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语迁移视域下的高职英语语法教学创新策略探究

2023-04-19

英语教师 2023年20期
关键词:英语语法母语语法

钟 丽

引言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招生政策的影响,高校不断扩大招生,高职学生数量剧增。高职生源参差不齐,特别是在英语方面。很多学生受自身因素、学校课程设置或外部环境的影响等,英语成绩和英语能力都较差。这对高职英语教学,特别是语法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我国,英语是大多数学生的二语,而英语教学承担着开阔其国际视野的重任。高职英语教学要适应时代,适应高职学生情况,也要适应语际教学的特点。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母语迁移对学生二语习得有直接影响。因此,如何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科学采用高效且影响持续的新型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高职学生,成为高职英语教师亟须思考的问题。

一、母语迁移

(一)内涵

在学习母语以外的语言时,母语特征往往会不自觉地被应用到学习的语言中,这就是语言迁移。语言迁移是方方面面的,既可能是词义、发音,又可能是语法规则、交际思维等。同时,语言迁移是双向的,既包括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又包括母语向第二语言的借用。前者即语言学上的母语迁移。

母语迁移产生的本质原因是语言之间存在差异和共性。当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相关单元或结构类似时,母语迁移会有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即产生正迁移。当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的特征相异时,母语迁移往往会阻碍第二语言的学习,即产生负迁移。无论如何,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迁移都是不可避免的。

(二)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由于母语迁移的双重性和不可避免性,在英语教学中正确使用母语迁移,主动将母语迁移考虑进教学课程设计是英语教师的必修课。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比教学,充分挖掘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结构的共通之处,主动促进正迁移,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辨别两种语言的差异,帮助其练就“火眼金睛”,避免负迁移对其学习产生干扰。

二、在高职英语语法教学中应用母语迁移的可行性

(一)国内外对母语迁移的研究

语言迁移的研究始于20 世纪40 年代的美国,并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自20 世纪50 年代起成为语言学中的显学。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语言迁移逐渐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综合研究领域。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明显的阶段:对比分析假说阶段、普遍语法阶段及认知理论和神经生理学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国外的语言迁移研究出现从表层现象描述向深层机制的转向(吴曦、曹湘洪 2019)。同时,相关研究开始涉及三语学习领域,至今语言迁移已在国内外语言学和教学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国内的语言迁移研究起步较晚,20 世纪80 年代,语言迁移的相关研究成果开始出现,主要研究者有戴炜栋、束定芳和王栋。CNKI 数据表明,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国内语言迁移研究发展迅速,核心期刊论文数量稳步攀升,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2000 年以来,学者纷纷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方法研究语言迁移(王新钰 2019),使研究更科学,更具有教学指导性。

(二)《新编实用英语》(第五版)为母语迁移在教学中提供的便利

《新编实用英语》(第五版)贯彻“教、学、测、赛一体化”编写理念,以交际法为框架,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实用交际能力为目标,适用于我国多层次、多种类的高职高专院校,具有如下诸多新特点:

1.配套资源丰富;

2.融入真实的交际场景和学生熟悉的话题,更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

3.更符合“英语教学应满足中国全面走向国际化”的大目标,更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

教材贴近真实生活,选材更符合高职学生的具体情况。此外,选文摒弃了部分过时内容,增添了符合当代学生旨趣和时代特征的内容。同时,教材将传统纸质内容和iSmart 平台数字课程、中国大学MOOC 数字课程、互动影视资源等结合,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渠道和方式,也为教师课程设计提供诸多资源和创意源泉,为实现教学多样性和创新性提供了可能。

(三)高职学生更适合包含母语迁移的教学设计

高职学生的一些特征为母语迁移的创新教学提供了条件。高职学生虽然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但是不乏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教师如果能合理利用多媒体工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能在教学上事半功倍。高职学生的英语成绩较差,往往有较大的心理负担,如果教师将母语迁移的心理学阐述纳入课程设计,关注他们的心理,就可以使其心理和教学心理相互作用、共同促进。

三、高职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英语语法教学存在较多问题,涉及学生群体特征、教师教学方式、学校课程设置等方面,具体如下:

首先,从高职学生角度看。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未来期望值偏低、学习意愿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在常年累月的义务教育及高中教育阶段形成的,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像对待普通本科生一样,而要因材施教,降低语法难度,以更科学的方式教学。此外,高职学生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是有明确的职业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语法教学的实践性,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具有求职导向。

其次,从教师教学方式看。高职教师往往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普遍把结构主义语法当作圭臬,过分强调语法体系的理论逻辑和框架意识,使语法教学偏向规范主义(Prescriptivism),而不是回归语言的本质,即描述主义(Descriptivism)。同时,教师的主体性往往和学生的主体性不能相辅相成,要么教师“一言堂”,要么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

