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3-04-19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实验中学盖爱卿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实验中学 盖爱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版)》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形成面向未来社会与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而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转变教学思想与观念,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基于此,本文对新课标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以达到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的。
一、新课标理念对初中数学的指引和要求
新课标确立了当代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应达到的基准,这一标准不仅聚焦于数学的基础概念,而是在更广泛的背景下,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这一理念反映了我国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关注。具体来说,新课标将初中数学要求细分为三个核心领域,即数学学习的基本要求、数学学科能力要求和数学核心素养提升要求。首先,对数学学习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学习整数运算、代数式化简等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对更深层次的数学专题,如代数方程和几何图形的探讨,强调对数学方法的掌握;其次,对数学学科能力的要求是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不再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是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从实践中学习并运用数学知识;最后,对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要求更多体现在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如数学知识的运用、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价值观的塑造,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学生的信息技术与数学结合的能力变得尤为关键。
总而言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版)》不仅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内容指引,而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与学习视角,将重点从单一的知识掌握转向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意义
首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优质教学的目的。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如何构建高效率、有价值的课堂是所有教师需要探索的课题。尤其是数学学科,构建高效课堂不仅可以将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还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实现教学相长。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个性化教学,让课堂变得更加民主。此外,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进一步发展。
其次,有利于创新教学方式,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在以往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基本上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一一讲解,并配合题海战术,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短时间来看,这种教学方式效果显著,但是时间一长,学生就会遗忘知识,再加上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无法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而构建高效课堂可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方式,根据实际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教师可以将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拓宽他们的数学视野与学习思路,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三、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注重课前高质备课
初中数学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要注重课前的高质备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教材的分析、对学情的把握、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这三个方面内容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对教材的分析。教师要在课前深入研读教材,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点与整体性,确保对教材的结构体系有清晰认知,对教材中的概念和公式有透彻了解,再将教材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让学生不再感到数学学习是对教材内容死记硬背。例如,在教授《认识三角形》一课时,教师要整体分析教学内容。首先,分析各个知识点,本课先给学生呈现一个小木屋,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小木屋的屋顶归纳出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的顶点、边和内角。其次,带领学生动手制作三角形,完成量角的度数、撕角拼角、做辅助线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同时引出直角三角形,让学生了解这一特殊的三角形,并说说生活中的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最后,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和基本要素,了解三角形三个角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准确划分三角形的类型,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定理;引导学生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与定理,发展其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鼓励学生探索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对学情的把握。分析完教材以后,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基础和个性特征。具体来说,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记录他们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数学基础与数学能力。在《认识三角形》教学中,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三角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等知识,但是并不全面,为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三角形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在旧知的基础上引出新知,将旧知与新知有效联系起来,并让旧知辅助新知学习。
第三,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完成上述两个步骤以后,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选择教学方法,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认识三角形》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精彩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采用多元教学方法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时候,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除了传统的合作教学法、自主探究教学法等,教师还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生活教学法、导学案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1.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该教学方法不仅符合新课标提倡的因材施教理念,而且能够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其能力范围内获得适当的教学支持,从而使学习成果最大化。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数学基础、数学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生喜欢数学,数学基础与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有的学生不喜欢数学,课堂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采用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而是要采用分层教学法,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合适的知识内容。
例如,在教授《二次根式》一课时,首先,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A 层(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B 层(数学基础一般的学生)、C 层(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其次,教师先统一讲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与性质,在所有学生有了一定的掌握以后,再进行分层教学。对C 层次学生,教师可以带领其分析生活中对二次根式的应用,让其初步掌握二次根式的简化;对B 层次学生,教师可以讲解一系列的典型习题,引导其深入探究如何利用已有知识来化简复杂的二次根式;对A 层次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计更复杂的数学问题,例如如何利用二次根式解决与电视塔传播范围相关的优化问题。通过这种分层教学策略,每个学生都能在能力范围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同时为后续的二次根式乘除法,二次根式加减法等内容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生活教学法。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与实际生活是否密切相关至关重要。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用生活教学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学以致用。例如,在教授《黄金分割》一课时,教师可以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在建筑中的应用,金字塔、帕特农神庙、埃菲尔铁塔等,均应用了黄金分割,让建筑物看起来更加和谐;在绘画中的应用,《蒙娜丽莎》《维特鲁威人》《最后的晚餐》等画作都运用了黄金分割,让画面整体更加吸引人;在人体雕像中的应用,古希腊著名雕像维纳斯和太阳神阿波罗在设计时双腿与身高的比值为0.618。这样,打破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隔膜,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其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可以选取具体的生活场景,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并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教授《生活中的概率》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一个生活游戏:在公园有一个转盘,转盘上共有6 个格,其中“1”的奖励是0.1 元,“2”的奖励是0.3 元,“3”的奖励是0.1 元,“4”的奖励是10 元,“5”的奖励是0.2 元,“6”的奖励是5 元,转盘停止后时针落在哪一区域,就按照该区域的数字顺时针跳过几格,然后获得该格子中的奖金,如指针指向“3”时,那么就跳过3 格到“1”,并获得奖金0.1 元。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请问这一游戏公平吗?你可以用所学知识揭示其中的秘密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课堂知识,又体会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激发了他们探索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兴趣。
3.导学案教学法。
导学案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前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相较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难度增大,如果学生在课前不预习,那么课堂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的时候,要为学生设计清晰的自主学习方案,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实现高效预习。
例如,在教授《相似三角形》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自主学习方案:
学习目标: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等知识点。
学习重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常考题型:利用三角形的相似测量塔高、河宽;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常用模型;相似的性质。
之后,让学生完成预习,并总结在预习中遇到的难题。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预习情况,并一同讨论遇到的难题,寻求解决方法。如此,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三)加强开展教学实践
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中,要求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的时候,要加大教学实践的力度,实现对学生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将数学实验引入课堂。
在大部分教师与学生的印象中,数学是一门对数学概念与公式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课程,与实验毫无关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实际应用。例如,在教授《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和》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裁剪出各种常见的多边形,然后选择一个图形,将其各个角撕下来粘贴在一起,测量这些外角的和。之后,用剩下的图形进行重复操作,验证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如此,学生可以轻松掌握本课知识,学习效率大幅提升。
2.开展户外实践活动。
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和教材,而是要走近自然,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与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与户外实践活动,进一步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例如,在教授《投影》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中观察并绘制不同时间段树木的投影,再回到班级开展光线投影实验,帮助学生了解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与在灯光下形成的影子的不同点。如此,学生可以轻松掌握投影知识。
四、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一个高效的课堂能够确保每位学生得到充分关注,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学习过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收获。但是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遵循教育规律。初中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较强,教师在教学,要确保知识难度适宜,不能太难,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也不能太简单,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第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知识点之间的跨度较大,学生无法快速从低难度学习过渡到高难度学习,进而影响学习效率,因此,在教授数学知识的时候,要循序渐进。相信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