素养也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的育人功能,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这种提升不仅是学习教材知识,还要积极吸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利用业余时间阅读课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不断拓宽自身视野。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具备教材整体观,清晰地知道哪一章节、单元以及在什么时机可以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最后,在传统文化融入方式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多元化的融入策略,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并通过多感官的参与,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故事性教学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传统故事,将道德与法治价值观念融入其中,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体验式教学可以通过参观传统文化遗址、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感悟;信息化教学则可以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去感知传统文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真正从传统文化教育中获得启发。

(二)充分利用古书典籍,渲染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古书典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教育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需求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有助于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教育营养,成长为具有健全人格和高尚品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其一,充分利用文学知识解读人生哲理。文学知识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时机,在教学中融入名人名言,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所蕴含内容的感知。

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上册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教学中,本课包括“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三个部分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融入名人名言。如在第一部分“尊重他人”教学中,当讲到如何尊重他人时,教师可以引入《礼记》中的名句“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在第二部分“以礼待人”教学中,当讲到为什么要以礼待人时,教师可以引入《孟子·离娄下》中的名句“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第三部分“诚实守信”教学中,当讲到如何做一个诚信之人时,教师可以引入《孔子·子路》中的名句“言必信,行必果。”这样一来,这些出自古籍中的名句便可以和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合起来,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使他们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其二,深入挖掘文化故事,有效拓宽育人思路。在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历史故事,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将具有深刻内涵的历史故事融入学科教学中,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向学生传递一些重要的道德观念,如忠诚、勇敢、诚信等,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让学生思考历史背景下的道德困境,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本单元开始将“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这一千古传颂的故事融入课堂教学,通过伯牙子期的故事引入教学内容,并让学生谈一谈听完故事后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真正领悟到,要想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多么困难,从而更加珍惜当下自己拥有的友谊。

其三,用好教材相关栏目,拓展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材本身就包含许多传统文化,所以教师千万不能“顾此失彼”,忽略了教材中相关栏目的运用。如“探究与分享”“阅读与思考”等栏目中,教师可以巧妙融入相关传统文化,并设计思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这样的探究过程可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让他们在参与栏目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对道德的认同和内化。

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探究与分享”这一栏目中引入《弟子规》等传统文化内容,并提出问题:“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弟子规》中的哪些观点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家庭了?”通过这一思辨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分享,如此不仅能够吸收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内容,还能让学生体验到古时候的优良家风,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而在“阅读与思考”这一栏目中,教师则可以通过阅读材料这一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中,如给出故事材料《卧冰求鲤》《哭竹生笋》等,让学生阅读,并分析材料说明了什么,有哪些体会。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栏目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地给出材料,而是要借助教室的多媒体设备适当加入动画、视频、图片等,这样一来课堂才不只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变得丰富有趣,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生动、立体地体验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并合作解决,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有效开展课外活动,拓展传统文化融入阵地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学旨在促使学生探索、加深理解、强化情感,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更好地成长。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走出课堂,通过组织实地考察、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带领学生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样的实践探索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连接。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第一课《中学时代》教学中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名人故居,并在参观过程中讲述名人少年时期的故事,激励学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观念,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坚定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其次,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本,可以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相结合,达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到来时设计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寻找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人、事、物,并在课堂上分享,促使学生通过各种有趣的课外活动深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

三、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人文素养和精神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时代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功利化”教育观念,而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为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情感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了实现传统文化的育人目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充分利用古书典籍,渲染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有效开展课外活动,拓展传统文化融入阵地,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们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传统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老传统当传承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