再次,从教师和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看。很多教师虽然非常熟悉语法规则,但是忽略了语言是承载文化的工具,对于语言背后活生生的人及其创造的文化所知寥寥。同时,学生只把英语学科当作必考科目,英语语法当作得分要素,不愿意也缺乏渠道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底蕴、文学内涵等。师生双方的文化缺失使英语语法教与学成了走形式。

最后,从学校课程设置看。很多高职课程设置仍以文章精读和听力练习为主,输出型学习变得可有可无。这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被“灌输”的客体,而非主动学习的主体。一些高职院校将课程设置的权力下放给教师,而很多教师不够重视中英语言的异同,这就造成英语语法课程设置缺乏规范性、科学性,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乏力产品。

四、母语迁移视域下的高职英语语法教学策略

(一)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主动性

语法规则比较枯燥,这对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教师要想学生对语法学习产生兴趣,就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导入。在设计课程时,教师可以结合《新编实用英语》(第五版)的信息化特点,采用实物引入法、游戏引入法、设置悬念法等方法,将风趣幽默的视听材料导入课堂,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同时,在活跃的教学氛围中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发现中英语法的异同,利用正迁移避免负迁移,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会系统总结语法规则。

比如,在讲授时间状语的位置时,对于例句“In the morning,she always walks to her school.”,教师可以制作视频材料,以动车的形式来展示句子成分。将英语中的状语In the morning 和句子主干成分“she always walks to her school.”置于动车的两节车厢上。因为动车每一节车厢都有动力单元,且可以变向,所以可以制作动车行驶动画,呈现动车既可以正向行驶,又可以反向行驶,表明时间状语In the morning 既可以在“she always walks to her school”前,又可以在其后。同时,将英语例句的汉语含义“早上,她总是走路去学校。”的状语“早上”置于普通火车的车头位置,将“她总是走路去学校”置于车厢位置。因为普通火车车厢不存在动力单元,只有火车头可以牵引车厢前进,所以可用普通火车单向行驶表明在汉语中时间状语一般只在句子主干前。

(二)将语法教学融入情景语境,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情景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特别是在规则比较明显的英语语法学习过程中,它起化抽象规则为具体场景,提升学生语法接受能力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生动、活泼的情景语境,带领学生走进英语使用者的真实世界,体会真正的语言使用。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中英语言世界的异同,使其在学习语法知识的同时,增强语际意识。下面,以《新编实用英语》(第五版)综合教程1 Unit 1 Greeting and Introducing People的语法Basic Sentence Structures 的设计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在英语基本句型部分,教材给出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S+V+IO+DO)的例句为“I gave him my phone number.”(P23)。教师可以为例句设置背景故事为:我(I)去参加朋友的生日派对,和朋友的同事他(he)认识。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好感,在派对的最后,即将离开的他礼貌地询问是否可以得到我的电话。心动的我将电话号码给了他。之后,教师邀请三名学生在教室内表演对话情景,并增添后续。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此句的中文翻译“我给了他电话号码。”和英语句子结构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因为对应汉语中的句子基本句型为带双宾语的主谓句(间接宾语在前,直接宾语在后),和对应英语句型相似,所以可以利用母语的正迁移帮助学生记忆英语句型结构。同时,英语原句可以变形为“I gave my phone number to him.”,即“主语+谓语+直接宾语+介词+间接宾语(S+V+DO+prep.+IO)”结构,对应的汉语句子也可变形为“我把电话号码给了他。”即“主语+把+把字句宾语+谓语+间接宾语”结构。两者差异明显,可以提醒学生避免因母语负迁移而影响对英语句子结构的把握。

(三)强调文化差异,提升学生的跨文化语感

语言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文化最初的形式(戚雨村 1992)。文化充满语言的每一个角落,它的词形、语音、句法结构等的演变背后都有文化的影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置例句时应融入文化因素,不仅教会学生语法知识,还提升其文化素养,拓展其思维广度。

在讲解不定式(To do)充当句子主语时,教师可以采用蒲柏(Pope)的《批评论》中的“To err is human,to forgive divine.”一句(句意为“犯错者为人,谅错者为神。”),并提醒学生汉语部分将“To err”名词化为“犯错者”,使其规避母语负迁移的干扰。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简述蒲柏的批评主张和对诗歌的影响,还可以讲述其生活轶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此外,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不仅英语母语国家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变,中英语言的交融也通过互联网不断加速。教师要树立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特别是将语言文化放在首位。没有文化的语言是没有生命力的语言。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当连接学生和另外一个世界的桥梁,使其走进英语世界。同时,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教会其在不断对照两种文化和语言的过程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结语

面对新时代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和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英语教师应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自身创新应对不断变化的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部分,汉英语际的共同和差异之处引起的母语迁移对英语学习产生的影响随着文化语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教师应意识到这一点,并正确利用正迁移,避免负迁移。同时,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语际知识,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了解,在教学中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新时代新青年。

猜你喜欢

英语语法母语语法
2020年高考英语语法填空命题分析
母语
英语语法教学策略谈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来,我们说说英语语法
母语
英语语法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